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文字全集-第2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把目标搞错了,这种宏调是什么结果?就是通过三个管道彻底地打击各位企业家。
第一个管道是银行体系,从过冷的民营企业部门大量地收回资金,打给过热的地方政府继续从事地方基础建设。
第二个管道,就是处在过冷部门的民营企业家面临什么环境呢?利率不断上升,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上升,汇率不断上升,还有新《劳动合同法》仓促推出,进一步打击了制造业投资营商环境。
第三个管道,我称之为“海尔现象”,海尔筹集大量资金自己去干房地产,很多媒体说那是海尔战略重组,我说不对,那是海尔本业干不下去了!
宏观调控的错误,使得二元经济的资金流向由过冷的部门转向过热部门,使过热部门更热,过冷部门更冷。过冷部门的制造业企业家再也干不下去了,所以很多应该投资的钱不投资了,从过冷的部门抽出来,打入过热部门去炒楼炒股了,这就是2006年开始的股价和房价上涨的主因。是因为在二元经济环境下,过冷部门的资金大量转入过热部门所导致的,根本不是流动性过剩。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二元经济,而且是三七开的二元经济。
我国这么多年的经济发展,每一年GDP以10%的成长率增长的原因,就是二元经济的过热部门推动的,因此我们GDP的组成是非常扭曲的,超过一半都是固定资产,消费不到35%。因此,迫使大量地出口,大量地积累外汇,因此人民币升值厉害。而汇率的上升,打击到了二元经济过冷的部门,尤其是出口导向为主的经济。
股市、楼市的泡沫,就是敲响了制造业的警钟。所以今年的股价、楼价的下跌,你不感到忧心忡忡吗?因为我们中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制造业产生了重大的危机。
跨入工商产业链战争时代
我相信也是大家所关切的,那就是二元经济里面过冷部门的制造业怎么办?未来何去何从?你要知道它怎么办,首先就要知道它的问题在哪里。
我现在请问各位来宾,你们真的以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吗?我告诉你们,你们想的都是错的,中国根本不是制造业大国。大家想想,如果中国不是制造业大国,那应该是谁呢?是美国。
今天的中国和通货膨胀一样进入前所未有的产业链战争的时代,过去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时候出现的?就是我们股价大涨的时候出现了,也就是从2005年开始到2006年,中国进入了一个产业链战争时代。
什么叫产业链的战争?我们以浙江所生产的芭比娃娃为例。芭比娃娃出厂价是一美元,到美国沃尔玛就是9。9美元。请问各位,十美元的零售价减一美元出厂价,中间这九美元是怎么创造的?这个创造过程就是大物流的概念,包括以下六大块:第一产品设计,第二原料采购,第三仓储运输,第四订单处理,第五批发经营,第六终端零售。这六大块创造了九美元的价值。
而我们的制造创造了一美元的价值,这个制造有什么特点呢?那就是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剥削劳动来创造一美元的价值;而那六大块,不破坏环境、不剥削劳动就创造了九美元的价值。中国在6+1的工商产业链里处在最低端,这就是所谓的国际分工的不同。
现在不是产品和产品、公司和公司、产业和产业竞争的时代,而是工商产业链战争的时代。什么最重要?掌握6+1是最重要的!中国企业有没有成功的?当然有,那就是广东的华为和富士康,这两家公司之所以成功,是6+1的功劳!
我们的制造业怎么办?不能以过去的劳动密集为主要思考,因为整个产业链里面劳动成本已经不重要,那么你要怎么做?你必须从“1”进入到“6”的整合。这才是我理解的产业升级,而品牌效应只是产业链高效整合的必然结果。
“虚拟资金”制造楼市泡沫
今天的美国和中国都从农耕时代步入了工商链时代,它的特性就是一个部门出现问题往往会使相关的部门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像我们中国在二元经济下,中国的消费拉动GDP只占了35%,需求不旺,产品只能出口,积累了大量外汇,之后汇率升值,出口制造企业大量倒闭,失业工人更不敢消费了,形成了恶性循环。
这种恶性循环会跟着“6+1”的“1”企业,投资营商环境急速恶化,因此你就不想干了,你就想炒楼炒股了。
房地产供给面的成本是刚性的,但需求是飘忽不定的。以企业家资金为主的钱,我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虚拟资金。这些钱非常可怕,打到哪里,哪里就有泡沫。去年5月,我在重庆演讲,重庆地产价格平均是2900元/平方米。到了以后我就说,2900元应该没有泡沫,重庆政府很高兴。到6月份,重庆市搞了一个城乡统筹新特区计划,搞了以后,大量虚拟资金打入重庆。到11月份,房价由2900元上涨到6000元,房价立刻失控。这种资金不是来源于这个地方的经济稳定增长所拉动起来的资金,而是由于整个中国经济营商环境急速恶化,一大批企业家的钱到处乱转。
因为买高价楼盘的钱都是来自于企业,所以各大城市的高价房价格依然坚挺。而周围的中低价房是跟着水涨船高的,泡沫比较多,下跌得最快。高价楼盘会不会跌价,要看这些企业家能扛多久,资金链是否断裂。但根据亚洲的经济史,30年一个周期,抵御部分通货膨胀的还是地产,虽然它的流动性比较低。
我看你们一个个气色不好,估计都是股票被套牢了。我自己不炒股,没办法才去炒股的。去年11月份,我就呼吁股民撤出。今年5月,我告诉你们,不要对奥运有幻想。
去年5月30日,政府提高印花税的时候,股价跌到3500点。你们做了什么?买二线蓝筹,因为你们看5月份开始大盘股拉动我们的股指,市盈率太高了,我们不能买,我们要买二线蓝筹。股市从3500点到6000多点,而你们怎么样?你们没有赚钱!因为你买了二线蓝筹。同志们,“二八”现象里面的“二”是哪些股票?水泥、钢铁、融资银行等,这些部门是二元经济里面过热的部门。你买二线蓝筹就是过冷的部门,就是“八”。从去年五月份到十一月份,“二”拉动股票达到最高点。去年我也讲了,从年底开始,股价一定跌,除非政府救市。为什么?很简单,股票市场本身反映了二元经济的基本面。你想想,从五月份到十一月份,大盘股“二八现象”中,“二”是涨幅过快,一定会回调,“二八现象”的“八”呢?它本来就是萧条的部门,它哪里有涨的道理?
明年将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中国政府要学习美国政府救市,7000亿元的救市计划不是干涉市场化,而是斩断工商链条,设立防火墙,不让金融危机波及到其他行业。一旦这道防火墙爆破,就会冲击美国的实体经济,造成大量的失业,老百姓的信心会下降,消费萎缩,到那时中国的出口企业才会面临崩盘的危机。因此,美国次贷危机现在还没有影响到中国,现在还不过是秋天。
看股市的发展方向,你要看三个方面:二元经济是否持续恶化?股改是否持续恶化?美国的次贷危机是否持续恶化?
现在聪明的做法就是不做任何投资,尤其是在2009年之前。郎式秘籍就是:一不存银行,二不炒股,三不炒楼。手中保留现金,且换成多种货币对冲,内资、外资的银行都存。不要再想着投资股市、黄金、基金了,如果能够通过货币对冲保证没有亏损,不赚一分钱,不亏一分钱,保本就是最伟大的高手。高深的道理其实都是不难的。
这一代的企业家都是没有经历过大风浪的企业家,没有在全国一片低迷的情形下抗风险的经历。香港的商业“四大天王”,我做过调查,他们这一生成功的原因和信念是什么?是保守!他们的平均负债率都很低,保持总资产5…15%的现金流,随时在预防经济危机的发生。真正伟大的企业家、投资家都是把风险管理作为唯一目标的。
保存最大的流动性,明年会有大量的机会出现,这个时候就可以脱颖而出。上帝垂青早有准备的人。
企业家也不要太悲观,明年开始就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在这个中国从未遇到的经济危机中,这个时代就是前所未有、千载难逢的,将出现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家。
与郎咸平面对面
观众: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能拯救这次次贷危机吗?
郎咸平:美国设立防火墙的目的是不要让危机蔓延,减缓经济下滑的速度。这个过程是一个渐进的、缓慢的过程,时间会很长,正如有句话说的“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次贷危机很有可能会蔓延到次次贷领域,这些贷款是连财务报表都没有的,据说有1万亿美元。这次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每个美国老百姓付出了3000美金。能不能救市成功,连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都不知道,我就更不知道了。
观众:巴菲特近日以18亿港元入股从事汽车及电池业务的“比亚迪”,您对此怎么看?
郎咸平:我也很关注这个事情,巴菲特最近常常发言,也支持救市计划,他自身也感受到比较大的压力。巴菲特是价值投资型的,透过会计数据来估算投资价值,准确度高达95%以上。比如他很看好可口可乐,但是根据他的模型计算出来,可口可乐的价值是被高估的,他就一直没有投资。直到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打了一仗”,股价大跌,他才买入。比亚迪最近麻烦不断,又惹上官司,导致股价下跌。估计是低于巴菲特计算出来的价值了,他才进入。是否成功,我们拭目以待。但是我认为中国没有美国市场那么好的模型可以运用。
观众:您怎么看待农村小产权房流通?
郎咸平:中国的城乡差距很大,不能简单地用产权来解决问题。很多国家都是用先进的产业来补贴农业的。我给你们讲个故事,30年前,一个农民可以生产100包米,一个工人可以生产5辆脚踏车。农民可以用5包米去换一辆脚踏车,他还剩下95包米,因此农村很富裕。30年后,农民还是生产100包米,但是工人可以生产五辆摩托车。农民要用90包米才能换一辆摩托车,因此农村越来越贫穷。美国、韩国、日本的农民都很富裕,因为有大量的资金补贴农民。
观众:您觉得中国的经济如何才能复苏,什么时候能复苏?
郎咸平:大家不要简单地以为各国的经济规律都是有起有落的曲线。在美国是这样的,美国的企业虽然大量裁员,但是它的公司、企业还在,遇到好的兆头就能东山再起。但是在中国,很多老板一看做不下去了,就转行了,或者干脆把工厂关了,替儿女带小孩去了。只有工厂在,才能够复苏。制造业的格局是密密麻麻的网状路径,企业之间互相关联,这是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下来的网络。一家大的家电企业可能因为配套企业倒闭,缺乏一个零件而无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