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观住轮番净心法+全知麦彭仁波切造 >

第4章

观住轮番净心法+全知麦彭仁波切造-第4章

小说: 观住轮番净心法+全知麦彭仁波切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弥勒菩萨在《辨中边论》中云:“于诸烦恼障,及与所知障,此摄一切障,尽此得解脱。”我等出离三界,获大菩提果位的障碍广说虽有无量,然皆可摄集于烦恼障与所知障之中。推究此二者的直接对治法即人无我与法无我。故发大菩提心的佛子为断尽轮回过患,必须根除非理恶分别,如光明遣除黑暗一般趋入无我之修行。
  如何修行呢?答曰:从根本而修。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那么什么是根本呢?答曰:自心。《维摩诘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国土净。”因凡愚有情不悟自心本自解脱,清净无染,反而颠倒妄执于毕竟空中妄生六道轮回之狂花,从而倍受诸苦。所以诸佛菩萨开示种种净心之法门,若能除去颠倒妄想分别,则自然智慧顿时显现。《楞严经》云:“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由此可知一切修法之根本就是内观心性,否则心外求法求悟则离道愈远。《禅门经》云:“于外相求,虽经劫数,终不能成,于内觉观,如一念顷,即证菩提。”禅宗祖师黄檗云:“心外求法,皆名外道。”全知麦彭仁波切云:“外观远处百种法,不如唯观内心胜。”既知颠倒妄想分别是一切过患根本,当以止观正道驾驭狂心,令其如理作意,行持正法之道,如此方能净治自心一切垢障,显发本来光明清净法身。
  但时值五浊,众生根机陋劣,烦恼沸腾,福慧浅薄,心浮气躁等等具大过患而不自知,心高气傲,唯求大法、圆法、顿法,而轻视舍弃根本基础法门,希望不经历很长时间不受诸多苦行,便要圆满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以旷劫苦行才得到的无上大佛果。如是盲无正见,却自诩修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顿门禅等,泛泛瞎炼,无有验相觉受,就置疑于法于上师等,从而退失信心,心灰意冷。由是高不成低不就,唐丧光阴,今生后世两茫茫。如云门禅师所说:“忽然一日眼光落地,前头将什么抵拟,莫一似落汤螃蟹,手忙脚乱,无你掠虚说大话处。莫将等闲空过时光,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不是小事。”我等既知根性下劣,当发坚固长久心,精进修持。如玄沙备禅师曾云:“夫学般若菩萨是大根器,有大智慧始得,若有智慧即今便得出脱,若是根机迟钝,直须勤苦忍耐,日夜忘疲失食,如丧考妣相似,恁么急切尽一生去,更得人荷挟,克骨实究,不妨亦得觏去。”即切心勉励下根精进苦修,最终也有解脱成就之日。不然“说的美食千般,不如一顿粗餐”。
  在此全知麦彭仁波切以无尽大悲愍念我等盲目众生,从其无垢吉祥智慧海中显现此修法教言,作为我等实修窍诀。论中系统地宣说了三乘共同入道的基础,观察安住修法。同时以不净、无常、痛苦为例,以引生强烈厌世出离之心,坚固志求解脱的意愿。此前行修法可压伏粗大烦恼,增强修法信心,为发起希求上上胜法的勇猛心打下坚固的基础。此法次第明晰可靠,可谓最上对治良药,无偏修法之指南。
  乙二(正行修持)分三:如何修持、于相续中生起之量、彼之必要。
  丙一(如何修持)分五:异体所摄之不净观等、观修无常、观修轮回痛苦、观修人无我、开示具体修法窍诀。
  丁一(异体所摄之不净观等)分二:贪欲过患、对治之观修。
  戊一、贪欲过患:
  无始以来,众生以颠倒分别妄执诸法为常,五欲为乐,自他众生实有存在,身体清净,即常乐我净,从而滋生重重烦恼,如患重病。故诸佛祖师开示无常、苦、不净、无我之真理。教令如理作意观修,以期药到病除。这里,全知麦彭仁波切特别指出无论哪一修法,初修时都应如理详尽的观察引生正见定解,继而不离此定解而安住,若不能继续安住时应重新观察再引起正见,如是轮番反复修习。最后正见坚固无须费力再三观察,就应一缘安住,由此寂止可引发胜观,而达止观双运,此乃一切道之正行。所以天台宗初祖智者大师于《修习止观尘禅》中云:“若失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得到解脱有很多法门,但其中最紧急关要的修法,不出止观二者。《妙法莲华经》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就是说,佛自悟自证之法无非是以止观定慧之力而庄严,所以也以此止观法门教诲众生修习。
  此处正讲对治贪心的不净观及异体观的修法。如印度坚牢大阿罗汉云:“忆想妄分别,则是五欲本,智者不分别,五欲则断灭,邪念生贪著,贪著生烦恼,正念无贪著,余烦恼亦尽。”尊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欲断除烦恼就要断除贪著,要断贪著,必须根除邪恶念头,要断邪念定须除去忆念分别。故为矫正邪恶分别忆念,应当正善思惟贪欲过患。《圆觉经》云:“胎卵湿化四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佛告诉我们,众生之所以轮回,皆因男女互相贪恋耽著,你贪恋我的身体我欢喜你的美貌,致使缠缚日深,无法出离。憨山老人曾云:“从无始最初有生死以来,生生死死,舍身受身,皆是爱欲流转,直至今日。”又云:“如此爱根种子积劫深厚,故生死无穷。”《楞严经》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古人也说:“万恶淫为首。”所以淫欲是一切生死的根本、解脱道上的第一大魔。
  淫欲之过是这样大,那么产生淫欲的对境——男女就是罪魁祸首。因此应该澈见彼等的过患,断除贪著。以下以女人为例而作解说。
  《菩萨诃色欲法经》云:“女色者世间之枷锁,凡夫恋著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间之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女色者世间之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至。复云:女人之相,其言如蜜,其心如毒,至家不和,妇人之由,毁宗败族,妇人之罪,实是阴贼,灭人慧明,譬如高罗,群鸟落之不能奋飞,又如密网,众鱼投之,刳肠俎几,是以智者知而远之,不为此物所惑也。”《大宝积经》云:“当知妇人是众苦本,是障碍本,是杀害本,是系缚本,是怨对本,是生盲本,当知妇人灭圣慧眼。”女人有如是诸般过患,故当远离、舍弃。如《四十二章经》云:“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所以应当机立断,永作舍离。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云:“菩萨观诸衰中,女衰最重,刀火雷电霹雳怨家毒蛇之属,犹可暂近,女人悭妒嗔谄娇秽斗争贪嫉不可亲近。”可见女人是如此可怕。《道行般若经》云:“与妇人相见,心不喜乐,常怀恐怖,譬如有人行大荒泽中,心畏盗贼。”以上佛为我们开示女色的过患,我们应当谨记心中,对彼生起怖畏想远离想,切勿如凡愚见女色起贪恋想,欢喜悦乐想。如是观女身种种不净,则很快断除贪心烦恼。
  戊二(对治之观修)分四:观修异体、观修色蕴不净、观修受想行识四蕴之异体、摄要。
  己一、观修异体:
  如上皈依发心后,端坐,闭起眼睛观想一个有情,对彼以文殊利剑逐层剖析观察。看彼本来面目如何!
  颂曰:尤为引生贪心境,以意明观于目前。
  若不闭眼则不易明观所缘境,所以闭起双眼。将最能引生贪心的对境,历历明观于面前。若观悦意对境便生贪心而无法正修,就观想其它普通有情或观尸陀林的死尸等。
  颂曰:彼者可分为五蕴。
  彼对境身心相续是由色受想行识五蕴聚集一处的和合体。一切凡夫众生对如是假合的五蕴身心妄执有我存在,复又对此我产生坚固我执,认为我是独一无二、亘古长存的,由我执于顺逆境遇产生贪、嗔等心而造业,以致于三有中轮回不息。
  首先观察其本体色蕴。本来色蕴范围很广,包括色、声、香、味等,但在此处主要是针对构成身体的色蕴作分析,破除对其一体实有的妄执。
  下面如解剖尸体般分析易于生贪的色身。
  颂曰:首观色身诸相状,血肉骨骼髓及脂,
  皮脏诸根与支分,便溺虫发指甲等,
  所有不净之诸物。
  众生妄执身体为一整体,不可分割,那么首先让我们来观察,看看身体的相状如何。所谓的身体无非是血、肉、骨骼、髓、脂肪、皮肤和心肝、胆、脾、肺、胃等诸内脏,眼、耳、鼻、舌、身等诸根及其支分,以及便溺、蛆虫、头发、指甲等三十六种不净物拼凑一处,除此之外,身体已荡然无存。
  心中历历明观,贪执难舍的有情身体,从其右眼处剖开,分成两半。以文殊宝剑先划破右边的表皮,将它撕下来,随之沽沽鲜血奔溢而出,染红了面部及身体。皮扒光后,剩下一具血肉模糊的身形,血已涂红地面。接着自上而下割剔身肉,慢慢露出颈骨、锁骨、胸骨、手臂骨、胯骨、腿骨、脚骨。此时血肉狼籍撒落四处,面前站立着一副青白色的骨架。接着,敲破颅,脑浆流出。击碎胸骨,掏出五脏六腑,一霎时胃液、浓痰、胆汁、粪、尿一并涌出,臭气熏天,流布满地。
  佛陀教诲我们忆念此身,以骨为柱,以肉为泥,筋缠血流,就是一个人形大毒疮。以皮毛九孔为门户常溢秽水,肠胃胞膜象一个库藏,容纳屎尿津汁等。往来行伍、语默动静,俨然一付行尸走肉。放眼普天众生无非走动的屎尿皮囊,行动的厕所,装满杂色粪便的妙瓶。但凡愚有情不知不识,反而滋生骄慢,横生贪著。智者见此情景由衷觉得众生可悲、可笑,深生厌恶而疾走快避。
  如上观察修习,深知女身不净。但若认为女身仅是通过观察才变得不净,不观察实为清净香洁,悦可心目。那么请问魔鬼观察了知时是魔鬼,不观察时是否具有很多功德,不会损害扰挠众生呢?同理,作深刻细致全面的观察是为了让我们看清贪欲的本面,拔除眼中之钉,肉中之刺,得到真正的安乐。
  颂云:地等诸界之聚合,各各复分多种类,
  彼等所有存在法,究竟析至微尘性。
  如是三十六种不净物构成的身体,可以归摄在地、水、火、风、空五大种之中。骨肉筋络地大所成,涕唾尿血水大所成,温暖热烫火大所成,内外穴窍空大所成。五大又均可再细分,如地大可分为肌肉、骨骼,肉又可由大到小渐次分割,以至成为微尘之间。二百零六块骨头各自分散,逐渐分析成微尘,如是水、火、风、空依次分析,达到微尘体性。
  再次以文殊智慧之利剑,将你所贪著的身体各各部分割截呈献于你,请你细心一些,选一选哪一块是你所贪爱不舍的呢?
  颂曰:一一次第分辨时,观思何者可生贪,
  除此零散不净物,所谓之身别无余。
  对生起贪心的对境次第分析,观察其各个部分,看对哪里生贪心。观想思惟,得出除此三十六种垢秽不净零散部分外,永远也得不到一个真实贪执的身体。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澄清宝珠论》中开示说,所谓的身体只是虚妄假立而已,无有自性存在。因为若各部分组成的总体要成立,那么它必须存在于手等支分上,但观察时,脚、小腿、大腿、腹、背、胸肩等都不是身体,因为它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