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经管]广告心理战 >

第14章

[经管]广告心理战-第14章

小说: [经管]广告心理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样道理,如果消费者想要会摇头的风扇,那么,在广告中强调产品的摇头功能,销量自然增加。
  如果消费者购买风扇是为了要在家中高朋满座时,夸耀富贵,那么,在广告中,强调电扇的社会功能(社会身份),销量也会增加。
  这种直接的询问方法,看起来简单方便,效果特佳。但是,一旦真这么做,就发现问题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直接问到的答案真的是消费者购买的动机吗?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例子:
  本来去采购饮料或食品,却可能买回一大堆衣服。问他们为什么?他们也答不上来。若进一步追问,他们也许就会随便编一个理由来搪塞。
  北京某名牌产品,为了改进产品的外型,特地派人四处调查顾客对各种外型的意见。许多人对其中的一种外型特感兴趣,厂家受到鼓舞,进行批量生产,但顾客却很少购买。
  上帝有时也会撒慌。如果广告商对他信以为真,用这些资料来创作广告内容,广告自然不能增加销路。
  有时候,消费者心中很明白,知道自己为什么购买某一种商品,但却说不出一个所以然,只是感觉特好。特别是许多乐于购物的女士都有这种体会。
  有时候,消费者知道自己要什么,也能说出自己为什么购买,但他们却由于社会规范的原因,不愿讲出来。这时需要比较细心的心理专家,用旁敲侧击的方法才能去刺探。与个人隐私有关的商品,如卫生用品、减肥霜、性产品以及药用产品,购买者都有需求,却羞于表述。
  所有这些困难构成了在购买分析中引入心理分析的背景,迎来了心理学应用于广告的黄金时代,心理学家成了广告商的座上客。有人戏称:这是广告商和心理学家的〃蜜月期〃。
  广告商们认为,心理学家可以帮助他们揭开消费者的购买之迷,也就是,消费者在购买一项商品时,究竟想得到什么、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
  在这一时期,心理学给广告带来了无数传奇的故事,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著作。心理学上的各种研究方法,无论是专业的实验法、生理测量法、人格测验法,还是方法性的深入会谈法、催眠法、联字法、造句法等,都被广告商们熟练运用,以分析消费者购买或不购买的原因。
  几十年过去了,经过这几十年的探索,心理学到底给广告带来了什么呢?
  上帝心中的秘密
  大量的实践经验显示,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变幻不定,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在这些变幻之中,也有一些普遍性的需求,它们就是深藏于消费者内心的12个秘密。
  1.每一个消费者都希望自己与众不同。
  标新立异是许多消费者的心理渴求。年青、漂亮、英俊、萧洒、开朗、幽默、可爱、不可抗拒、……。如果商品能让他显现其中的一个优点,他就有购买的冲动,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2.每一个消费者希望自己十全十美。
  人无完人。尽管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每个人都想使这些缺点成为只有自己知道的秘密,都有掩盖这些缺点的欲望。脸上的雀斑、少白的头发、失眠后通红的眼睛、过重的身材,……。一盒有特点的粉底霜、一瓶效果好的染发油可使缺点消失,从而使自己变得完美。
  3.在感情上,每一个消费者都需要安全感。
  希望自己是被需要的、被爱的、被照顾的。许多消费者购买某一些商品,是因为这些商品让他们好像得到了安全感。例如,女孩子喜欢穿格子裙,是因为小学生的制服大多数是用格子布做的。格子布做的裙子,使消费者好像又回到了童年时期,在父母的保护下,很有安全感。
  4.消费者有主动去爱、去照顾、去宠溺别人或动物的需要。
  许多装饰的大布娃娃都做成干瘪瘪的,或泪汪汪的,这便是利用了消费者内心〃爱护别人〃的需要。也有许多做成胖乎乎的,憨态可掬,让消费者爱不释手,宠爱万分。
  5.在生理上,消费者有吃、喝及性方面的基本需要。
  特别是性方面的需要,由于经常受到压抑,需要用较抽象的方式表示出来。商品容器的形状、包装、颜色、气味、牌子名称、牌子写法等,常可以作为表现抽象式性欲望的工具。如人头马的电视广告中,一直在用美女的系列表演,和浓情如火的广告词,便是在突出名酒和美女的并列关系。
  6.消费者有需要不断地得到自己是有用的、有价值的、比别人都好的保证。
  例如,孩子们都已长大了的母亲,及整天在家中作饭,清理家务的家庭主妇,特别有这种需要,一种好的商品可以使她们得到这种保证。
  7.每一个消费者都有发挥他的创造天才及内在潜力的需要。
  例如,虽然外边商店里的东西可能又便宜、又好吃,但主妇们却喜欢自制面包、蛋糕和各种可口的小菜。最近流行的卡拉OK,都是让消费者能发挥他们自认为存在的,但是还未发掘的音乐天才。
  8.消费者都希望自己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吸尘器,除草机必须有相当大的噪音,就是因为这样听起来有〃力量〃,让使用者心中为之一快,感受到自己操纵这些〃庞然大物〃的权力。
  9.消费者对衰老和死亡都存在恐惧心理。
  与这两件事相关联的东西,消费者都会产生不快的感觉。
  许多中国人对黑色、白色,及麻布的东西没有太多好感。人们避免吃某类食物,因为它象征着衰老或者死亡。延生、护宝的食品,自然会畅销不衰。
  10.消费者也有回到母亲怀里,享受吃奶的欲望。
  一些喜欢嚼口香糖、咬玩雪茄的消费者,可能是在满足他们儿时的欲望。
  11.消费者对赏心悦目的东西,有占有的欲望。
  任何包装得非常显眼、独特,令人产生好感的商品,消费者都有兴趣购买,尽管自己也许并不真的需要。
  12.消费者有顺着社会阶梯往上爬的欲望。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果一个商品能令消费者感到〃很高级〃或〃身份不同〃,销路一般会很好。洋衣、洋酒的〃贵族〃身份,让许多消费者趋之若鹜。
  新三段论
  心理学家认为,商品本身就是一种刺激,购买是消费者对商品刺激的一种反应。
  每一个购买行为的背后,都一定有一个原因,它就是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或消费动机。
  对于广告来说,无论怎样,最终都要归到购买上来,所以,在广告的心理战场,广告的设计者必须对消费者的购买动机进行判断。
  同一种商品,消费者是从哪一个角度激发的购买动机呢?
  这一判断是广告定位的重要基础。
  1、动力论
  〃饱暖思淫欲〃。人的欲望是不断变化的。
  消费者一旦有某种需求,就会想方设法去满足那种需求。
  一位男士想买一件名牌西服,他就会去努力工作,当他穿上西服之后,他购买西服的动机就自动消失。如果他又发现其它更好的西服,他可能又产生购买动机。
  这就是动机论的观点。
  动机是一种动力,是驱使消费者产生有方向、有目标的欲求。
  这种动力主要来自于人本身与生俱有的,如生理需求,或学习来的需求,如精神方面的需求。
  同一个时间内,消费者会有不同的动机,使他们产生不同的行为,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房间温度太高时,消费者有买电扇的动机,也有买空调的动机。
  同一种需求,因人而异,会产生不同的行为。例如,消费者为了避寒,可以买、租、借一件貂皮大衣,或一床真丝棉被。但到底选择哪种方式呢?许多因素可能影响他(她)的决定。其中之一,自然是广告。如果他(她)发现电视上的真丝棉被广告,很可能会去买真丝棉被。
  图一消费者需求与商品及购买之间的关系
  行为  商品刺激  需要
  购买  貂皮大衣  避寒
  租用  钻石手表  在同事面前炫耀
  借用  真丝棉被  觉得自己了不起
  从图一中读者可以看出,广告之所以能促使消费者购买,不只是在于激起消费者的某一些需求(避寒、炫耀),也把它的着眼点放在提醒消费者满足这些需要有哪些途径(买、租、借)上。
  盖上真丝棉被,使他(她)满足了睡眠避寒的需求,穿上貂皮大衣,使他(她)满足避寒、自信(觉得自己了不起)和高贵(在同事面前炫耀)的需求。
  广告的定位不同,消费者的动机就会不同。
  2、情感论
  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他(她)的行为受到情感的影响。
  消费者的基本行为准则,就是追求快感和避免痛苦。
  消费者接收到商品的刺激时,有时能马上产生快感,如听到某一首歌曲的快感,看到漂亮家具时的快感;有时候,消费者会想象它将带来好处,而后产生快感,如一瓶好酒,他知道喝了之后会有快感。当然,有时侯也会产生厌恶的情绪,如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产品。
  消费者一旦有了快感,就会作出反应,例如,去接近它、拥有它、穿戴它、品尝它等等。
  商品刺激就是一个信号,提醒消费者快感或不快感即将来临,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来产生快感及避免不快感。只有能产生快感的商品,才能诱惑消费者产生购买的冲动。
  如图二所示,不同的原因会产生不同的快感,不同的刺激又与不同的快感连紧起来。同一刺激可能因为不同的行为而产生快感。
  广告商对什么样的刺激引起快感很感兴趣,他们想知道,消费者如何才会对他们的广告宣传产生快感。
  图二 消费者快感来源与商品及购买之间的关系
  行为  商品刺激  快感来源
  购买  貂皮大衣  由温暖而起的
  租用  钻石手表  由别人羡慕的眼光而起的
  借用  真丝棉被  由对自己的骄傲而起的
  3、目标论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的。
  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也是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这种目标可能是实际需要,如买衣服是为了避寒;也可能是为了某种心理的满足,如买劳力士手表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财富。
  〃我的目标重要吗?〃
  〃我能很容易地达到这个目标吗?〃
  消费者在购买之前,一般都会扪心自问。如果消费者觉得目标很重要,而且也不难,商品的刺激就会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动。
  例如,要出国的男士,一般都要去买一件西服,因为穿西服对于异国他乡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他比较有钱,他会毫不犹豫地购买;如果他手头不十分宽裕,但还能支付得起,他也会穿上西服,踏出国门。
  在同一个时间内,消费者可能有许多不同的目标,而且达到这些目标的手段也有很多。年轻人购置家具时,希望同时买下所有的家用电器,如冰箱、彩电、音响等等,要达到这些目标,可以自己挣钱购买,也可以让父母购买。
  购买同一个产品可能同时达到几个不同的目标,只是可能性大小不同而已。而这些目标对他而言可能各有不同的重要性。以穿貂皮大衣为例,她的目标可能是为了吸引梦中人,也可能是为了当电影明星,当然,两种可能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