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470章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470章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继位,你怎么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义都是我的亲生儿子,你将来把帝位
传与他,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福啊!”
赵匡胤表示同意,于是就叫宰相赵普当面写成誓词,封存在于金匮里,
叫一名宫女保存起来,这就是所谓的“金匮之盟”,也就是赵光义“兄死弟
及”的合法根据。
但,这个“金匮之盟”的真伪,是很值得怀疑的。

(一)杜太后去世的时候,赵匡胤还只有 34 岁,正值壮年,这时赵匡胤
的儿子德昭已经 14 岁了,转眼就是大人了,即使是赵匡胤三五年后去世,也
不会出现后周柴世宗遗下 7 岁孤儿的群龙无首的局面,以杜太后之贤明,绝
不会出此有悖纲常的下策。
(二)如果真有“金匮之盟”,太祖去世的时候,光义完全可以公布出
来,堂堂正正地当皇帝,可是他没有这样做,直到众论哗然后的第五年,他
才如梦初醒地记起了这件似乎被遗忘的旧事,并且煞有介事的列举证人,公
布誓约,人们不得不怀疑,这所谓的“誓约”,是不是为了内部斗争的需要
而临时炮制出来的鬼话。
《宋史》中的画外音
《宋史》对太宗赵光义推崇备至,但也以后人议论为由提出了一些委婉
的指责,话虽是轻描淡写,但落点都是很重的。
《太宗本纪》中说:“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之贬死,
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
换成白话来说,后代的人对赵光义有以下 4 点非议:
(一)为什么不等到第二年,就改换年号。——亲君即位,常例是次年
改用新年号纪年,可是光义为什么迫不及待,把只剩下两个月的开宝九年,
改为兴国元年?是不是心怀鬼胎,抢先为自己“正名”,以期造成不可逆转
的既成事实?
(二)涪陵县公为什么被贬而死。——涪陵县公是什么人?是赵光义的
弟弟光美。既然是“兄死弟及”,下一轮的皇位继承人就应该是这位叫做光
美的弟弟了,可是光义即位不久,这位因避讳改名为廷美的弟弟,就不明不
白地被削夺王位,贬为涪陵县公,不久,就“抑郁”而死。
(三)武功王为什么自杀?——光义篡位的时候,匡胤的长子德昭已经
30 岁,当时被封为武功郡王。征讨北汉之后,德昭好意地劝太宗信守诺言,
奖励出征的有功将士,可光义把脸一沉,居然说:“等你自己当了皇帝,再
赏也不迟。”德昭感到自己受到深刻的猜忌和防范,性命早晚难保,回家后
就自刎而死,这种行径,无异于逼杀。
一年之后,匡胤的年仅 23 岁的幼子德芳,也神秘地暴病身亡。人们只可
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宋后的担心不幸而言中,赵光义斩草除根,终于消除了
皇位竞争中的最后的隐患。
(四)宋太祖的遗孀宋氏虽说享有开宝皇后的封号,死后为什么不按皇
后礼仪隆重地发丧?
4 条非议,条条在理,但因为谋杀毕竟无人作证,非议永远只是非议,
“斧声烛影”,将永远是千古之谜、万古之谜。
谜信,还是历史的公平
宋太祖暴死,五六年内两个儿子也不明不白地丧生,在舆论界激起了强
烈的反响。许许多多的有关宋太祖暴死的神秘故事也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流
传。
到了北宋末年,半壁河山被占,钦、徽二帝被掳,一个颇有影响的说法
是,宋太祖借了金太宗完颜晟之手,报了当日的刀斧之仇。
奇怪的是,赵光义的子孙后代也似乎相信他们的老祖宗杀兄篡位的说
法。
南宋的第一个君主宋高宗赵构没有儿子,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大臣们议

论纷纷,一种强有力的意见是:太祖是宋朝创造者,应该在他的后代中选择
继承皇位。对这种胡言乱语,高宗开始往往是严加贬责,但是,突然有一天,
他改变了主意。据说,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开国君主赵匡胤带着他,逆转
时光,回到当日的“万岁殿”,看到了当日“斧声烛影”的全部情景,并且
说:“你只有把王位传给我的子孙,国势才可能有一线转机。”
梦境也许是假,但传位宋太祖的后代却是真。高宗赵构终于找到了宋太
祖的七世孙赵慎,并且把皇位传给了他。这,距离“斧声烛影”的恐怖之夜,
已经是 187 年。
我们当然不相信轮回报应,但我们相信:宋高宗认识到了自己祖先的罪
孽,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向宋太祖及其子孙偿还了历史的公平。

疑窦丛生的雍正即位

千百年来,封建王朝的宫廷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且,常常弄得血
雨腥风、你死我活。在皇位的诱惑下,什么仁义孝悌,什么手足之情,统统
被置于脑后,他们眼中看到的只有至高无上的皇位。
号称“千古一帝”的康熙,在位 61 年,共有 35 个儿子,在谁继承他的
帝位问题上,似乎难下决断。
是病逝,还是谋杀
康熙六十年(1722 年)十月,康熙不顾 69 岁高龄,前往南苑狩猎。10
多天后,他感到身体不舒服,就起驾回京,在他的皇家苑囿——畅春园休养。
这一天是十一月初七日。
初八日至十二日,康熙病情稳定。
十三日,病情突然恶化。皇四子胤禛及皇三子、皇七子、皇八子、皇九
子、皇十子、皇十二子、皇十三子奉召入宫。十三日夜,康熙一命呜呼,当
夜遗体运回乾清宫。
十四日大殓,二十日皇四子胤禛登基。
雍正六年,湖南失意文人曾静曾投所谓的“逆书”,给雍正派了 10 大罪
状:即谋父、逐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诛忠、任佞。
谋父是居于首位的。雍正年间编纂的《大义觉迷录》中,他的一段供词,也
颇有意味,他说:“圣祖皇帝(康熙)在畅春园病重,皇上(雍正)就进了
一碗人参汤,不知如何,圣祖皇帝就崩了驾,皇上就登了位。”这实质上等
于是说:康熙是雍正毒死的。
这是一则影响甚广的传闻,虽然无甚凭证,但也并非完全捕风捉影。
其一,康熙帝休憩于畅春园期间,病情并无反复,而十三日骤变,当日
撒手归西。他的突然死亡不得不令人生疑。
其二,事发当日,有一位身临其境之人,是意大利人马国贤,他说:“驾
崩之夕,号呼之声,不安之状,即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可断言也。”
他的意思是,即使不是毒害,也必然是发生了非常的事故。
其三,负责皇帝安全警卫工作和执掌卫戍兵权的是隆科多,而隆科多是
雍正的舅舅,当日只有他能接近皇上。
其四,深得皇上宠爱的皇十四子胤禛守边四年,不日即将返京,雍正不
得不断然下手。
因此许多人的推测是;十一月十三日晚,在严密控制畅春园的情况下,

隆科多在食品中放入毒药,致使康熙毙命。
当然,也有人认为康熙年老体弱,久病缠身,加上感冒引起其他并发症,
因而导致死亡。康熙身边戒备森严,所谓投毒致死,实则经不住推敲。
十四子胤禵
在继承康熙帝业的人选上,有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就是十四子胤禵。
胤禵是深得康熙赏识的。康熙五十七年,他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总领
西北各路大兵,征伐新疆策妄阿拉布坦和西藏的策零敦多卜。这是一个非常
关键的职位,因为这关系着清朝的半壁江山。
不唯如此,更重要的是胤禵是代父亲征,曾在太和殿行授大将军印的仪
式。康熙的用意是很明显的,是为了提高胤禵的威信,使群臣心悦诚服,也
为了让胤禵多些军事指挥经验,多些戎马生活的磨炼。
康熙曾亲口说:“大将军王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其有
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务,均应谨遵大将军王
指示。”
可见,十四子胤禵实则是皇太子的理想人选。
是即位,还是篡位
既然,立皇十四子胤禵,既有康熙赏识,又是众望所归,那么,皇四子
胤禛的突然即位,就出乎意料之外了。
有人说,遗诏原文是:“传位十四阿哥胤祯(十四子胤禛在康熙末年叫
胤祯)。”而隆科多擅自篡改了遗诏,将“十四”改为“于四”将“胤祯”
改为“胤禛”,因而遗诏宣出来就成了“传位于四阿哥胤禛”了,使雍正得
了天下。
也有人说,雍正初年,雍正寻找借口杀掉了隆科多和年羹尧,是因为隆、
年二人是雍正篡位的主要同谋,雍正是杀人灭口。
当然也有人认为,雍正即位是合法的,是理所当然的,理由如下:
(一)据《清世宗实录》载,遗诏于十一月十六日宣布。那天宣读的只
是满文本,用满语宣读,在满文中,不可能出现“十”字和“于”字、“祯”
字与“禛”字近似。因此,所谓篡改遗诏,纯属无稽之谈。
(二)立太子本已是闹得满城风雨,康熙年事已高,如真有意让十四子
胤禵即位,应让他建功即回,又何必让他长期滞边,达四年之久,至死未归
呢?
(三)《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临终之日,召集允祉、隆科多于榻前,
说:“皇四子人品贵重,深省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四)胤禛的活动,也证明他正受着康熙的信任。十一月初九日,康熙
命胤禛斋戒,代皇帝行南郊大祀。十三日,康熙将胤禛召至寝宫,改派镇国
公吴尔占代行祭天。这一天,胤禛三次至康熙前问安。在斋戒期间,胤禛屡
次被召,非同寻常。
(五)朝鲜《李朝实录》载,康熙病剧,解其头项挂念珠与胤禛曰:此
乃顺治帝临终时赠朕之物,今我赠尔,有意存焉,尔其知之。”这充分表明
了康熙传位胤禛的意图了。
由此可见,雍正合法即位,本来就是康熙的用意。但这些论点多取材于
正统史料。俗话说:“历史总是胜利者写的。”当雍正以胜利者姿态登上宝
座之后,我们就难保正史清白了。
还有两种说法

史学界还流行两种说法。
其一,康熙本来准备在十四子胤禵和四子胤禛中选一人继位,但一时无
法确定。在康熙十三日病情急转直下时,他自知时光无多,仓促之间,必得
选其一,他选中了四子胤禛。
其二,康熙本欲招十四子胤禵回京,不料病发突然,直到十三日无可挽
回。康熙深知国不可一日无君,十四子由西宁赶回,最快得 20 多天。而这
20 多天,很可能酿成兄弟残杀、争夺皇位的惨剧。康熙绝不愿意让皇子互相
残杀局面产生。再则,四子胤禛一向为人忠厚,远避权力之争,也深得康熙
喜爱,于是,康熙也只好顺水推舟,就汤下面了。
孰是孰非?300 多年过去了,雍正即位始终是一个谜。

吴越战争与西施之谜

春秋末年,越国出现了一位旷代绝世的美女,她就是位列古代四大美女
之首的西施。
她本姓施,叫夷光,因为住在宁萝山下的西村,所以,人们习惯地称她
为西施。
据说,她到宁萝山上去采樵,高飞的大雁也忘了拍动翅膀,她到若耶溪
边去浣纱,戏水的游鱼也羞得潜入水底。她的惊人的美艳,造就了中国词汇
中的一个最有表现力的成语:沉鱼落雁。
她坐有坐的美,走有走的美,哭有哭的美,笑有笑的美。就连那不轻不
重的气痛病发作的时候,捧着心,皱着眉,垂着髻,也有万种风情,惹得千
人怜,万人爱……东村的施家女儿也学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