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741章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741章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自己制作一只小型的“玩具火箭”,也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首先,你去找一小块白色的可发泡沫塑料(它一般作包装仪器和仪表用,
是一种白色泡沫硬块),这种塑料有一个优点,重量非常轻,也很容易用剪
刀或小刀加工成各种形状。把泡沫塑料块做成火箭的箭头形状,在它的尾部
插一根细木棍。
在一只广口瓶上配一个橡皮塞(或用软木塞)。广口瓶的大小以 50~60
毫升为宜,瓶子太大了,瓶内不能产生足够的压力,发射不了火箭。在橡皮
塞上钻两个孔,一个孔内插入一支滴管,滴管是装过氧化氢溶液的,在另一
个孔内插一支玻璃管,玻璃管的粗细要和小火箭尾部的细木棍匹配。细木棍
应尽量削圆,它比玻璃管的内径略细,装在玻璃管中后能够灵活地上下移动。
有了这些材料以后,就可以开始发射火箭了。在广口瓶的底部加少量二
氧化锰固体(广口瓶要干燥),滴管内吸入几毫升 25%~30%过氧化氢溶液,

然后把橡皮塞塞在广口瓶上,再把小火箭尾部的细木棍插进玻璃管内。
在火箭发射中,只要挤压滴管上的胶头,把过氧化氢溶液加到广口瓶中,
过氧化氢滴在二氧化锰固体上,就会立即分解出大量的氧气。
大量的氧气使广口瓶内产生很大的气压,因此小火箭便向上冲出达 1~2
米。

会预报天气的图画

无论是在广播里还是在电视上,每天都有天气预报。人们是用先进的仪
器来观测的。
但是,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除了气象预报外,他要知道什么时候天晴,
什么时候下雨,或者说,现在空气中的湿度是大,还是小,除了凭感觉以外,
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呢?
有一种既简便,又有趣的办法,那就是制作一种气候图片。找一张吸水
性比较好的白纸,在纸的下半部用水彩画出绿色的草原。再用另一支毛笔把
1 摩尔/升氯化钴溶液均匀地涂刷在白纸的上半部,然后把这张图放在炉火上
烘烤,或者把它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直到纸的上半部变成蓝色为止,
如果蓝色不深,可以再涂刷和烘烤几次。这时,你所画的气候图片就变成了
蔚蓝色的天空下展示出一片茫茫的大草原。这蔚蓝色的天空就是无水氯化钴
显示出来的颜色。
每当空气中的湿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蓝色的氯化钴就会吸水转变成玫
瑰色的六水氯化钴,气候图片上蔚蓝色的天空也就变成粉红色了,它告诉我
们,空气中的湿度增大了,或者说,可能要下雨。
等到天气变晴,空气中的湿度减小了,我们又能看到茫茫的大草原上无
边无际的蓝天了。

火山也可以人造

也许你从电影上或电视里看到火山爆发时的壮丽场面。红红的岩浆像一
头脱缰的野马,带着巨大的热量冲向天空。现在我们要用化学变化来模拟火
山爆发,这种人造火山爆发时的场面,确实像真火山。
在一只蒸发皿内,用水将熟石膏调成糊状。在另外一只蒸发皿的中央竖
起一支试管,把糊状的熟石膏倒在试管的周围,并把石膏堆成小山的形状,
当石膏开始干固时,把试管拔出来。等蒸发皿内的石膏干固以后,你会发现
它像一座雪白的“小山”。这个与众不同的“小山”便是“火山”。中间那
个大洞便是“火山口”。
在“小山”中央的洞内装满重铬酸铵固体,再在重铬酸铵固体中插一条
浸透酒精的滤纸,把滤纸点着,固体即被引燃,从“火山口”发出嗤嗤的声
音,并喷出红热的固体。等重铬酸铵固体分解完了后,白色的小山坡上布满
了绿色的“岩浆”。
重铬酸铵的热分解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它受热分解生成绿色的
三氧化二铬固体、水和氮气。

神奇的防火漆

当涂有防火漆的物体表面遇火时,防火漆能在一定时间延缓燃烧情况的
发展,防止火势的扩大。防火漆为什么会有这么神奇的性能呢?
因防火漆所用的漆料一般采用不燃烧或难燃烧的树脂制成,常用的有过
氯乙稀树脂、氯化橡胶、酚醛树脂和氨基树脂等。为了得到更好的防火效果,
往往还加入辅助材料,如氯化石蜡、五氯联苯、硅酸钠、硼酸钠、硼酸锌以
及淀粉等。这些物质遇到热就要分解产生不能燃烧的气体或气泡。而这些气
体或气泡可以使火焰和物体隔绝开来,这样就阻止或延缓了燃烧,以达到灭
火的目的,从而保护了涂层下面的物质,同时,防火漆所用的颜料,常用钛
白、云母以及石棉等,因为这些颜料具有很高的散发热量的效能,也有利于
防火作用。
防火漆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逐渐扩大,过去着重于防止仓
库、船舶等处的燃烧,现在的防火漆要适应更高的要求,能耐受更高的温度
和延长更长的时间,同时又能保持底层温度处在较低的范围内。目前防火漆
的品种还在不断增加。

使浊水变清的能手

无论是地下水还是地表水,由于环境的影响,经常变得混浊不清,怎样
才能使水变得清澈透明呢?
明矾是一个神奇的能手。
把明矾研碎成粉末状,放到水缸里搅拌几下,过一些时候,原来混浊不
清的水,就可以变得十分清澈透明了。
首先,让我们先看看水为什么会混浊不清?这主要是因为水中有许多泥
沙等污物在“游荡”。较大的泥沙粒子,在水中是呆不久的,很快就会沉淀
下来。可是那些小的,已经小到成为“胶体”粒子了,往往几天也不会沉淀
下来。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胶体粒子有一个奇怪的爱好,它时常喜欢从水中吸
附某一种离子到自己的“身边”来,或者自己电离出一种离子,使自己变成
一个带有电荷的粒子。科学家经过研究后,发现泥沙胶体粒子带的是负电荷。
明矾是硫酸钾和硫酸铝混合组成的复盐。明矾一碰到水,就会发生化学
变化。硫酸铝和水起化学变化后生成白色絮状的沉淀——氢氧化铝。这种氢
氧化铝,也是一种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它一碰上带负电的泥沙胶粒,彼此
就中和了,失去了电荷的胶粒,很快就会聚结在一起,粒子越结越大,终于
沉入水底。这样,水就变得清澈干净了。

肥皂去污的秘密

衣服脏了,一般只要浸在水里,擦点肥皂搓搓,然后用清水洗一洗就干
净了。
为什么用水和肥皂就可以去污呢?
因为普通的肥皂,它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的钠盐和钾盐。这些盐的
分子,一部分能溶于水,叫“亲水基”;另一部分却不溶于水,而溶于油,
叫“亲油基”。当肥皂分子与油污分子相遇的时候,肥皂的亲水基溶于水,

而亲油基则溶于油中,肥皂分子因为既有亲水又有亲油的两重性,所以就能
使原来互不相溶的油和水联系起来。
油污等物被肥皂分子和水分子包围后,它们与衣服纤维间的附着力减
小,一经搓洗,肥皂液就渗入不等量的空气,生成了大量泡沫。泡沫表面好
像有一层紧张的薄膜,它既扩增了肥皂液的表面积,又使肥皂液更具有收缩
力,通常把这种液面的收缩力叫做表面张力。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衣服所
沾有的油污灰尘等微粒,就容易脱离衣物,随水而去,这就是肥皂能去污的
秘密。

可以让光走弯路的有机玻璃

提起有机玻璃大家都听说过,乍看起来它与普通玻璃似乎没什么不同,
实际上它们完全不一样。
普通玻璃的“父母”是硅酸盐,有机玻璃的“父母”却是丙酮、甲醇和
氰化氢。有机玻璃的学名叫做聚甲基丙烯酸甲脂。这个名字念起来非常别扭,
由于它是人工合成的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所以人们笼统地把它叫做有机玻
璃。
有机玻璃有一个令人惊奇的性能,一条弯曲的有机玻璃棒,只要弯度不
超过 48,光线就能沿着它,像水通过水管一样投射过来。光线能走弯路,多
么有趣!
利用这个绝技,它就成了制造外科传光玻璃仪器的珍品。医生在手术室
动手术时,就不必担心看不清楚了。

太阳内部的秘密

光辉灿烂的太阳,以它的光和热普照大地,在太阳的温暖怀抱里,我们
地球上的生命才能够出现,并不断进行演变,发展成人类和各种各样的生物,
形成今天的世界。
太阳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人类很早就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可是,
太阳离我们有 1 亿 5 千万公里,它表面温度高达 6000℃,人类无法到太阳上
去取点样品回来,让化学家来分析确定它的组成。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
展,为揭开太阳组成之谜提供了有力武器——光谱分析法。
用这种方法,人们已经知道太阳大气中有 60 几种元素,其中主要是氢、
氦、钠、钙、镍、镁、钽、钡、氧、氮、硅、碳、硫等。其中氢的含量占一
半以上,氦约占 40%。所有在太阳上存在的元素,在地球上也都存在,而且
就金属元素的相对含量而言,太阳上和地球上的含量几乎相同。不过,太阳
上和地球上物质的状态不完全一样,整个太阳实际上是一团炽热的气体。
太阳不断地进行核反应,不过,现在太阳储藏的氢还很丰富,这些氢足
可以使太阳从容地发热发光几十亿年。在今后几十亿年内,它将一如既往地
继续给地球送来光明和热量。

用气体制成的“冰”

看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人也许还记得这样的景象:“砰”地一声,

一块大石头四分五裂,顿时云雾缭绕,一个精巧的小猴子从石头里蹦了出
来……
那些云雾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那是请干冰“帮忙”拍摄而成的。
干冰不是冰,不是由水凝结成的,而是由无色的气体——二氧化碳凝结
而成的。
如果把二氧化碳装在一个钢管里,再加点压,就变成水一样的液体了。
如果温度更低一些,那它就变成白色的东西,好似冬天的雪花,这就是干冰。
它的温度可以低到—78.5℃。由于干冰温度很低,它急剧升华的时候,会使
周围的空气温度迅速降低,空气里的水蒸气就凝结成雾。摄影棚里云雾缭绕
的景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形成的。
干冰也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火柴的自白

一谈到火,人们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我——小巧玲珑的火柴,一擦就着,
我是人们取火最简便的方法。我没有被发明之前,人类只能用钻木或用坚硬
的燧石与钢质小刀猛烈相击的方法获取火种,不难想象,这该是多么不容易!
我是 200 多年前在意大利诞生的,那时我可以说是一个“巨人”,因为
我是用一根 1 米长的木棒制成的,在棒的一端粘上一个用氯酸钾、糖和阿拉
伯树胶调合起来做成的大疙瘩,使用的时候,把这个大疙瘩浸到浓硫酸中,
它就会发火燃烧起来。那时的我又大又重,携带又不方便,还同时带着危险
的硫酸,而且价格也贵,所以未能推广。
到了 19 世纪初,我的家族出现了新成员。
摩擦火柴:我变得小巧灵便,很快在各国流行开来。我的头上涂有硫磺,
再覆以白磷、铜丹及树胶的混合物。白磷的着火点很低,所以在任何地方一
擦就着火,很不安全。
安全火柴:1855 年,瑞典人伦塔斯托鲁姆用红磷代替白磷,设计制造出
了世界上第一盒安全火柴。这时的我是用三硫化三锑、氯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