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佛法千问 >

第46章

佛法千问-第46章

小说: 佛法千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亡灭,诸蕴一切皆相等、已经去者不结生。诸蕴直前已破坏、未来诸蕴亦应然,彼于中间灭诸蕴、诸蕴坏相无别异。心若不生则无生、心之现起有生存,心灭之故世间死、此为第一义设施。譬如水之至低处、随欲所为被左右,心以六处为所缘、断绝无暇可转起。已坏之者无止在、未来之者无有聚,惟现在者为存续、犹如锥尖芥子粒。彼之现生之诸法、破坏已为被预定,彼等存续坏灭法、与前灭法不相杂。破坏之来为不见、破坏之去亦复然,犹如空中起电光、须臾生而须臾灭。如是乃‘存续之少故,命短少’之义。

六百零七、什么是自味少故是命短?答:味,即作用之意。自己之作用少故,命短少者云何?命连结于入息,命连结于出息,命连结于出入息,命连结于地、水、火、风四大种色,命连结于暖,命连结于段食,命连结于识。此等出入息、暖、段食等之根本是脆弱,此等之前因亦是脆弱,此等之诸缘亦是脆弱,此等之发生因之渴爱,亦是脆弱,与此等俱存之色法、名法,亦是脆弱,与此等相应之诸法,亦是脆弱,与此等俱生之诸法,亦是脆弱,与起生死努力之渴爱,亦是脆弱。此等诸法相互常是脆弱,此等相互不确立,此等相互将坏灭,然而相互不救护。又此等相互不令存续,又亦无有令生者。又何者比任何者亦不能舍,然而此等所有应为自破坏者。依前之诸法而令此等诸法生,令发生前之诸法是先此灭。前之诸法,后之诸法亦相互决无相见之事。如是乃‘自味少故是命短’之义。又若比于四大王天之命,人之命是短少,命是少,命是仅少,命是刹那,命是轻少,命是些少,命是暂时,命是不久住。若此于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之命,人之命是短少,命是少,命是仅少,命是刹那,命是轻少,命是些少,命是暂时,命是不久住。即世尊如是宣示:“诸比丘!众人之寿如此短少,忽而为应至来世。故应磨慧,应作善,应行梵行。生者无有不死之事。诸比丘!长命者亦不过百岁内外之生存。人人之寿是短少、善人对彼应轻视,应如行同救头燃、死之事无有不来。昼夜过去无间断、命乃刻刻在坏灭,人人之寿尽之事、如同小川之流水。”

六百零八、什么是贤者?答:“贤者”者,乃有坚固之慧故是贤者,坚固具足者故是贤者,为嫌厌恶行、恶语、恶意者,故是贤者,“贤”者,是慧也。即所有之慧、知解、思择、简择、择法、观察、思察、省察、贤明、善巧、巧妙、辨别、思念、普观、广慧、慧、导者、观(毗钵舍那)、正知、鞭、慧、慧根、慧力、慧刀、慧殿、慧明、慧光、慧灯、慧宝、不痴、择法、正见也。具备彼之慧者,故为贤者。又五蕴之贤者、十二处之贤者、十八界之贤者、十二缘起之贤者、四念处之贤者、四正勤之贤者、四神足之贤者、五根之贤者、五力之贤者、七觉支之贤者、八圣道之贤者、四沙门果之贤者、涅槃之贤者也。

六百零九、什么是劣等人?答:劣等人者,具劣身业故是劣等人,具劣语业故是劣等人,具劣意业故是劣等人。具劣杀生故是劣等人,具劣偷盗、劣邪欲行、劣妄语、劣两舌、劣恶口、劣绮语、劣贪欲、劣嗔恚、劣邪见、劣诸行、劣五种欲、劣五盖、劣思、劣希望、具劣愿故是贱劣、下劣、卑贱、劣小、是小人。此乃下劣人之义。

六百一十、什么是此世间续有颤动者?答:于此世间,乃于恶趣世间、人世间、天世间、蕴世间、界世间、处世间颤动。续有颤动者,是依爱动而动,依见动而动,依烦恼动而动,依加行动而动,依异热动而动,依恶行动而动,依贪染而动,依嗔怒而动,依痴昏昧而动,依慢结缚而动,依见取著而动,依掉举而陷于散乱而动,依疑陷于不决定而动,依随眠、奋强而动,依利得而动,依不利而动,依名声而动,依恶名而动,依赏赞而动,依毁訾而动,依乐而动,依苦而动,依生而动,依老而动,依病而动,依死而动,依愁、悲、苦、忧、恼而动,依地狱之苦而动,依畜生界之苦而动,依饿鬼界之苦而动,依人界之苦而动,依入胎原因之苦而动,依在胎原因之苦而动,依出胎原因之苦而动,依随结生者之苦而动,依生者为他所支配之苦而动,依自苦之苦而动,依他所苦之苦而动,依苦苦而动,依行苦而动,依坏苦而动,依眼病之苦而动,依耳病之苦而动,依鼻病之苦、舌病之苦、身病之苦、头病之苦、外耳病、口腔病、齿病、咳、喘息、外鼻病、热病、老、腹病、气绝、赤痢、腹痛、虎剌、癞、痈、疙疮、肺病、癫痫、轮癣、疥癣、风癣、抓伤、皲、出血、糖尿病、痔疾、疙疸、溃疡、胆汁等起病、痰等起病、风等起病、胆汁、痰、风集合病、气候变化所生病、不等姿势所生病、伤害所生病、业报所生病、寒、暑、饥、渴、大便、小便等之苦、虻、蚊、风、太阳热、与爬行类接触所生之苦、母死之苦、父死之苦、兄弟死之苦、姐妹死之苦、亲子死之苦,亲女死之苦,失亲戚之苦、失财富之苦、失健康疾病之苦、失戒之苦、失正见之苦而动、栗动、战动、颤、颤怖、颤骇者、见、睹、眺、省思、普观也。此是‘此世间续有颤动者’之义。

六百一十一、什么是我执?答:我执者有二类——爱我执与见我执。爱我执者云何?依渴爱之物,而为“此是我物,彼是我物,如此如彼是我物,唯此是我物,我之色、声、香、味、触、敷物、衣物、奴婢、奴仆、山羊、羊、鸡、豚、象、牛、马、牝马、田、园、宅地、金银、货币、村、镇、王市、国土、地方、四兵之营舍、仓库”为境界,为限界,为限定,行制限而把持,使限为我执之物。又依一切之大地亦由渴爱而我执,乃至百八使为渴爱之作用物,此是爱我执。见我执者云何?有身见有二十事,邪见有十事,边见有十事,所有如是类之见、恶见、见执、见难路、见曲邪、见异动、见结、执、执取、住著、取、邪道、邪路、邪性、异学处、邪倒执、违邪执、颠倒执、邪执、对不如实为如实执、乃至六十二见。此是见我执。

六百一十二、什么是应行无我执?答:舍断爱我执,舍遣见我执,我不执眼,我不执耳,我不执鼻,我不执舌,我不执身,我不执意,我不执色、声、香、味、触、施主家、家、住居、利得、名声、赏赞、安乐、衣服、食物、卧、坐所、病者之资具药品、欲界、色界、无色界、欲有、色有、无色有、想有、无想有、非想非非想有、一蕴有、四蕴有、五蕴有、过去、未来、现在、见闻觉识诸法,不取,不执取,行不住著,应住,应动作,应活动,应护持,应持续,应维持。此乃‘应行无我执’之义。

六百一十三、什么是边和欲?答:“边”有一方或极端之意,譬如触是一边,触之集是第二边。过去是一边,未来是第二边。乐受是一边,苦受是第二边。名是一边,色是第二边。六内处是一边,六外处是第二边。有身是一边,有身之集是第二边。“欲”者,是对于五种感官欲之所有欲欲、欲喜、欲爱、欲爱情、欲热恼、欲昏迷、欲缚著、欲流、欲轭、欲取、欲贪盖也。

六百一十四、什么是触?答:触者,是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增语触、有对触、乐受触、苦受触、不苦不乐受触、善触、不善触、无记触、欲界触、色界触、无色界触、空触、无相触、无愿触、世间触、出世间触、过去触、未来触、现在触也。如是为所有之触、接触、合触、已合触。以此谓触。

六百一十五、什么是依三遍知而知触?答:是依知遍知、度遍知、断遍知而遍知触。知遍知者云何?即知见此是眼触、此是耳触、此是鼻触、此是舌触、此是身触、此是意触、此是增语触、此是有对触、此是乐受触、此是苦受触、此是不苦不乐受触、此是善触、此是不善触、此是无记触、此是欲界触、此是色界触、此是无色界触、此是空触、此是无相触、此是无愿触、此是世间触、此是出世间触、此是过去触、此是未来触、此是现在触也。此是“知遍知”也。度遍知者云何?遍知如触后,可度知触。即度知无常、苦、病、痈、箭、痛、恼、敌、毁、疾、祸、怖畏、灾患、动、坏、不恒、无救护所、无避难所、无归依所、空缺、空虚、空、无我、过患、变易法、不坚实、痛根、杀戮者、非有、有漏、有为、魔食、生法、老法、病法、死法、愁悲苦忧恼法、杂染法、集、灭没、不乐味、过患、触,应出离也。此度遍知。断遍知者云何?度知如触后,对于触舍断欲贪、除去、灭除、令之灭无。即世尊如是宣示:“诸比丘!对于触所有之欲贪者,须舍断之。如是彼之触被舍断、被根绝,如截顶之多罗树,成为灭无,成为未来不生起者。”此是“断遍知”。

六百一十六、什么是舍贪?答:贪即不善根、贪求、贪欲、贪、渴爱等不善法。舍断此贪求,正断,令寂灭,令安息,令不得生起,以智火烧之者云不贪求者。彼不贪求色,不贪求声,不贪求香,不贪求味,不贪求触,不贪求施主家、众、住居、利得、名声、赏赞、乐、衣服、食物、卧坐所、病者之资具药品、欲界、色界、无色界、欲有、色有、无色有、想有、无想有、非想非非想有、一蕴有、四蕴有、五蕴有、过去、未来、现在、应见闻觉识诸法。不贪结,不昏迷,不结缚,离贪求,越贪求,舍贪求,唾弃贪求,脱贪求,舍断贪求,舍遣贪求,离贪,越贪,舍贪,唾弃贪,脱贪,

六百一十七、什么是自呵责?答:“我未作离贪欲”而自呵责。以“我是作嗔恚,我未作离嗔恚”而自呵责。以“我是作邪见,我未作离邪见”而自呵责。以“我未住圆满诸戒”而自呵责,以“我未护诸根门”而自呵责,以“我未知食之量”而自呵责,以“我未住勤励警寤”而自呵责,以“我住未具备念与正知”而自呵责,以“我未住修习四念处”而自呵责,以“我未住修习四正勤”而自呵责,以“我未住修习四神足”而自呵责,以“我未住修习五根”而自呵责,以“我未住修习五力”而自呵责,以“我未住修习七觉支”而自呵责,以“我未住修习八圣道”而自呵责,以“我未住遍知苦”而自呵责,以“我未住舍断集”而自呵责,以“我未住修习道”而自呵责,以“我未住作证灭”而自呵责。如是乃“作与不作故而自呵责”之义。如是无可自呵责之业行,不令生,不令发生,不令起,不令生起。此是“无可自呵责之行”之义。

六百一十八、什么是不放逸?答:“不放逸”者,是恭敬而作诸善法、常作、坚住而作、不萎缩而行、不放弃行之欲,不放弃责任也。然“我未圆满之戒蕴何时令之圆满?”或“我既圆满之戒蕴于何时令之以助长定?”对于诸善法,于此有所有欲、精进、勇猛、努力、不退、念、正知、热心、精勤、决意、勤励、不放逸。然“我未圆满之定蕴应何时令之圆满慧?”或“我既圆满之定蕴于何时令之以慧助长?”对于诸善法有……乃至……不放逸。然“我未圆满之慧蕴、解脱蕴、解脱智见蕴应云何令之圆满?”或“我既圆满之解脱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