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与口才全集-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含蓄委婉
电视剧《四世同堂》中,祁家老二瑞丰成天闲逛鬼混,还经常向操持家务的大嫂韵梅伸手要钱。但全家的生活已经十分困难,韵梅没钱可给;不给吧,又怕瑞丰闹气,搞得家庭不和。韵梅真是左右为难。这天,瑞丰又来要钱,韵梅只好说:“老二,我偷偷地给你当一票去吧?”
当一票,说明手上没钱,只能当东西;同时,暗示了祁家的家规,恐怕有失体面。既说明了难处又给人台阶。
面对这类难题,就要含蓄说话,委婉处理,既要达到目的,又要息事宁人,防止矛盾激化。有时还需要隐蔽动机。
交际与口才全集 第三部分 窘境难免,妙语得脱(2)
某个人总想出风头,为了出名不惜花钱买机会。他对一位朋友,又是某项比赛的负责人说:“老兄,我赞助300元,让我当个评委怎么样?”这位“老兄”知道他没有资格当评委,可又不好直言:让你当评委,那评委还有威信吗?于是,他就以朋友的口气答复:“你钱多没处扔了?何必凑这个热闹?”
这样的说法,既拒绝了不正当的要求,顾全了对方的情面,还会使对方感到可能是为他着想。
4.幽默还击
萧伯纳是英国著名作家,年轻时遇事胆怯,但他以不怕出丑学溜冰的精神练习演讲和论辩,后来成为闻名于世的演说家。有一次,他写的新剧本《武器与人》首次演出,获得成功。剧终时,许多观众要求萧伯纳上台,接受大家的祝贺。可是,当他走上舞台时,突然有个人冲到台前,对他大声喊叫:“萧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谁要看这个破戏!赶快收回去,停演吧!”观众大吃一惊,以为萧伯纳准会气得浑身发抖,愤怒抗议这个无理挑衅者。谁知道萧伯纳不但不生气,反倒彬彬有礼地向那个人深深地鞠了一躬,笑容满面地说:“我的朋友,你说得很对。我完全赞同你的意见,但遗憾的是,我们两个反对这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我们俩能禁止这个剧本的演出吗?”这下子引爆了全场的哄堂大笑,紧接着是暴风雨般的热烈掌声。在掌声中,那个挑衅者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倘若萧伯纳直言对抗,尽管也能取胜,但绝不可能会取得如此简洁有力的奇妙效果。
在一辆行进中的公共汽车上,由于车子突然急刹车,车厢里有个人猝不及防,撞到一个姑娘身上。姑娘责怪他说:“德性!”那个人立刻解释道:“对不起,这和‘德性’无关,是惯性!”这话引起乘客们一阵笑声。
“德性”是骂人缺德,那个人当然知道,但在这种场合一本正经地对姑娘解释,或是回敬她一句不好听的话,很可能引起争吵,陷入更加窘迫的境地。而一句“惯性”既是对自己没站稳的科学解释,又是对姑娘骂人话的最好纠正与回敬。
幽默可出奇制胜,运用得当,能收到直言难以达到的效果。
5.巧妙闪避
有些问题很难说准确和做结论,直言相告可能会令人难以接受。碰到这类问题时,不要拘泥于正面解答,而要说一些与此相关的事物来引导对方深思,或是借取比喻、假设、移花接木、含蓄作答、略加暗示。这样,既不脱离所提出的问题,使对方满意;又可巧妙地避开疑难之处,超脱自如。
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与一些青年对话时,青年问:有人说留长发、蓄胡子是精神污染。你也这样看吗?他答道:“*、恩格斯不仅头发长,胡子也长,可他们是共产党的老祖宗。毛主席和周总理头发不长,胡子也没留,他们同样是我们尊敬和热爱的导师。”
这样讲,既避开了以偏概全的简单结论,显得全面而得体,同时,自己得以超脱,对方也不会失望。
6.及时转向
俗语说:“话不投机半句多”,这时候要及时转向。话不投机有多种情况。其一,某种言谈举止使人为难,那就要及时转换话题,协调气氛。
两个青年去拜访老师;在谈话中提到:
“老师,听说您的夫人是教英语的,我们想请她指教,行吗?”
老师为难地沉默了片刻,说:“那是我以前的爱人,前不久分手了。”
“哦?对不起,老师……”
“没什么,喝点水吧。”
“老师,您的书什么时候出版?快了吧?……”
这样转换话题,特别是提出对方很愿意谈的话题,就会使谈话很快恢复正常,气氛活跃起来。
话不投机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人有意或无意地开玩笑,带有挖苦意味。如某人脱发快成秃子了,有人很可能挖苦他是“电灯泡”、“不毛之地”。在这种情况下,不可恼羞成怒,伤了和气;也不必忍气吞声。最好是一笑置之,幽默来两句:“好呵!这说明我是绝顶聪明。没听说吗?热闹的大街不长草,聪明的脑袋不长毛!”这样答复,话题未转,内容却引申、转折了,既表现出豁然大度,又摆脱了窘境。
话不投机的第三种情况是双方意见对立谈不拢,但问题还要解决,不能回避。这种话不投机的情况,就需要绕路引导,曲径通幽。
交际与口才全集 第三部分 窘境难免,妙语得脱(3)
洽谈生意,联系工作,也可能话不投机,陷入僵局。只要还有余地,就可提出新的话题,绕弯引导。如甲方推销四吨卡车,而乙方不要四吨的,想要两吨的。这时,甲方若硬着头皮争执,只会越谈越僵,不欢而散。如能转移话题,绕弯引导从季节、路途、载重多少与车辆寿命长短等各种因素来促使乙方考虑只用两吨的弊病,或许能开辟新的途径。
7.装聋作哑
在某种勾心斗角的场合,如果处境不利而又无计可施,什么也不能表示,那就索性装聋作哑,避免落入对方设计的圈套,更加被动。
1945年7月,苏美英三大国首脑在波茨坦会谈。一次休息时,美国总统杜鲁门有意对斯大林透露:美国已研制出一种威力极大的炸弹,即暗示美国已拥有原子弹。这时,邱吉尔也两眼死盯着斯大林的面孔,观察反应。而斯大林好像什么都没听见,未显露出丝毫异常的表情。其实,他听得很清楚,当然也听出了杜鲁门的弦外之音,内心焦灼不安。会后,他告诉莫洛托夫:“加快我们的研制进度。”一个人面临这种窘境,拿腔作调反而会暴露缺点,还不如装聋作哑,暗中使劲。
有意思的是,后来邱吉尔也用了这样的“战术”。1953年6月,年已79岁的邱吉尔参加百慕大的英美法三国首脑会议。他为了回避某些难题,就借口年事已高,装作没听见,不予回答。而他在感兴趣的问题上,就与美法两方讨价还价,一点也不聋了。他这种时而聋哑、时而正常的做法使与会者颇感头痛。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曾幽默地说:“真没办法,装聋作哑成为这位大演说家的新式防卫武器了。”
8.反口诘问
如有人责怪你在某个问题上,为什么变卦了。可反口诘问:“国家的政策还经常变化!我一个普通老百姓,空口说了句白话,就不许变了?”这一问,反倒把对方问住了。再如有人和你因为某事争执不下,而又鄙视你说:“你懂什么?跟你争论,简直是对牛弹琴!”你可接引过来,回敬对方:“对!牛弹琴!”这种直接的反诘是常用的方法,但总有争辩之嫌,效果不如幽默回击好。
9.随机应变
一位有名的演讲家某次作演讲,听众精力不集中,他为了吸引注意,开口说道:“男人,像大拇指(作手势);女人,像小指头儿……”这下子,全场哗然,女听众们强烈反对他的比喻。怎么办?他立刻补充说:“女士们,人的大拇指粗壮有力,而小手指却纤细、灵巧、可爱,不知哪位女士愿意颠倒过来?”
演说家一句话就平息了女听众的愤怒。大家一个个相视而笑,心悦诚服。
瓦莲金姆?列昂节耶娃是苏联中央电视台的女播音员,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红极一时,享有很高的声誉,这和她在电视播音中善于随机应变、别开生面是分不开的。一次她主持少儿节目,她还没开口,那只准备给观众看的鹅就叫了起来。这可怎么办?她即兴发挥道:“小朋友们,你们听见了吗?咱们今天请的客人已经等得不耐烦了,那么节目就开始吧!”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要想做到巧问妙答,别开生面,最根本的是掌握说话的艺术,从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得当常能化险为夷。
交际与口才全集 第三部分 面对紧逼,不落被动
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人常常被别人咄咄逼人的话语逼入死角,其惨状极尴尬。咄咄逼人的谈话,对方一般是有备而来,或是对自己的条件估计得比较充分,有信心战胜你。他的谈锋一般是指向一个地方,对你的要害部位实行“重点攻击”,会令人一开始就处于被动位置。对付的办法有多种,你可以根据情况的不同加以选择。
(1)把球踢给对方。
这是谈话中要运用的一个很普遍、很实用的技巧。当对方的问题很难回答,问的角度很刁,你回答肯定、否定都可能出错时,那就不要回答,把问题再还给对方,从哪个地方踢来的球,再踢回到哪儿,将对方一军。
有一个国王故意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聪明,不知是真是假?如果你能数清天上有多少颗星星,我就认为你聪明。”阿凡提说:“如果你能告诉我,我骑的毛驴身上有多少根毛,我就告诉你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2)装作退却,设计陷阱。
假如对方的问话是你所必须回答的,不能推辞的,而又要对方跟着你的思路走,你可以装作在第一方面退却,对方乘机逼过来,你把他带得远了,让他完全进入了圈套,然后再回过头来反击他。
(3)打擦边球。
打擦边球的技巧就是给予对方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好像打乒乓球时打出的擦边球。面对咄咄逼人的追问,你就还一个擦边球式的回答,看起来与对方的问题不相干,几乎没有回答他的追问,但又确实与此有关,使对方不能对你进行无理的指责。
(4)针锋相对。
针锋相对,即是以对方同样的火力向对方进攻。对方提什么问题,你就给予十分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丝毫不退让,一点也不拖沓,也不沾泥带水,使对方无理可言。
(5)胡搅蛮缠。
胡搅蛮缠是当你理亏时,被对方逼到了死角,而又实在不想丢面子,就可以乱缠一番,把没有理的说成有理的,把本来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说成是很有联系的事物,把不可能解决的、不好解决的问题与你的问题扯在一起,以应付对方的连串进攻。
胡搅蛮缠是一种不得已的办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正当的,但也不失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特别是当对方欺人太甚、丝毫不留情面的时候。另外,用胡搅蛮缠的办法,可以先拖住对方,以便有时间考虑真正应付的办法。
(6)后发制人。
这是使自己能站稳脚跟的最有效办法。特别是中国人,更擅此道。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以静制动”、“反守为攻”的论述很多,本节是无法尽述的。每个人也许都有这样的经验:先把拳头缩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