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佛法千问 >

第48章

佛法千问-第48章

小说: 佛法千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之色而生慢,我得可意之声、香、味、触而生慢。有六种之慢,即由眼之具足而生慢,由耳之具足、鼻之具足、舌之具足、身之具足、意之具足而生慢。有七种之慢,即是慢、过慢、慢过慢、卑慢、增上慢、我慢、邪慢。有八种之慢,即由利得而生慢,由不利得而生卑慢,由名声而生慢,由不名声而生卑慢,由称赞而生慢,由讥讽而生卑慢,由乐而生慢,由苦而生卑慢。有九种之慢,即胜者之“我胜”之慢,胜者之“我等”之慢,胜者之“我劣”之慢,等者之“我胜”之慢,等者之“我等”之慢,等者之“我劣”之慢,劣者之“我胜”之慢,劣者之“我等”之慢,劣者之“我劣”之慢。有十种之慢,即于此某者之生、姓、家世、丽容、财、吠陀之诵学、事业、技术、学术、博识、辩舌又依任何之根据而生慢。如是所有慢、慢心、高慢、高贡、高举、心之幢幡、傲慢、心之旗帜,此是言慢。

六百三十二、什么是依见为吉祥?答:“见”,有一类沙门、婆罗门为“依见而有净”。彼等见某种之色解为吉祥,见某种之色解为不吉。云何见色解为吉祥耶?彼等于早晨起,出而见有吉瑞诸色。即见风乌,珍奇美丽树之嫩芽,见孕妇,见幼儿乘于肩上而行者,见满水瓮,见赤鱼,见良马,见良马牵车,见牡羊,见褐色之牛。见如是类之物解为吉祥。云何见色解为不吉耶?彼等于早晨起而出见米谷之山堆,见生酥之瓮,见空瓮,见俳优,见裸形之沙门,见驴马,见乘驴马而行,见有偏载之驾兽,见只眼者,见手痿者,见足痿者,见半身之麻痹者,见老人,见病人,见死人。见如是类者解为不吉。此等之沙门婆罗门云“由见有净者”。彼等由见而解为有净、清净、遍净、脱、解脱、遍脱也。

六百三十三、什么是依闻为吉祥?答:闻者,有一类之沙门、婆罗门乃“由闻而有净”。彼等或闻声解为吉祥或闻声解为不吉。云何闻声解为吉祥耶?彼等早晨起而出闻有吉瑞诸声。即如闻“荣”、“满”、“妙”、“无忧”、“喜意”、“吉辰”、“吉祥”、“圣妙”、“妙荣”类之声,解为吉祥。云何闻声解为不吉耶?彼等早晨起而出,如闻“只眼者”、“手痿者”、“足痿者”、“半身麻痹者”、“老人”、“病人”、“死人”、“切断”、“破坏”、“烧失”、“灭亡”、“非有”类之声解为不吉。此等之沙门婆罗门云由“闻而为有净者”。彼等解为由闻而有净、清净、遍净、脱、解脱、遍脱。

六百三十四、什么是依戒为吉祥?答:戒者,一类之沙门、婆罗门乃“由戒而成净”。彼等解唯依于戒,唯依于自制,唯依于律仪,唯依于不犯而有净、清净、遍净、脱、解脱、遍脱。异学沙门文荼子如是言:“工匠!我若具备四法者,具足善,有第一善,达最上之得达,为不能胜之沙门。云何为四?居士!于此不行身恶业,不语恶语,不思惟恶思惟,不令生活恶命。工匠!若我具备此等四法者,具足善,有第一善,达于最上之得达,为不能胜之沙门。”如是乃“由戒而有净”一类之沙门、婆罗门。彼等解唯依于戒,唯依自制,唯依律仪,依不犯而有净、清净、遍净、脱、解脱、遍脱。

六百三十五、什么是依务为吉祥?答:务者,一类之沙门、婆罗门乃“由务而有净”。彼等无论是象务者、马务者、牛务者、鸡务者、鸦务者、天力士务者、力天务者、夜叉务者、珠贤夜叉务者、火务者、龙务者、金翅鸟务者、夜叉务者、阿修罗务者、犍达婆务者、四大天王务者、月务者、日务者、帝释务者、梵天务者、天务者、方务者。此等之沙门婆罗门云由“务而为有净者。彼等解由彼务而有净、清净、遍净、脱、解脱、偏脱。

六百三十六、什么是依触觉为吉祥?答:触觉者,一类之沙门、婆罗门乃“由触觉而有净”。彼等早晨起而出摩触地,摩触绿草,摩触牛粪,摩触龟,摩触铁板,摩触胡麻之货,啖吉兆之胡麻,涂吉兆之油,嚼吉兆之杨枝,以吉兆之粘土沐浴,衣吉兆之服,卷吉兆之头襟。此等之沙门、婆罗门云“由触觉而有净者”。彼等解为由触觉而有净、清净、遍净、脱、解脱、遍脱。

六百三十七、什么是不染着于善恶?答:所有三界之善行云是善(福)。一切之不善云是恶(非福)。彼善行、恶行、不动行,亦皆舍断、根绝,如截顶之多罗树,成为灭无,于未来不生起,如是于善、于恶亦不执着,不附着、不染着、不在着、不在附着、不在染着、出离、弃遣、解脱、离缚,以不限定之心而住。此是不染着于善恶之义。舍己者,是舍自己之见。舍自己是舍执。舍自己者,由是渴爱、恶见而执、执取、住着、缚着、信解彼一切物舍之、脱、舍断、舍遣也。

六百三十八、什么是智者吠陀证知法?答:智乃智者、明解者、有智者、有觉者、辨智者、慧者也。“吠陀”者,是于四沙门道为智、慧、慧根、慧力、择法觉支、观慧、观(毗钵舍那)、正见也。智者是依彼等吠陀而到生老死之终边,达于终边,到于终点,达于终点,到于究竟,达于究竟,到于最终,达于最终,到于救护所,达于救护所,到于避难所,达于避难所,到于归依所,达于归依所,到于无畏,达于无畏,到于无死,达于无死,到于不死甘露,达于不死,到于涅槃,达于涅槃也。又到吠陀之终边故吠陀通达者。由到于吠陀(诸受)终边故吠陀通达者。知七法故是吠陀通达者。即知有身见,知疑,知戒禁取,知贪,知嗔,知痴,知慢也。彼杂染而宝再有,有不安,有苦报,应赍未来之生老死,而诸恶不善法。“智者吠陀证知法”者,是解法、现解也。即解法、现解一切行是无常之法,解法、现解一切行是苦,解法、现解一切法是无我法,解法、现解缘于无明而有行,解法、现解缘行而有识。解法、现解缘识而有名色、缘名色而有六处、缘六处而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缘有而有生、缘生而有老死之法。解法、现解无明灭故而行灭。解法、现解行灭故而识灭,解法、现解识灭故而名色灭、名色灭故而六处灭、六处灭故而触灭、触灭故而受灭、受灭故而爱灭、爱灭故而取灭、取灭故而有灭、有灭故而生灭、生灭故而老死之法灭也。解法、现解此是苦之法。解法、现解此是苦之集、此是苦之灭、此是至苦之灭道法。解法、现解此是漏法,此漏之集、此是漏之灭、此至漏灭之道法。解法、现解此等之法是应令知通之法,解法、现解此等之法应令遍知,此等之法应令舍断,此等之法应令修习,此等之法应令作证之法。解法、现解六触处之集、灭没、乐味、过患、出离之法。解法、现解五取蕴之集、灭没、乐味、过患、出离之法。解法、现解四大种之集、灭没、乐味、过患、出离之法。解、现解所有集之法皆是此灭法之法。此是“智者吠陀证知法”之义。
六百三十九、什么是系?答:系者,是贪欲身系、嗔恚身系、戒禁取身系、真实住著身系之四系。对自己见之贪是贪欲身系,对他人语之嗔害、不合意是嗔恚身系,自己之戒、务、取著于戒、务是戒禁取身系,自己之见为真实而住著者是真实住著身系。由何而云取系耶?由彼等四系而取、取着、执、执取、住着色,以取、取着、执、执取、住著受、想、行、识、趣、生起、结生、有、轮回、轮转。由彼而言为取系。“放弃”者,弃遣、放弃四系。或又放弃、振落系、结系、系缚、缚、结缚、缚着、悬、悬着、碍着之四系。譬如驾兽放弃离轭,令转覆所轭著之驾车、荷车、战车,如是乃云放弃、振落、系、系缚、缚、结缚、缚著,悬、悬着、碍着四系之义。

六百四十、什么是烦恼界?答:烦恼界者,即(一)有身见、疑、戒禁取、见随眠、疑随眠及其一处之诸烦恼,此是第一界。(二)是粗之欲贪结、嗔恚结、粗之欲贪随眠、嗔恚随眠及其一处之诸烦恼,此是第二界。(三)是微俱之欲食结、嗔恚结、微俱之欲食随眠、嗔恚随眠及一处之诸烦恼,此是第三界。(四)是色贪、无色贪、慢、悼举、无明、慢随眠、有贪随眠、无明随眠及其一处之诸烦恼,此是第四界。由须陀洹乃至阿罗汉之四圣道,越、超越、离越此等之四烦恼界故,言彼为“越界”。

六百四十一、什么是向贪离贪已无贪?答:“向贪之贪”者,是对五种欲所有之贪、贪求、贪觅、昏迷、缚着、悬、悬着、碍着。“离贪之贪”者,是对色界、无色界定所有之贪、贪求、贪觅、昏迷、缚着、悬、悬着、碍着。“向贪离贪已无贪”者,是无论欲贪、色贪、无色贪亦皆舍断、根绝、如截顶之多罗树,成为灭无,于未来不再生起。此是“向贪离贪已无贪”之义。

六百四十二、什么是象务者?答:象务者为行一切象之动作者。即立誓“今日以后我将为象之应为之事”,象之步态,立态,坐态,卧态,大小便状态,与他之象共见举鼻而行之行态等一切所行者。马务者、狗务者、牛务者、羊务者等亦应同样知之。行此等之务之沙门、婆罗门,信彼死后生天而行之。

六百四十三、什么是言此外者皆是劣?答:是以弃、投弃、弃舍自己之师、法说、众、见、行道、道以外他之一切教说。即彼师非一切知者,法不是善说,众不是善行道,见非贤善,行道乃非善施设,道不出三界,于此处无有净、清净、遍净、脱、解脱、遍脱者,于其处不成净、不成清净、不成遍净、不脱、不解脱、不遍脱、彼“是劣”,是贱劣,是下劣,是卑贱,是劣小,是小而如是言,如是语,如是话,如是说明,如是言说。此是“言此外者皆是劣”之义。

六百四十四、什么是诸善巧者?答:诸善巧者乃所有蕴善巧者、界善巧者、处善巧者、缘善巧者、念处善巧者、正勤善巧者、神足善巧者、根善巧者、力善巧者、觉支善巧者、道善巧者、果善巧者、涅槃善巧者。彼等诸善巧者如次言,即]如是言、如是语、如是话、如是说明、如是言说:“此是系,此是悬,此是缚,此是碍”。此是“诸善巧者言,彼亦为有系”之义。

六百四十五、什么是舍断自己者?答:“舍断自己”者,乃舍断自己之见。舍断自己者,是舍断自己之执。舍断自己者,是舍断,恶见三执、执取、住著、缚著、所信解者。舍断、除去、灭除、令灭无。“舍断自己无取著”者,是由四取而不取著、不执、不执取、不令住著。此是“舍断自己无取著”之义。无论对八等至之智,对五神通之智,对邪智,不为爱依或见依,不令生,不令发生,不起,不令生起。此是“彼对智亦不依止”之义。

六百四十六、什么是不至违和异诤中?答:“不至违和异诤中”者,乃彼实是分裂者、对立者、生二派者、种种见者、种种忍者、种种意欲者、种种意见者、种种见依止者、趣于欲趣者、趣于嗔趣者、趣于痴趣者,是趣于怖畏趣者中不趣于欲趣,不趣于嗔趣,不趣于痴趣,不趣于怖畏趣,由贪而不趣,由嗔而不趣,由痴而不趣,由慢而不趣,由见而不趣由悼举而不趣,由疑而不趣,由随眠而不趣,行于违和诸法,不被导、运、带去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