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尊者阿迦曼传 >

第5章

尊者阿迦曼传-第5章

小说: 尊者阿迦曼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循正道的比丘,这是利己利人的,这是真正的愿望。现

    在你到这里来想要杀害我,却没想到罪恶将把你拖入苦

    域。我不太在意我自己的生命,但我怜悯你,因为你将

    被自己愚痴的能力所毁灭。暂停并考虑一下,世上有没

    有任何力量可以消溶你即将犯下的恶业之果?在拥有这

    座山域的能力中,有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取代法和业力的?如果有,那麽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我并不怕死

    ,因为时间到了,我总得死,不论你杀不杀我。这个世

    界上是难免一死的,包括你自己,一个被权力情结愚弄

    的人。」

    正当尊者阿迦曼这样劝诫着魔王的时候,魔王看起

    来好像被冰冻了一样,不能动也不能说,就像一个人因

    挫败而忧惧和羞惭。他茫然失措,当尊者阿迦曼申斥结

    束後,他就恭敬地把棍子丢掉,把自己变成一个温文虔

    诚的佛教徒,身材就像普通人一般大小,然後向尊者阿

    迦曼道歉,为他粗鲁的行为和恶意致歉。

    「几天前,当我看到你的时候,我感到很惊奇,」

    魔王说:「我好像被一股强力和奇特的光线震摄住,那

    光线看似从您身上辐射出来的。它有一股奇异的力量,

    使我侵略的意念减弱而无力。当我被笼罩在那感人的光

    辉中时,我不敢对您有所伤害,我从未见过像这样的光

    辉。您必属贤圣,而我的胁迫则是假装的,不是真的。

    我被这附近的魔鬼们公认为他们的首领,我的胁迫乃出

    於这项优越感。我们已经习惯於以邪恶的方式来行使我

    们的权力,而且身为他们的首领,不为我自己,我也必

    须做些事情来保持我的尊严。沐浴过那片光辉之後,我

    就没有伤害的意念了。希望尊者阿迦曼宽恕我今天对您

    所作的一切粗鄙的行为。宽恕我,让我肩上罪恶的重担

    得以卸下,这重担已经重得受不了了。」

    尊者阿迦曼接着问他,他现在是一个虔诚的绅士了

    ,像他这样非肉体性的身体,既不像人身那麽粗重也没

    有人类养家活口和寻求居处的负担,也会感受到痛苦吗?

    我们这位虔诚的绅士回答说:「表面上看似这样,但严

    格地说,在诸有中并没有一个层次是绝对没有痛苦的,

    苦的性质相同,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魔王和尊者阿迦曼之间的对话持续在这奥秘的主题

    上,但它太深奥了,所以作者无法记录每一个片段,不

    足之处,只有向读者道歉了。

    对话结束後,这位神秘的绅士,原先是位凶猛的魔

    王,感动於法,并宣称他自己为在家居士,皈依叁宝,

    并依止尊者阿迦曼做为他的具体尊证和个人老师。他承

    诺要全力保护尊者阿迦曼,并表明他热望尊者阿迦曼永

    远留住在那里。他要做尊者阿迦曼的护卫者,不让他受

    到任何伤害。实际上,他并非出现在尊者禅思景象中那

    个伪装的黑色大魔王,他其实是个地居天(意即树神)

    的首领,拥有众多的眷属随从,他们分布在那一带许多

    城镇的广阔山区里,例如那空那约克城即是。

    大约中夜前後,尊者阿迦曼的心境转入安般那叁摩

    地(中译注:安止定)的不可动摇状态。在出於这个禅

    境之前,他跟魔绅士的对话仍持续着,直到清晨大约四

    点左右。当他从对话的禅境而出时,早期修行时折磨着

    他的疾病全部消失了。既然疾病完全被法的疗效治愈了

    ,现在也不需要传统的药物了。他把黎明前剩下来的时

    间用於继续禅思精进,已经不需要睡觉了,因为所有的

    疲累都被精力和活力取代了。

    尊者阿迦曼也进而同时了解了许多奇特的事:第一

    ,法的力量可以把肉眼所看不到的有情带到他的知觉领

    域里来,并引导他向於正道;第二,他的心境进入不可

    动摇的宁静之乐达数小时。第叁,困扰他这麽多年的慢

    性疾病完全痊愈了。第四,他的心意已经到达一个水准

    ,许多疑问都已迎刃而解。第五,他第二天早上吃的饭

    ,正常地消化了。最後,许多从前连做梦都想不到的,

    各式各样的知识,都明白了,包括烦恼的除灭和针对不

    同性向的个人,应用何种方法去除灭。

    接下来的许多夜晚,心境都呈现着宁静的力量和喜

    乐的情况,身体也在最佳健康状态,不再困扰着他。在

    夜初的几个小时里,他接待了一大群地居天众,他们从

    那地区的各处而来。他们由首领—绅士魔王,引导着介

    绍给尊者。没有访客的时候,他就以禅思精进而正受。

 013遇到了一群猴子

    013遇到了一群猴子

    有一天下午,静坐禅思一段时间後,尊者阿迦曼走

    到山洞外去休息一下子,坐在离洞前不远的地方,正思

    惟着佛陀所发现且为人类解说的正法,体认到:对许多

    人来说,要了解并遵行正法是何等的深奥和困难。他想

    ,对自己而言,这真是一个大奇迹和福气,竟能了解并

    遵行正法,更认知了正法的许多真谛。他的成就并未完

    全达到他所期望的,但相当肯定的是,如果他的生命不

    突然早逝的话,那麽最後的目标即将达成。

    他就这样思惟着正法的各方面:道、果和苦的完全

    熄灭。当时,一大群猴子恰巧从那里经过。当猴群突然

    从上面经过,而领队已到了前面一点的地方,尊者阿迦

    曼坐在那里,并以眼角的馀光看着猴子的领队。猴子的

    领队必然吓了一跳,在树枝上跳来跳去,不知下面坐着

    的是什麽,猜疑着尊者阿迦曼,也关心着队伍的安全。

    尊者阿迦曼能够了解猴子领队的感觉,并怜悯它的忧虑。他开始把慈心延伸至猴子的领队,并向它作心理的保

    证,说自己是一个遵行正法道迹的人,无意伤害任何人

    或任何生物,所以它的队伍不必担心他,可以自由地漫

    游其间,随心所欲地栖息在那里。

    猴子领队跑回後面跟随的队伍里,叫着「可客!」

    意即「看啊!那里有东西!」猴队还没看到任何东西,

    回叫「可客?」「在那里?」猴子领队又叫「可客!」

    「那里!」并转向尊者阿迦曼,好像指出就是「他」。

    要了解动物的语言,对一般人来说,当然是太神秘

    了,但尊者阿迦曼却了解。提供了危险信号,猴子领队

    告诉队伍,不要着急,小心地前进,然後它自己跑回来

    ,靠近来看看山洞前的「东西」。猴子领队,刚才被恐

    惧、好奇和关心後面跟随队伍的安全所逼迫,还在它面

    前约二十公尺处的树枝上跳来跳去,而尊者阿迦曼理智

    地观察它的情绪和想法。最後,猴子的领队回到它的队

    伍,叫出明白的信号「可客!」「前进!现在没有危险

    了!」

    依照长老阿迦曼说,如果我们能够了解猴子的吱叫

    ,这情景是既有趣又可怜的。对一个普通人而言,猴子

    的叫声似乎没有区别,也没什麽意义。但对尊者阿迦曼

    而言,这猴叫声是不同而明确的,就像人的语言一样,

    从猴领队察出他坐在那儿时,声音就有显着的不同。

    「可客!」「看那儿!」它叫着。

    「可客!」「那是什麽?」,「可客!」「发生了

    什麽?」猴群回叫着。

    「可客!可客!」「那里有东西!它可能是危险的!」猴领队回答,危险信号传诵到队伍中央。猴群中起

    了很大的噪音和很大的激动,每只猴子都骚乱地前後叫

    跳着。这很像遭逢危险而被恐慌侵袭的人群。

    猴领队又叫「可客!」「在这儿等!我再去看看!」,使猴群安静下来。它又回到尊者阿迦曼坐着的地方

    ,靠近地视察他的个性和动作。得到尊者阿迦曼并无伤

    害的意图和猴队安全的保证後,它跑回去叫着「可客!

    可客!」「没有危险!前进!」然後其馀的猴子一致地

    向尊者阿迦曼坐的地方前进。它们上、下跳着,怀疑地

    注意着他,彼此问着,他是什麽,他为什麽坐在那儿?

    在这儿陈述的这段故事,是依照尊者阿迦曼告诉弟

    子们的方式,以便读者们能充分理解—猴子的叫声如何

    表达它们能了解的意思。毕竟,不难了解,这种动物之

    所以会怀疑人类,是因为它们常常牺牲在人类的陷井和

    残酷之下。所以它们不得不怀疑尊者阿迦曼,吱吱猴语

    就像我们人类在说话一样。

    过了不久,猴群都自在了,不再注意了,对「那东

    西」也没兴趣了,知道他不会伤害它们了。尔後,它们

    就在那个地方自由地漫游着。尊者阿迦曼也安适而宁静

    地继续留在那儿。

    在这种「自活活他」的生存型态之下,每个人都能

    与其他生物和谐相处,没有猜疑,那本身就是一种极乐

    的宁静。

    经常可以看到,任何森林比丘们(他们遵循头陀行)居住的地方,也有着大群的森林动物聚居着,有大的

    ,也有小的。它们似乎被慈悲的气氛所吸引,就像人类

    ,也要找个安身之处一样,动物与人类的差异在於它们

    没有完整的智慧,只被自我保护的本能所引导,每天只

    有寻找食物和住处的想法。

 014大悲悯

    014大悲悯

    一天晚上,尊者阿迦曼被一股大悲悯的感觉强烈地

    笼罩着,浓郁得使他掉泪。後来在禅思时间里,当他透

    过身观念处的思惟而进入专一的境界时,由於心住於一

    种纯粹的「空」境,得到了一种深奥程度的解脱。那个

    时候,对他而言,整个世界都消失了。当从深禅境出来

    时,他思惟着,佛陀说正法律是为了从人类的心中消除

    愚痴的过患。他愈思惟正法,就愈看到法的奇妙和深奥

    ,也愈相信人们的愚痴,包括他自己在内。人们必须被

    教导如何去吃饭、睡觉和消除浪费;他们也必须被教导

    如何去走路、移动、穿衣、盥洗¨¨¨等,这些都是保

    持身心健康的方法和工具。没有先前的教导,每一个人

    ,不论种族或国籍,大都错待自己并自行堆积了痛苦。

    人类就像小孩子,在他们能够自己期许一个平衡而健康

    的发展之前,都需要成人的指示和引导。

    对於愚痴的心而言,虚荣和妄想永远为他塑造一个

    伤害的世界。他们的伟大在於身体、出身、族姓、地位

    或自负,但是他们的智慧从未同步地成长,以便有助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