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千问-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映ち瞬⊥础5蹦秤星橛捎诓簧频牧钌刀渡锸保е导椿嵩枚褚挡嗟目喙部赡苎映て涫倜畹讲簧乒ㄐ闹鞲ぞ谩�
二百六十六、什么是阻碍业?答:阻碍业也是没能产生结生之业,但能够阻碍令生业,以缩短后者的善或恶报。即使令生业在过去造下时是很强,但在阻碍业的直接对抗之下,它即不能全面地产生它的果报。例如在阻碍业的影响之下,原本能够导致投生到高等善趣的令生业,变成只能导致投生到较低等的善趣;原本能够导致投生到高等家庭的令生业,变成只能导致投生到较低等的家庭;原本能带来长命的业,变成只能带来短命;原本能带来美貌的业,变成只能带来平庸的面貌等等。反之,原本能够导致投生到大地狱的不善令生业,变成只能导致投生到小地狱或饿鬼道。在一生当中,可看到许多是阻碍业造成的事件。例如,在人间里,这种业会阻碍业生五蕴,而支助恶业成熟,导致个人在财富、亲友等方面遭受损失与痛苦。在恶趣里,阻碍业则可能对抗令生业,而带来一些快乐。
二百六十七、什么是毁坏业?答:毁坏业可以是善或不善;它中止了较弱的业,不令它继续产生果报,而引生自己的果报。例如,某人出生为人,其令生业原本能够带给他长寿,但毁坏业的出现令到他早日夭折。根据列迪长老,毁坏业也能中止眼、耳等五根作用,而导致瞎眼、耳聋等,也能够导致变性。《阿毗达摩义广释》对令生业及毁坏业之间的分别所作的解释是:令生业在引生自己的果报时并没有中止其他业,而毁坏业则先中止其他业的果报,然后产生自己的结生果报。但《阿毗达摩义广释》所提到的其他论师则认为毁坏业完全没有产生自己的结生果报;它只是中止其他业的果报,然后让另一种业有机会产生它的结生果报。列迪长老举出了故意杀生作为例子,以阐明一种业如何执行上述四种作用。在某人杀了人之后,只要该业没有机会在临死时成熟,以产生结生,它就只能执行支助、阻碍与毁坏三种作用之一,即:它能支助其他恶业成熟;或阻碍善业成熟;或中止善业的效力。当杀生业获得机会成熟时,每一个‘杀生之思’皆能导致投生到诸恶趣。过后,当它没有能力再导致投生时,它还是有能力执行其他三种作用,甚至在未来的十万大劫也都还有效。
二百六十八、什么是依成熟的四种业?答:依业成熟产生果报的次序,业有四种:一、重业;二、临死业;三、惯行业;四、已作业。
二百六十九、什么是重业?答:重业非常的强,必定会产生下一世的结生,没有任何其他业可以阻止它。在善的方面,属于重业的是禅那。在不善的方面,属于重业的有五逆罪与不能改变的邪见。五逆罪是:弑父、弑母、杀阿拉汉、出佛身血、分裂僧团。若人培育了禅那,但在过后造了任何一种逆罪,其善业即会被该恶业阻止,且后者必定会成熟而导致下一世投生到恶趣里。例如:佛陀的表兄弟提婆达多深具野心,想要代替佛陀领导僧团,而在该念头一生起,他即因此失去了神通。过后他再伤了佛陀与导致僧团分裂,而因后者之业在死后堕入阿鼻地狱。但若人是先造了任何一种五逆罪,他过后即不可能证得禅那或出世间法,因为该恶罪形成了一种无可抗敌的障碍。这是为何当阿阇世王在听佛陀开示《沙门果经》时,虽然拥有一切证悟须陀洹道的因缘,但却不能证得须陀洹道果,因为他之前已杀死了自己的父亲频毗沙罗王。
二百七十、什么是临死业?答:临死业是有情在临死之前,所忆起或所造之业。也就是在临死速行心路过程即将生起之前所忆起或所造之业。若性格恶劣者在临终时忆起以前所造的善业,或在当时造了一件善业,他即可能投生至善趣;反之,若有个善人在临终时忆起以前所造的恶业,或在当时造了一件恶业,他即可能投生至恶趣。这是为何在佛教国家里,提醒临终者以前所造的善业,或劝他激起善念已成为一种传统。在没有重业之下,一般上所造的临死业即会决定下一世的投生至那里。这并不意谓该人能够免除以往所造的善业或恶业。在诸缘具足时,这些业也能够产生它们的果报。
二百七十一、什么是惯行业?答:惯行业是习惯性上时常造的善业或恶业。在没有重业与临死业之下,一般上这种业即会决定下一世投生到那里。
二百七十二、什么是已作业?答:已作业是所有,不包括在重业、临死业、惯行业这三种的业。在没有上述三种业之下,这种业即会决定下一世投生到那里。
二百七十三、什么是依时间的四种业?答:依成熟的时间,业有四种:一、现生受业;二、次生受业;三、后后受业;四、无效业。
二百七十四、什么是现生受业?答:这种业必须在它被造的那一世里成熟;若在该世没有具足的缘以令它成熟,它即变成无效。根据《巴利论藏》,在同一个心路过程里的七个速行心,第一个速行心是最弱的,因此只能在被造的那一世带来果报。
二百七十五、什么是次生受业?答:这种业必须在它被造的下一世里成熟;若在该世没有具足的缘以令它成熟,它即变成无效。这种业是由心路过程里的第七个速行心所造,该速行是第二弱的速行心。
二百七十六、什么是后后受业?答:只要诸缘具足,这种业能够从它被造下的第二世以后的任何一世里成熟。这种业是由心路过程里的中间五个速行心所造;而且只要还在轮回里,它即永远不会变成无效。没有任何人能够免除体验后后受业的果报,即使佛陀与阿拉汉也不例外。
二百七十七、什么是无效业?答:无效业这一词,没有指定是那一种业。它可以是没有获得具足的缘以成熟的现生受业及次生受业。对于诸阿拉汉,只能在未来世成熟的业都变成无效业,因为他们在当世即会证入般涅槃。
二百七十八、什么是依成熟之地的四种业?答:依产生果报之处,业有四种:一、不善业;二、欲界善业;三、色界善业;四、无色界善业。
二百七十九、什么是不善业?答:依造业之门不善业有三种,即:身业、语业及意业。杀生、偷盗及邪淫是身业,一般上是通过身门发生,而名为身表。妄语、两舌、恶口及绮语是语业,一般上是通过语门发生,而名为语表。贪婪、嗔恨及邪见是意业,一般上只发生于意门而无身或语表。这里列出了十种‘不善业之道’,其中三种是身业、四种是语业、三种是纯意业。首七种是指导致实行各自作为的思心所。无论该作为是否已完成,该思都是不善的;但若已完成其作为或已达到目的,例如达到令受害者死亡,或完成获取他人的财物等等,它们即成为‘足道之业’(已完成作为之业)。
二百八十、什么是身语意业?答:关于业,它是经过门所造。身门即是身表,是一种心生色法;而通过它人们得以把在他们心中生起之思表达于外。说‘一般上’是因为也可以通过言语达成杀生或偷盗,例如命令他人作;但这种业还是属于身业。语门即是语表,是一种心生色法;而通过它人们得以把在心中生起之思表达于言语。虽然妄语等亦能通过身体进行,譬如通过书写或打手势,但由于主要实行它们的是语门,所以它们还是被称为语业。一般上,贪婪、嗔恨及邪见只发生在心里,而没有达到通过身体或言语表达于外。这种业称为通过意门发生;而意门则是一切心的总称。贪婪是贪心所,生起为希望获得他人的财物。即使已对他人的财物生起了贪念,但若还没有希望获得该财物,它即还不是‘足道之业’。嗔恨是嗔心所。当生起为希望他人遭遇危害与苦难时,它即已成为‘足道之业’。邪见:当接受‘没有所谓的道德’及‘没有因果业报’认为正确时,它即成为‘足道之业’。在经中时常提到三种邪见:断见——此见否认人死后还会以任何形式存在,因此不承认业有善恶。无作见——此见认为业是不能产生果报的,认为一切业都是无效的。 无因见——此见认为没有污染或净化有情的因缘,所以该有情是由于偶然、命运或需要而被污染或净化。
二百八十一、什么是依因所造业?答:杀生、恶口及嗔恨自嗔因而生;邪淫、贪婪及邪见自贪因而生;其余四者自该两因而生。严格来说,嗔恨是嗔因的一种呈现方式;贪婪是贪因的一种呈现方式;邪见是邪见心所的一种呈现方式。如是这三业之道是上述三种心所。其他七业之道则是与不善因同时生起的思心所。虽然有时候贪可以是杀生的潜在动机,而嗔可以是邪淫的潜在动机,但在《巴利论藏》的角度来说,导致切断其他有情命根的思,肯定是拥有嗔因,即嗔恨其他有情的存在;而导致犯邪淫的思,肯定是拥有贪因,即想要与不如法对象行淫之欲。导致造作偷盗、妄语、两舌及绮语的思,则可以是与贪或嗔相应。一切不善业之道,肯定与痴因相应。不善业也就是十二不善心。于此则视整个心与诸相应心所为业,而不是只视思心所为业。
二百八十二、什么是欲界善业?答:依造业之门,欲界善业有三种:属于身门的身业、属于语门的语业、属于意门的意业。依布施、持戒与禅修亦有三种,依心的组别则成八种。它也可以成为十种,即:布施、持戒、禅修、恭敬、服务、分享或回向功德、随喜他人的功德、闻法、弘法、正直己见。于此,依造业之门列举了十种善业。三种善身业是远离三种不善身恶行;四种善语业是远离四种不善语恶行;三种善意业是无贪婪、无嗔恨及正见。于究竟界,首七种是两种离心所,即:正业心所与正语心所;以及与该些离心所同时生起的思心所。后三者是属于三善因,即:无贪、无嗔与无痴。一般上,于此所列的三种及十种善业,被称为三种及十种‘福业事’(造福的基础),这些善业是通过八大善心所造。
二百八十三、什么是色界善业?答:色界善业纯粹属于意门。它是已达到安止定的禅修,依诸禅支的分别而有五种色界善业,这即是五种色界禅那。
。
二百八十四、什么是无色界善业?答:无色界善业纯粹属于意门。它是已达到安止定的禅修,依所缘的分别而有四种无色界善业,这即是四种无色界禅定。
二百八十五、什么是不善业的果报?答:除了掉举之外的不善业,都能产生投生至四恶道的结生。但在生命期里,一切十二不善心都能根据情况,在欲界或色界里产生七种不善果报心。掉举相应的痴根不善心,是最弱的不善心,因此不能产生出结生。其余十一种不善心都能产生作为结生心、有分心及死亡心的不善果报推度心,以令有情投生至四恶道。所有十二种的不善心,都能够在欲界有情的生命期里产生七种不善果报心,即:五识、领受心与推度心。在色界里它们则只能产生四种不善果报心,即除去鼻、舌、身三根识。
二百八十六、什么是欲界善业的果报?答:欲界善业能产生欲界善趣地的结生,也能在生命期里产生大果报心。根据情况,它能在欲界或色界任何地方产生八种无因果报心。大果报心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