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587章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587章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是一个形状独特的石山,直插江中,江水穿洞而过,水中倒影空洞如满月
沉江,故称”水月洞”;洞壁外侧岩体垂直孤悬江中,恰似巨象伸鼻汲取漓
江碧水,那斜拱的背脊,那细眯的眼睛,那探水的前脚,太逼真了,太生动
了,简直绝了。象鼻山的神奇古往今来被人们传颂着,相传在很久以前,天
帝带一班人马和神象南巡,当路过桂林时,神象累倒在江边,玉皇大帝带着
人马而去,将神象丢下不管。后被漓江伯发现时,神象已奄奄一息,漓江伯
赶忙招呼众乡亲,把它抬到树荫下,并喂食喂药,终于把神象救活了,神象
为了报答漓江人的恩情,又见这里山青水秀,就留在这里为人们耕耘。天帝
得知神象为凡人干活,觉得有损天庭尊严,派天兵天将收拿神象,神象誓不
回宫,与天兵天将奋战三天三夜,不分胜负,天将就欺骗神象歇战,并趁神
象伸鼻饮水时,偷偷从背后将神象刺死在江边。随着历史的变迁,象鼻山的
名称也一变再变,但人们始终还是爱称它“象山”、“象鼻山”。象鼻山不
仅是桂林山水的代表,盛名远扬,还被作为桂林的城徽,新添美誉。
桂林河湖的流水皆澄绿秀美,一来漓江诸水源头植被茂盛,泥沙含量极
少;二来桂林属纯石灰岩地区,经过石灰岩层的过滤作用,水更加清澈。因
此碧水萦回,游鱼可数。桃花江斜贯桂林宫,江曲流缓,水清见底,江面平
如瑶池明镜,奇峰夹江似玉笋碧簪;榕湖、杉湖像碧玉嵌在市区,澄湖碧水,
繁花茂树,曲桥亭阁,素为桂林胜境。榕湖两岸桂花夹道,林荫葱翠,湖畔
千年古榕,盘根错节,湖心小岛花木葱茏,亭阁雅致,岛与北岸有九曲桥相
通,故有“九同平湖”之称。杉湖东临淳江,南望象山,湖光山色,清新泛
彩,湖心小屿亭阁水榭,别具一格,远物近景,相映如画。
桂林秀在山峰,奇在岩洞。桂林山多,洞也多,可说是无山不洞,无洞
不奇。岩洞类型多样,形态各异,有好似一轮明月,高挂碧空的穿山月岩;
有三面环水,江水横贯洞中的象山水月洞;也有曲折幽深的芦笛岩、七星岩。
位于桂林市西北光明山南侧的芦笛岩,是最吸引游人的地方。洞深 240 米,

岩内遍布各种形态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和石幔,晶莹剔透,色彩瑰丽,梦
幻多姿,被人们誉为“大自然艺术之宫”。芦笛岩集岩溶洞穴景观之大成,
奇观妙景,令人目不暇接,有的像老人、像狮子、像大象、像猴子、像金鱼;
有的像苍松古柏、像瓜菜蘑菇、像人参当归;有的像金丝帷幕、像圆顶蚊帐、
像兵舰刀戟。各种形象无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前半部分景物最为集中,
有“狮岭朝霞”、“石乳罗帐”、“丰收小景”、“盘龙宝塔”、“蘑菇山”、
“药材山”等,其中以“石乳罗帐”最富特色,又圆又大的帐盘高挂,折皱
有致的帐身圆垂,条纹流畅,散射五彩光芒,对面高悬洁白纯净的石钟乳,
形似银河落九天。中部大厅“水晶宫”宽达 93 米,宏伟壮观,这里有一个宽
阔的高台,台高 18 米,是洞内最高处,“云台揽胜”是芦笛岩最引人入胜的
奇景之一,凭栏远眺,“双柱擎天”、“原始森林”、“帘外云山”、“远
望山城”,一处比一处美,一处比一处妙,气势不凡。“龙宫水府”是芦笛
岩最宽最美的地方,这里洞天高阔,水光盈盈,四周石壁,绚丽多彩。
桂林的山石,玲珑奇巧,美不胜收。无论是岩洞中的石乳、石笋,还是
山上山下、山前山后的石林危块,无不仙姿神态,争奇献异,别有情趣。西
山“龙头石林”,怪石林立,栩栩如生;路口村八字岩山峡中的“鸭子石林”,
三五成群,伏地而生,嬉戏水上;七星岩的飞来石、月牙山的剑把石、象鼻
山的垂钓石、南溪山的悬云石、伏波山的试剑石、叠彩山的龟石等等,都十
分逗人喜爱。桂林山石如太湖石一样,具有“透、瘦、漏、皱”四大特点,
著名的山石还有普陀石林、隐山石林以及芙蓉石、灵剑石、呼云石等,自古
为人们所珍视。
秀丽的漓江和阳朔风光,也是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部分。漓江为桂江上
游,源于桂林北部兴安县苗儿山,流经桂林、阳朔,至阳朔以下称桂江。从
桂林到阳朔,奇秀的青峰与澄澈的碧流相辉映,山映水,水含山,构成一幅
瑰丽多彩的锦秀画卷,在 83 公里的水程内,处处充满诗情画意。从桂林乘船
下行,不但可以饱赏“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山水特色,还能领略“深
潭、险滩、流泉、飞瀑”之胜景,好似“青山簇簇水中生”,有如“船在青
山顶上行”。
“清、奇、巧、变”是“漓江风景真如画”的四大特点。清,是指漓水
清澈透明。奇,是指漓江的山奇异峻美,有的像玉笋,有的像苹果,有的像
石塔,有的像屏风,有的欲指青天,有的欲倾惊人,有的斑斓如绣,有的苍
翠欲滴,无怪宋代诗人范成大说:“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巧,是说
漓江景致的奇巧,沿江山峰,奇岩怪石,拟人似物。“仙人推磨”、“九牛
过江”、“猴子抱西瓜”、“珍珠宝塔”、“净瓶卧江”,无不惟妙惟肖,
“九马画山”、“绣山八仙”、“仙人坐车”、“黄布倒影”、“碧莲浴水”、
“秀才看榜”,耐人寻味。漓江众山之中,画山为最。它九峰相连,耸立江
边,临水石岸是一面平直如削的巨壁,壁上石纹交错,色彩斑驳,好像是一
群姿态各异的骏马跃然壁上,有的昂首嘶鸣,有的低头吃草,有的饮水江边,
有的飞蹄驰骋……,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说是共有九匹骏马,但是到底有
多少,须凭各人猜测。最为奇妙的是,九马的形象位置并不固定,很是耐人
琢磨。当地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几多双?
看出七匹中榜眼,能见九匹状元郎。”古往今来,还真有不少文人痴迷画山,
歌咏题刻。漓江的岩洞,更是别有天地的胜境,父子岩、冠岩、绣山岩、螺
蛳岩,洞洞奇幻,景色极佳。冠岩有地下水流出,可乘筏入岩,明人田泄成

赞誉之:“兼山水之奇者,莫如冠岩之胜。”漓江的沙滩礁石也很引人入胜。
“双泉锣鼓闹鸳鸯”就是由鸳鸯滩、锣鼓滩与两股山泉构成的绝妙景观。江
上有景,水中有影,山景、石景、洞景、水景,构成无数奇巧的景致。变,
则指一路轻舟,沿岸景致,江中丽水变化万千,忽而孤峰峙立,忽而奇峰片
片;忽而水曲流缓,忽而江直水急;忽而波平浪静,忽而银花四溅……。不
仅如此,漓江的景色还随季节、昼夜、早晚时间的不同,千变万化;也随天
气晴雨的不同,气象万千。
阳朔山川明秀,素有“碧莲峰里住人家”之称。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
称它是“碧莲玉笋世界”,近代诗人吴迈则在其题刻中写道:“桂林山水甲
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其实阳朔、
桂林一水相连,就山水风光而言,是难分高低的。它们同为喀斯特地貌景观,
都以山奇水秀著称,只不过风光特色各有不同。桂林的山,孤峰矗立,小巧
玲珑;阳朔的山,峰峦密集,气势磅礴。从桂林到阳朔,仍会给人山有新意,
水有别情的感受。碧莲峰、书童山、雪狮岭、阳朔公园、大榕树、穿岩和月
亮山等名胜,勾绘出一个奇秀的碧莲世界。
桂林山水是我国喀斯特地貌中的佳胜,其规模和发育的完美程度,在世
界岩溶山水风光中,也堪称最美。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大约在 3.25 亿年以
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因经历了几次造山运动和中间相间的海浸,形
成了分布广泛的石灰岩层,由于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因而能被含有
二氧化碳的雨水所溶蚀。桂林地区百灰岩质纯层厚,层理、节理发达,构造
断裂多,并且随着地壳的抬升,溶蚀基点在不断变化。这样既有利于溶蚀作
用的进行,又使被溶蚀的岩层呈现千姿百态的变化。桂林地处亚热带,年平
均气温约为 19℃,平均年降水量为 1800 毫米左右,具有“盛夏无酷暑,严
冬少霜雪”的温暖湿润气候,较高的气温有利于溶蚀作用的进行,充沛的降
水更大大加强了对岩石的溶蚀、冲刷能力。在整个地球表面,石灰岩的分布
是非常广泛的,但并非每个地方都能形成这样的奇山秀水,这无疑更增添了
桂林山水的魅力。

杭州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
宜。”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的这首诗,历来被人们看做是吟咏西湖的绝唱。
杭州西湖古时原与杭州湾相通,仅是钱塘江口附近的一个小海湾,以后
由于湾口泥沙不断堰塞,出现了断断续续的沙嘴,阻塞了西湖与湾外浅海的
流通,最终与大海隔离,在湾内形成潟湖,经山泉活水不断地冲洗及历代人
工疏浚治理,逐步形成了今日西湖。汉时传说湖中涌现金牛,为“明圣之端”,
故有金牛湖与明圣湖之称。唐代杭州刺吏白居易作石涵以泄湖水,称石涵湖。
因湖在杭卅城西,人们通常叫它西湖。一代文豪苏东坡别出心裁地把西湖比
作我国古代美女西施,从此西湖又多了一个富有诗意的雅号,叫“西子湖”,
并且名声更加传扬四海。
杭州西湖处于平原、丘陵、湖泊与江海相衔接的地带,三面环山,层峦
叠嶂。西湖水面广阔,南北长 3.3 公里,东西宽 2.8 公里,湖周约 15 公里,
面积为 5.6 平方公里。湖水平静,碧波盈盈,纵贯南北的苏堤和横列东西的
白堤似两条绿色的缎带,把西湖分成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 5
个湖区,并由多座桥涵互相沟通,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 3 个小岛鼎立
湖心。湖周山峦迭翠,繁花似锦,林木苍翠,峰岩洞壑之间穿插泉池溪漳,
青碧黛绿丛中,隐现着数不清的楼台轩榭,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确实
使人有“古今难画亦难诗”之感。
西湖山水秀丽,自南宋以来,就有西湖十景之称。它们来源于南宋宫廷
画家所绘西湖画卷的题名,后来经过清康熙等的题字勒石,流传至今。“苏
堤春晓”因苏堤而得名。北宋时期,苏东坡组织民工疏浚西湖,并筑成一条
从南屏山直通栖霞岭麓的长堤,堤上建有六座石拱桥,名苏堤。苏堤景色四
时不同,尤以春日之晨最为秀丽,六桥烟柳笼纱,几声莺啼,报知苏堤春早。
“柳浪闻莺”原为南宋御花园,滨湖柳浪桥畔尽是密密垂柳,风荡柳丝曳若
碧浪翻空,春日黄莺鸣啭其间,清脆悦耳,驻足聆听,令人心旷神恰。“三
潭印月”是西湖三岛之一,素有“小瀛州”之称。附近湖水最深处立有石塔
三座,是苏东坡疏浚西湖时所建立的,为三塔以内不准种菱植藕的标志,以
防西湖游塞,因为设计巧妙而成为一处胜迹。“三潭印月”是赏月的胜地,
每当皓月中天,月光、灯光、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溶成一片,
“一湖秋水欲溶秋”,有说不尽的诗情画意。“断桥残雪”中的断桥是白堤
的起点,元代称“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