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价丛书--东方文学简史-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沉思》、《镜子》、《旋律》、《高脚杯》等小品文集子,流传颇广。
穆罕默德·赫加泽依在语言方面很有造诣,善于熟练地使用纯正、朴实的现
代文学语言从事写作。
萨迪克·赫达雅特(1903—1951)是伊朗现代最杰出的小说家。他的创
作活动可以大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1929—1941)有短篇小说集《活
埋》、短篇小说集《三滴血》、短篇小说集《淡影》和中篇小说《盲枭》等,
后期(1942—1950)有短篇小说集《野狗》、短篇小说集《活水》和中篇小
说《哈支老爷》等。前期创作含有若干颓废派因素,喜欢使用西方现代派表
现方法。如《盲枭》,通过“我”抒发作者内心的不安、烦闷和痛苦,表现
他痛不欲生的心理,情节是荒诞的,人物是虚幻的。后期创作完全转向现实,
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如《哈支老爷》,以大地主、
大资产者的代表人物哈支老爷为中心,描绘了伊朗上流社会的百丑图,剖析
深入,发人深思。
大资产者的代表人物哈支老爷为中心,描绘了伊朗上流社会的百丑图,剖析
深入,发人深思。
伊朗文学自古至今已经有了 2000余年的历史,纵观伊朗文学的发展历
程,我们不难看出它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其一是在各种文学体裁中,诗歌得
到了充分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叙事诗、抒情诗、颂诗、四行诗以及
短诗(卡特埃)、串珠诗(姆萨玛特)等诗体竞相发展,达到了很高的艺术
水平,并且产生了广泛的世界影响。究其原因,则与伊朗民族的心理气质、
审美情趣、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特点有关。其二是文学与宗教的关系颇为密
切,受宗教的影响既广且深。在古代,主要是与琐罗亚斯德教有关系,受琐
罗亚斯德教的影响;在中古以后,主要是与伊斯兰教有联系,受伊斯兰教的
影响。
三、中南半岛佛教国家
——缅甸的文学
缅甸是佛教国家。长期以来,缅甸社会和文学的发展始终与佛教有密切
的关系。
缅甸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西侧,北部、东北部与我国云南省、西
藏自治区相连,东部、东南部与老挝、泰国为邻,南濒孟加拉湾,西部、西
北部与印度、孟加拉国接壤。缅甸是多民族的国家,其中缅人居多,约占总
人口的。。 65%,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使用缅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此外
还有克伦、掸、钦、克钦、克耶、孟和勃欧等。。 50多个少数民族。
缅甸最早的书面文学产生于。。 20世纪,距今约有。。 900余载。以下分为古
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两部分介绍缅甸文学的嬗变过程。
与佛教密切相关的古代文学
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几世纪,缅甸的原始社会即已走向崩溃,并向
奴隶社会过渡,出现若干王国,其中最早的王国是太公王国。1044年,阿奴
律陀统一缅甸全境,建立蒲甘王朝(1044—1287),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国力强盛,被认为是缅甸古代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蒲甘王朝建立之前,佛
教已从印度传入缅甸;蒲甘王朝又进而确定以佛教为国教,蒲甘城内佛塔林
立,成为著名佛教圣地,因而缅甸早期文学便与佛教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缅甸最古老的文学是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等口头文学。据
说这类作品为数相当可观,可惜由于保存不善,如今已经大部散佚,只有少
数材料留给后人。说明天文变化的神话《月蚀》,解释地理现象的传说《三
个龙蛋》,提们团结互助的故事《牛群散挨虎咬》,节奏明快且形式活泼的
儿歌、舂米歌、鼓曲和插身歌等,都不失为富有民族特色的佳作。如插秧歌,
描写农民不怕风吹雨打起早贪黑辛勤劳作的情景,其中有一首表现他们盼望
下雨的急迫心理——“插秧苗呀地枯干,难逢及时雨,苗儿萎又蔫。盼金雨
呀盼喜雨,透过蟠檀树,秋水望欲穿。”
一般认为,蒲甘王朝为缅甸书面文学历史之开端。蒲甘文学包括散文和
诗歌两部分。散文是指人们刻在佛教石碑和石柱上的名号、事迹的誓言咒语
之类。迄今发掘到的碑铭约有
1500方以上,其中最早的一方称为《妙齐提碑
文》(又称《耶娑古曼碑文》),用孟、骠、巴利和缅甸四种文字刻成,文
字简朴;以后的碑文则有所变化,内容逐渐增多,句子逐渐加长。这些散文
本身文学价值不高,但对考察缅甸文学发展历史具有一定意义。与散文相比,
这时的诗歌似乎文学性更强些,不过可惜的是只有几首流传下来,如无名氏
的《卜巴神山》、阿难多都利耶的《自然律》和无名氏的《翠湖颁》等便是。
《翠湖颂》全文如下:“碧波水寒,源自山间。粼粼闪烁,脉脉清泉。青萍
洁绿,婷婷玉莲。盘石岸边,妙语声喧。百鸟栖止,仙境神潭。”短小精悍,
有景有情,意境优美,堪称名诗。
l287年蒲甘王朝覆灭以后,缅甸开始进入封建割据的分裂时期,形成几
大民族各据一方的局面。自
1287年起至
1752年止的
400余年间,先后建立
了阿瓦、白古、东吁和良渊等王朝。这时缅甸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时快时慢,
时起时落,显得很不稳定。就文学形式而言,诗歌成就最高,先后创立了乐
歌、舞盾歌、赞歌、摇篮歌、四言长诗和谐趣诗等多种诗体,散文则有剧本、
小说等体裁。就文学内容而言,许多作品取材于佛教经典和佛教故事,特别
是作为上座部佛教重要经典之一《本生经》中的十大佛本生故事;此外也有
若干作品取材于宫廷生活、自然风光以及其他世俗生活。在作家方面,由于
僧侣地位崇高,精通佛经,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文坛上拥有很大
势力;其次是一些出身贵族、地位显赫的宫廷文人,同样具有上述优越条件。
在阿瓦王朝时期,僧侣诗人信摩诃蒂拉温达、信摩诃拉达塔拉和信乌达
玛觉的创作得到高度评价。信摩诃蒂拉温达(1453—1518)有诗圣之称,是
四言长诗的创立者。相传他所写的诗歌很多,但主要成果是两部取材于佛本
生故事的四言长诗——《修行》和《祈祷》。前者分为十章,从十个方面叙
述释迦牟尼成佛之前的修行过程;后者叙述释迦牟尼前身捐自己躯体使堤坝
合拢的故事。二者均以思想高超、情节感人、结构巧妙、语言生动而脍炙人
口,被评为可望而不可即的典范这作。除诗歌外,他还写了一部描写佛本生
故事的小说《天堂之路》,一部记录缅甸演变过程的历史《名史》,前者是
缅甸第一部小说,后者是缅甸第一部史书。信摩诃拉达塔拉(1468—1592)
出身王族,精通佛经,被奉为国师。《布利达》和《九章》是他的代表作品。
前者为缅甸最早的长诗,讲的是布利达龙王的故事,他来到人世修行,不料
被人看破真相,只得到处献艺,最后才被解救出来。后者为四言长诗的杰作,
讲的是波罗奈城国师的
4个儿子不肯继承王位,决心出家修行的故事,在他
们的感召下,全国上下一齐出家修行,最后都成正果。信乌达玛觉(1453—
1542)以长诗《林野颂》传名后世。这部作品写的是释迦牟尼回归故里途中
的所见所闻。尽管全诗仍然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但其中对于各种自然景色
和农民劳动场面的生动描绘却是缅甸古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篇章。
到东吁王朝时期,摇篮歌和赞歌得到充分发展,不少诗人都采用这两种
诗体。属于摇篮歌的名家名作有劳加通当木的《德耶瑞蒂摇篮歌》,卑谬纳
瓦德的《太后摇篮歌》和《王妹摇篮歌》等。属于赞歌的名家名作则首推那
信囊(1578—1612)的《出征》,描写军人出征时对心上人无限眷恋的心理,
由于作者本身是军人,有切身体会,所以写出来的诗句格外感人。
良渊王朝时期文坛的主要收获是巴德塔亚扎的诗歌和吴加拉的史书。巴
德塔亚扎(1672—1752)出身贵族,担任宫廷大臣,并获得许多封号。他的
作品很多,形式多样,但最令人瞩目的是五首乐歌——《农民》、《爬棕榈
树的人》、《船夫》、《运货船主》和《赶驮人》。这几首诗以农民、爬棕
榈树的人、船夫和赶驮人等下层劳动人民为描写对象,描述他们的艰苦处境,
表现他们的辛勤劳作,抒发他们的敞亮心胸,在缅甸古代文坛上放射出耀眼
的异彩。吴加拉(约
1678—1738)是缅甸第一部历史巨著——《大史》的作
者,这部作品不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而且由于故事生动和文字精练,也被
视为散文杰作。
1752年,缅人领袖雍羹牙以贡榜为基地举行起义,建立贡榜王朝(1752—1885)。贡榜王朝统治的百余年是缅甸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从文学
创作方面来说,这时的体裁更加多样,出现了连韵诗、四节短诗、宫廷小说、
诗文间杂书柬和新型剧本等;内容更加丰富,除佛教文学外,表现现实生活
的作品明显增加,甚至产生了爱国反殖诗歌;作家队伍更加扩大,除上层僧
侣和高官外,一些身份较低的文人也崭露头角。
列维通达拉(1727—?)是诗人,曾任枢密大臣。他的作品以颂赞帝王
加冕和出兵征战为主要内容,其中最著名的是两首赞歌——《美娑山脚》和
《月色皎洁》,据说是他被流放到美娑后所写的思乡诗,由于情真意切,令
国王大受感动,于是立即下令赦免其罪。他还写有根据佛本生经故事编写的
四言长诗《达底纳》以及表现战争题材的诗歌《战术》和《布阵法》等。
吴金吴(1733?—1838?)是剧作家。在他以前,缅甸作家所写的剧本
适合阅读而不宜演出。他率先创作了一批适于舞台表演的新型剧本,从而大
大推动了缅甸戏剧事业的发展。他的剧本生动感人,通俗有趣,拥有众多读
者和观众。他共写了六个剧本,有的采用佛本生经故事,如《玛豪塔达》和
《维丹达亚》等;有的采用传说故事,如《德巴贡班》和《巴勃享》等。
吴邦雅(1812—1866)堪称这时最杰出的诗人和作家。他
20岁受戒,
40岁还俗,提任宫廷诗人和侍茶官,1866年因被指控参与叛乱而不幸身亡。
他采用多种体裁从事创作,作品数量大大超过一般作家。他写了四首记事诗,
其中以叙述开凿曼德勒运河的《珍宝河志》为代表;30首讲道故事诗,最为
人称道的是含有借古喻今之意的《六彩牙象王》;60篇左右诗文间杂书柬,
如《回复》是驳斥他人诬陷的,《香艾草油》是揭发虚假施舍的;八部剧本
(也有人认为是五部),有的根据佛本生故事改写,有的依据传说故事写成,
《维萨耶》、《巴杜玛》和《卖水郎》等都是历久不衰的优秀作品。如《卖
水郎》为九幕剧,取材于《佛本生故事五百五十》,记述一个卖水郎的奇特
遭遇。他本来是个饥寒交迫、依靠卖水为生的穷人,以后受到国王爱怜,被
立为王储,统治半个国家;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打算杀死国王,自己称王,
统治整个国家;最后由于良心发现,没有杀死国王,还向国王表示忏悔,并
且决定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