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明朝那些事全集 >

第149章

明朝那些事全集-第149章

小说: 明朝那些事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看来,科举还真算是个好制度。

 

朱宸濠紧张了,他相信了刘养正的说法,这是很正常的,以他的资质也就能和刘养正这一类人混了。

 

他决心造反了。

 

但在此之前,必须先解决孙燧这个令人头疼的人物。

 

所以他特地选定了谋反的日期——明天。

 

明天是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十四日,这一天孙燧和巡抚衙门的官员将要到王府祝贺他的寿辰。而那时,将是动手的最好时机。

 

第二天。

 

孙燧带着他的巡抚班子来到了宁王府,然而一进府内,他就大吃一惊。

 

因为在祝寿的会场,除了来宾外,竟然还有另一群不该出现的人——几百个身穿闪亮盔甲,手持利刃的士兵。

 

扑面而来的杀气让孙燧打了个寒颤,他意识到,今天可能要出事。

 

很快,宴会的主角宁王出场了,他的脸上没有过生日的喜悦,却似乎有着无尽的悲痛。

 

他哭丧着脸,向在座的人开始诉说他痛苦的原因:

 

“告诉大家,孝宗皇帝(朱祐镗)抱错了儿子啊!”

 

大家都傻了,这种八卦猛料您是怎么知道的?

 

宁王兄看见大家都被镇住了,越发得意:

 

“好在太后发现了,现在她已经下诏,让我起兵讨伐朱厚照,就是这么回事,大家知道了就行了。”

 

忽悠,您就接着忽悠吧。
'674'

 

孙燧最先反应了过来,事到如今,他也不讲什么礼数了,两步跑到宁王面前,伸出了手:

“太后诏书呢?!”

 

朱宸濠把眼一横,风度也不要了:

“你少废话!我现在要去南京,你识相的就跟我一起走!”

 

孙燧终于发火了:

“你嫌命长啊!还想让我和你一起造反?!白日做梦!”

 

孙巡抚的反应很快,说完后立刻朝门外奔去,可又被侍卫拦了回来。

 

朱宸濠被孙燧激怒了,但片刻之间他已恢复了平静,慢慢地走到孙燧面前,冷笑地表达了他的愤怒:

“好吧,我成全你。”

 

此刻,面对这一切,随同官员们的反应却着实让人难以置信,除了按察副使许逵挺身而出,大骂朱宸濠外,其余的人都保持了惊人一致的态度——沉默。

 

朱宸濠不以为然地挥了挥手,发布了命令:

“把他们两个带到城门外,斩首示众!”

 

然后他轻蔑地看着那些剩下的官员,亲切地询问:

“还有谁?”

 

等待他的仍然是一片死一般的沉默。 

在暴力和死亡的威胁面前,沉默的永远是大多数。

 

孙燧和许逵就这样被拉了出去,而孙燧实在是一条硬汉,即使被绳子捆住,依然骂不绝口,残忍的叛军打断了他的左手,也没有让他屈服。

 

他们就此被带到了惠民门外,这里是行刑的地点。

孙燧没有丝毫地慌乱,只是平静对许逵说道:

“事已至此,真是连累你了。”

 

许逵肃然回答:

“为国尽忠,是我的本分,何出此言?”

 

孙燧欣慰地笑了,他面对着几天前那个背影消失的方向,低首说出了最后的话:

“全靠你了。”

 

杀掉了孙燧和许逵,朱宸濠开始处理善后事宜,他的手下立刻趁机占领了巡抚衙门,接管了南昌城内的所有防务,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然后他充分发扬了民主精神,派人到那些巡抚衙门的官员处一一登记,搞民意调查,内容只有一项:是否跟我一起造反。

 

回答是的人立刻封赏,回答否的人关进牢房。

最后结果是四六开,大部分人拒绝跟着他干,当然了,并非因为他们有多么的爱国,只是觉得跟着这位仁兄造反没什么前途而已。

 

事情大致解决了,刘养正去找到朱宸濠,向他报告人员的招募情况。

朱宸濠看完了人员名单,却皱起了眉头。

 

刘养正刚准备请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朱宸濠挥手制止了他:

“还缺了一个人。”

 

“他应该还没走远,现在马上派人去追,追上之后,格杀勿论!”
'675'

 

孤军

 

王守仁确实还没有走远,他跟两个随从刚刚沿水路走到了丰城,就获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宁王叛乱了。

 

随从们十分慌乱,王守仁却并不吃惊,他早就知道这一天必定会来临。

 

但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还是显得那么残酷。

 

孙燧,想必你已经以身殉国了吧。

 

王守仁仰望着天空,他知道自己再也见不到这位同乡好友了。

 

但还没等悲痛发泄完,他就意识到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

 

“马上停船靠岸。”王守仁下达了命令。

 

随从以为他要去办事,便紧跟着他上了岸。

 

可是他们跟着这位仁兄转了好几个弯子,也没见他去衙门,却又绕回了江边,另外找到了一艘小船,继续由水路前进。

 

这是演的哪一出?

 

“宁王是不会放过我的,他必已派人沿江而下追过来了,陆路太危险,是不能走的,刚才我们上岸,不久后我们走陆路的消息就会传开,足以引开追兵,而我们的船是官船,目标太大,换乘小船自然安全得多。”

 

随从们呆若木鸡地看着平静的王守仁。

 

真是个老狐狸啊!

 

玩了一招调虎离山计的王守仁并没能高兴多久,因为他面临的,是真正的绝境。

 

宁王叛乱了,孙燧等人应该已经遇害,南昌也已落入叛军之手,而且这位王爷想造反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整个江西都安置了他的势力,许多地方随同反叛,情况已完全失去控制。

 

虽然有巡抚头衔,旗牌在手,但就目前这个状况,坐着小船在江里面四处晃悠,连个落脚点都没有,外面治安又乱,一上岸没准就被哪个劫道的给黑了,那还不如留在南昌挨一刀,算是“英勇就义”,好歹还能追认个“忠烈”之类的头衔。

 

那还有谁可以指望呢?

 

兵部?王琼是老上级,应该会来的,不过等到地方上报兵部,兵部上报内阁,内阁上报皇帝(希望能找得到),估计等到出兵,宁王已经在南京登基了。

 

内阁也不能指望,且不说那个和宁王有猫腻的人会如何反应,自己好歹也在机关混了这么对多年,按照他们那个效率,赶来时也就能帮自己收个尸。

 

朱厚照?

 

打住,就此打住,这个玩笑开得太大了,算了吧。

'676'

 


没有指望、没有援兵、没有希望。

满怀悲愤的王守仁终于发现,除了脚下的这条破船外,他已经一无所有。

 

黑夜降临了,整个江面慢慢地被黑暗完全笼罩,除了船上的那一点灯火外,四周已经是一片漆黑。

王守仁仍然站立在船头,直视着这一片阴森的黑暗。

 

他第一次发现自己是如此的软弱无力,孙燧已经死了,宁王已经反了,那又如何?又能怎样!

心学再高深,韬略再精通,没有兵,没有武器,我什么都做不了。

事情就这样了吗,找个地方躲起来,等风头过去再说?

 

那孙燧呢,就这样白死了吗?

王守仁并不喜欢朱厚照,也不喜欢那群死板的文官,但他更不喜欢那个以此为名,造反作乱的宁王。

 

他痛恨践踏人命的暴力,因为在他的哲学体系里,人性是最为根本的一切,是这个世界的本原,而这位打着正义旗号的宁王起兵谋反,牺牲无数人的生命,让无数百姓流离失所,不过是为了他的野心,为了那高高在上的皇位。

 

打倒当权者的宁王,将是另一个当权者。唯一的牺牲品,只是那些无辜的老百姓。因为无论何时、何地、何人当政,他们都将是永远的受害者。

 

好吧,就这样决定了。

“去拿纸墨来。”王守仁大声说道。

 

随从们从行李中拿出了笔墨,递到了他的面前。

那一夜,王守仁没有睡觉,他伏在书案前,彻夜奋笔疾书,他要写尽他的悲痛和愤怒。

 

第二天一早,随从们发现了散落满地的纸张,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所有的纸上都只写下了四个醒目大字:

誓死报国。

 

一夜未眠的王守仁依然站在船头,对他的随从们下达了最后的指令:

“等到船只靠岸时,你们就各自离去吧,先找个地方躲起来就是了。”

 

随从们对视了一眼:

“那王大人你呢?”

“我要去临江府。”

 

临江府,位于洪都下游,依江而建,距离洪都仅有二百余里,时刻可能被宁王攻陷,是极为凶险的地方。

 

“王大人,临江很危险,你还是和我们一起走吧。”

王守仁笑了:

“不用了,你们走吧,我还有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

 

随从们不是白痴,他们都知道王守仁要做的那件事情叫做平叛。

于是他们发出了最后的忠告:

“王大人,你只有自己一个人而已!”

 

王守仁收起了笑容,严肃地看着他们:

“我一个人就够了。”

'677'

 

预备

 

船很快到了临江,王守仁立刻下船,赶往临江知府衙门。

 

虽然他早有思想准备,可是路上的景象还是让他大吃一惊,无数的百姓听说战乱即将开始,纷纷携家带口,准备逃离,痛哭声哀嚎声交织一片,搞得混乱不堪。

 

王守仁眼疾手快,顺手从逃难的人中拉出了一个身穿公服的衙役:

 

“戴德孺在哪里?”

 

临江知府戴德孺正准备收拾包裹,他已经得知了宁王叛乱的消息,虽然他并不想就此一走了之,却也还舍不得死,合计一下之后,他还是决定先当一回好汉——好汉不吃眼前亏。

 

他这一走,衙门里的人纷纷都准备跑路,公堂之上也是乱成一片。

 

关键时刻,有人进来通报:赣南巡抚王守仁到了。

 

从级别上说,王守仁是他的上司,平时是要搞个仪式,摆个酒席隆重接待的,可在这要人命的时候,他来这里做甚?

 

很快,王守仁就用响亮的声音回答了他的疑问:

 

“都不要走了,留在这里随我平叛!”

 

要说戴德孺也真不是孬种,听到这句话,他十分兴奋,当即作出了表示:

 

“既然有王大人做主,我等愿意一同为朝廷效力,平定叛乱。”

 

当然了,实际问题还是要问的。

 

“不知道王大人带了多少人马?”

 

然后他才得知,这位巡抚大人也是刚逃出来,无一兵一卒,是个彻底的光杆。

 

可就是这位光杆巡抚,孤身一人竟然敢来平叛!

 

大敌当前,戴德孺也顾不得什么官场礼仪了,他看着王守仁,略带讽刺地问出了所有人都想问的话:

 

“王大人,现在就我们这几个人,你凭什么认定能够平叛呢?”

 

是的,没有朝廷支持,对手又是藩王,你有什么理由如此自信,能够平定叛乱呢。

 

众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等待这个关键的回答。现场变得鸦雀无声,因为他们将根据这个回答,决定他们的去留。

 

“因为我在这里。”

 

王守仁环顾四周,用震耳欲聋的声音大声重复道:

 

“因为我在这里!”

 

孤军,也要奋战到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