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的季节-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您,书记同志?”张银波居然别来无恙,张银波的头发居然还是乌黑的,脸上也没有增添多少皱纹,只是她全身显得瘦瘪,瘦瘪得像是纸贴的一个人形。尤其是她的嘴,瘪进去不少,显得一下子衰老和丑陋了许多。这位书记夫人,这位张社长,几年未见,她的上半个脸大致如旧,而她的脸的下半部分,判若两人。她有过一些什么可怕的经历呀?在边疆,钱文甚至听说过她在运动初期吞食安眠药片死去的传闻。她怎么会出现在这个边远的地方呢?她怎么会一个人孤零零地走过这个荒芜的公园?她怎么一点也不像一个老延安一个领导,一个“高干”层的人物了?
他们俩再次与张银波握手,张银波的手仍然冰凉,没有任何握力,没有任何反应。她的目光是空洞的,她嘴动了动,没有人听得清她是在说什么。
他们也就降低了调门,胆怯地问候了一下陆浩生同志。
“是的,对了,你们在这里,××说过的。××××红心的事。我总要来的,没有××××”张银波看也不看他们,也不回答他们对于陆浩生的问候,而是自言自语般地喃喃有声。她仍然速度极快地说着话,如过去那样,她的口齿却益发含混,“我来是为了不幸的红心。”
“月兰?”他们同时惊叫了一声,同时感到了不祥。
“红心。”张银波坚持叫她的极革命的名字,“死了,是死了吧。”张银波冷淡地说着,目光空洞,声音呆板。
“啊……”钱文惨叫了一声,刚叫出声来,发现不应该在这里乱叫,赶紧以一种超常的努力把自己的惨叫压镇回去。他的声音以惨烈始,以噎闷终,更加令人毛骨悚然。
按照边远小城的习俗,虽然张银波态度冷淡,他们俩还是将张银波邀到自己家中,请她吃了晚饭。张银波说,谁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文革”以来,红心的情绪似是特别高涨,根据她的了解,她从来没有像“文革”时期这样兴奋起来过。红心打了她的爸爸以后,马上被一派造反组织选为小头头。她来过一次边疆并且与钱文见面,过了一年,红心又来了。本来,来这边是为了外调一个当权派的历史问题,来到这里她就舍生忘死地参加起此地的文化大革命来了。不久,“文革”的武斗升级,她中了弹,身亡了。她死在一九六七年,那时张银波与陆浩生都处于“隔离审查”的“监护”下,他们没有及时得到女儿遭到不幸的消息。直到今年,一九七年,张银波总算得到了一个“人民内部矛盾”的结论,这才获得工宣队批准,专门跑了来,来到她的死亡处所,想进一步弄清有关细节,并且视情况她希望能够为女儿讨到一点点公道。因为与女儿同属一派的一位“战友”说,她并非中流弹而死,而是对立面组织的狙击手瞄准之后特意予以射杀的——红心的积极性战斗性都很强,辩论中常常把对手驳斥得体无完肤,她招引了对立面人员的极度仇恨。
“红心的表现很好,直到临死,一直背诵着毛主席语录……”张银波说,无喜无悲。
钱文是一身冷战。
“凶手……”东菊问。
“没有人承认。死了的并不只是红心一个人。全国武斗里死的多了。唉,红心的脾气……她能有什么好下场?这边单位说是给我报销路费,这,大概就是所谓善后处理的全部了。”
张银波不停地说着“红心”这个名字,使钱文既别扭又痛苦。
“简直不能相信。月兰怎么会这样,她能够变成一个热衷于大辩论的人吗?应该再查一查。”钱文说。他的潜台词是,都什么份儿上了,还称呼她这个红彤彤的名字做啥。
“白查。”张银波的回答极其简单。
“您?”
“后天走。”
“您今后的工作呢?”
“待分配。”
“您看今后的文艺工作……”
“一切重新开始。过去的都不算,都是修正主义。”
“陆书记……”
“继续审查,等结论。”
“你们……”钱文想问问陆浩生现在是否能回家,他们老夫老妻是否能在一起,又不知道怎样措词好。
“见过。”
见过?那就是说浩生现在仍然没有得到自由?
“犁原同志……”
“解放了。”
“他的工作……”
“不知。”
钱文想张银波也太精练了,不知道不说不知道,而说不知,等待不说等待而只说待或只说等。这哪里像口语呀。过去,张银波也不是一个嗦的人,她说话办事都以直截了当而给钱文留下印象。但仍然与现在有不同。同时,钱文与东菊关心她与陆浩生,问了那么多问题,她对于钱文的生活情况到现在仍然是不闻不问,见到钱文他们的孩子一点表情也没有。至少,她也应该问问她的女儿上次来边疆来钱文家的情况呀,此后,月兰还写过一封信来表示感谢呢。钱文甚至于找不到向张银波述说他们来边疆后与月兰见面的情形的茬口。你说是月兰死在武斗里,我们至少应该一起回忆一下纪念一下死者呀。世界上有这样交谈的吗?有这样做客的吗?这是什么意思?她不认为她与钱文是老相识吗?如果不相识,她又何必来到他们家?是个性如此,还是怕沾上钱文?她毕竟已经是待分配的革命领导干部,而钱文呢,不是牛鬼蛇神,恰似牛鬼蛇神……莫非张银波也是这样警惕着的么?
也许不能怪她,反过来想想,如果他们俩人的处境倒换一个个儿,他会不会警惕地对待着对方呢?
长时间的冷场。只要钱文和东菊不问问题,张银波就硬是一声不吭,呆呆地坐着,眼珠不动,脖子不转,两目平视,面部无表情,对她的周围毫无兴趣。她的这种样子使钱文暗暗称奇,他没头没脑地想起了毛主席的一段教导,那是在《纪念白求恩》中所说,叫做:“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这位原张社长,真是一点低级趣味也没有啊!
她果真是张银波吗?钱文暗想。怎么空有张银波之躯壳,却完全找不到那个热心帮助他的老同志老相识的心?
钱文想起了比干被挖掉了心脏的故事,又想起了德国的民间故事:《冷酷的心》。这个故事被东德拍成了电影。他觉得特别恐怖。
钱文只能盼着她快一点告辞了。
“那个,”钱文终于坚持不住了,便没话找话地说,“红心……”他让步了,也叫了红心这个名字,“来我们这里的时候,与一个叫洪无穷后来改名洪无私的人在一起,我们早也就认识他……您听说过他吗?”
张银波好像没有听见,她不做声。她脸上的肌肉微微动了一下,似乎是点了点头。
她的这些反应的“时间差”使钱文迷惑了,他不知道她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怔了一下才想起来,莫非她知道洪无私其人?他有一点兴奋了。他问:“洪无私现在怎么样?他好不好?”
“嗯。”
“您是说……”
张银波干脆不回答了。她站起来,点了点头,作欲走状,但也不告辞,不道谢。钱文松了一口气,赶紧相送,明知无意义,还是忍不住礼貌地说:“请代问陆书记好。代问犁原同志好。有事儿请来信。”
张银波微皱了一下眉,嘴嗫嚅了一下。她摇了摇头。
钱文冷冷地笑了。他出一口气,说:“我们还是送您一段吧。这儿的社会秩序倒也还可以,不过天太晚了,我至少得送你走过公园。”
“谢。”张银波说。东菊向钱文示意,她不想送了。
张银波对东菊不送与钱文改对她称你都不在意。她出门的时候向东菊道了“见”,她竟然连“再”字也省略了。
于是钱文送张银波走。正是月圆时分,满路满树满屋顶的银光。向月的部分与阴影部分对比相当强烈。钱文觉得自己像是走在一副黑白分明的木刻里。喧嚣的世界显得寂静平和。冷风飕飕,北国边城的秋夜如冬。
“您……冷了吧?”钱文又用了您。
张银波没有回答。她只穿了一件夹罩衣,好像已经冻得发抖。
钱文把自己身上穿的 一件棉坎肩脱了下来,给张银波披在身上。张银波嗯哞了一下,扭动了一下身子,接受了,又是说了声“谢”。
夜晚人静,四只脚走得很急,没有说话。
在这里与张银波相遇,钱文五内俱热。许多往事重新唤起,许多原以为永远地失去了的东西似乎又靠近了自己。他好比一个断了线的风筝忽然看到了地面,瞥见了若隐若现的一根游丝。他好像一个失去了记忆的人忽然恢复了一点记忆。他并没有准备去拉紧这根线,他无意挣扎着向距离遥远
的地面靠拢。他知道去拉紧一根细细的丝,只能把它拉断,而一个失去了记忆的人去拼命追忆只能破坏掉残余无多的一点平衡和灵性。他完全明白,不合时宜的回忆也就等于自杀。然而他仍然忍不住去尝试验证一下地面与游丝的存在,能证明那确实是存在的他应该就心满意足了。那已经超出他的期望的了。
然而,他与她无法谈话。他们在一起呆了一个晚上,然而他们的语言根本不通。她不是曾经诚心诚意地帮助他吗?她不是一贯以正直和痛快爽利著称的么?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啊,破旧立新,不破不立的“文化大革命”呀。
他怎么能和张银波比呢?社长,书记夫人,老革命。她能不珍惜她的这些桂冠吗?她能与他摘帽右派,牛鬼蛇神,推心置腹吗?闹来闹去,还不是他钱文自作多情!
然而他不该这样想,张银波究竟经历了什么,你知道吗?就在你酿酸奶和拾鸡蛋的时候,你知道张银波正在做什么吗?尤其是月兰……没有这种经历的人,能了解她的心情吗?你还要和她谈什么呢?你还要她帮助你的什么呢?
他们走得比下午初见面然后到钱文家来时快得多,但是,公园显得大,路也显得远了,怎么还在公园里没完没了地穿行呢?树影给人一种阴森森的感觉。这里还有城市和乡村么?这里还有人家么?这里还有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么?一层层的树木呀,怎么也看不透呀。
穿过了公园,张银波念念有词地说了几句话。那话活像是:“红心死了也好。我觉得她太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钱文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
张银波示意不要再送了,她拿下了钱文的坎肩,还给钱文,她转过头,正视着钱文,毫不含糊地说:“钱文,你反正得明白,你得死了心,你是不可以再写的。”
她转身走掉了。
什么意思?其实钱文从“文革”开始以来压根就没有想过写作的事,但是不是别人而是他的应该说是“恩师”的张银波在此种情况之下这样斩钉截铁地明说,这样主动积极突兀地宣判他的文学死刑,他仍然为之脸红了一下。他觉得自己的喉咙里突然被一团棉纱堵住了,堵住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他偷吃比如说是某个盛大宴会上的菜肴,而他根本没有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般地向那菜肴垂涎的意思。他早知道自己已经被排除在盛筵之外。他怎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