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联想风云 >

第37章

联想风云-第37章

小说: 联想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王晓岩是联想电脑公司的副总裁,杨元庆的助手,真正角色有点像个秘书长,什么事情都能管,所以被别人说成是“杨元庆的大管家”。她是那种心直口快、作风硬朗的女性,既自信又固执,喜欢做困难的工作,喜欢和上司吵架,也喜欢下级向她挑战,是常人心目中的“女中豪杰”。最重要的是,她是公司业务的管理者,对于任何事情都有一种强悍的推进力度,还能势如破竹地克服那些反对她的人。对于ERP计划,王晓岩本来是不以为然的,觉得那东西会让部门耗去很多额外的精力。但也正是这些情节让朱立南看中了她。“推进ERP阻碍最大的就是她,”朱说,“但是要想成功,还非她不可。”    
    朱知道要让王晓岩出山,就非得先过杨元庆这一关,他煞费苦心地陪着杨元庆打网球,还挑了个安徽菜馆请杨元庆吃饭,陪着笑脸说:“元庆你喜欢吃安徽菜。咱好好吃一顿。”然后回到正题:    
    “你说咱们的ERP是不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杨元庆点头。    
    “我想只有一个人能让它成功,你说是不是?”    
    杨元庆想了想,又点头。    
    朱立南继续说:“就是王晓岩。”    
    杨元庆还是点头。    
    


第九章 起跳第86节:“ERP工程”(3)

    朱立南顺水推舟,要他“无论如何支持一下”,还说可以拿总部的任何一个人去替换。杨元庆知道大势所趋,不答应也不行,但把眼珠一转,忽然想起几年前痛失刘晓林的那一幕,就要朱立南把刘晓林送回电脑公司来。    
    两个人当场做了这一笔“交易”。多年以后朱立南说到此事,还非常开心。“我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把王晓岩弄过来了,”他说,“如果不是她来管,我必须花120%的精力来做这个事,还不如她做得好。”    
    王晓岩接到新的任务,立刻兴奋起来。“我这人对新鲜事,在本能上就感兴趣,”她说,“尤其是人家都说难的事,我老想试试,我就不信这事有什么不好做的。”    
    对于公司上下都说她是个“女强人”,她也不理睬。尽管是个女性,但是王晓岩不喜欢别人总是和她谈论女性的话题。只是在很少的情况下,她才会说这样一些话:“我反正觉得,当了官儿的女性,不管她自己愿不愿意承认,她事实上都是女强人。她要不是强人的话她就没主意,就很难胜任这个岗位。只不过各自的表现给人的感觉会不同,有的人外刚内也刚,就像我这种类型,还有人是内刚外柔。”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朱立南的英明。1999年4月王晓岩的到来是“ERP的转折点”,僵持数月的局面立刻不同了。王晓岩的硬朗作风与龚国兴的谦和含蓄完全不同,但是龚却因为王的加入欣喜万分。王在电脑公司本来就有“大内总管”的声望,现在又是“ERP计划”的项目总监,所以整个公司立刻就被牵动起来。这一边杨元庆麾下的员工中刮起风来,那一边郭为领导的部门也要闻风而动。朱立南比郭为大一岁,比杨元庆大两岁,深知那两个人一向是比着干的。    
    现在王晓岩到处宣称:“ERP的实施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能否抢占战略制高点的关键一步。”这可不仅仅是为了更顺利地施展自己的权力,而是因为她有了自己的信念。她注意到“ERP的实施难度非常之大,在国际上的成功率不到20%”,不免惊讶。在一番精心的研究之后,她把“ERP计划”的失败案例归结为十大障碍,发给公司的所有高级经理。前三项是:对变革的抵抗;领导支持不足;不切实际的期待。    
    现在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企业内部的管理革命也会拥有大历史的逻辑。我们整个国家的变革历程中,又何尝没有这些障碍。    
    “ERP是有生命的,”王晓岩说,“它始终和企业业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它装在公司的电脑系统里面并不难,难的是你要理解它、驾驭它。”她把工作时间一分为二,一半时间继续做杨元庆的“大内总管”,另外一半时间去帮助朱立南推进ERP。她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在以后的8个月里每天晚上11点钟才能下班。她重新安排项目组的人员,无论是提拔还是撤换全都雷厉风行。她逼着属下那些年轻的女孩子和自己一样加班熬夜,还让总裁室批给她300万元,专门奖励那些推进ERP有功的人员。每个员工桌子上都有个牌子,上面写着“ERP你准备好了吗?”这是为了鼓舞士气的,她过去看来也没有什么感觉,但现在是“总监”了,觉得那句话实在不过瘾。“让我们准备什么呀?”她说,“这要求太不鲜明。”看到属下在办公室的墙上贴个标语:“将ERP进行到底。”她又说:“这是造势,我要的是实质内容。”过去那些年她在杨元庆手下就是这么被训练出来的。杨喜欢“鞭打快牛”,对于那些特别能干的人就提出特别高的要求,现在王把这一切都用在执行“ERP计划”的队伍中。    
    这支队伍是从各个部门抽调人员临时组成的,随着“ERP计划”的推进,人员从40多人增加到90多人,到了1999年实施计划的最后阶段,已经有300多人日夜忙碌。王晓岩要求所有经理成为自己部门的“第一责任人”。她自己则坐镇总指挥的位置,威风凛凛地运筹帷幄。    
    


第十章 巅峰时刻第87节:巅峰时刻

    记住“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至理名言,也要记住说这句话的哲人也犯了骄傲的错误,这说明做到谦虚是多么困难。    
    —柳传志    
    20世纪的最后一个午夜,杨元庆和郭为各自守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满脸紧张。自有品牌业务和代理业务的两位领军人物都还不满40岁,已经为公司工作了12年。像大多数员工一样,他们忠心耿耿,拼尽全力,并且为这家中国计算机行业中最好的公司而自豪。进入21世纪的那个瞬间,全世界一片沸腾。中华世纪坛的庆典五彩缤纷,光芒万丈,全世界25亿观众通过卫星电视看到了这个场面,北京的观众却在通过电视依次收看地球上24个时区的欢乐场面。人们不分国家,不分民族,不分信仰,都在为新世纪的到来欢欣鼓舞,真是殊途同归。可是杨元庆和郭为顾不上享受这一切,他们正在全神贯注地执行这个世纪的最后一项计划。在过去的10年里,他们让联想微机覆盖了中国20%的用户,让那个外方内圆的蔚蓝色商标遍布中国,可现在这却成了他们的最大问题。就像美国科罗拉多州彼得森空军基地里那些军事官员一样,他们也在担心“千年虫”爬来爬去,抓它不着,不得不派出数百个工程师守在用户的终端上,彻夜未眠。    
    


第十章 巅峰时刻第88节:新世纪的评估(1)

    新世纪第一缕曙光升起来的时候,一定有什么东西达到了梦想中的顶峰,如果不是公司的销售业绩、利润和股票价格,那就一定是员工的士气。现在联想的队伍已经超过1万人,平均年龄只有28岁。昔日所有艰难、困苦、曲折、失败、恐惧和屈辱,全都成了今日辉煌的反衬。西方国家那些一向喜欢眯着眼睛打量中国人的媒体,现在开始把柳传志描述成一个所向披靡的英雄。《财富》在它的一月号上说,柳是中国电脑市场上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中的胜出者”。《时代》杂志则指出,制造电脑并不是柳传志事业成功的第一步,但这是最令他关注的。他是中国最赚钱的个人电脑商。    
    一切评论都把人们导向通往巅峰的道路。从日积月累的公司报表和报章消息来看,这些评价不是夸张。不论从业绩还是从名声来看,柳传志都已具有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他成为美国《财富》上的“亚洲商界年度人物”、《商业周刊》上的“亚洲年度之星”、《时代》杂志上的“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他的名字现在与全世界最著名的企业家并列在一起。在中国,媒体的这一类评选活动风起云涌,不计其数,每次他都名列其中,记者们还给了他一个不那么正式但却更富激情的头衔—“IT教父”。在中国大陆,能够和他比肩而立的似乎只有张瑞敏,后者让海尔的英文商标挂在纽约的第五大道和东京的银座,与他并列在美国《商业周刊》的“1999年亚洲50位风云人物”排行榜上。这排行榜上还有施振荣,是台湾宏公司的总裁。    
    这正好勾起了某些人的回忆。10年前柳传志说要“再造一个宏”时,很多人还在笑他不自量力呢,现在,有个叫张增礼的人把柳传志和施振荣并列在一起。“笔者在偶然间发现,这两支部队总司令的个人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张写道,“两人同年降生,都是属猴的,两人都是高科技人才,都是搞电子的,都是从技术转向管理;两人在同一时期掌握了企业命脉,1989年对他们来说都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年。”1989年的联想还什么都不是呢,没有微机,没有品牌,没有流水线,没有代理商,甚至连“联想”这面旗帜都还没有挑起来,那时候他们心里最大的期待是政府能够批准他们生产微机。可现在,它已经拥有太多的官方授予的头衔:“国家技术创新试点企业”、“全国电子百强第一”、“全国高新技术百强第一”……媒体把这些名称稍加改造,就成了“中国最佳管理企业”、“全球信息科技百强第八”、“亚太市场第一”。    
    新世纪开始的时候,全世界都感受到中国的崛起。有些人开始描述“中国世纪”,这在一些人看来是“中国威胁”,在另外一些人看来是“中国奇迹”。不管怎么说,中国的确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制造厂,有80种商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电脑业虽然还不在其中,但是如果考虑到很多最有名的外国品牌电脑都是在中国生产的,那么它离第一也就不远了。IBM公司的一位副总裁看了珠江三角洲的电脑配件加工企业,不禁感叹:“东莞到皇岗的公路一旦停止,世界电脑业就会停摆。”日本一家企业的总裁说:“无论什么东西,只要中国人开始了,我们就要准备退出。”他说的是彩色电视机、冰箱、空调这一类家电产品的共同经历,现在看来,联想又在计算机行业里把这个故事重演了一遍。    
    北京化工大学的毛泽东石雕像依然矗立,俯瞰着三环北路上过往的车流。马路对面有个40米长的巨幅广告牌,与伟人的目光遥遥相对,广告上是那个蔚蓝色的联想商标,和那句传遍全国的联想宣言:“每一年,每一天,我们都在进步”,还有一个身穿红色体恤衫的男孩子仰望灿烂星空,眼睛里面充满幻想。电脑似乎比人脑更聪明,但是它的变化太快,联想费尽心机推出21个系列、70个型号,用8年时间卖了100万台,又用两年时间卖了200万台,总算把市场先机抢在手里。    
    公司的进步非同寻常地影响了中国这一新兴产业,但却很难说它已拥有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联想微机仍然只是一种电脑,还不是人们敬仰的圣像,要说它就是“中国自尊”,还有点言过其实。人们似乎更喜欢用普通人的眼光来打量这家公司的成功,所以在柳传志和中央电视台的一位节目主持人之间,会有下面这番对话:    
    问:你是偏执狂吗?    
    答:应该说是。在这个领域里,吃着碗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