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93-辨证录 >

第43章

593-辨证录-第43章

小说: 593-辨证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邪之犯,其势散。力专者宜攻,势散者可补。于补之中,而行其攻之法,何不济 
之有。无如其症同于伤寒,不可骤用补也,所以杀人。苟知可补之法,分症以治之, 
实易易也。如此症见太阳之征,不可径治太阳之邪,宜补太阳之正,太阳之正气旺, 
而风湿热之邪不必攻而自散矣。方用五苓散加减治之。 
白术(一两) 茯苓(一两) 泽泻(三钱) 猪苓(一钱) 羌活(五分) 桂枝(三分) 
水煎服。一剂而角弓反张之疾定,二剂而口不噤,脚手不挛急也,三剂诸症尽痊。 
五苓散专利膀胱之水。三邪之中,至难去者湿耳。先利其湿,则火随水泄,而 
风邪无党矣。故少用羌活、桂枝以祛风,则风自易解。况五苓散亦非单利湿之药也, 
其白术、茯苓原能健脾生胃,今多加为君,则补重而利轻,所以能健功之速。倘少 
少用之,则攻多于补,反无益矣。 
此症用桂苓薏羌汤亦效。 
茯苓(一两) 羌活(二钱) 薏仁(一两) 桂枝(三分) 水煎服。 
感湿热之气,又感风邪,颈项强直,一目或左右视,手足搐搦,人以为少阳之 
伤寒也,谁知是少阳之痉病乎。夫少阳居于半表半里之间,其势将欲入肝也,而尚 
留于阳明,故三邪同感,目所以左右视,亦现证于二者之间耳。手足搐搦者,风性 
动而湿性静,两相违背,风欲动而湿挽之;湿欲静而风激之,热邪又从中冲击,此 
搐搦之所以起也。搐搦不已,又风引而上行,于是颈项不利,而湿气留中,遂至强 
直不摇矣。治法必须和少阳之正气,少用散邪之品,易于解纷也。方用小柴胡加减治之。 
柴胡(二钱) 白芍(五钱) 当归(三钱) 茯苓(五钱) 黄芩(一钱) 甘草(一钱) 
水煎服。一剂病减,再剂病全愈。 
小柴胡汤和少阳之圣药也。今又加入白芍、当归以补其肝中之气,使肝旺而邪不敢遁于肝。 
加茯苓五钱以健胃而利湿,则邪不敢回于胃。茯苓且同柴胡以祛风热,引之而共入于膀胱, 
尤易下走,此又法之至神者也。 
此症用龙车散亦效。 
柴胡 甘草(各一钱) 白芍 茯苓(各五钱) 车前子(三钱) 龙胆草(五分) 水煎服。 
感湿热之气,复感风邪,手足牵引,肉 胸胀,低头视下,肘膝相构,人以为 
阳明之伤寒也,谁知是阳明之痉症乎。夫阳明胃土也,风入于胃,必变为热。况原 
感热气,则热以济热,宜至发汗亡阳,何肉 胸胀而不发狂,手足牵引而不出汗? 
反低头视下,无登高而呼之症,肘膝相构,无弃衣而走之 ,正以湿邪混之也。盖 
阳明之火,最恶者燥耳。今有湿气在胃,虽侮胃中之土,亦益胃中之燥,即发汗而 
不至亡阳发狂之祸也。若妄用风药以散其表,必至汗出而不可止。仲景张夫子曾用 
大承气汤以下其邪,然而脾旺者,尚不致损伤脾气,否则下之亡阴,恐有意外之虞 
也。然则风湿热既同入于胃中,则治法不可不治胃,而又不可伤胃也。方用全阴救 
胃汤∶ 
玄参(五钱) 茯苓(五钱) 桃仁(一钱) 葛根(一钱) 人参(一钱) 麦冬(五钱) 
水煎服。一剂病半痊,二剂病全愈。 
方中资胃中之阴,而不损其胃中之气。玄参去热,葛根去风,茯苓去湿,三邪 
皆去,而又得人参以生胃,麦冬以生肺,则桃仁不亦可以已乎。不知桃仁最动之味, 
三邪并入于胃中,而补药多于攻药,则邪得补,而反流连不去,加入桃仁性急之物, 
补既不滞,而攻亦不缓,始能相济以有成也。 
此症用二苓槐膏汤亦妙。 
石膏 猪苓 槐米(各三钱) 茯苓(五钱) 防己(五分) 黄芩(一钱) 水煎服。 
感湿热之气,复感风邪,发热腹痛,肌肉颤动,四肢坚急,人以为太阴之伤 
寒也,谁知是太阴之痉症乎。太阴者,脾经也,脾土湿土也。湿土何堪湿邪之再犯 
乎?湿入于脾,最难分消。湿邪去而湿之根尚在,一再感湿,仍如前湿之病矣。况 
加热以发其炎蒸,加风以生其波浪,自然中州反乱,而四境骚然,坚急之势成,颤 
动之形兆,倘用安土之品,则土旺而水无泛滥之虞,水干而土无郁勃之气,风即欲 
作祟,而平成既奏,亦可以解愠矣。无如世人动辄言下,讵识下多亡阴,无阴以灌 
注于五脏七腑、胸腹手足,何所资以为养哉。势必坚急颤动,有亡阴而死者矣。方 
用安土散∶ 
白术(一两) 茯苓(五钱) 车前子(三钱) 薏仁(五钱) 赤小豆(一钱) 
通草(一钱) 柴胡(五分) 石斛(三钱) 水煎服。 
此方以利水之药为君,仍是健脾之药。盖土旺自能制水,况又有利之者乎。此 
症原是湿邪之难治,单去攻湿,而风与热邪自易吹散,所谓攻邪必攻其坚也。譬如 
大敌在前,满山遍野俱是贼党,倘止从偏旁掠阵,则贼且全营俱来死斗,反至败衄, 
不若竟攻中坚,突围直入,捣擒巨魁,则余氛不战而自遁。痉病之重治湿邪,亦正 
此意,可借敌而作鉴也。 
此症用薏术定痉汤亦效。 
白术(一两) 薏仁 芡实(各五钱) 柴胡 知母 甘草 天花粉(各一钱) 神曲(二钱) 
水煎服。 
感湿热又且感风,遂成痫 ,身蜷足弯,不能俯仰,人以为少阴之伤寒也,谁 
知是少阴之痉病乎。夫少阴者,足少阴肾也。肾宜热不宜寒,宜湿不宜燥,何以痉 
病有湿有热,反成痫 蜷弯不能俯仰之症耶?不知肾最恶风,而喜热者,喜真火之 
生,非喜邪火之克也,喜真水之养,非喜邪水之伤也。盖邪火助燥,邪水增湿耳。 
既有二邪入于肾中,又益之以风,安能无痫 蜷弯不能俯仰之苦哉?然其治法仍须 
治湿热,少佐以祛风为得也。方用助肾辟邪丹∶ 
茯苓(五钱) 薏仁(五钱) 防己(一钱) 草(一钱) 玄参(三钱) 水煎服。 
此方用防己以治肾中之风,用薏仁、茯苓以去肾中之湿,用玄参、 草以治 
肾中之热。是风热湿三者均治,何病之不可去哉。夫肾宜补而不宜泻,今去风、去 
湿、去热,得非泻肾之药乎?然而薏仁、茯苓虽利湿而不损其阴,防己虽去风而不 
伤其气,玄参、 虽去火而不灭其光,非泻肾而仍是补肾,若单泻而不补则误矣。 
此症用散痉汤亦佳。 
防己(一钱) 白术(一两) 泽泻 草 炒黑荆芥(各二钱) 薏仁(三钱) 水煎服。 
感湿热又感风邪,厥逆下利,舌卷囊缩,背曲肩垂,项似拔,腰似折,手足俱 
冷,其腹胀大,人以为厥阴之伤寒也,谁知是厥阴之痉症乎。夫风湿热三合而成痉。 
邪传入厥阴,乃入肝木之经也,其势更急。世人误发其汗,必致动湿。湿虽阴类, 
然是外受之阴邪,非肝中之真血也。所动之阳,奔入湿中,为湿所没,必至亡阳。 
盖脱出之阳,不啻如龙之出谷,其体轻矫,飞腾而不可止遏。今为湿所滞留,则如 
蛇行匍匐,尽力奔越,究难飞去,故此等痉病,皆误汗而成之也。治法又不可拘于 
散邪,仍须补正。惟救其亡阳,而亟使其回阳耳。虽然阳之所以亡者,终由于阴虚之不 
能摄阳,故补阳必须补阴。而补厥阴之阴,仍从少阴肾经以补之也。方用回阴散痉汤∶ 
巴戟天(五钱) 茯苓(一两) 山药(五钱) 防风(五分) 炒栀子(一钱) 白芍(五钱) 
当归(三钱) 白术(一两) 甘草(一钱) 水煎服。 
此方补肝经之血,而佐之去湿、去火、去风之味,自是正治之法。而又补肾中 
之火,益之巴戟天何居?正补少阴之谓也。第厥阴之木,非少阴之水不生,何必 
补肾中之火?讵知汗发亡阳,阳气尽从外泄,肾中已无真火,单用寒凉以祛热,则 
脾胃不胜其寒矣。巴戟天温肾不至大热,肾温而阳回,肝清而阴足,阴阳和合,内 
之正气既固,风热湿之外邪不必攻而自破,况原有攻之者乎。此有益无损之治法, 
又何患厥阴痉症之无传久哉。 
此症用黄白茵陈汤亦效。 
白芍 茯苓(各一两) 猪苓(三钱) 茵陈(一钱) 白术(五钱) 甘草(一钱) 黄连 
半夏(各五分) 水煎服。 
小儿头摇手劲,眼目上视,身体发颤,或吐而不泻,或泻而不吐,人以为惊风 
之抽掣也,谁知是风热湿三者合之以成痉乎。小儿纯阳,原不宜虚。然而多食瓜果, 
湿留于胃,湿久则变热,热极则生风,此风起于内,而不来于外也。人见小儿头摇 
手劲等症,毋论其虚实,投以抱龙丸,不效改用牛黄丸,又不效乃用金石、脑麝香 
窜之药,以开其窍而镇其惊,无不立亡。嗟嗟!惊风二字,自创立以来,杀小儿 
者不啻数百万矣,并无有一医辟其非者。南昌喻嘉言颇知其失,大声告诫。无如传 
世既久,一时不可转移,且嘉言有论无方,世亦不识治法。铎闻师言甚悉,因畅论 
之,而且传其方也。小儿之易于成痉者,因其骨脆皮薄,不耐风邪,故邪一入腠理,便入脏腑,况其饮食,喜寒而不喜 
热,以致损伤脾胃,而成吐泻之症。上吐下泻,则阴阳两亏,平日所受之湿尽行越出。湿出而热留脏腑之中,无阴相养, 
遂变成风象以惑人,人亦即为其所惑。但治风而不治正,所以十人十死也。故见此等之症,断不可祛风,一作风治,去 
生便远。盖其身中实实无风,无风而妄用风药,以倍耗其损伤之气,安得不速其死哉。治法惟补其脾胃,而止其吐泻, 
则十人十生也。方用救儿回生汤∶ 
人参(二钱) 白术(三钱) 茯苓(一钱) 砂仁(三粒) 炒黑干姜(五分) 山楂(五粒) 萝卜子(五分) 
车 
前子(一钱) 浓朴(三分) 神曲(三分) 半夏(五分)水煎服。 
此方以十岁为准,五岁者减半。一剂即吐泻止,二剂即抽掣定,三剂即全愈。此方补中有利,调和于脾胃之内,则 
阴阳有既济之欢,自然无变动之害矣。或曰补之是矣,少加去风散热之药,未为不可。夫热当夏令,或可少加黄连数分, 
以解其暑,若值冬令更当增入辛热之品。盖小儿吐泻之后,热必变寒,况加时令之严寒乎,断不可用寒凉也。至于风药, 
毋论四时俱不可乱增。万不得已,少加柴胡二、三分可也。 
此症用加味六君汤∶ 
人参(八分) 白术(三钱) 茯苓(二钱) 甘草 半夏(各三分) 陈皮 黄连(各二分) 神曲 
麦芽 防风(各五分) 水煎服。 
小儿吐泻之后,口噤不出声,手脚挛急,人以为惊风之搐搦也,谁知是脾胃寒 
虚之痉病乎。小儿纯阳,先天肾气原自完固,无如后天之断丧也。人生后天,以脾 
胃为主。小儿喜餐生冷,伤其后天,而先天亦损,自然变症纷纭。吐泻之后,无津 
液以润肠胃,更有何气以运动四肢乎?此手足弯急、搐搦之所以现也。脾胃亏损, 
肝木必来相侮,脾胃又无津液以供给肝木之取资,则肝木大燥,燥极生火,火极生 
风,又其常也。肺金见肝木之克脾胃也,欲出其清肃之令,制肝以报土母之仇,无 
奈脾胃为肝所伤,则土弱而金不能强,力难制肝,反为肝之所凌。而肺金畏肝中之 
风火,惟恐逼干肺气,自顾不遑,何能救母,故不敢出声也。然则治法可不急治肝, 
以救脾胃之亏乎。方用活儿汤∶ 
白芍(三钱) 茯苓(五钱) 人参(二钱) 白术(三钱) 栀子(五分) 麦芽(五分) 
枳壳(三分) 半夏(五分) 甘草(一分) 神曲(五分) 水煎服。一剂弯急搐搦之症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