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93-辨证录 >

第82章

593-辨证录-第82章

小说: 593-辨证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参(三钱) 橘红(五分) 白豆蔻(一粒) 巴戟天(一两) 白术(一两) 茯苓(二钱) 
炮姜(一钱) 熟地(五钱) 山茱萸(五钱) 水煎服。一剂吐止,二剂不再吐也,四剂全愈。 
此方治胃之药多于治肾。然治肾仍是治胃,所以胃气升腾,寒气尽散,不必用 
大热之味,以温胃而祛寒也。 
用全母汤亦神。 
白术 人参 熟地(各一两) 肉桂(二钱) 炮姜(五分) 丁香(五分) 山药(五钱) 
水煎服。一剂即止呕吐。 
产后肠下者,亦危症也。人以为儿门不关之故,谁知气虚下陷而不收乎。夫气 
虚下陷,宜用升提之药以提气矣。然而新产之妇,恐有瘀血在腹,若提气,并瘀血 
亦随之而上升,则冲心之症,又恐变出非常,是不可竟提其气,补其气则气旺而肠 
自升。惟是补气之药少,则气衰力薄,难以上升,必须多用,则阳旺力大,而岂能 
终降耶。方用升肠饮∶ 
人参(一两) 黄 (一两) 白术(五钱) 当归(一两) 川芎(三钱) 升麻(一分) 
水煎服。一剂而肠升矣。 
此方纯乎补气,绝不去升肠,即加升麻之一分,但引气而不引血,盖升麻少用 
则气升,多用则血升也。 
产后半月,血崩昏晕,目见鬼神,人以为恶血冲心也,谁知不慎于房帏乎。夫 
产后半月,其气血虽不比初产之一、二日,然气血新生,未能全复,即血路已净, 
而胞胎之伤损如故,断不可轻易交合,以重伤其门户。今血崩而至昏晕,且目见鬼 
神,是心肾两伤,不止损坏胞胎门户已也。明是既犯色戒,又加酣战,以致大泄其 
精,精泄而神亦脱矣。此等之症,多不可救,然于不可救之中,思一急救之法,舍 
大补其气,无别法也。方用救败求生汤∶ 
人参(三两) 熟地(一两) 当归(二两) 川芎(五钱) 白术(二两) 附子(一钱) 
山茱萸(五钱) 山药(五钱) 枣仁(五钱) 水煎服。一剂神定,再剂必晕止而血亦止。否则不可 
救矣。倘一服见效,连服三剂,减半,再服十剂,可庆更生。 
此方补气回元阳于无何有之乡,阳回而气回矣。气回可以摄血以归神,可以生 
精以续命,不必治晕而晕除,不必止崩而崩断也。 
用救死丹治之亦可。 
黄 (二两) 巴戟天(一两) 附子(一钱) 白术(一两) 菟丝子(一两) 北五味(一钱) 
水煎服。一剂神定,便有生机,可再服也,否则不救。 
妇人生产之时,因收生之婆手入产门,损伤尿胞,因致淋漓不止,欲少忍须臾 
而不能,人以为胞破不能再补也。夫破伤在皮肤者,尚可完补,岂破伤在腹独不可 
治疗乎。试思疮疡之毒,大有缺陷,尚可服药以长肉,况收生不谨,少有伤损,并 
无恶毒,何难补其缺陷耶。方用完胞饮∶ 
人参(一两) 白术(一两) 当归(一两) 川芎(五钱) 桃仁(十粒) 黄 (五钱) 茯苓(三钱) 
红花(一钱) 白芨末(一钱) 益母草(三钱) 以猪、羊胞先煎汤后熬药,饥服。二十日全愈。 
盖生产,致收生之婆以手探胞,其难产必矣。难产者,因气血之虚也。因虚而 
损,复因损而虚,不补其气血,而脬破何以重完乎。今大补气血,则精神骤长,气 
血再造,少有损伤,何难完补,故旬日之内,即便成功耳。 
用补胞散亦神效。 
人参(二两) 黄 (一两) 麦冬(一两) 白术(四两) 穿山甲三片,陈土炒松,研细末象皮 
三钱,人身怀之,研细末) 龙骨(醋 ,研末) 水煎药汁一碗,空腹将三味调服,即熟睡之,愈久愈 
效。不须三服全愈,真神方也。 
妇有产子之后,四肢浮肿,寒热往来,气喘咳嗽,胸膈不利,口吐酸水,两胁 
疼痛,人以为败血流入经络,渗入四肢,以致气逆也,谁知肾肝两虚,阴不能入于 
阳乎。夫妇当产后,气血大亏,自然肾水不足,肾火沸腾,水不足则不能养肝,而 
肝木大燥,木中无津,火发于木,而肾火有党。子母两焚,将火焰直冲而上,金受 
火刑,力难制肝,而咳嗽喘满之病生。肝火既旺,必克脾土,土衰不能制水,而浮 
肿之病出。然而肝火之旺,乃假旺,非真旺也。假旺者,气若盛而实衰,故时热时 
寒,往来无定,非真热真寒,是以气逆于胸膈而不舒。两胁者,尤肝之部位也,酸 
乃肝木之味,吐酸胁痛,皆肝虚而肾不能荣之故也。治法补血养肝,更宜补其精以 
生血,精足而血亦足,血足而气自顺矣。方用∶ 
人参(三钱) 熟地(一两) 山茱萸(三钱) 白芍(五钱) 当归(五钱) 破故纸 茯苓 
芡实(各三钱) 山药(五钱) 柴胡(五分) 白术(三钱) 水煎服。 
方名转气汤。方中多是补精补血之品,何名为转气耶?不知气逆由于气虚,气 
虚者,肾肝之气虚也。今补其肾肝之精血,即所以补其肾肝之气也。气虚则逆,气 
旺有不顺者乎,是补气即转气也。气转而各症尽愈,阴入于阳,而阳无 格之虞矣。 
用归气救产汤亦效。 
人参(三钱) 熟地(五钱) 白芍(二钱) 茯苓(一钱) 山药(五钱) 白术(五钱) 柴胡(三分) 
砂仁(一粒) 水煎服。 
妇人产后,水道中出肉线一条,长三、四尺,动之则痛欲绝,此带脉之虚脱也。 
夫带脉束于任、督之脉,任前而督后。两脉有力,则带脉坚牢;两脉无力,则带脉 
崩堕。产后亡血过多,无血以养任、督,而带脉崩堕,力难升举,故随溺而随下也。 
带脉下垂,每作痛于腰脐,况下堕而出于产门,其失于关健也更甚,安得不疼痛欲 
绝哉。治法大补其任、督之气,则带脉自升矣。方用两收丹∶ 
白术(二两) 人参(一两) 川芎(三钱) 巴戟天(三钱) 山药(一两) 芡实(一两) 白果(十枚) 
扁豆(五钱) 杜仲(五钱) 熟地(二两) 山茱萸(四钱) 水煎服。一剂收半,再剂全收。 
此方补任、督而仍补腰脐者,以任、督之脉联于腰脐。补任、督而不补腰脐, 
则任、督无力,而带脉何以升举哉。惟兼补之,任、督得腰脐之助,则两脉气旺, 
何难收带于顷刻乎。 
用收带汤亦效。 
白术 杜仲 人参(各一两) 荆芥(二钱) 水煎服。一剂即收大半,二剂全收,亦不痛也。 
妇人产后阴户内一物垂下,其形如帕,或有角,或二岐,人以为产颓也,谁知 
肝痿之病乎。夫产后何以成肝痿也?盖因产前劳役伤气,又触动恼怒,产后肝不藏 
血,血亡过多,故肝之脂膜随血崩堕,其实非子宫也。若子宫下堕,状如茄子,止到 
产门,不越出产门之外。肝之脂膜,往往出产门者至六、七寸许,且有粘席干落者 
一片,如掌大,使子宫堕落,人且立死矣,安得重生乎。治法大补其气血,而少 
用升提之法,则脾气旺而易升,肝血旺而易养,脂膜不收而自收矣。方用收脂汤∶ 
黄 (一两) 人参(五钱) 白术(五钱) 升麻(一钱) 当归(三钱) 白芍(五钱) 水煎服。 
一剂即收。 
或疑产妇禁用白芍,何以频用奏功?嗟乎!白芍原不可频用也。然而病在肝者, 
不可不用,况用之于大补气血之中,在芍药亦忘其酸收矣,何能作祟乎。且脂膜下 
堕,正藉酸收之味,助升麻以提气血,所以无过而反能奏功耳。 
用葳蕤收阴汤亦效。 
葳蕤(二两) 人参(一两) 白芍(三钱) 当归(一两) 柴胡(五分) 水煎服。四剂 
愈,十剂全愈。 

卷之十二
下乳门(二则)
属性:妇人产后数日,绝无点滴之乳,人以为乳管之闭也,谁知气血之涸乎。夫无血 
不能生乳,而无气亦不能生乳。乳者,气血所化也。然二者之中,血之化乳,又不若 
气之化乳为速。新产之后,血已大亏,生血不遑,何能生乳,全藉气以行血而成乳 
也。今数日乳不下,血诚少,而气尤微。世人不知补气之妙,一味通乳,无气则血 
从何生?无血则乳从何化?不几向乞人而求食,问贫儿而索金耶。治法补其气以生 
血,不可利其窍而通乳也。方用通乳丹∶ 
人参(一两) 当归(二两) 麦冬(五钱) 黄 (一两) 猪蹄(二个) 木通(三分) 桔梗(三分) 
水煎服。二剂而乳如泉流矣。 
此方但补气血以生乳,正以乳生于气血也。 
用化乳丹亦佳。 
当归 熟地 黄 (各一两) 麦冬(三钱) 山茱萸(四钱) 川山甲(一片) 菟丝子(五钱) 
枸杞子(三钱) 水煎服。 
连用四剂,即多乳矣。 
有壮妇生产后数日,或闻丈夫之嫌,或听公姑之啐,遂至两乳胀满作痛,乳汁 
不通,人以为阳明之火也,谁知肝气之郁结哉。夫阳明多气多血之腑,乳汁之化, 
原属阳明,然而阳明属土,必得肝木之气相通,则稼穑作甘,始成乳汁,未可全责 
之阳明也。壮妇产后,虽亡血过多,而气实未衰,乳汁之化,全在气而不尽在血也。 
今产数日而两乳胀满作痛,是欲化乳而不可得,明是有郁而肝气不扬,阳明之土气 
亦因之同郁,木土不相合而相郁,安得而化乳哉。治法大抒其肝木之气,则阳明 
之气血自通,不必通乳而乳自通也。方用通肝生乳汤∶ 
白芍(五钱) 当归(五钱) 麦冬(五钱) 通草(一钱) 柴胡(二钱) 白术(五钱) 甘草(三分) 
熟地(一两) 远志(一钱) 水煎服。一剂即通。 
此方药味太重,治产妇似乎不宜。不知健妇抱郁,不妨权宜用之,若非少壮之 
女,虽因郁少乳,不可全用。减半治之,亦不全失,又在临症时裁酌之也。 
用生汁汤亦佳。 
当归(二两) 川芎(四钱) 通草(一钱) 柴胡(五分) 麦冬(四钱) 白术(五钱) 甘草(三分) 
熟地(一两) 水煎服。四剂必大通。 

卷之十三
背痈门(七则)
属性:人有背心间先发红瘰,后渐渐红肿,此发背之兆也,最为可畏。古人云∶外大 
如豆,内大如拳;外大如拳,内大如盘。言其外小而内实大也。然而痈疽等毒,必 
须辨其阴阳∶有先阴而变阳者,有先阳而变阴者;有前后俱阳者,有前后俱阴者。 
阳症虽重而实轻,阴症虽轻而实重;先阴而变阳者生,先阳而变阴者死。病症既殊, 
将何以辨之?阳症之形,必高突而肿起;阴症之形,必低平而陷下;阳症之色纯红, 
阴症之色带黑;阳症之初起必痛,阴症之初起必痒;阳症之溃烂,必多其脓;阴症 
之溃烂,必多其血;阳症之收口,身必轻爽;阴症之收口,身必沉重。至于变阴变 
阳,亦以此消息断断不差也。倘见红肿而高突,乃阳症之痈也。乘其肉肿初发, 
毒犹未化,急以散毒之药治之,可随手愈也。发背而至横决者,皆因循失治,以致 
破败而不可救,阳变阴者多矣。救痈如救火,宜一时扑灭,切勿见为阳症无妨,而 
轻缓治之也。方用急消汤∶ 
忍冬藤(二两) 茜草(三钱) 紫花地丁(一两) 甘菊花(三钱) 贝母(二钱) 黄柏(一钱) 
天花粉(三钱) 桔梗(三钱) 生甘草(三钱) 水煎服。一剂轻,二剂又轻,三剂全消,不必四 
剂也。 
此方消阳毒之初起极神。既无迅烈之虞,大有和解之妙。世人不知治法,谓阳 
毒易于祛除,孟浪用虎野狼之药,虽毒幸消散,而真气耗损于无形,往往变成别病, 
乃医者成之也。 
人有背心发瘰,痒甚,已而背如山重,悠悠发红晕,如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