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西藏古代佛教史 >

第31章

西藏古代佛教史-第31章

小说: 西藏古代佛教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大小八个佛堂,上为二十柱(按每柱距离十二尺)之露台,其下则为六十柱者,在此成立极大之佛教学校。
  在苏福报甚佳,人多供养时,左美罗渣华,以对班知达送行之礼物不足,乃向苏说:“尔如赠我以黄金,我将给尔甚深之教诲,大胜士对于他人,皆有利益之誓句,而誓句之根本,是坚定者,尤其是菩萨之四摄,皆甚完备者也。”
  嘉马巴斯在操普庙上,造成极大金顶瓦之庄严,从登佐遮那山上望之,是异常光华者。苏之计划亦复如此,以在佐蒲哈易山角,与唐机杨东山角两处,可以发掘金矿,乃于两者当中,以铁环连系之。大德辈说:我等应捐献物品,以为铁环。于是有捐献铃,亦有捐铁环者,两山地神,为之惊恐焦急;各以黄金,如羊肝大,作为献礼。且请开掘时,勿太广大,我等可以一个金矿呈献。在此矿内採掘时,如发现动物,即请停止。于是开始发掘,得金甚多,其后发现一只青蛙状之黄金,遂休止焉。乃于穆姑龙(地名)给左美罗渣华,以黄金一百两。
  苏于三续根本与支分,异常证悟。说是大上师之恩德,自己之心,变成财物,像如意宝,无二无别,而心中亦极明显者。及佐蒲庙建成后,其年已六十一岁,五道功德,已得究竟,在任运持明地,证无诤胜士之化身。当其意入法界空性时,使人前往胡须崖,将苏聪巴召回。及既回,苏说:现在我之地位,悉交付汝,汝对弟子等,应予以饶益;护持佛法,应与我无二。又对众弟子说:此苏聪巴,已得大吉祥兮鲁迦身口意之成就,比我尤为殊胜。此后无论他造何事,尔等均应视为功德,不可违命。其身印足印及衣服等,皆不可践踏逾越;总之,对他应具圆满尊敬之信心。如是教诫已,乃往桑渣竹康去焉。
  一日,飭邻居于明日提早准备早餐,邻居乃于太阳初升时,到其臥榻前,苏已准备衣裳,有将行之意。邻居说:上师将往何处,何以如此匆忙?苏说:
  我到大乐法界去  大吉祥与我无二  尔等应祷告本尊
  如此说毕,乃持杵铃摇动,身体变成光蕴,入大吉祥佛像之意中去焉。
  时从西康远道而来,恭陈供养者名康巴穆兹,在路上时,苏已知到,乃加持其人之明境,(按即能见事物之境界)见有坛城,并见上师,师乃于越量宫中,受其供养,既毕,乃作回向。时康巴如夢初醒,一切皆空,因思一切所显是真是幻,而在路上,已闻上师入大吉祥意之事,缘是信心坚定。
  大吉祥之佛像,甚有加被之价值,有一次大吉祥对侍者开示:“渣敦沙叶来时,尔须善为迎迓。”后渣来,侍者往接,一到大吉祥面前,渣即变成白光蕴,绕佛像左转三匝,入大吉祥心中,此是侍者马佐顿丁,所亲看见者。而亲丁素摩俄本,亦入大吉祥意中,有此一说。
  “四尖”里如象群中之殊胜者(按即鹤立鸡群之意)苏聪舍饶渣巴,是密宗教主胡巴龙巴之继承人。其父名他巴绀青,曾作乞丐;其母名左舍饶遮。甲寅年生于义汝庄,其瑞相殊为希有,七岁于文字已能念能写;九岁则于寂忿事业,均甚通达。
  十三岁时,一日早晨正在睡床念书,有一妇人,到来说:田里漂来洪水,汝尚能安住于此乎?快来动手。聪乃霍然兴起,穿著新袴,涉入水中,予以堵塞。妇人骂说:我艰苦为汝缝新裳,汝不应如此浪费。聪说:如果衣服比我更重要?则将衣服交还尔可矣。妇人大怒曰:尔恨我矣,怫然而去。时聪对轮迴已极厌恶,且生起大出离心;乃以竹篮盛载沙石以障洪水,来回数次。此妇人本希望聪再向之招呼,故停留不动;聪呼之不来,乃往就之,将竹篮及沙石交之。说:“男人过失,是男人之事,女人过失,是女人之事。”从此妇人一骂,其出离心更为坚决;缘是之故,竟不商之于父亲,亦不向母亲讨取粮食资具,更不往晤朋友之面;只携取所念之书,便往谒苏窝车焉。
  聪在路上,遇到打那之两牧羊人,及辛巴人,彼等亦是往朝苏窝车者,因与同行。及至,牧羊人中,其一取出甚多绿松耳石,其一则取许多青铜,以为贄见之献礼。而辛巴人,亦献以铠甲。聪却只有一张狼皮,如是皆以之朝献。苏从四人中,视谁于轮迴厌离,乃食以酒糟。牧羊人不愿食,辛巴人只食少许,聪则一食无余。苏乃命将狼皮与铠甲留下,松耳石与青铜,则交还之。两牧羊人不悦,知苏之退回贄敬,为不愿教诲之表示。上师问聪何姓?因念:如说与上师同姓,似不恭敬。乃说:我姓是小小之苏,因此名为苏聪巴,义即小小苏也。窝知其为有福德之人,乃使之念书,聪亦极有智慧。
  聪之环境甚窘,每日均将上师所造施食之食子,泡酒而食之;同修笑之曰:尔口常有酒味,但却不供上师,亦不招待同修;盖不知聪之窘也。一日,上师命聪往树林间以取木材,既去,乃在其草房里,饬众弟子检视聪之行李,却只见有五件破烂之衣服,遮盖少许酒而已。上师以苏聪巴生活如此穷苦,非常可怜,乃命之参加自己之饭团。但聪表示:绝不可分享别人供养上师之财物,惟有继续苦行焉。
  一日,上师手持一大碗,行至聪处,问:尔有饭给我吃乎?聪乃以施食食子所酿之酒供之,师连吃两碗,问尚有乎?有便取来!聪说:尚有一升。师示:不必再以约我,若再以献,则将来尔之福德,是西藏之最大者。不过,尔已供养甚多,从此看来,尔之福德,亦将不少矣。师给以青粿三克,说如用完,及将来倘有所须,可以作无碍之供养也。聪乃以此三克青粿,用之于闻法、修行,昼夜六时,均极精进。因其为化身转世,故一学便能领悟,有此智慧,亦能生起不可思议之证境。但于文房之用品不全。
  在编支堪安处,苏以有一弟子,名左摩汝摩母女二人,家颇富有,乃饬聪往住其家。聪以不愿出离而后,再缔俗缘。苏戒勿固执,曰:释迦世尊之遮止与开许诸戒律,我当知之。但尔应接受彼等二人之供养,以为受灌顶,抄经典,及于一切诸法,无余闻受之增上缘,如此当能完成尔之学业,亦能圆满彼等之资粮。聪乃遵命,一切悉得圆满焉。
  后来上师又命聪勿再住彼处,且说:汝所抄之经籍,供养之器具,均应取回。聪觉得彼等对之颇具恩惠,殊难为情以答之。上师戒勿固执,曰:尔未来能致力于饶益众生之事,当此末法时代,必须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以此殊胜功德,报答彼等之恩惠,无以上之。聪乃遵办,以圆满上师之意愿也。
  师之门前有塔,聪下绕之而转,双足离地,有一肘高,为上师所见,知为化身,殊属希有,于是异常喜悦。聪有一次外出,途经空谷沙地,沙中甚热,口渴不得水,忽有人向之献酒。又在一千个山顶上以修行时,饥不得食,亦有人供食品来。如是等等示现,从心所欲,因此自念我亦能成饶益众生之事矣。
  上师对聪说:现在尔已成功,可以讲经矣。于是聪开始讲者,为意积聚之经续。讲时第一次便来能写经之弟子三百人。时上师对其学问,深表佩服。于是有人却以上师而佩服自己之弟子,甚为不满;上师知之,认为彼等对上师而有所不满,是对本身之福德,有极大之伤害也。
  一日,上师饬弟子等,前往爱玛多杰波,以转法轮。道旁见有狗母女二,下身尽烂,且生蛆虫,躺在路上。上师抚之,聪竟将二狗杀死,并将所有蛆虫,吞食净尽。别人见之,以为聪造此坏事,殆是疯子,且有损讲经者之尊严,岂为我施主等所愿意耶?上师说:此二狗在恶趣,惜我不能予以救度,而聪能度之,殊为希有。时聪复显神变,双眼一看,两狗尸即成献八供之供天母;并将虫吐出来,便纷纷飞上天去。上师对众等说:现在尔等觉得极希有否?众答:我等认为殊不希有,只是炫眼之幻化术而已。
  众旋到辛崔河边,河水方长,上师以“加巴那”掷往对河岸上。说:谁能为我取回,便有讲经之资格。众皆未能往取,即“三尖”亦只徒唤奈何;聪却足不沾水,便为取回。彼等又比赛气之能力,“四尖”与众导修者,亦能足不履地;聪则更跳到多罗树顶之天空上,一直至桑渣竹康,他到最先,其他“三尖”亦得了义之证悟。而聪对于侍从上师,恭敬承事,均达标准。
  又一时,聪得到三次之授记,最后有五个十六岁之少女,手持鼗鼓,身上有骨饰之庄严,作跳舞姿。对于前往积聚九峰之山以修行,成功自他二利之授记,盖指胡须崖也。至于九峰之山,聪亦知悉,以其地有九泉,且有九种青草地,是全具九乘之标帜者。胡须崖是大吉祥,四周八峰,为果列玛之相,亦即是大吉祥之眷属,其形状如此。聪知在此修行,成就可速,加被之价值亦甚大。本来轮迴是痛苦之自性,故必须世间之缚断,若为来世之事,而令此生烦恼与骚动,与为利为名,则徒自苦耳。倘只为情面之故,当时既无意义,最后亦非坚实,如能胜解,莫如一人独往修行。此意既决,遂将所有大德檀越等,交付果、马、卓,三人,说:尔等应该从事讲授经教,及保护佛法之事;如是乃独往修行矣。
  苏聪巴得授记后,一直在九峰山以修行,地神为此不悦,乃作造极大之神变,以困扰之。聪是一切殊胜者,视此神变,觉为如夢如幻,不理理之。一日晚上,聪梦中,胡须崖上来一黑人,捉持彼之双脚,在头上摇动,并抛掷至他纪多塘之草地上:醒时果在草坪中。惟于此神之神变,毫不怖畏,仍登山安住。又一日,在所修行之洞中,发现一蝎,大可充洞。聪乃以双手分执蝎之两角,分裂为二,说:使罪恶(藏文“蝎”字,与“罪恶”一字相同。)各各分别忏悔,分裂既毕,以之抛掉虚空中,却变成为毗庐遮那佛焉。又一日,忽来大蚂蚁军,聪乃向邻居,取舂米之石杵,将所有之蚂蚁,均击斃之。邻居戒以不应造此罪恶;聪说:尔如不信,我可以造与汝看;乃将所有蚂蚁之死尸,抛入口中,及喷之出,则悉变成金刚萨埵之形相,在空中飞去,邻居于是发坚定之信心焉。
  时地神姐妹三人,对聪之“杀养”神变,(按即能杀之,又能使复甦。)非常敬信:遂显现色身以皈依之,聪乃使之发誓,为保护佛法焉。聪又以普巴杵打在岩石中,流出成就之泉水,其水至今,仍不绝也。
  聪修密幻法所得之手印静虑,于是面见金刚萨埵,并得证处(按指十二处)明显尽之成就,故能将身体变化成为地水火风四大,而所见明显之相,悉是金刚萨埵之自性。于是聪之明、(按即是所见之性)心、法性三者,成为无二无别,且意达穷尽法性地、故于所有地、石、山岩等,皆是无碍;在虚空中,有如鸟之无障碍以飞行,如此遂有四大自在之能力。
  聪说:一个月后,当有一个大根器之弟子前来,其后法相家名格西巴纪棠者,在他(地名)转法轮;要寻访有智慧之大德,向苏聪巴辩论。及大德到聪面前,以手指柱,曰:是指所诤论之事。聪曰:世间自心相续,明相幻现,故有柱之假相;若我依大圆满自明不偏之义,则柱本无。说毕,乃无碍以缘于往上,大德认为希有,不再发问,遂生信心;且皈依之为其弟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