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83章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83章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探亲,为父母扫墓。
     1981 年 2 月,乌云老师得到了护照。可当时她正任初三的班主任,还有
几个月这个班的学生就毕业了。学生们依依不舍地说:“您当我们班主任都
两年半了,过几个月您再走行吗?”乌云老师感动了,她也舍不得这些孩子
啊!直到这年 8 月 7 日,她才坐上中国民航机,回到生她的国土——日本。
     在大阪机场,乌云老师下飞机的时候,叮嘱自己的女儿:“孩子,到了
这个地方,你可千万别东张西望,丢了中国的尊严。咱们要昂起头,挺起胸,
拿出中国人的志气来!”乌云老师看见了自己的亲哥哥,兄妹俩冲出人群,
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热泪横流。35 年的分别,怎能用语言来表达心情呢?
     在家乡德岛市,人们打着“欢迎乌云先生”,“欢迎立花珠美”的旗子,
盛大的欢迎场面使乌云老师十分激动。
     为了增进感情,让妹妹感到日本国土的亲切美好,哥哥总是尽量挤出时
间陪妹妹去旅游,熟悉日本的风土人情和发展情况。他们去了东京、大阪、
神户,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
     可是,乌云老师的脑海中偏偏总是想念着中国。
     她想阿妈。小时候,她得了重感冒,烧得厉害,当时农村缺医少药,阿
妈急得团团转。当她从昏迷中苏醒的时候,发现阿妈盖着两层大被,紧紧地
搂着她,为她捂汗。她还记得,阿妈节衣缩食,家中老母鸡下的蛋总舍不得
吃,攒够十个就去换钱,攒钱供乌云上学。她还记得,阿妈在数九寒天到野
外扫碱,熬成碱块卖钱,一双手泡得都变了颜色。“今天我能成为人民教师,
是阿妈的心血!”
     她想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给她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上中学的时候,

没钱回家,学校了解了她的身世,给她报销路费。从中学到大学,她一直享
受着一等助学金。她深深地感激党和国家,在中学时,就写了一篇作文表达
自己的心声,题目是:《我爱中国——伟大的母亲》!
    她还想领导和同事们。她爱人去世的时候,他们怕她孤独寂寞,天天到
她家,帮她做饭,给她作伴。上坟时,学生和老师们都陪着去。当地每年要
打一次柴禾,要背煤,要抹一次房子。可每年不用她开口,柴禾就满了,煤
也送到家,房子也抹好了。后来领导干脆做了决定,给她的房子铺了瓦。她
看到,校领导的房子上都没有瓦啊!
    她更想她的学生。记得一天正上课,外面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下课时,
学生们都冲出去了。她很疑惑:他们干嘛去了?结果学生每人捡了一根大树
枝子拖到了她家的门前。库伦缺柴,学生看到狂风暴雨打断了树枝,首先想
到了给老师当柴用。乌云老师感动得说不出话来。还有一次,她感冒不舒服,
正在备课,有几个学生敲门进来。他们的手都放在衣襟下面,互相看着笑嘻
嘻地不说话,一个同学一使眼色,几个人同时拿出手里攥着的苹果。他们说:
老师,我们看您脸色不太好,一人花五分钱给您买一个苹果。那是 1970 年,
五分钱的苹果对这些孩子来说是稀罕的,有的孩子自己就根本没吃过苹果
呢。她觉得自己无法报答孩子们的情意,忙煮了一锅地瓜,请孩子们边吃边
聊天。
    在日本过了一段时间,哥哥让立花珠美回日本定居,房子已经买好了,
家用电器也由哥哥凑钱买一套,她和女儿的工作都是教师,在日本是受尊敬
的职业,很好安排,儿子学医,35 岁以后可以开私立诊所……一切都为她安
排好了,只等她选择。
    11 月的一天晚上,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这是在大阪举行的国际超级女
排赛,中日争夺冠军。乌云老师为中国女排捏了一把汗,她们赢了一个球,
她就兴奋,就叫好;她们一个球没打好,她就唉声叹气。她的嫂子忍不住问:
“你到底是站在中国立场上还是站在日本立场上?”乌云笑笑。她的哥哥已
经明白了:虽然妹妹血管里流的是日本的血,但她的心却依恋着中国,因为
那是她伟大的母亲。
    乌云老师选择了中国,她要继续用自己的热血和真诚回报中国母亲。她
的哥哥留不住她,劝她看完日本的樱花再走。乌云老师思念着祖国已无法再
等待下去了,她告别了日本亲人,重上飞机,回到了中国母亲的怀抱。
    1990 年春天,日本派出寻亲访华代表团,再次向乌云提出回日本定居。
乌云老师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在中国生活得很愉快,我爱生我的日本,但
更爱养我的社会主义中国!”

       舞蹈教师张萍的故事

    1991 年“六一”,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栏目播放了“六一”奖杯获得
者——张萍的事迹。她是北京市海淀区少年宫的舞蹈教师,从事的是校外教
育工作,但她和每一位热心教育事业的人民教师一样,用自己的爱心和汗水,
浇灌着祖国的花朵。

    硕果累累

    张萍老师不是舞蹈专业科班出身的,但她从小喜爱舞蹈,小学时就参加
过少年宫的舞蹈训练和演出。中师毕业后,她曾在北京中关村小学当教师,
后来又进入北京师范学院音乐系学习。1980 年,她调到海淀区少年宫,担任
舞蹈教师。从此,她把自己对舞蹈的酷爱和对教育事业的忠诚融在一起,她
精心地创编一个个舞蹈节目,通过孩子们的表演,向人们传播时代美和心灵
美。她创编的第一个舞蹈《新苗》,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受到了中外小朋友
的热烈欢迎,荣获 1981 年北京市舞蹈协会颁发的创编和表演两个一等奖。10
多年来,她自己创编、教小朋友们排练演出的《晨曲》、《丰收歌》、《果
园里的笑声》、《小草帽》和《拾稻穗的小姑娘》等 7 个儿童舞蹈,16 次在
市、区少年宫及全国舞蹈比赛中获奖。市里还准备为她出版舞蹈创作专辑。
    她一边工作,还一边进修,观摩各种演出,丰富自己的阅历。1990 年,
听说北京师范学院艺术系办培训班,当时,她的儿子才几个月,她还是毅然
参加了培训班学习。有人不理解,张老师已经是 36 岁的中年人了,还学什么
舞蹈?张老师心里最清楚:她不是为自己去跳舞而学习,她是为了提高自己,
把美丽的舞蹈教给少年宫的孩子们,让孩子们把美丽带给人间啊!10 多年
来,她不断钻研专业理论,发表了 6 篇专业论文,并被破格评为中教高级教
师,成为全市校外教育系统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最年轻的教师。她还多次被
评为区、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这硕果,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

    创造美,传播美

    张萍老师爱她的事业,也爱她教的孩子们。她编的舞蹈要从孩子们中间
索取素材,还要通过孩子们的排练、演出来检验成果。
    一次,天上下着雨,人们打着伞匆匆地行走。张萍老师忽然看到这样一
幅场景:几个孩子在雨中不慌不忙走着,不时地发出“咯咯”的嬉笑声。只
见他们一会儿几个人挤在一把伞下,一会儿又交换着手里的伞,你打我的,
我打他的。一个淘气的男孩子,还故意使劲转动伞把,把雨水甩到伙伴的身
上,伙伴没有生气和叫喊,用同样的方法还击着他。张教师揣摩着他们的心
思,知道他们喜欢下雨,喜欢在雨中嬉戏;张教师观察着他们的动作,那顽
皮、那天真,不都能夸张成优美的舞蹈动作吗?
    张教师高兴极了!回到家里,她对着镜子,模仿着孩子们的动作,然后
一遍一遍地改成舞蹈动作。“这样行吗?”她问自己。然后摇摇头,再改一
改。“这样行吗?”她问家里人,听着身边第一观众的反映。
    不知流了多少汗水,不知改了多少遍动作,舞蹈《一把雨伞圆溜溜》终
于创编好了。不久,它就变成了孩子们表演的精彩节目。听,雷声隆隆,雨

声哗哗;看,9 个调皮的小姑娘打着伞出现在舞台上……小观众们拍手叫好,
他们仿佛看到把自己搬上了舞台;家长老师们热烈鼓掌,称赞这个舞蹈具有
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此刻,张老师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张老师深深地懂得自己身上的重担,她知道舞蹈班不光要教舞蹈,还要
教思想;舞蹈班的学生不光要有美的舞蹈动作,还要有美的心灵、美的行为。
她对同学们要求很严格,上课不准无故缺席,有事要讲清原因,事先请假,
使学生们都有了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一次,因为下大雨,路上积水太多,
公共汽车无法通车。一个女同学为了不缺课,硬是绕了很远的道赶来,虽然
迟到了,但张教师了解了情况,还是表扬了她,鼓励大家向她学习。
    学生中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很少做家务事,有的自理能力也很差。张
教师觉得自己有义务帮助他们。她平时很注意自己的言行,从一点一滴的小
事做起,耐心地带动着孩子们:自己管理好服装,下课要关灯、关窗、锁门……
    课间休息的时候,张老师和同学们坐在一起聊天,听他们讲同学之间发
生的喜怒哀乐,问他们在学校、在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同学们对张老师无
话不说,把张老师当做自己的大朋友。一次,张老师问:“你们在家都会干
什么呀?”有的同学说:“我会点煤气灶。”有的同学说:“我会洗菜。”
也有的同学低着头,一声不吭。张老师心里明白:他准是什么也不会做。张
老师笑着告诉他们:“劳动是光荣的,爱劳动才是好孩子。”以后,在家干
过活儿的同学更勤快了,他们要学会以前自己不会干的事;在家不曾做家务
的同学,吵着要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他们长了本领,就要向张老师汇报,
争当爱劳动的好孩子。张老师舞蹈班里的学生,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都不错,
个个都是学校里的文艺骨干。
    10 多年来,张老师教过的学生许多都上了中学,他们常常想念张老师,
回到少年宫来,看张老师带着小弟弟小妹妹们训练。他们看到张老师翩翩的
舞姿,十分感慨:我们都一年年长高、长大了,张老师却好像永远年轻!许
多同学遇到烦恼,仍然要来找张老师倾吐;有的同学升学要上什么学校,也
来和张老师商量;每逢教师节和新年,一张张诚挚的贺卡就会飞到张老师面
前……张老师是同学们的知心朋友,她的美丽、善良,永驻同学们的心田。

    “舞蹈迷”

    有人说张老师是“舞蹈迷”,不错,为了她的舞蹈事业,她可以忘我地
工作、拼搏,甚至置生死于度外。
    本来编排舞蹈节目已经够辛苦了,除了舞蹈动作的编创,还要创作伴唱
的词曲,还要组织乐队伴奏的训练,到演出时,还要亲自给一个个同学化妆,
带队演出。这还不够,还要考虑设计服装、发型、道具、背景。说是舞蹈教
师,其实是一个响当当的多面手。少年宫经费有限,张老师精打细算,为给
宫里买到既便宜、效果又好的豆包布,她几乎跑遍了北京城。过度的劳累,
使她腰肌劳损的毛病常常复发,有时疼痛难忍,但她都硬是挺了过来,决不
耽误工作,也不在学生面前流露出丝毫痛苦的表情。
    无情的病魔悄悄地侵袭着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