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64章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64章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助跑线上,但心里已掉进了无底的深渊:在过去比赛中,凡是遇到关键高度,
第三次跳时往往败多胜少,所以心里恍惚而又紧张,他重新踱回休息区。突

然,一个声音响起来:闯它一下嘛!对,怕也没用,他猛然转过身,重新站
在助跑线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憋足劲跑了出去……
    过去了!重心还高一大块。刚刚落地,他就站起身来,对领队说:“今
天 2。29 米跑不了!”
    他只喘了口气,马上向裁判要了这个高度。2。29 米的数字一出,全场
立即肃静了下来。连咳嗽声也抑制住了。“过了!”观众喊了起来,掌声四
起。“成了!”当时,他心也喊起来。
    但是,跳高架子却“叮当”作响起来,怎么回事?他一下子愣住了。跳
高架上支持横杆的卡子没拧紧,慢慢地松脱了,横杆也随之一高一低地颤了
半天,最后,掉了下来。
    全场哗然!
    裁判员急得快哭了,连声高喊:“算!成功!”但他的声音已被淹没在
观众的议论声中。
    猛然间,他的心都快碎了。十多年的希望和心血全部毁于裁判手中,你
为什么不拧紧?!
    但是,他很快平静下来了。他向裁判示意:没有关系,不能算,再跳一
次!一下子全场人的眼睛全瞪着他,似乎问:“能行吗?”只见他深深地吸
了口气,轻快助跑,用力一蹬,高高跃起,横杆已在他的眼下,他迅速漂亮
地做了个翻转动作,跌落海绵坑内。霎时间,几万名观众狂呼起来,啊,成
功了!
    当他小心翼翼地走出海棉坑时,杆子一动也不动,这时他却激动得全身
发抖了。
    2。29 米,一个新的世界男子跳高纪录诞生了。
    在 1983 年的第 5 届全运会上,又冒出来一个朱建华。当时的世界男子跳
高纪录是 2。36 米,是 1980 年由前东德运动员格·韦西格创造并保持的。
    1983 年 6 月  11 日,北京工人体育场,第 5 届全运会的田径预赛正在
进行。朱建华从 2。08 米起跳,到 2。20 米时,跳高架旁只剩下了朱建华一
人。横杆升到 2。26 米,朱建华一跃而过。这时,扩音器里传来了激动人心
的消息,朱建华要了 2。37 米这个超越世界纪录 1 厘米的高度。这时,全场
观众的目光都集中在朱建华的身上。场地工作人员升起横杆后,反复测量。
只见他徘徊在距离横杆 20 米开外的助跑线上,边低头沉思,边下意识地活动
四肢。裁判员示意后,朱建华转身伫立,抬眼瞄了瞄横杆,深深吸了一口气,
助跑开始了,他那双修长的腿有力地移动着,越跑越快,地面上划出了一条
绝妙的曲线,横杆临近了,朱建华右脚有力地一踏,身体腾空而起,从横杆
上轻松跃过,跌落在海绵坑里。成功了,朱建华爬起来,激动得像孩子一样,
高举双手,跳起来又摔倒,摔倒了又跳起来。全场观众欣喜若狂,数百名观
众不顾工作人员的劝阻,拥入场内,把朱建华高高抛起。朱建华兴奋地对记
者说:“我不会满足这个成绩的,我不会让 2。37 米这个成绩像韦西格那样
放那么久。”朱建华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时隔 102 天,即 9 月 22 日,朱建华
在上海又越过了 2。38 米。1984 年 6 月 10 日,朱建华在原联邦德国埃伯斯
诺特的国际比赛中,再创 2。39 米的世界纪录。在短短的一年之内三破世界
纪录,这在世界跳高史上是罕见的,朱建华为中国人民、亚洲人民争了光,
不愧为体坛英豪。
    对朱建华所创造的杰出成绩,国际体坛给予很高的评价。国际奥委会主

席萨马兰奇在贺电中说:“这是项了不起的世界纪录。”国际业余田联主席
内比奥罗说:“这一优异成绩证实了我们在亚洲所看到的巨大进步。”亚洲
田联主席安田诚光说:“朱建华不仅是中国的光荣,也是亚洲的光荣,对世
界来说,这同样是值得骄傲的事。”
    遗憾的是,在郑凤荣、倪志钦、朱建华之后,我国再没有涌现出新的跳
高名将。这是因为,跳高运动对运动员身高、体型、速度、弹跳等方面,都
有很高的特殊要求,技术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但是人才则是可遇不可求
的。
    跳高场地为一扇形,助跑跑道距跳高架 20 米以上,跳高架两立柱间的距
离为 4~4。04 米,横杆为园形,直径 2。5~3 厘米,杆长 3。98~4。02 米,
重量小于 2 千克,两端各有一长 15~20 厘米、宽 2。5~3 厘米的平面,以便
安放。横杆后面的落地区为一长 5 米、宽 3 米的海绵坑。随着跳高技术的发
展,先后出现过跨越式、滚式、剪式,俯卧式、背越式等过杆姿势。科学研
究表明,各种姿势在过杆时身体总重心高出横杆的距离是不同的,跨越式要
30 厘米左右,剪式 15~17 厘米,而背越式通常有 10 厘米就够了,也就是说
在其他条件相等情况下,采用背越式就能越过更高的横杆。所以,当前的跳
高名将多采用背越式。

       大力士竞赛——铅球

    田径运动中的投掷项目共有 4 个,即铅球、铁饼、标枪和链球,都是把
手中的体育器械投出去,看谁投得最远。其中的铅球项目,被称为“田径运
动中的大力士竞赛”。
    国际比赛的标准铅球为球形,表面光滑,男子铅球直径 11~13 厘米,重
量 7。26 千克,女子铅球直径 9。5~11 厘米,重量 4 千克。运动员要在投掷
圈内完成投掷动作。投掷圈直径 2。135 米,掷出的铅球必须落在前方 40 度
角的扇形场地内。
    在 1980 年美国《田径新闻》评选的历年女子田径十大明星的名次表上,
原民主德国女运动员伊洛娜·斯卢皮亚内克荣居首席。
    斯卢皮亚内克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长大,从小就受好体育运动。开始时
她练手球,但不久教练发现这位姑娘是个推铅球的好苗子,1970 年让她改练
这个项目。最初她的进步并不快,成绩也不惊人,但不久就脱颖而出了。1973
年斯卢皮亚内克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就获得了欧洲少年冠军。1980 年她曾
两次刷新世界纪录,这一年她在 6 场比赛中,有 8 次成绩超过了 22。32 米的
世界纪录。她 12 次室外比赛平均成绩接近 22。31 米。在世界女子铅球史上
的 30 次最好成绩中,她占了 28 次。这样辉煌的成就,在田径史上是罕见的,
在女子铅球史上更是绝无仅有。
    斯卢皮亚内克自 1977 年夺得世界杯铅球桂冠后,连续四年雄居冠军宝
座。她常说:“任何一次比赛不到最后一掷就不算结束。”
    现代的推铅球运动,是经过漫长的岁月,由投掷石块演变而来的。在原
始社会,一块石头,既是工具,又是武器。我们的祖先随手拣起一块石子,
就可以扔向猎物。但是,体积较大的石头却不是那么好摆弄的,得先把它举
到肩上,然后才能使劲掷出去。在中世纪的欧洲,日耳曼人就已经有投石块
的竞赛,这一竞赛一直传到近代。甚至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曾盛行过投石
块的竞赛。在英格兰,农民在赶集的时候,常常拿秤砣来作掷远比赛,秤砣,
是集市贸易上的主要衡器秤的附件,取材方便,加上集市上人多,稍有能耐
的“大力士”,都想趁机显显身手。于是人们便围拢来,比赛便立即组织起
来了,秤砣便成了一件有趣的运动器材。这些都是现代铅球的雏形。1340 年,
欧洲出现了第一批炮兵,用的是火药炮,炮弹是用铅铸成的,样子像个圆球。
一个炮弹重 16 磅,折合 7。257 公斤。战士们在休息的时候拿炮弹推来推去
玩耍,逐渐地发展成为锻炼身体的方法,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推铅球运动。
    现代的铅球比赛开展之初,运动员像举重选手那样,按体重分级。成绩
的好坏,取决于选手的身高和体重,投掷技术并未引起重视。但是一些个子
不高、体重较轻的选手,由于动作迅速并运用了全身的力量,反而创造了更
好的成绩,因而分级比赛的规定取消了。人们开始逐步研究起投掷技术来。
几十年来,投掷姿势、方法几经变迁,向最科学地运用力量的方向发展,因
此投掷成绩逐渐上升。目前,男子铅球世界纪录为 23。12 米,是美国选手巴
恩斯创造的;女子铅球世界纪录由前苏联选手莉索夫斯瞳卡娅保持着,成绩
为 22。63 米。

     风靡世界的运动——足球

    足球,被誉为“球中之王”。足球运动以“世界第一运动”风靡全球,
最为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所喜爱,是目前世界上开展最为广泛的运动项
目之一。
    足球的祖先在中国,中国古代把用脚踢球叫做“蹴鞠”。“蹴鞠”这项
游戏活动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到了汉代,出现了专供比赛蹴鞠的场地—
—“鞠城”。鞠城为东西向的长方形,两端各有 6 个洞状的鞠室。比赛时,
双方各派 12 名“蹴勇”上场,其中 6 人把守鞠室,6 人踢球,以踢进鞠室的
球数多少来评定胜负。唐代蹴鞠有了新的发展,一是用灌气的球代替了过去
以毛发之物充填的球;二是用球门代替了鞠室。唐贞观年间,在中国留学的
日本遣唐学生,把唐代蹴鞠传到日本,使东瀛掀起一股“蹴鞠热”。宋代是
蹴鞠的鼎盛时期,明清后日趋衰落。中国原始足球约在公元前 4 世纪传入中
东,以后又传入罗马、希腊,再由罗马传入英国。
    现代足球的发源地,应该属于英国。12 世纪,足球运动风靡全国,上至
官吏,下至百姓,都喜爱这项体育活动。但那时的足球比赛,没有人数规定,
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均可上场。赛场上没有球门,而是划线为门,只要踢
过对方的这条球门线,即可得分。当时欧洲战争频繁,英国也受到影响。由
于武士们迷恋足球而忘却练武,官吏们酷爱足球而玩忽职守,市民们在大街
上追逐踢球扰乱了经商,因此,国王查理二世断然下令,禁止踢足球,号召
百姓射箭习武,准备打仗。但球迷们并不罢休,国王的禁令从 1388 年起虽然
延续了好几代,而民间的足球活动却一直没有中断过。
    到了 15 世纪,英国的足球运动又有了发展,踢球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比
赛的规模逐步扩大。一次大型比赛,球场可长达三四英里,但对场地大小和
出场人数尚未做统一的规定。此外,当时还出现了一种纸糊的球门,每射入
一球,纸门上就打出一个窟窿。球队比赛获胜,本地妇女还争相跳舞,为之
庆贺。1490 年,英国正式命名这种用脚踢的球为足球。此后 300 多年时间,
为现代足球的萌芽期。
    1855 年,英国人谢菲尔德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俱乐部。1863 年,英
国 11 个足球协会,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竞赛规则。至此,现代足球基本形成。
随着当时国际上经济、文化的交流,英国的足球运动也很快传到了其他国家:
1875 年传到荷兰、丹麦,1882 年传入瑞士,1890 年传至捷克,1894 年流传
到奥地利……后来又传至南北美洲和亚洲各国。足球运动走向了全世界。
    目前,参加国际足联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 150 多个,使国际足联成为
世界上规模最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