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线这样的大款,可以在轻易付清入场费后还买的起非常贵的货物,而频 率低一点的光线就没那么阔绰了。 但是,一个人有多少资金,这和一个“代表团”能够买到多少物品是没有关系的。能够买 到多少数量的东西,这只和“代表团”的人数有关系(光的强度),而和每一个人有多少 钱(光的频率)没关系。如果我有一个500人的代表团,每个人都有足够的钱入场,那么 我就能买到500样货品回来,而你一个人再有钱,你也只能买一样东西(因为一个人只能 买一样物品,规矩就是这样的)。至于买到的东西有多好,那是另一回事情。话又说回来 ,假如你一个代表团里每个人的钱太少,以致付不起入场费,那哪怕你人数再多,也是一 样东西都买不到的,因为规矩是你只能以个人的身份入场,没有连续性和积累性,大家的 钱不能凑在一起用。 爱因斯坦推导出的方程和我们的拍卖是一个意思: 1/2 mv^2 = hν– P 1/2 mv^2是激发出电子的最大动能,也就是我们说的,能买到“多好”的货物。hν是单 个量子的能量,也就是你总共有多少钱。P是激发出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也就是“入 场费”。所以这个方程告诉我们的其实很简单:你能买到多好的货物取决于你的总资金减 掉入场费用。 这里面关键的假设就是:光以量子的形式吸收能量,没有连续性,不能累积。一个量子激 发出一个对应的电子。于是实验揭示出来的效应的瞬时性难题也迎刃而解:量子作用本来 就是瞬时作用,没有积累的说法。 但是,大家从这里面嗅到了些什么没有?光量子,光子,光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难道 我们不是已经清楚地下了结论,光是一种波动吗?光量子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仿佛宿命一般,历史在转了一个大圈之后,又回到起点。关于光的本性问题,干戈再起, “第三次微波战争”一触即发。而这次,导致的后果是全面的世界大战,天翻地覆,一切 在毁灭后才得到重生。
*********
饭后闲话:奇迹年 如果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角度来看历史,一切事物都是遵循特定的轨迹的,没有无缘无故的 事情,也没有不合常理的发展。在时代浪尖里弄潮的英雄人物,其实都只是适合了那个时 代的基本要求,这才得到了属于他们的无上荣耀。 但是,如果站在庐山之中,把我们的目光投射到具体的那个情景中去,我们也能够理解一 个伟大人物为时代所带来的光荣和进步。虽然不能说,失去了这些伟大人物,人类的发展 就会走向歧途,但是也不能否认英雄和天才们为这个世界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在科学史上,就更是这样。整个科学史可以说就是以天才的名字来点缀的灿烂银河,而有 几颗特别明亮的星辰,它们所发射出的光芒穿越了整个宇宙,一直到达时空的尽头。他们 的智慧在某一个时期散发出如此绚烂的辉煌,令人叹为观止。一直到今天,我们都无法找 出更加适合的字句来加以形容,而只能冠以“奇迹”的名字。 科学史上有两个年份,便符合“奇迹”的称谓,而它们又是和两个天才的名字紧紧相连的 。这两年分别是1666年和1905年,那两个天才便是牛顿和爱因斯坦。 1666年,23岁的牛顿为了躲避瘟疫,回到乡下的老家度假。在那段日子里,他一个人独立 完成了几项开天辟地的工作,包括发明了微积分(流数),完成了光分解的实验分析,以 及万有引力的开创性工作。在那一年,他为数学、力学和光学三大学科分别打下了基础, 而其中的任何一项工作,都足以让他名列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列。很难想象,一个 人的思维何以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涌动出如此多的灵感,人们只能用一个拉丁文annus mirabilis来表示这一年,也就是“奇迹年”(当然,有人会争论说1667年其实也是奇迹 年)。 1905年的爱因斯坦也是这样。在专利局里蜗居的他在这一年发表了6篇论文,3月18日,是 我们上面提到过的关于光电效应的文章,这成为了量子论的奠基石之一。4月30日,发表 了关于测量分子大小的论文,这为他赢得了博士学位。5月11日和后来的12月19日,两篇 关于布朗运动的论文,成了分子论的里程碑。6月30日,发表题为《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 学》的论文,这个不起眼的题目后来被加上了一个如雷贯耳的名称,叫做“狭义相对论” ,它的意义就不用我多说了。9月27日,关于物体惯性和能量的关系,这是狭义相对论的 进一步说明,并且在其中提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E=mc2。 单单这一年的工作,便至少配得上3个诺贝尔奖。相对论的意义是否是诺贝尔奖所能评价 的,还难说得很。而这一切也不过是在专利局的办公室里,一个人用纸和笔完成的而已。 的确很难想象,这样的奇迹还会不会再次发生,因为实在是太过于不可思议了。在科学高 度细化的今天,已经无法想象,一个人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内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100年 前的庞加莱已经被称为数学界的“最后一位全才”,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可能是最后 一个富有个人英雄主义传奇色彩的理论了吧?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呢?
三 上次说到,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的假说,用来解释光电效应中无法用电磁理论说通的现 象。 然而,光量子的概念却让别的科学家们感到非常地不理解。光的问题不是已经被定性了吗 ?难道光不是已经被包括在麦克斯韦理论之内,作为电磁波的一种被清楚地描述了吗?这 个光量子又是怎么一回事情呢? 事实上,光量子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假设,它是在直接地向经典物理体系挑战。爱因斯坦本 人也意识到这一点,在他看来,这可是他最有叛逆性的一篇论文了。在写给好友哈比希特 (C。Habicht)的信中,爱因斯坦描述了他划时代的四篇论文,只有在光量子上,他才用 了“非常革命”的字眼,而甚至相对论都没有这样的描述。 光量子和传统的电磁波动图象显得格格不入,它其实就是昔日微粒说的一种翻版,假设光 是离散的,由一个个小的基本单位所组成的。自托马斯?杨的时代又已经过去了一百年, 冥冥中天道循环,当年被打倒在地的霸主以反叛的姿态再次登上舞台,向已经占据了王位 的波动说展开挑战。这两个命中注定的对手终于要进行一场最后的决战,从而领悟到各自 存在的终极意义:如果没有了你,我独自站在这里,又是为了什么。 不过,光量子的处境和当年起义的波动一样,是非常困难和不为人所接受的。波动如今所 占据的地位,甚至要远远超过100年前笼罩在牛顿光环下的微粒王朝。波动的王位,是由 麦克斯韦钦点,而又有整个电磁王国作为同盟的。这场决战,从一开始就不再局限于光的 领地之内,而是整个电磁谱的性质问题。而我们很快将要看到,十几年以后,战争将被扩 大,整个物理世界都将被卷入进去,从而形成一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战。 当时,对于光量子的态度,连爱因斯坦本人都是非常谨慎的,更不用说那些可敬的老派科 学绅士们了。一方面,这和经典的电磁图象不相容;另一方面,当时关于光电效应的实验 没有一个能够非常明确地证实光量子的正确性。微粒的这次绝地反击,一直要到1915年才 真正引起人们的注意,而起因也是非常讽刺的:美国人密立根(R。A。Millikan)想用实验 来证实光量子图象是错误的,但是多次反复实验之后,他却啼笑皆非地发现,自己已经在 很大的程度上证实了爱因斯坦方程的正确性。实验数据相当有说服力地展示,在所有的情 况下,光电现象都表现出量子化特征,而不是相反。 如果说密立根的实验只是微粒革命军的一次反围剿成功,其意义还不足以说服所有的物理 学家的话,那么1923年,康普顿(A。Hpton)则带领这支军队取得了一场决定性的胜 利,把他们所潜藏着的惊人力量展现得一览无余。经此一役后,再也没有人怀疑,起来对 抗经典波动帝国的,原来是一支实力不相上下的正规军。 这次战役的战场是X射线的地域。康普顿在研究X射线被自由电子散射的时候,发现一个奇 怪的现象:散射出来的X射线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和原来的入射射线波长相同,而另一 部分却比原来的射线波长要长,具体的大小和散射角存在着函数关系。 如果运用通常的波动理论,散射应该不会改变入射光的波长才对。但是怎么解释多出来的 那一部分波长变长的射线呢?康普顿苦苦思索,试图从经典理论中寻找答案,却撞得头破 血流。终于有一天,他作了一个破釜沉舟的决定,引入光量子的假设,把X射线看作能量 为hν的光子束的集合。这个假定马上让他看到了曙光,眼前豁然开朗:那一部分波长变 长的射线是因为光子和电子碰撞所引起的。光子像普通的小球那样,不仅带有能量,还具 有冲量,当它和电子相撞,便将自己的能量交换一部分给电子。这样一来光子的能量下降 ,根据公式E = hν,E下降导致ν下降,频率变小,便是波长变大,over。 在粒子的基础上推导出波长变化和散射角的关系式,和实验符合得一丝不苟。这是一场极 为漂亮的歼灭战,波动的力量根本没有任何反击的机会便被缴了械。康普顿总结道:“现 在,几乎不用再怀疑伦琴射线(注:即X射线)是一种量子现象了……实验令人信服地表 明,辐射量子不仅具有能量,而且具有一定方向的冲量。” 上帝造了光,爱因斯坦指出了什么是光,而康普顿,则第一个在真正意义上“看到”了这 光。 “第三次微波战争”全面爆发了。卷土重来的微粒军团装备了最先进的武器:光电效应和 康普顿效应。这两门大炮威力无穷,令波动守军难以抵挡,节节败退。但是,波动方面军 近百年苦心经营的阵地毕竟不是那么容易突破的,麦克斯韦理论和整个经典物理体系的强 大后援使得他们仍然立于不败之地。波动的拥护者们很快便清楚地意识到,不能再后退了 ,因为身后就是莫斯科!波动理论的全面失守将意味着麦克斯韦电磁体系的崩溃,但至少 现在,微粒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还难以实现。 波动在稳住了阵脚之后,迅速地重新评估了自己的力量。虽然在光电问题上它无能为力, 但当初它赖以建国的那些王牌武器却依然没有生锈和失效,仍然有着强大的杀伤力。微粒 的复兴虽然来得迅猛,但终究缺乏深度,它甚至不得不依靠从波动那里缴获来的军火来作 战。比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光电效应,对于光量子理论的验证牵涉到频率和波长的测定,而 这却仍然要靠光的干涉现象来实现。波动的立国之父托马斯?杨,他的精神是如此伟大, 以至在身后百年仍然光耀着波动的战旗,震慑一切反对力量。在每一间中学的实验室里, 通过两道狭缝的光依然不依不饶地显示出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来,不容置疑地向世人表明 他的波动性。菲涅尔的论文虽然已经在图书馆里蒙上了灰尘,但任何人只要有兴趣,仍然 可以重复他的实验,来确认泊松亮斑的存在。麦克斯韦芳华绝代的方程组仍然在每天给出 预言,而电磁波也仍然温顺地按照他的预言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