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6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岁时,已掌握了广博的医药知识,并且积累了一定的治病经验。17 岁时,已
成为远近闻名的医师和学者。
这一年,布哈拉的苏丹曼苏尔身患重病,虽经多方延医,病情仍未好转。
后来,有人便将阿维森纳推荐给苏丹治病。当这个稚气犹存的少年出现在宫
中的时候,好多人对他的医术将信将疑。然而,当苏丹服用了阿维森纳开出
的药方后,却药到病除。闻者莫不敬服。苏丹为了向这位妙手回春的少年医
师表示谢意,特许他利用藏书极为丰富的宫廷图书馆。对此,阿维森纳喜出
望外,因为,只有极少几位博学之士才能得到这种优厚的待遇。他充分利用
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博览各种珍贵罕见的图书。他几乎把整个图书馆的书
都读完了,自己卓越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越来越丰富的知
识积累,为他以后进行科学研究和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在医学方面,
他得益最多,他不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掌握了系统的医学理论知识。
阿维森纳在科学上勇于探索,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他留给后人的著作达
99 种之多。其中,属于神学和哲学的有 68 种,属于自然和天文学的有 11 种,
属于医学的有 16 种,诗集 4 种,他是中世纪世界上最有学问的人之一。
无所畏惧的哥白尼
哥白尼(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他创立了“日心说”,否定了
“地心说”,是天文学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的统治。
哥白尼诞生于波兰托伦城。10 岁时,父亲去世,他便跟随舅父生活。他
的舅父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主教,哥白尼深受其影响,爱上了天文学和数学。
早在上学的时候,就被天上的星星月亮吸引住了。他经常在晚上坐在窗前,
乐趣无穷地凝望繁星闪烁的天空。有一天,他哥哥不解地问:“弟弟,你为
什么老是对着天空发呆?是不是在向天主祈祷?”
“不,哥哥,我是在观察天象,想探寻天上的奥秘。”哥白尼解释说。
“什么,你要管起天上的事情?天上的事有神学家操心,我们怎能去干
预!”
“为了让人们望着天空不感到害怕,我要一辈子研究它!我还要叫星星
和人交朋友,让它给海船校正航线,给水手指引航向。”
“你要不听我的劝告,这一辈子你可有罪受了!”哥哥以教训的口气厉
声说。
“我主意已经打定,什么都不怕!”哥白尼斩钉截铁地说。
沃德卡是哥白尼少年时期最敬重的一位老师。一天,哥白尼去沃德卡家
作客,老师不在。他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打开一看,老师在折了角的
地方写了一条批注:“圣诞节晚上,火星和土星排成一种特殊的角度,预示
着匈牙利的皇上卡尔温有很大的灾难。”
正在这时,沃德卡推门走进来。他见哥白尼在家里看书,高兴地说:“孩
子,又看什么书了?”
哥白尼毕恭毕敬地把书递过去,老师边接书边关切地问:“能看懂吗?”
哥白尼认真地回答说:“老师,我看不懂。火星也好,土星也好,都是
天上的星星,他们与卡尔温毫无关系,怎么能预示他的祸福呢?”
“怎么不能呢?”沃德卡反问道,“命星决定一切!”
哥白尼当仁不让,大声反驳说:“如果是这样,那人还有没有意志?如
果有,人的意志和天上的星星又有什么关系?”
对于哥白尼尖刻的反驳,沃德卡并没有生气,他明白,信不信天命是关
系到天文学命运的重大问题。对这个问题,他对传统的偏见有过怀疑,但又
说不出道理。他踌躇再三,深情地对哥白尼说:“孩子,天命决定一切,这
是几千年以来的一条老规矩,我不过是拾前人的牙慧罢了。至于你提的问题,
确实很有意思。但我没有能力回答你,你如有毅力的话,以后研究吧!”
老师的希望,不久就变成了现实。几十年后,哥白尼创立了“太阳中心
说”的伟大理论,宣告了“天命论”的彻底破产。
大胆质疑的伽利略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发现
了摆动定时性定律,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发明了比重秤、空气温度计,发
明了枷利略望远镜,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是正确的。
枷利略从小多才多艺。他会画画、弹琴,非常喜欢数学,会制造各种各
样的机动玩具。他本可以成为一个大画家或者大音乐家。
但是,他更爱自然科学。他的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疑问。他老是问父
亲,为什么烟雾会上升?为什么水会起波浪?为什么教堂要造得顶上尖、底
层大?长大以后,他的疑问就更多了。他深入钻研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常
常陷入沉思之中。他想,亚里士多德的许多理论并没有经过证明,为什么要
把它们看作是绝对真理呢?
伽利略少年时代提出的许多个为什么,后来都由他自己找到了答案。
在伽利略的故乡比萨城里,有一座既庄严又华丽的大教堂。一天下午,
伽利略来此参观。一个司事开始给一盏油灯注满油,把灯挂在教堂的天花板
上,漫不经心地让它在空间来回摆动。伽利略看到,吊灯开始以一个很大的
弧度摆动着,弧度变小时,摆动的速度也变慢了。他觉得链条的节奏好像是
有规律的,虽然往返的距离越来越小,但吊灯每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似乎都
一样长。没有钟表,他用右手按住自己的脉搏,默默地数着吊灯摆动一次脉
搏跳动的次数。他发现,吊灯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确是相同的。
伽利略心里突然一亮,他想到:“亚里士多德说过,摆经过一个短弧要
比经过长弧快些。亚里士多德是不是弄错了?”他回到家里找来材料,做了
几个摆。他把短摆挂在屋子里,长摆挂在大树上,然后精确计算一个摆从弧
的一头运动到另一头所花的时间。实验结果证明,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
由绳子的长度决定的,不管摆的重量如何,与振幅也无关。
但伽利略还有些不明白。因为亚里士多德说过,物体从高处落下时,速
度是由重量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速度也越快。但是,摆不也是从高处落
下吗?为什么只要摆的绳长相同,摆落到最低点的时间都相同,而跟重量没
有关系呢?
他决定到比萨斜塔上进行下一步的试验。他发明了一个小机关,只要一
碰按钮,盒中的物体就能同时落下。试验的一天,他让学生们拿着盒子站在
二层、三层、五层及塔顶窗口,他发出了信号,二楼的学生打开盒子,把一
个 1 磅重的铁球和一个 10 磅重的铁球同时从塔上落下。这样一层一层地试
验,每一次试验下来,不同重量的铁球都同时到达地面。
著名的比萨斜塔成了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错误的落体理论的历史见证
者。
数学天才——帕斯卡
帕斯卡(1623~1662),法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在几何、二项
式、概率论、组合论、三角函数、气体压力和液体静力学方面都取得了重要
的研究成果。
帕斯卡生于法国克勒市著名数学家的家中。父亲在家里谈论数学方面的
话题,读数学方面的书籍,演算数学题目,研究数学难题。帕斯卡在这种浓
厚的数学氛围中生活,自幼便对数学感兴趣。父亲鼓励他立志当一名数学家,
还从很小的时候起教他数学。因此,帕斯卡从孩提时便与数学结下了不解之
缘。
帕斯卡爱好数学,人又聪颖,因此进步很快。只要是学数学,他一连可
以坐上几个小时。人们看到帕斯卡小小年纪在那儿长时间地正襟危坐,孜孜
不倦地攻读数学,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议。童年时的帕斯卡便阅读了大量数学
书籍,并且显露出非凡的才华。12 岁时,在一般小孩还未接触到几何学时,
他却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卓越数学才能创立了独特的几何体系,深得数学家们
的赞赏。16 岁时,他勇敢地攀登新的数学高峰,参加了巴黎数学家和物理学
家组织的小组活动,不久便写出了具有很高水平的关于圆锥曲线的论文。在
这篇论文中,他提出了圆锥曲线内接六边形,其三对边的交点共线这样一个
射影几何的重要原理。这一原理得到数学家的一致好评,并将这一定理称为
“帕斯卡定理”。帕斯卡所创造的这一奇迹震动了巴黎所有科学家。
19 岁那年,帕斯卡设计了一台机器,叫计算器。这种计算器可以完成基
础数学的四则运算。现代计算器就是以这个原理为基础制造的。
21 岁那年,帕斯卡有一天登上了法国多姆山的山顶,仔细观察试管中水
银柱的高度,然后把这个高度记下来,与此同时,他要他的姐夫佩耶站在多
姆山的山脚,在同一时间,以同样方式记下了另一试管中水银柱的高度。然
后,两人把两只试管水银柱高度进行对照。结果发现 1000 米水银柱高度差为
8 厘米。帕斯卡的推论得到了证实。
爱动脑筋的牛顿
牛顿(1642~1727),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出生于林肯
郡。他建立了机械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光学方面,
曾致力于色的现象和光的本性的研究;在热学方面,确定了冷却定律;在数
学方面,建立了二项式定理,并和莱布尼茨一起创立了微积分学;在天文学
方面,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初步考察了行星运动规律。
牛顿童年时善于开动脑筋,喜欢制作各种玩具,而且做得十分精巧。12
岁那年,他上了中学,寄宿在一个开药店的人家里。他是个好动的小房客,
不断地搞一些小把戏,用斧头、锯子和锤子制作各种奇怪的小玩具。有一次,
他制作了一架小风车,他又活捉了一只老鼠,把老鼠捆在风车轮子前面的踏
板上,并且在老鼠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这粒玉米让老鼠看得到却又吃不到。
饥饿的老鼠为了吃上这粒玉米,就拼命往前跑。踏呀踏,就这样带动了风车
的轮子。还有一次,他用木箱和玻璃瓶做了一只水钟。他将适量的水注入木
箱,箱内滴出的水流控制着钟上时针的转动,每天黎明时水钟能按时滴水到
他脸上,叫他醒来,催他早读。
牛顿除了喜欢制作各种复杂的机械玩具和模型外,还钻研反射镜和透
镜,钻研化学。他也很喜欢绘画,常在卧室的墙壁上用木炭画素描。在他闲
静的时候,他也喜欢写诗。
14 岁时,他充满理想,不停地思考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然而,他的亲戚
却不让他读书,把他带到田里去干活,要他种田谋生。此外,还要学习做生
意。牛顿却不喜欢这一套,常常偷偷地一个人躲在小树林后面读书。他的舅
父发现了,只好摇头,无可奈何地对他说:“还是回去念你的书吧,要么你
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大废物,要么你是一个大天才。”
18 岁时,牛顿到剑桥大学读书,毕业后留校。26 岁时,他的恩师推荐他
上剑桥大学。他在剑桥大学从事了长达 30 年之久的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并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有一次,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思考问题,忽然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
这一平常而又平常的自然现象引起了牛顿的深思。他从苹果落地想到地心引
力的存在,想到这种引力可能同时存在于整个宇宙之中,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