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艰巨,总投资达234亿美元,是原来可行性研究的7。5倍,这一雄伟的工程堪称世界水电建筑史上的奇迹,被称为“世纪工程”。伊泰普水电站建成后,每年可发电750亿千瓦小时,通过高压输电线输往巴西各地及周围邻国,尤其是对缺少石油、煤炭等能源资源的巴西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伊泰普水电站提供的电力占巴西全国总电量的35%以上,同时也使巴西成了世界上水电建设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除发电外,水库还兼有灌溉、防洪和运输等综合效益,有力地带动了附近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水库地区现已被辟为旅游点,在水库的周围建造了7个人工沙滩和各种旅游设施,与紧邻的伊瓜苏瀑布区组成了一个旅游综合体。这里也是巴西、巴拉圭、阿根廷三国的交界点,各国都在各自的国境内建立了国家公园,人们来到这里,不仅可以观赏壮观的伊泰普水电站,还可以饱览伊瓜苏大瀑布的风光。现每年来此观光的游客已达200多万人次。“伊泰普”在印第安语中意为“歌唱的石头”,在它滔滔不绝的歌声中,人类将永远记住塞特克达斯大瀑布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都江堰
四川省岷江中游灌县(现称都江堰市)境内的都江堰,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至今仍在发挥作用。2250多年前何能筑此工程,又能千古不废?这是水利工程史上的一个谜。
中国古代秦国开始兴修都江堰工程。经李冰父子两代人的努力,又经历代改造,不断完善,水利灌溉面积达到20万公顷(300万亩),并具防洪、航运之利,“溉灌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天下谓之天府”。
都江堰枢纽工程分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部分,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互相调节,结构科学又巧妙。
鱼嘴又称分水鱼嘴,建在灌县城西北岷江河库上,即今都江堰索桥通过处。鱼嘴是建于江心的分水堤,形若鱼口,将氓江一分为二。西边为外江,是岷江的主流,南流到宜宾汇入长江。东边是内江,为岷江的别流,通过开凿玉垒山形成的“宝瓶口”,经走马河、蒲阳河、柏条河等天然河道和无数人工水渠,灌溉成都平原的农田。鱼嘴上游建了百丈堤,用来引导江水和防护江岸。鱼嘴两侧又建了鱼刚堤,用来束江分水。鱼嘴具有调节岷江水量的功能,春耕时平原需要灌溉,内江自流水量约占六成,外江水量占四成;洪汛期,内江水自动减为四成,外江占六成,以避免平原的泛滥。
飞沙堰建在内江右岸、金刚堤的下端,为长约300米的内江分洪减淤低坝,以竹笼装卵石筑成。这里是内江的弯道,江水流经这里,产生一股强大的弯道环流,当水位超过一定高度时,能将多余的水连同夹带的沙石漫出堰顶,排进外江。若遇特大洪水,飞沙堰自行溃决,使进入内江的供水泄入外江,以确保内江灌区的安全。
“宝瓶口”紧靠灌县城西门,是控制成都平原自流灌溉的门户。原本突兀于内江左岸的玉垒山崖壁,被劈开宽20米、高30米、长100米的引水渠首,其形如瓶口故名宝瓶口。岩壁凿着醒目的标尺,以观察水情。水中立三座巨大石人象,作为“自动水位计”,规定“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枯盈由飞沙堰调节。被斩断而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岸称“离堆”,实际上它相当于节制闸,可起调节进水流量的作用。
都江堰渠首工程妙绝天工,不仅能自动调节水量,还可以自动分沙排沙。
岷江在洪汛期夹沙石滚滚而下,若不排沙,势必造成江道堵塞,河渠荒废。
造鱼嘴引导弯道环流,让含沙多的洪水冲向凸峰的外江,这样,流向内江凹峰的含沙量势必减少,这就是现代水利学上的“凹峰引水,凸峰排沙”原理。
进入内江的沙石,又随水流顺着玉垒山流向内江中的虎间岸,再被逼推向飞沙堰,溢顶而排入外江,这就叫做“正面引水,倾面排沙”。剩余的沙石,由于“离堆”岩壁对洪水的顶托和宝瓶口的束水作用,随旋游不断移动,最后被回旋到离堆旁的泄洪河道排走,不致下淤游沙成灾,塞死渠道。这就是“回旋原理”。中国2200年前就解决了水利工程的排泥沙难题,外国工程界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总结出来呢!新中国加固完善了三大枢纽工程,新辟人民渠、东风渠、三合堰三大干渠,修建了45条分干渠、470条支渠,新旧渠总长达2万公里,建进水闸、节制闸、泄洪闸780座,隧洞210座,渡槽254座,涵洞、倒虹管440处。此外,还在灌区兴建蓄灌结合的大型水库3座,中小型水库293座,山平塘3。8万口总蓄水能力达到15亿立方米。
卡纳维拉尔角
美国本土最南部的佛罗达半岛,介于大西洋与墨西哥湾之间,南隔佛罗里达海峡与古巴相望。半岛气候宜人,景色秀丽,交通方便,是旅游度假的胜地。半岛大西洋岸以迈阿密为中心,向北包括迈阿密滩、棕榈滩、代托纳比奇等一带海滨,阳光明媚,沙滩洁白,豪华旅馆林立,有“黄金海岸”之称。保留有热带自然风光的佛罗里达大沼泽地国家公园也是吸引游客的场所。而位于“黄金海岸”带中的卡纳维拉尔角,不仅以其美丽的风光,更以其作为美国的宇宙火箭发射基地、美国空间研究中心而成为众多旅游者的探胜之地。
卡纳维拉尔角,位于佛罗里达半岛东岸中部的一个突出的尖角地带,东濒大西洋。是美国的宇航发射中心——约翰·肯尼迪航天中心的所在地。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卡纳维拉尔角曾一度改名肯尼迪角,1973年又恢复原名。100多年以前,法国小说家、“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曾经把卡纳维拉尔角作为他小说中人类飞往月球探险的出发地。没想到,到20世纪70年代,这种科学幻想竟变成现实。卡纳维拉尔角真正成为美国的航天中心,首次发射把人送上月球的宇宙飞船取得成功。
卡纳维拉尔角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成为美国的太空航行基地和导弹发射场,也是美国帕特里克空军基地所在地。在卡纳维拉尔角尖角地带长达64公里的沙堤上,混凝土结构的导弹发射台星罗棋布,每个发射台都装备有运送导弹的拖车,有安全的安置工作人员和仪器的地堡,随时都可以投入发射。其中第39号发射综合体,专为组装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而建。由于这个火箭高104。5米,所以,组装火箭的大楼高达160米,约相当于52层楼的高度,其空间容积为354万立方米,单是大楼的4扇大门,每扇大门就有140米高,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物之一。卡纳维拉尔角因此有“空间港”之称。
卡纳维拉尔角,作为航天中心闻名于世界是自20世纪50年代的事。1958年,美国继当时的苏联之后,在这里发射了重量仅13。6公斤的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进行了首次外层空间载人飞行;1962年进行了首次载人空间轨道飞行;1969年7月,在这里首次发射载人宇宙飞船“太阳神11号”,把人送上月球,开始了人类对月球的实地探测,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此后,卡纳维拉尔角就成了大规模航天探索的实验基地。1981~1982年,美国又在此试验航天飞机的飞行,也获得成功,因此人们把它称为“地球之门”、“月宫之旅出发地”、“飞向太空的始发站”等。一系列的成功,人们对这个地方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都想亲眼目睹一下把人送上天空的到底是个怎样的怪物。现在整个航天中心向公众开放一个旅游点,即帕特里克空军基地附近的一个发射区。为了吸引游客,在这里建造了空军太空博物馆、肯尼迪太空中心等可供参观的项目。空军太空博物馆里展出各种导弹,肯尼迪太空中心里面还有博物馆、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的模型、月球上取来的样品和照片等,使世界各地的游客产生极大的兴趣。
卡纳维拉尔角不仅以宇航发射中心闻名世界,以其太空中心吸引游客,而且这一带自然风光优美,本身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旅游景区。尖角实际上是一个突出的沙岛,东临大西洋,碧波银沙,天光水色,风光迷人。北面有卡纳维拉尔国家海滨公园。阳光、沙滩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景点。为了发展这儿的旅游事业,在附近的市镇建造了许多现代化的豪华旅馆、饭店和娱乐场所。附近可可海滩的香港酒家,以其精美的中国饭菜,吸引众多的游客。
卡纳维拉尔角还生活着许多野生动物,被政府划为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今天的卡纳维拉尔角,已从一个荒芜的沙土灌木林带成为一个市镇,从一个小试验场变成扬名于世界的宇航中心,是世界各地旅游者向往的地方。
南极冰原上的考察站
南极洲,地球的寒极,半个非洲那么大的一块陆地,世界上唯一未受污染的大陆,尚待人类开发的最后一个大陆。为了探索它的秘密,多少人为之献身。尽管现在还没有真正的城市和居民点,但140多个考察站正在勤奋地工作。
大部分考察站建立在比较“温暖”的南极洲大陆边缘及其岛屿上,如罗斯岛、乔治岛等等。最大的考察基地麦克默多站在罗斯岛,盛夏时闹哄哄的,聚集1000人上下。整个南极洲一年进出1万多人,其中包括常注临时考察人员和少数游客,麦克默多站占了1/10,难怪它号称“南极第一大城市”。
麦克默多站是美国在1956年建立的,位于北纬77°51′,东经166°37′,夏季(10月到翌年2月)室外气温仍在零下12℃左右。全城有100多座建筑物,常年保持考察队员50多人,夏季加上临时考察人员和游客,增至1000人。飞机尝码头、车库、食品库、旅馆、餐厅、商店、医院、邮局、娱乐场所、修配厂和供水、发电设施,均按1000多人的最大容量配置。有南极唯一的原子能发电站、海水淡化厂、卫星跟踪接收站。在大气科学方面,设有宇宙射线强度变化实验室,大地测量装置室,大气科学图书馆。在生物科学方面,有一座600平方米的实验室,其中包括湿实验室、活鱼室、图书馆等。在地质和冰川科学方面,有供夏季野外考察用的全套设备。
站在“瞭望山”向上眺望,麦克默多站一览无余,规模不亚于欧美的万人城市。海边有一座名叫“斯科特棚”的木头小平房,那是美国人斯科特1902年建立的南极第一考察站。
南极点海拔2992米,扣去冰盖2699米,陆地实高293米;一年只有“一天”,半年白天,半年黑夜;年平均温度—50℃,夏季—32℃,酷寒缺氧。
极点的“南极碑”托着一颗金属球,距碑730米是美国的阿蒙森—斯科特站,一个铝质圆屋顶下盖着三幢科学实验楼,一条长拱道内分布着车库、发电站、储藏室、健身房等附属设施,每年有8个月与世隔绝。
俄国的青年站列为南极第二大“城市”,1962年建于印度洋岸的恩德比地,位于南纬67°40′,东经45°51′。在1平方公里冰原上建造60多座房屋,常驻100多人。
世界上有16个国家在南极建立的140多个考察站,只有40多个是有人越冬坚持工作的常年站,其余都是冬季撤人的夏季站。我国1980年开始参加南极考察活动,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