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484章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484章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刻,自唐显庆以来(25),其远古刻尽漫失(26)。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
圜(同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
(27)
,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作者简介]  姚鼐(nài),字姬传,
号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
官至刑部郎中,晚年曾先后在江南、紫阳、
钟山等书院讲学,历时四十多年。他作为刘
大櫆的弟子,是清代散文“桐城派”的代表
人物。他的论文讲究义理、考据和辞章。除
有著作《惜抱轩全集外》,他编选的《今体
诗选》、《古文辞类纂》都较有名。
[简注]  ①阳:山的南面。
②汶水:即大汶河。源于山东莱芜县东
北的原山,西南流经泰安。
③阴:山的北面。
④济水:又称沇水。源于河南济源县西
的王屋山,东流至山东(清末,济水在山东
的河道为黄河所夺)。

⑤阳谷:指山的南面山谷里的水。
⑥分者:分界的地方。
⑦齐河、长清:都是山东省的县名。
⑧子颖:朱孝纯的字。
⑨磴:石阶。
⑩循以入:顺着中谷进去。
(11)道少半:路(走了)一小半。
(12)崖限:象门户一样的山崖。限,
门限。
(13)明烛:明亮地照耀着。
(14)徂徕:山名。在泰安市东南四十
里。
(15)居雾:停留着的云雾。
(16)晦:农历每月末的一天。
(17)日观亭:日观峰上的一个亭子。
(18)摴蒱:古代赌具,就是后来的骰
子。
(19)极天:天边。
(20)丹:朱砂。
(21):绛皜驳色:或红或白,颜色错
杂。皜,白色。
(22)皆若偻:都像弯腰曲背的样子。
(23)贷祠:东岳大帝庙。
(24)碧霞元君:女神,传说是东岳大
帝之女。
(25)显庆:唐高宗年号。
(26)漫失:磨灭消失。

(27)罅:裂缝。
[导读]  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又名岱
岳、岱宗。我们平时读写文章,讲究借景抒
情,或思想境界等。这篇游记,却只是描写
了登山的途程和山上的景物。而它却历来为
人们所欣赏,它好在何处呢?这篇文章体现
了桐城派文章的特色。它不饰夸张,务去浮
体,抓住特点,准确刻划,简洁概括,生动
传神。读它,犹若一架文字摄相机将泰山美
景奇姿历历展示,艺术神韵自在其中。

龚自珍

病梅馆记

江宁之龙蟠(pán)①,苏州之邓尉②,
杭州之西谿(xī)③,皆产梅。或曰:梅以
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qī)为美④,正
则无景;以疏为美⑤,密则无态。固也。此
文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⑥以绳天
下之梅也⑦;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
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
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
明告鬻(yù)梅者,斫其正⑧,养其旁条,
删其密,夭其稚枝⑨,锄其直,遏其生气,
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
祸之烈至此哉⑩!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
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
悉埋于地,解其棕(zōng)缚(11),以五年
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
诟厉(12)。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呜呼!安得
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
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之疗梅也哉?
[作者简介]  龚自珍,出身官僚家
庭,自幼即得深厚文化教养,但早年屡试不
第,38 岁才中进士。曾任礼部主事等官,晚

年辞官讲学。他生活在晚清,在近代中国思
想史和文学史上,为一代新风气的开创者。
他不满当时黑暗腐朽的统治,反对专制思想
和旧学术思想的束缚,在诗和散文方面都有
重要成就,并且精通经、史、文字之学。
〔简注〕  ①江宁之龙蟠:江宁,今南
京市,旧江宁府所在地。龙蟠,即龙蟠里,
在今南京市清凉山下。
②邓尉:山名,在今苏州市西南。
③西谿:地名,在今杭州市灵隐山西
北。
④欹:歪斜的姿态。
⑤疏:疏落。
⑥明诏大号:公开下令规定和号召。
⑦绳:本指木工用的绳墨,这里指用上
述标准来衡量梅花。
⑧斫(zhuó):砍。
⑨夭:使梅花的嫩枝早死。
⑩文人画士:隐指当时清统治阶级。
(11)棕缚:用棕绳捆绑。
(12)诟厉:责骂。
〔导读〕  物有自然之姿,天然之美。
人更有个性特色、自由追求。对梅斫、删、
锄,梅可长成人们所需的形姿,美则美矣,
却是病梅。而对人们呢?若也实行束缚、禁
锢、摧残,像对待梅一样,那是多么不可思
议呀!本文全篇用比喻,表达了对统治者高

压手段压抑人性、摧残人才的愤慨。

京新登字 209 号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刘以林  主 编
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 36 号 100007
新  华  书  店  经  销
北京顺义康华印刷厂印刷
787×1092 毫米 32 开本 250 印张 5408 千字
1996 年 12 月第 1 版 1996 年 12 月北京第 1 次印刷
ISBN7…5402…0491…5
印数:6000 册
定价:320.00 元(全 100 册)

世界科学巨人

哥白尼

哥白尼于1473年2月19日生于波兰一个富裕商人家庭。在他10岁那年,
瘟疫夺去了他父亲的生命。从那时起,哥白尼一家开始跟随舅父务卡施生活。
哥白尼 18 岁那年,舅父把他送进了克拉科夫的雅盖降大学。克拉科夫的大学
是当时东欧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重要基地,这里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学
派的教授,不满经院哲学的死板教条,在科学上有许多新的见解。在这样的
环境下,思想敏锐的哥白尼对天文学和数学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他钻研数学,
阅读了大量古代天文学书籍,钻研了“地心说”和“日心说”,做了许多笔
记和计算,并开始用仪器观测天象,头脑里孕育着新的天文体系。
这时,正在三年级读书的哥白尼收到舅父的来信,要他到意大利学教会
法。这对热爱天文学、厌恶教会的哥白尼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可当他得
知这是为了打击十字骑士团对祖国的侵犯时,就毅然穿起袈裟前往意大利。
从 1496 年秋天起,在意大利留学 10 年。他曾在学术空气更活跃的帕多瓦大
学学习。该校天文学教授诺瓦拉对“地心说”表示怀疑,认为宇宙结构可以
通过更简单的图式表示出来。哥白尼从诺瓦拉那里迸一步熟悉了“地心说”
和“日心说”,产生了关于地球自转及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见解。而且他还
学习了医学和解剖学,获得了教会法博士学位。
1506 年,哥白尼回到波兰。舅父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协助反击十字骑士
团。6 年后舅父务卡施逝世,哥白尼来到波兰东北部的弗隆堡,购置了城堡
里七座箭楼中的一座,开始了进一步的天象观测。'奇…书…网'
太阳中心说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就必然受到时代的局限。今天我们知道,
太阳并不是宇宙的中心,也不是静止不动的。但是,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修正了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为人们所接受的一些谬误,从科学上推翻了托勒密
的地球中心说,给神权以沉重打击,从神学的束缚下解放了自然科学。与此
同时,为我们的现代科学奠定了基础。

哥白尼通过长期天象观测和研究,以及对地球大小的精确计算,早在意
大利时就认定了大的太阳绕小的地球转是根本不可能的,只能是小的地球围
绕大的太阳转,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回到祖国,他通过对木星和土星重合的
观察,以及对行星顺行逆行的研究,进一步认定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因为行
星的顺行逆行,是地球和其他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不同造成的假象,表面
上看起来好像太阳在绕地球转,实际上则是地球和其他行星一起,在绕太阳
旋转。就像我们坐在船上,明明是船在走,而却看到岸在走一样;更像我们
坐在运动的船上,看着河岸上两个速度不同的运动目标一样。在务卡施身边
的日子里,哥白尼就曾把他的“日心说”主要观点写成一篇《浅说》,抄赠
给一些朋友。他的观测立即引起了欧洲各国的重视,可他不敢把它们全部写
出来发表,害怕招致教会的迫害。后来,他还是在踌躇中开始了《天体运行
论》一书的写作。
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一颗行星。除
地球外,还有其他的行星,它们也在围绕着太阳旋转。
一直到 1543 年,哥白尼终于鼓起了勇气,决定反击“地心说”。他坚定

地表示:“我不会在任何人的责难面前退缩下来。”“如果有人竟对我的设
想横加指责,我将不予理睬。我认为他们的判断是粗暴的,为此我完全蔑视。”
他把人们长期期待的手稿,拿到纽伦堡付印。经过一番周折,《天体运行论》
终于艰难地问世了。可当印好的书送到哥白尼手上时,他已经处于生命的最
后 1 个小时。
《天体运动论》出版了,哥白尼也逝世了,这时是 1543 年 5 月 24 日。
但这不是哥白尼生命的终结,而是哥白尼生命的开始!虽然他的著作被教会
列为禁书,他的人身遭到了闹剧的嘲弄,但历史却使他的思想千秋万代光照
环宇!

伽利略

有一天,比萨城里一个年轻的医科学生,正在大教堂跪着祈祷。大厅里
一片寂静,一个教堂司事,刚注满一盏从教堂顶悬挂下来的油灯,并且漫不
经心地让它在空中来回摆动。
摆动着的挂灯链条的嘀嗒声惊扰了这位年轻学生的祈祷,引起他一连串
的与他的祷告距离越来越远的思考。
突然,他跳起身来,使其他的礼拜者大为惊讶。在摆着的油灯的节奏中,
他仿佛遭到了闪光的突然袭击。
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那盏嘎嘎作声的挂灯每往返摆动一
次用的时间似乎是一样长,尽管往返的距离越来越小。
他回家后,就找来两根同样长的绳索,并各坠上一块相同重量的石块,
然后分别将两个绳子系在不同的厅柱上,准备做他那以后轰动科学界的实
验。
他请他的教父穆契柯·铁达迪帮助他进行这个试验。“我要你数一数绳
索摆动的次数,而我则同时数另一条。”
老头子耸一耸肩,说道:“又是一桩伽利略的发疯的念头。”
是的,这位年轻的比萨医科大学的学生正是伽利略。
伽利略手拿两个石摆,将一个拉到距离垂直线四手掌阔的距离,另一个
则拉到两手掌阔的距离,然后同时放手。两个人也同时计数,然后加以比较。
伽利略成功了。两条绳索的起点虽不相同,但在同样的时间内,同样的
摆动次数,达到同样的点上。
就这样,在教堂油灯的摆动中,伽利略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今天,
这项原则已应用于计数脉搏、时针记时、计算日食和推算星辰的运动等方面。
伽利略 1564 年 2 月 15 日出生于意大利的比萨城,受家庭影响,他从小
就聪明好学,多才多艺。当他满 1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