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行为心理学 >

第4章

行为心理学-第4章

小说: 行为心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使得人的讨人喜欢、希望被人赏识和注意的意象得以形成。
讨人喜欢、希望被人赏识和注意的意象,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它是生命适应的初级形式。
讨人喜欢、希望被人赏识和注意的意象,就是推动一个人按在他认为别人希望他那样去做的方式行事的强有力的驱动力。
三、求同的意象
人,总是生活在社会和集团之中。
人,不能脱离社会和集团而孤立地生存。
人,必然要与社会和集团发生联系。
因与大家保持一致,而获得社会和集团的好感、承认、接纳、支持;
因我行我素、自行其事、独来独往、不合群,而遭受社会和集团的轻视、冷遇、讥讽、排斥。
这些经验,使人学会采取一种与大家保持一致的行为,来迎合众人,避免自己与所属社会和集团之间的对立和不必要的摩擦,争取自己所属社会和集团的其他成员将自己接纳、认同,视为“自己人”,以趋利避害。
这,就使得人的求同的意象得以形成。
所谓“求同”,也就是寻求与大家保持一致。
这种一致,不仅包括观点上的一致,而且,包括个体与社会和集团之间所存在的某种意义上的一切相似性。
人的求同的意象,和人的讨人喜欢、希望被人赏识和注意的意象一样,是人在后天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是生命适应的初级形式。
求同的意象,就是推动一个人按照社会和集团的要求,作出显示自己属于某一社会和集团的行为的强有力的驱动力。
四、追求优越的意象
作为环境社会独特的一员,人,并不是盲目地只能为社会所左右,而是能够主动参与自己的命运。
因在某些方面强于他人、优于他人,而受人重视、推崇、礼遇、青睐,获得利益,达成愿望;
因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比他人差,而遭人鄙视、挖苦、嘲笑、淘汰。
这些经验,使人学会采取一种追求优越的行为,来展示自己,竭尽所能促使自己日趋完善,力求使自己达到或者超越周围人的优异标准,从而,在社会生活中赢得优势,以趋利避害。
这,就使得人的追求优越的意象得以形成。
人,由于追求优越,使得人总是被一种不甘落后的、想不断超过他人、不为他人所摆布的向上的力量所支配。
在这种力量的驱使下,人总是不断地进行自我奋斗,力争上游,想尽办法在身体的、精神的、社会的各个方面全面加以发展自己,竭力使自己具有不为他人所摆布的超凡能力,企图凌驾于他人之上,促使自己做一个有权有势的、没有缺点的、完善的人,进入想象中的优越状态。
从完全、完整的意义上说,当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趋向于进入理想中的优越状态时,从这个人的身上,总是可以找到下列的客观标志:
1。自尊,与社会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2。在事业上取得显著成就,对社会做出突出贡献;
3。受到环境社会的普遍尊重;
4。具有使人信服的威望;
5。具有使人信从的力量;
6。在社会中获得大量的社会财富。
追求优越的意象,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是生命适应的高级形式。
追求优越的意象,就是推动一个人想尽办法不断进步,不断向上,不断施展抱负,不断追求权力、名誉,不断从一个发展不甚完美的阶段进入比较完美的阶段的具有决定性的内驱力。
五、追求自然和谐的意象
从本质上说,人,并没有任何决定他的生活和行动的本体。
人,是不受束缚和制约的。
人,是自由的。
人的真实状态和实质,就是自我。
所谓自我,是在人的表层心理意识的冰层下绵延的,连续不断的变化的东西。
自我,是一种与无机界盲目释放能量相类似的生命冲动,是一种无间断、无方向的心理能流,是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之分的浑然一体的绝对流动性,又是变化不居的众多质的展现。
自我的变化,虽然无穷无尽,然而,其归宿却只有一个:或者属阴,或者属阳;或者柔弱,或者刚强;或者开放,或者封闭;或者松弛,或者紧张。
作为唯一的实在,自我带有一种快乐的需要的本能,强烈地倾向于行动。
为自我而战,是人的心灵本性。
由于自我在作永恒不息的变化,只有靠本能的直觉(按:指一种不经过分析、推理的认识过程而直接快速地进行判断的认识能力),才能达到自我的本质。
因而,人对自我的认识并不是通过理性,而是在情感、直觉中体验到的。
肯定这一点,并不意味着否定理性。
恰恰相反,理性对于人至关重要。
人,是理性动物。
而理性,生来就是以自我为动力,是人用来实现自我的工具。
作为一种最高形式的心理活动,理性,是人的实践智能的集中体现。
理性在人的自我需要与环境现实之间,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
理性的功用,即在于指引人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与环境达到一种中介即平衡状态,最终实现自我的目的。
从理性的功利性和实用性的意义上说,理性,只是为了改善人的适应行为而存在。
离开了与行为的关系,理性,也就没有什么意义。
只有理性,最终决定人的行为。
对于人的行为,不应把它看作是孤立的和独立的事件来研究,而应把它看作是以理性为灵魂的人的一种积极的和继续进行着的一部分。
由于人的行为只是全部潜在于可能性领域内无限多的行为中的一个,所以,它,是一种选择的结果。
而决定这一选择的,正是人的理性。
作为一种生活过程的理性,必须对人的一切行为作出选择。
因为,人,是自由的。
对自己行为的自由选择,正是自由的具体表现。
人的前途,永远取决于自己的选择。
由于人在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选择的过程中,是自由的,是无所依靠的,人,必须自己创造自己,这,就使得选择总是成为孤独的源泉,使人在作出自己的行为选择时,总是处于一个脱离一切的、象大海中的孤岛一样的天地,时刻都被一种根本的、永恒的、难以排遣的孤独所包围。
这种孤独,就是选择的孤独。
因为人在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选择的过程中,是孤独的,人,只能在可能性中,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选择并表现自己。
然而,由于人在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选择的过程中,对未来无法把握,这,就使得选择又总是成为烦恼的源泉,使人在作出自己的行为选择时,总是处于一种左右为难、心烦意乱的苦闷之中,时刻都被一种朦胧无际的、无法驱散的烦恼所包围。
这种烦恼,就是选择的烦恼。
烦恼意味着,人,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因为,人是自由的,人的行为既然完全取决于自己的选择,不受外界的支配和影响,人,就必须对自己所作的一切行为,负有完全责任。
但是,由于人在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选择的过程中,责任尚未确定,而人,又必须对自己在这种不确定的状态下作出的选择负起完全责任,这,就使得选择又总是成为畏惧的源泉,使人在作出自己的行为选择时,总是处于一种害怕被与之对立的世界遗弃、作弄、伤害的恐惧之中,时刻都被一种没有具体对象的、不可避免的恐惧感所包围。
这种畏惧,就是选择的畏惧。
选择的孤独、选择的烦恼、选择的畏惧,总是三位一体,附着于选择的过程中,浸透人的心灵,使人在作出自己的行为选择时,犹如被抛如无穷的孤独、烦恼、畏惧的深渊之中,总是处于一种想要作出选择,却又害怕作出选择的惶恐不安的状态,而不能合乎自然地生活。
人,正是在这种状态下,体会到追求超越,以求人的行为与人类精神及自然法则取得和谐,从而,达到心灵的宁静、神圣的安详。
这,就使得人的追求自然和谐的意象得以形成。
由于人之所以处于惶恐不安的状态,其根源,即在于人的精神对自我的执迷与专注,因而,摆脱这种困境的唯一有效途径,即在于通权达变,放下小我,脱离自我中心,也就是转移焦点,一心去予,集中注意于自我以外的事物,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事心存宽厚,诸善奉行,诸恶莫作,从而,毫无痛苦地从选择的状态中超脱出来,融合一个真实的世界。
这,就是忘我。
人的最高选择,总是指向超越的。
人只有忘我,将个人生活汇合于人类全体的生活之中,为理想、为信仰、为事业、为正义而献身,为人类的不断进步作贡献,人才能超越个人的存在,而达到普遍的存在,超越有限,而达到无限,超越为自我奋斗,而达到为人类全体自由而奋斗,从而,无所忧愁,活得满意,活得无拘无束,活得自然,活得有希望,获得稳定而又和谐的快乐。
因此,人所追求的自然和谐的实质,也就是忘我。
忘我,是人类精神的最高境界。
追求自然和谐的意象,是生命适应的最高形式。
追求自然和谐的意象,就是推动一个人脱离自我中心,服务社会,投身理想、信仰、事业、正义之中,为追求人类美好的幸福和未来而奋斗的强有力的内驱力。
 
第二节 人的意象格局

作为一个有机体,人的上述五种意象是彼此联系、互相依赖、相互作用的。
如果我们将人的意象按照由低级意象到高级意象、由自然意象到社会意象的顺序加以排列成塔形的五个层次,即首先是减少紧张状态的意象,而后是讨人喜欢,希望被人赏识和注意的意象、求同的意象、追求优越的意象,最后是追求自然和谐的意象,就构成了一个逐步上升的系统结构。
这,就是人的意象的完整性结构——人的意象层次模式结构。
人的意象层次模式结构,是人的意象的一种关系的组合,是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意象)之间的关系。
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整体性。
即,人的意象层次模式结构,是按照由低级意象到高级意象、由自然意象到社会意象的组合规则构成的有机整体,整体对它的部分,具有优先重要性,就像贯穿整个音阶,把各种强弱的音符结合起来,产生一支和谐的交响乐一样,维持个体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慎求无咎,是人的意象层次模式结构中至为核心的东西。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的一切行为,都无一例外地要受其“统摄”。
2。转换性。
即,人的意象层次模式结构中的各个部分(意象),可按照整体的要求,以维持个体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为目的顺时而动,互相替代,而不改变结构本身。 
3。自身调整性。
即,组成人的意象层次模式结构中的各个部分(意象)都互相制约、互为条件,以维持个体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为目的而转移,而不受外部其它因素的影响。    
 
人的意象层次模式结构,总是以其平易让人了解,以其简约显示功能。
它表明:天下人虽然沿着不同的道路,但却走向同一个目的地;虽然有千百种思虑,但却有统一的目标。
在安全的时候不忘危险,在生存的时候不忘灭亡,在清平的时候不忘动乱,明白将来的忧患,知道适度克制、警戒自己,懂得权衡利弊,坚持正道,顺势利导,便宜行事,因此,生命安全,不会有过失,而个体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亦可以保存。

第四章 心智模式

第一节 人的经验世界

人的意象,是生命适应的表现形式,是人的心灵本性的体现。
人在生活中的最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