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6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乖乖地给你寄。”吉鸿昌一听火气更大,愤怒道:“就是不寄这个包裹,
也不自称是日本人!我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他转身回到旅馆,
亲自动手做了一个小木牌,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
是中国人”。以后在美国,无论是出席宴会、参加招待会,还是参观、访问,
凡是正式的场合,吉鸿昌都要把这块木牌佩带在胸前。
吉鸿昌在美国“考察”了 5 个月,深深感到祖国贫穷软弱,中国人在海
外就处处受人欺侮,抬不起头来。靠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不可能使祖国强盛
起来,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才能挽救中国。因此,1932 年 2 月,吉鸿昌
从美国一回到中国,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成了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担
任了同盟军第二军军长,从事抗日活动。
1934 年 11 月 9 日,吉鸿昌在天津被捕。敌人软硬兼施,想让他变节自
首,吉鸿昌坚贞不屈,决不背叛。24 日,敌人把他押上刑场。吉鸿昌镇定自
若,披上斗篷,像平常散步似的向刑场走去。走到刑场,他停了下来,蹲在
地下用一根小树枝写了一首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
临刑,他正气凛然,对刽子手说:“我为抗日而死,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给我搬只椅子来。”刽子手给他拿了把椅子。吉鸿昌坐下后又抬手把刽子
手叫过来,对他说:“我为抗日死,死也要死得光明正大,你不能从背后开
枪,只能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么打死我的。”刽子
手双手发抖,面对吉鸿昌举起手枪。这时,吉鸿昌用尽全身力气高呼:“抗
日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随着枪声,倒在椅子上。
“奥运第一人”刘长春
刘长春(1905~1983),辽宁省大连人,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他从小爱跑爱跳,意志顽强。14 岁那年,他在一次中日中小学生田径对抗赛
中,以 100 米 11 秒 8、400 米 57 秒的优异成绩一举战胜所有的日本少年选手,
显示了他的田径才华。1928 年 10 月,在沈阳举行的中、日、德三国田径对
抗赛中,刘长春又一举击败日本著名选手吉岗,成为当时远东地区跑得最快
的人。
刘长春的才华得到东北最高军政长官张学良的赏识。张学良每月给刘长
春 30 块银元的补助,还以每月 800 块银元的重金为他聘请了一名德国教练,
使他在东北大学学习期间得以继续训练,进步显著,并于 1930 年在杭州举行
的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上,连夺 100 米、200 米、400 米三项全国冠军。杭州市
为纪念他的卓越表现,特意将通往田径场的大马路改名为“长春路”。
1931 年,“九一八”事件后,日寇占领了东北三省,随后建立起满洲国。
为了继续训练,刘长春躲过日本特务的严密监视,秘密南下北京,继续东北
大学的学业。
1932 年春,第十届奥运会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成立不久的满洲国,为
了制造舆论,争取国际承认,在伪满的报纸上自作多情,宣称:“刘长春等
人将代表满洲国参加 7 月举行的奥运会。”
5 月初,刘长春在《大公报》上庄严声明:“我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
我是中国人,决不代表伪满洲国出席奥运会。”刘长春的爱国行动,得到全
国人民的赞赏和张学良将军的大力支持。在张学良的安排和赞助下,刘长春
等 6 人组成的中国队得以赴美参赛。后来,又由于南京国民党政府麻木不仁
和日伪特务的破坏,刘长春成了唯一参赛的中国运动员,也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个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
7 月 29 日,刘长春乘坐的邮轮到达洛杉矶。这时奥运会已经开幕,刘长
春经过 20 多天海上风浪颠簸,体力严重下降,来不及休息,更谈不上适应性
训练,第二天就仓促上阵,结果在 100 米、200 米小组预赛中,分别以第五、
六名的成绩被淘汰。刘长春为此痛心不已。刘长春虽然在竞赛中失利,但他
挫败了日伪满洲国的政治阴谋,使中国人的名字第一次写上了奥运会的纪
录。
大禹治水
大禹(约公元前 18 世纪末~约公元前 17 世纪初),中国古代传说中治
理洪水的英雄。
在远古时代,洪水泛滥,人们经常受到洪涝的侵害。在尧帝当政的时候,
又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洪水灾害:大地上一片汪洋,房屋被冲塌,田地被淹没,
死人成堆;人们扶老携幼,到处漂泊逃难。尧看到人民如此受苦,心里忧虑
不安,就派鲧去治理洪水。鲧带领大家治水,采用挡阻的办法,哪个堤岸冲
了补哪个,结果挡来挡去,这边的挡住了,那边的又冲垮了,劳民伤财了 9
年,一无所成。
尧以后舜做了部落的首领,他看鲧治水毫无起色,耽误了大事,就下令
处死了鲧,又命令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深知治水的事事关重大,治不好也
会丢掉身家性命。可是,眼看着洪水如此肆虐,人们苦不堪言,禹就勇敢地
接受了这个重任。
禹认真总结了父亲失败的教训,感到用堵的办法是行不通的,于是大胆
地设想了一个与父亲背道而驰的治水方案——疏通河道,顺其流势,将水引
走。
方案制定后,禹决定走遍天下,察清地势,探明河道,引水下流。他带
领大批助手,踏遍了闹水灾的 9 个州,测量好地势高低,分别竖立木桩作为
标记。那时,大多数地方荒无人烟,禹风餐露宿,经常冒着大风大雨,在恶
劣的环境中奔走。
然后,禹根据调查得来的资料,从水灾最严重的地区开始治水。禹和大
家一起,用石斧、石刀等简陋的工具挖河修堤。他的手上长满了老茧,脚底
长满了脚垫,脸也顾不得洗,经常蓬头垢面。由于长年累月地泡在水里,他
的脚指甲都脱落了,人们看到了都感动得落泪。
为了治水,禹到了 30 岁还没有结婚,后来和一个叫女娇的姑娘结婚了,
婚后刚 4 天,他就告别新婚的妻子,忙于治水去了。
大禹治水 13 年,3 次经过家门都没顾得上进门看一看。第一次经过家门
口,他听到自己新生的儿子正在呱呱啼哭,妻子由于生产的痛苦也正在呻吟,
他的助手都劝他进去看看。禹也多想进去看一眼啊,可是他有要紧的事要办,
怕耽误工作,硬是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禹的儿子已经能叫爸爸了。
小家伙在妈妈怀里使劲叫着爸爸,禹只是深情地向妻儿挥挥手就过去了。第
三次,禹经过家门时,儿子已经十多岁,他跑过去要把爸爸往家里拉,禹抚
摸着儿子的头,叫儿子转告妈妈,等治好水后再团圆,又匆匆地离开。
13 年后,禹历经千难万险,开沟修渠,终于战胜了洪水的灾害,促进了
农业发展,使百姓能安居乐业。禹因为治水有功,被舜立为君位的继承人,
成了夏朝的第一个君主,所以历史上称他为夏禹或大禹。
大禹当上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仍然不贪图享乐,他不辞辛苦地到各地去
巡视,为百姓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
玄奘取经
玄奘(602~664),唐朝著名高僧,为弘扬佛教只身去印度取经,一生
执著追求,也为我国的地理学做出了卓越贡献。
《西游记》的故事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大人小孩几乎没人不知道。
故事中孙悟空、猎八戒、沙和尚 3 个徒弟保护师父唐僧去西天取经,经过九
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了真经。唐僧取经真有其事,那个唐僧就是玄奘。可
实际上,他只是孤独一人,并没有什么齐天大圣来保护他。
玄奘精通印度佛学中的《经藏》、《律藏》和《论藏》,所以人称“唐
三藏”。他潜心钻研佛经,读遍了国内的佛经资料,觉得要弄通佛理,最好
到佛教的发源地天竺(今印度半岛)去学佛经。他一面学习梵文,一面向官
府申请出国。
当时正是唐朝初期,国内政局不太稳定,边境也不安定,政府严禁百姓
出境,玄奘的申请未被批准。于是,他混在一群衣衫褴褛的饥民队伍中,离
开了长安,踏上了西行的道路。当他刚刚到达西北边境的军事重镇凉州时,
一道公文十万火急地由长安直送而来,原来朝廷知道了玄奘要偷越国境的
事。玄奘得知消息后,连夜逃出凉州关口,又逃过了瓜州关口,在荒凉的沙
漠上策马西行,沿着一堆堆死人的白骨和骆驼的粪便前进。当他进入 400 多
公里的莫贺延碛(q)戈壁滩不久,失手打翻了盛水的皮袋子,把饮用水全
ì
部倒光了。他想起“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而生”的誓言,忍着极度的干
渴,走了 5 天,昏倒在沙漠中。在生死关头,一阵凉风吹醒了他,他又骑马
勉强走了 5 公里地,幸好前面出现了一片绿洲,他又装满水袋继续上路。
越过 400 公里的沙漠,玄奘来到高昌国,高昌王听说来了唐朝高僧,苦
苦请求玄奘留下来说法,答应给他优厚的待遇而不放他走。玄奘一连三天不
吃不喝,高昌王深为感动,第四天送他上路了。
之后,玄奘又翻山越岭,走了整整一年。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一路上,
各地的自然风光,给玄奘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但也有比沙漠更为艰苦的
地方,凌山就是其中之一。凌山是天山的穆素尔岭,山高峭陡,经年不化的
冰川在山谷中熠熠闪光,气候多变给旅途带来极大的困难,稍有不慎,就会
被雪崩吞没,被冰凌滑下深渊。玄奘把自己和马联结在一起,小心翼翼地在
羊肠小道上行走。
到达天竺后,玄奘在印度度过了十几个寒暑,足迹遍及印度半岛。他参
观访问佛教圣地,调查研究各地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他如饥似渴地学
习,潜心钻研全部佛经以及其他宗教流派的学说,成为那烂陀寺十大法师之
一。
那烂陀寺是天竺佛教的最高学府,长年有僧徒 1 万多人,能成为那烂陀
寺的十大法师之一,是很高的荣誉。玄奘通晓了全部经论的奥妙,声誉传遍
了整个天竺。后来他被推举为那烂陀寺的讲席。
玄奘声誉鹊起,许多国王和佛教徒恳切希望他永远留在印度,不要再回
国了。有一个国王甚至许诺,如玄奘留下来,就给他造 100 所寺院。但是,
玄奘心中怀念祖国,他带着 650 多部佛教书籍,再一次踏上迢迢征途,回到
了长安。
唐太宗被玄奘的顽强精神感动,劝玄奘还俗做官,玄奘谢绝了。他又花
了 19 年时间,翻译佛经,共译出佛经 1335 卷。他还和弟子辩机合著了《大
唐西域记》,这部书在地理、宗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世界上有
多种译本。
张秉贵的“一抓准”
张秉贵(1918~1987),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是我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
旗帜。
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里,以前,糖果柜前面经常很热闹,人们带着欣
赏和钦佩的目光看着一位老售货员抓糖、称糖、包糖。只见这位头发花白的
售货员站在柜台里,每一分钟都跟打仗似的全力以赴,眼、耳、口、手、脑
这五部“机器”同时开动,不停地抓糖、过磅、包包儿,打捆儿,同时用心
算代替算盘。尽管买糖的人很多,他从不让人多等,顾客开口要多少,他一
声“好了”,往往一抓一个准,手跟台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