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3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样,倘若临阵如此,岂不误了军国大事!”说完,便以贻误军机之罪将庄
贾斩首。
齐景公得知司马穰苴要杀他的亲信,立刻授命梁丘据拿着他的手谕前往
解救。但为时已晚,待梁丘据驰马赶到,庄贾人头早已落地。而梁丘据又犯
了“驰骋军中”的军法,司马穰苴照样按法治罪,只是考虑到梁丘据是衔负
君命而来,不便直接用刑,就捣毁了他乘坐的车,以示惩罚。
司马穰苴斩杀庄贾、治罪梁丘据震动了三军,全军上下只要听到主将的
号令,没有不肃然起敬的,作战时更是人人奋勇,个个争先,不敢稍有懈怠,
使晋军闻风丧胆,逃回本国。
先外后内
鸣条之战发生在公元前 17 世纪,是商灭夏的一次战争。当时,夏有四个
最亲近的属国:葛(在今河南宁陵)、韦(在今河南滑县)、顾(在今河南
范县)和昆吾(在今河南许昌)。为了灭掉夏朝,商族部落首领商汤决定先
把夏朝的羽翼铲除掉。因葛位于商都附近,经常向夏报告商的情况,所以商
汤首先要拔掉这颗眼中钉。葛国国君放纵无道,恰好给商汤提供了机会。有
一次,商汤得知葛伯杀死了一名送饭的儿童,便以此为借口,出兵灭掉了葛
国。接着,又相继灭掉了韦、顾和昆吾,占领了这些方国所在的地区。
四个如同其臂膀一样的属国被商灭掉后,夏朝便势孤力单了。尽管如此,
商汤仍然按照辅相伊尹的谋划,先用停止对夏朝纳贡的办法,来试探夏朝的
实力。第一次停止对夏朝纳贡,使得夏朝末代暴君夏桀勃然大怒,立即命令
九夷(在今淮河流域)的军队攻打商汤。商汤见九夷的军队仍然听从夏桀的
指挥,自己有腹背受敌的危险,便向夏桀做出请罪的姿态,恢复对夏的纳贡。
第二年,商汤再次停止对夏朝纳贡,夏桀又命令诸侯攻打商汤。结果,有缗
氏(今山东金乡东北)首先叛夏,九夷也不再听从夏桀的指挥。商汤见夏桀
已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便立即号召各方国兴兵讨伐夏桀。
在战前,商汤率众立下了恩威并存的誓词。他说:夏桀荼毒生灵,罪恶
深重,上天命令我消灭他;我害怕上帝发怒,所以不得不讨伐他;如果你们
帮助我奉行上天的命令讨伐他,我会赏赐你们;如果不听从我的指挥,我就
惩罚你们做奴隶,或把你们杀掉。
商汤誓师后,便统领各方国的军队,绕道从西方出其不意地进攻夏桀居
住地——斟寻(今河南巩县西南)。夏桀率军队仓促应战,刚与商军交锋,
便败退到鸣条(今河南封丘东)。在鸣条,双方展开决战,桀经大败,狼狈
地向南逃到南巢氏(今安徽寿县南),不久即身死。
商汤灭夏后,在西亳(河南偃师西)召开了众多诸侯参加的大会,登上
王位,正式建立了商朝。
摧枯拉朽
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纣王,也像夏桀一样荒淫奢侈,惨无人道,使得举
国上下暗无天日。当时的人们都恨不得上天快降灾殃,让他国灭身亡。
适值其时,一直伺机灭商的周武王,看到纣王已经众叛亲离,便率兵车
300 辆、猛士 3000 人、甲士 45000 人,并联合庸、蜀、姜、卢、彭、微等八
个都落的军队,大举讨伐纣王。渡过黄河,抵达商都朝歌 70 里外的牧野(今
河南淇县南)之后,周武王于凌晨举行了庄严的战前誓师。他历数了纣王的
三大罪状——听信宠姬谗言、不祭祀祖宗、招诱并重用四方罪人残害百姓;
又宣布了作战的要求和纪律:在进攻过程中,前进几步后要停下调整一次,
以保持队形整齐;刺击几次后,也要停下调整一次,好稳住阵脚;还宣布了
不虐杀降敌的政策,并激励将士像虎豺熊罴那样勇猛冲杀,否则按军法处置。
誓师完毕,周军严阵以待。
纣王闻讯,由于商军主力还远在东南地区,一时抽调不回来,只好匆忙
地把大批奴隶和囚犯全部武装起来,前往牧野迎战。
两军一对垒,武王即命吕尚率猛士主动向商军挑战,指挥部队随后攻击。
这时,商军中的奴隶和囚犯心向武王,不仅不接战,反而举行了阵前倒戈,
迫使纣王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就这样,商朝宣告灭亡,周朝代之
而立。
一鼓作气
公元前 684 年,齐桓公派军队攻打鲁国。鲁国平民曹刿为解国难,主动
进见鲁庄公,并与鲁庄公同乘一辆兵车,到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迎击齐
军。双方列阵完毕后,鲁庄公急欲先发制人,擂鼓进击,均被曹刿劝阻住。
齐军见鲁军毫无动静,便接连发起冲击,但三鼓过后,仍未奏效,遂陷入疲
惫懈怠的状态。这时,曹刿建议鲁庄公实施反击。随着第一通战鼓擂响,鲁
军将士向齐军猛冲过来,齐军措手不及,被打得溃不成军,狼狈而逃。鲁庄
公又急于下令追击,曹刿又加以阻止,并跳下车来,仔细察看过齐军的车轮
印,再跳上车,远望一番,才同意发布追击令。
鲁国大获全胜后,鲁庄公向曹刿询问其中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
全凭一股勇气。擂第一通鼓,将士们勇气最足,第二通就差多了,到第三通,
就完全消失了。对方勇气竭尽,我方正一鼓作气,没有打不胜的道理!至于
不能马上追击,我是怕齐军假装逃跑,前面有重兵埋伏,所以才仔细察看他
们的车轮印,远望他们的旗帜。发现车轮印确实已经杂乱,旗帜已经倒下,
才建议下令追击。”
长勺之战,在中国战争史上树立了后发制人、敌疲再打的范例。
退避三舍
公元前 632 年,晋文公为同楚国争夺中原霸主的地位,首先攻下了曹国
和卫国,又运用谋略,促使齐国、秦国同晋国联合攻楚。楚成王见形势急转
直下,便率军暂撤,井命主将子玉放弃对宋国的围攻,避免和晋军决战。但
子玉刚愎自用,不顾形势的变化,仍率楚军杀向晋军驻扎地。
晋国元帅先轸见楚军攻来,建议激怒子玉,使他北进,再同他决战。晋
文公深感有理,便下令退军。将士中有人对这一决定很不理解,认为以国君
避敌将,纯属耻辱。这时统领上军的狐偃解释说:“当初主公在楚国避难时
曾对楚成王许诺过,要是两国打仗,晋国情愿退避三舍(古代行军,30 里为
一舍)。我军退避三舍,正说明主公讲信义。他们还追上来,那就是他们理
屈了。理屈就气衰,理直才气壮。这是出兵打仗的要害。”
晋文公按照先轸和狐偃的意见引军向后一口气退了 30 里(一舍);发现
楚军朝前移动,就又退了 30 里(一舍);见楚军仍然紧追不舍,就再退了
30 里(一舍)。他们总共退了三舍,退到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驻扎下
来。
其实,晋文公主动令晋军“退避三舍”,名义上是履行他在楚国时向楚
成王许下的诺言,实际上却是为了实现“以退为进”、“后发制人”的战略
目的。可子玉还以为晋文公不敢跟楚军对阵,一路紧追到城濮。
四月初二早晨,双方展开决战,晋军佯示后退,子玉更加骄横自大,指
挥全军追击。晋军采用侧击、回击的战术,击溃楚军左、右两军。子玉见大
势已去,只得带领中军和左、右军残兵败将,退回楚国。不久,他觉得无颜
再见楚成王,就拔剑自杀了。
晋文公在城濮大败楚军,一跃成为中原的霸主。
借道伐虢
春秋时期,晋国的近邻有虞、虢两个小国。公元前 658 年,晋献公决定
吞并这两个小国,计划先攻打虢国。但是晋军要开到虢国,必先经过虞国,
如果虞国出兵阻拦,甚至和虢国联合起来抗晋,晋国虽强,也难于得胜。晋
国的荀息根据虞公贪财无义的弱点,提出用宝物贿赂虞公的方法,以便“借
道”先伐虢,最后再灭虞。实行结果,确实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虞公接受晋
国的礼物后,不但答应“借道”,而且愿意出兵帮助晋军。虞国大夫宫之奇
进谏,讲“唇亡齿寒”的道理,虞公不听。就这样,晋献公在虞公的帮助下,
轻而易举地把虢国灭亡。晋军得胜回来,驻扎在虞国,说要整顿人马,暂住
一个时期,虞公毫无戒备。不久,晋军发动突然袭击,一下子就把虞国也灭
亡了。就这样,晋献公以伐虢为由借道虞国,反过来又灭掉虞国,堪称战争
史上的智取的典型。
半渡而击
公元前 506 年,吴王阖闾起兵讨伐楚国。吴军纵横数千里,连战连捷,
楚国一再狼狈逃窜。
楚军逃到清发水(今湖北涢水)时,被吴军追上。吴王阖闾正要下令攻
击,他的胞弟夫概就劝说道:“困兽犹斗,何况是人呢?我们如果把楚军逼
得太急,他们会死力拼搏的,不如暂且停战,等到楚军渡河渡到一半时再行
攻击。那时,楚军先渡河的幸免于难,无心恋战;后渡河的羡慕先渡河而逃
走的,也会失去斗志。我军定能大获全胜。”吴王接受了夫概的建议,令部
队停止前进,待机破敌。楚军见吴军不再追杀,以为他们怯阵,便开始渡江。
吴军乘楚军部分已渡、部分未渡、士兵争相渡江的混乱状态下,向楚军突然
发起攻击,杀得楚军屁滚尿流。以后,又经过一次战斗,吴军终于占领了楚
国的国都郢城。
疲敌击弱
从公元前 512 年起,吴王阖闾就想攻打楚国,但谋臣武将都认为时机还
不成熟。于是伍子胥提出建议,把本国军队分为三部分,每次用一部分去袭
扰楚国的边境,轮番而不休,使楚国疲于应付,从而达到消耗楚国实力、麻
痹对方的目的,吴王采纳了这个建议,年年派兵袭扰楚国,忽南忽北,长达
6 年之久。结果使得楚军疲于奔命,士气沮丧,而且产生了错觉,以为吴国
仅是扰敌而没有大举进攻的企图。这样一来,就为吴国大规模进攻楚国创造
了条件。
公元前 506 年,楚国攻打蔡国,蔡国联合唐国向吴国求救。吴王考虑到
蔡、唐两国处于楚国的侧背,如果与这两国联合,吴军可以秘密出兵,绕过
大别山脉,沿淮河进入蔡国,从蔡国再到楚国东面、北面,发起突然袭击,
这比沿长江(当时尚未开辟使用)而上,与楚国在东面展开正面冲突,有利
得多,于是答应与蔡、唐结盟,共同攻打楚国。
这年冬天,吴王阖闾率领其弟夫概和伍子胥、伯嚭、孙武等人,指挥 3
万吴军,秘密乘船沿淮河向西进发,过州来之后,把船留在淮汭(今河南潢
县东北),舍船登陆,利用蔡、唐军队作先导,迅速通过楚国北部的大隧(九
里关,今河南信阳南)、直辕(武胜关,今河南信阳南)、冥阨(平清关,
今河南信阳西南)三个要隘,直扑汉水。
楚昭王做梦也没想到,吴军会突然出现在他东北面的国土上,得报后,
急忙派令尹子常及左司马沈尹戍、武城大夫黑、大夫史皇等率军赶至汉水右
岸进行防御,同吴军隔水对峙。
面对隔水对峙的形势,沈尹戍向统帅子常建议说:“你凭借汉水阻击吴
国军队,我去调拨方城以外的全部楚军抄袭吴军后路,毁坏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