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黄金教材-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我国东部沿海省市相继颁布针对吸引人才新政策。从我们收集的资料来看,目前我国针对科技人才的户籍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1 目前全国还没有统一的针对科技人员的户籍管理制度,更不要说是统一的法规了。全国各地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办法。在我们收集的资料中,就是同处我国西部各省其其对高级人才的定义以及提供的优惠政策都是各有的特点。
2 各地政府对科技人才流动政策保留强大的解释权以及“宏观调控”的权利。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改变科技人才引进政策。例如,上海市人事局在今年发布《上海市吸引国内优秀人才来沪工作实施办法》中,明文规定,上海市拥有强大的“调控能力”,文件的第8调和第11条规定上海市政府有权对“优秀人才”进行认定,并有权对引进人才的专业、年龄等人才结构进行宏观调控。
3 各地尤其是上海、北京等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对优秀科技人才的定义十分苛刻,设置了相当高的市场“门槛”阻止一般科技人员流动。事实上,高门槛政策不仅体现在对科技人员本人户籍解决问题上,更重要的是通过阻碍其配偶和子女“流动”来间接地加大人才流动的成本。例如,上海市人事局在今年发布《上海市吸引国内优秀人才来沪工作实施办法》中,将“国内优秀人”才定义为:
·本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年龄在35岁以下的人员;
·本市高新技术企业需要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
·获得博士学位的专业技术人员;
·本市紧缺、急需、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具有特殊才能的各类人员。
上海市对国内优秀人才提供的主要优惠条件主要有:(1)如果符合第二至第五条规定优秀人员,不仅本人可调沪工作,其配偶和子女也可随调随迁;如果属于第一条的人才,则要求其配偶也必须符合同样条件,其配偶才能与子女调入上海。(2)凡是被以优秀人才名义调入上海的人才,本人及其随调随迁人员均免征城市建设费。
4 一般科技人才流动后,由于户籍管理政策规定,对工作单位的依附性很强,例如,在北京科技人员“工作寄住证”需要通过工作单位申请,工作三年后,户口的办理也许工作单位代为申请,这就使得科技人才在流动后三年内会受到一定的流动束缚。例如,北京市在2000年6月推出了“工作寄住证”制度,凡在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或跨国公司总部及研究发展中心工作的外地人员,符合一定条件者,由企业提出申请,可办理“北京市工作寄住证”,持证者在购房、子女入托、入中小学等方面享有北京市民待遇,持寄住证3年者,经企业申请并报市人事局审批可转为北京市正式户口。
5 我国的人才户籍管理政策基本是以省为单位来制定的,这却造成了一个奇特的“外地和尚会念经”的现象,即高科技人才跨省流动成本反而比在省内流动要低很多。因为当他们跨省流动时,他们往往能够得到相当补偿和福利待遇,而在省内城市流动时,他们的流动成本将几乎的不到任何补偿。所以,这种政策在吸引人才的同时,也将许多人才推向外省。
二 社会保障体系与科技人才流动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社会制度,是所有社会成员都有可能成为受益人的、具有社会的普遍性的社会制度。一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当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不是更高的生活要求。社会保障制度对科技人员的流动决策是有着强有力影响的。谢晋宇曾对美国和日本的社会保障系统与员工流失的关系做过较为深入的讨论41'24',他认为,一般而言,一国社会保障的社会程度越高、保障体系越完善、员工参与机会均等,那么员工在流动时顾虑越少,员工流动性障碍也就越低。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覆盖面小、员工参与机会不均等时,员工作流动决策时顾虑多,可能会导致员工从社会福利保障程度低的企业流向社会保障或福利保障程度高的企业。
以美国和日本为例,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一元化以及统一化的特点,这非常适合于美国高度自由的市场经济特点,其社会保障覆盖面广,筹资渠道多样化,实行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在美国,员工从一个企业流向另一个企业时,流动的社会福利成本损失较小,因为不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以及住房保险,都是社会性的,企业间的差距很小。而日本的社会保险体系的覆盖面以及统一性都不及美国,保险的社会化程度也不及美国。在日本,不同属性的职工或在不同的企业,其所享受的保险和福利存在相当的差距,所以员工的在企业间的流动成本要高于美国,因此其流动率也就较美国低很多。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一般认为42'25',大约至1957年我国已经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并在保障项目、保障水平、管理方式等方面初步完成了基本立法工作,采取了社会统一的保险基金的征集、管理和调配使用制度,即由企业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劳动保险基金,同意调配使用。到了改革开放前,虽然经过了文革十年动乱干扰,我国基本完善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其实质就是员工的福利保险基本上由政府和企业完全包下来。在这种体制下,企业员工没有失业危险,所有的医疗、工伤、住房、退休金等等都由所在单位负责发放和实施,因此员工“擅自”流动就意味着失去所有的最基本的保障。
1978年我国实施经济改革以后,尤其是在1992年我国明确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那种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来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国有企业背上了沉重的社会负担,从而不能在市场中开展公平地竞争。此外,市场经济也需要劳动力资源的市场化合理配置,而在传统的社会保障体制下,是不可能存在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双方的主体地位。因此,为了适应我国日益深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生活需要,我国针对传统社会保障体制的不足和弊端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目前已经形成乐意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等为主的新的社会保障体系。
1 养老保险。目前在发达沿海城市,养老保险是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强制实行的,由社会建立基金,当职工达到法顶的退休年龄和符合有关条件而退出劳动岗位时,由社会保险机构按规定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从我国各地政策来看,目前此项保险不仅覆盖城市的常驻户口职工,而且也覆盖了城市的暂住户口,当然也包括蓝印户口职工;当职工流动时,养老保险是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2 基本医疗保险。目前也是政府强制实行,由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筹集医疗保险基金,以保障参保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从政策上看,医疗保险也基本覆盖全体职工。例如深圳市政府将医疗保险分为综合医疗保险(含门诊、住院)、住院医疗保险和特殊医疗保险三种形式。用人单位具有深圳常驻户口、蓝印户口的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参加综合医疗保险;具有暂住户口的职工和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失业人员参加住院保险;离退休人员和二等乙级以上革命残废军人参加特殊医疗保险;参保人离开本市时,个人账户余额转入其户口所在地的社会保险机构,可以继续使用;若当地无相应机构的,一次性发还给本人。因此,从这个规定来看,科技人员流动时是能够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的。
3 失业保险。从规定来看失业同样覆盖全体城市职工。一般规定,必须在某市连续工作一年以上、在劳动年龄之内且具有劳动能力、失业后按照规定登记并由求职意向者可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虽然,对于科技人员而言,失业的威胁并不是他们所考虑的,但是这个规定还是有利于对他们的亲属的工作保障,从而间接的促进了科技人员的流动。
4 职工住房基金。住房基金往往是至针对具有当地常驻户口固定职工以及合同制职工。因此对于那些没有取得当地户口的人员则无权享受该项福利待遇。所以,当科技人员流向外地时,住房基金损失将是他们考虑的一项流动成本。当然,对于那些被当作“优秀人才”或“高科技人才”引进的人员是不存在这项流动成本的。
虽然从政策层面上看,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能够覆盖绝大部分劳动者,但实际上,我国现行保险体系本质上是“现收县付体制下的企业保障,是与就业相联系的劳动保险、与地域相联系的城市保险,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也就是说,劳动者只有就业于城市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才有可能享受这种保障,而且还要看科技人员所服务的企业是否有财力能够负担这种保障。至于集体、外资或个体企业,是否向职工提供国家所规定保险则需取决于企业的意愿和能力。一般而言,大型正规的外资企业或高科技企业、效益较好的集体企业等等比较重视职工的保险福利待遇,而小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往往是将对职工保险福利采取能免则免政策,而决不会主动向职工提供保障。据统计目前我国保险覆盖面不超过总人口的20%43'26'。
正是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化程度低,以及与企业和地域相联系的特点,造成我国科技人员在流动决策时,往往偏爱挑选处于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大型外资企业、高科技企业以及效益良好的大型国有企业,而不愿意去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服务。当然,对我国高级优秀人才而言,全国各地一般都愿意提供最佳的社会保障以吸引他们前来服务,所以这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我国中低级人才跨地区流动障碍是最高的。
三 对促进我国科技人才流动的政策简评
要想在我国建立完备有效率的人才市场就必须明确科技人才以及用人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使得科技人员能够自主在市场上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单位,而用人单位也同样可以自主挑选符合要求的科技人才。而目前我国现存的人才市场管理政策、户籍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并不能完全确保科技人员市场的主体地位,他们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按照自己意愿来选择工作单位,从而使得市场配置劳动资源效率受到影响。下面我们分别从人才市场建设、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善方面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一) (一) 人才市场建设的方面
1 目前由于各地区争相制定自己户籍管理制度,这使得我国人才市场被分割成众小市场。一方面小市场与小市场之间相互争夺高级人才,另一方面小市场内部却又条块分割,市场辐射范围小,人才流动困难。一般而言,高级科技人才在我国是极为稀缺人力资源,因此针对他们的配置是应该在全国范围内的,而不是某地或某区域的事情。所以,我国应该积极打破地域、行业以及部门限制,努力联合各地的人才市场,建设全国范围内的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