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边缘-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矍罢飧龊诤谑菔莸拇蟾绺缇谷挥凶拍茄欢未铀砩虾蜕袂槔锔究床怀霭氲愫奂5募栊恋木4幽歉鍪焙蚩迹啃牡淖魑谋揪驮僖裁挥谢氐阶约菏掷铮谎谴创サ爻春投了小>土∨肿油跤胁残攀牡┑┑叵蚴啃谋砻骶鲂模骸袄洗螅懒四愕氖虑椋乙次α浚擦四锨讲换赝罚欢ㄒ忌现氐愦笱В【退憧疾簧现氐愦笱В惨忌弦话惚究疲痪退憧疾簧弦话惚究疲且惨忌洗笞ǎ痪退懔笞ǹ疾簧稀比缓罅礁鋈硕夹α恕�
这一段日子跟这些天真善良的孩子们在一起学习,士心始终充满着激情,也被深深感动着。他们身上的天真烂漫和孩子气都是士心熟悉的,也是久违的。他喜欢这样单纯的日子,喜欢这样充满着欢声笑语的日子。多少年了,他从来没有一段日子过得像现在这样温馨和无忧无虑。在这样的日子里,生命像花儿一样绽放着,他的身体似乎也好了许多。
这一天下雪了,士心请假没有去学校。他有很多年都没有看到家乡的大雪了,特别兴奋地在穿着李然买给他的那件深蓝色大衣,大衣底下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精神抖擞地在大街上走着。他要去郊区县看看杨得意的父亲,给他拜个年。
在车站等车的时候,放学的学生们看见了大哥哥张士心,女孩子们尖叫着跑过来拉住了士心的胳膊。
“好帅啊!大哥哥。就像周润发一样帅!”她们赞叹着把士心包围在车站上。士心很高兴地跟同学们说着话,根本没有在乎街上的人都在怔怔地望着他这个被鲜花包围着的年轻小伙子。
他不相信女孩子们说的那些恭维的话。因为他在有心情的时候曾经对着镜子看过自己,试图找到一点帅气的踪迹,但结果总是不仅让他失望得很,而且几乎让他崩溃。所以他平常并不怎么喜欢照镜子。
但是现在他依然很高兴得像一个孩子一样享受着这帮小同学的恭维,他喜欢这种很舒服的感觉,喜欢这种充满笑声的日子。
8
到了四月初,高原的春天姗姗迟来的时候,张士心走在比桃花盛开着的校园里,精神饱满。最近几次模拟考试他几乎都考出了全班最好的成绩。他考上重点大学几乎是肯定的事情了。虽然几个月的学习让他非常疲惫,身上的钱也基本上用尽了,但是希望还在他胸膛里熊熊燃烧着。
这几个月他每个月都交给母亲几百块钱贴补家用。母亲嘴上说着不用拿钱给家里,但还是收下来了。士心知道,还有一年多小妹妹就要毕业,这一年多里还需要花很多钱,精打细算的母亲一定已经安排妥当了。这个时候给家里钱虽然不是很必须的事情,但这已经成了他多年的一个习惯,不给母亲一点儿钱她反而会觉得很不习惯。
这一天李然打了个电话来,她显得开心极了。说现在北京非典肆虐,她连班都不用上了,就呆在家里玩电脑,白白拿着工资。她还攒了一笔钱要寄给士心。士心没有要。他现在不需要钱,等到考试结束,他就会回到北京去打工,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尽可能的筹集自己的学费,如果那个时候他不能够攒够学费,就一定会接受李然的钱。因为李然是他现在唯一可以依靠的人。
“帮我照顾好你自己就好了。没事儿别处去乱跑,小心被隔离。记着给我的十五块吃点好的啊。”他在电话里对李然说。
李然在电话那头咯咯笑:“它现在胖得跟猪似的,走路都哼哼哼哼的。我也胖得走路哼哼哼哼的,连减肥茶都喝上了。你就放心吧。”李然忽然放低了声音,幽幽地说,“就是特别想你。”
士心听见电话里传来了李然抽泣的声音。
“没有你在身边,我睡觉都睡不踏实。一个人住在空荡荡的房子里,害怕得很。”
士心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曾经试图让李然找一个女同事一起租房子住了,但是李然死活不肯。她说那间屋子里到处都是士心的味道,她不想换房子,也不想有人住进来冲淡了士心留在屋子里的味道。她在那间屋子里送走了士心,也要在那间屋子里等待他归来。
“你把自己照顾好,还有两个月我就可以回去了。如果我看到你过得不好,看我不打烂你的屁股!”他说。
李然就咯咯笑了:“我现在可懂事了,把所有的钱都给你攒着,连一根冰棍儿都没吃过。麦当劳肯德基我也彻底忘掉了。呵呵,我身上穿的内衣都有了小洞洞,我也没舍得买一件新的。我要把钱全部攒下来,让你安安心心地上大学,再也不要你那么苦!”
士心很感动,他知道,这一辈子自己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让李然离开自己了。这个丫头在自己很艰难的日子里来到身边,陪着自己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几年,渐渐地长大了,成熟了,也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他身上。他不知道春雨有一天时不时还会出现在他的面前,也不知道春雨如果出现了,他应该怎样面对和选择。
自己的人生固然是不幸的,遇到了很多艰辛。但也就是在这些艰难的日子里,他遇到了温顺懂事的阿灵,泼辣善良的春雨,娇俏天真的李然,仗义宽厚的桑德伟,胆小纯真的金花,这些人都像亲人一样地关爱着他,给了他太多的温暖和感动。
艰难的日子让他变得坚强,也让他更加懂得珍惜情感。
他现在不能想,也不愿意想。只有一点是他很清楚的,那就是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存折里那七万块钱,都在静静地等待着春雨出现。
第二十四章
1
这一年的六月初,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带来的恐慌还没有完全消失的时候,张士心就像九年前的七月一样,平静地走进了考场。那一年考试的时候他口袋里装着一只弹弓,考试结束后他打了几只麻雀给母亲治病;现在,他口袋里是一只小小的塑料杯子,进入考场的时候守候在那里的人要用这只小杯子来检测他们的体温,发烧的学生被送往医院隔离检查,无情地剥夺了参加考试的权利。
进入考场的时候他正在发烧。几天前开始他就一直在发烧,但是他没敢说出来,甚至连母亲都没有说。他相信自己仅仅是感冒,他也不能因为这次发烧而失去整整盼望了七八年的这一个机会。
他很早就来到了设在母校的考点,找到了王淑梅老师,在老师的带领下提前进入了考场,很顺利地完成了头一天的考试。
到了第二天,他的烧依然没有退下去,而且反而加重了,脑袋里昏沉沉的,目红耳赤。他有点儿担心自己成为这座城市里第一个感染上非典的不幸者,那样的话他进入考场就意味着将对那些同样怀着希望参加考试的孩子们造成巨大的影响和伤害。如果不是这成开始已经经过了旷日持久的等待,他一定会放弃考试。但他不能,无论如何都不能失去这一次他一生都不会再有的机会。
持续的高烧让他心惊胆战。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他很害怕料想不到的事情会突然降临在他身上。他吃了两颗退烧药,休息了一会儿就出门了。到了考点的时候,他伸手摸摸额头,发现烧已经差不多退了,他坦然地从测体温的桌子前面走过,进入了考场。
答了一会儿,窗外传来了救护车的呼啸声,学生都紧张地抬头向窗外张望。戴着口罩的监考老师也走到窗边望望,然后回过头来大声地喊道:“你们都瞧些什么?还不赶紧做题?有发烧的学生被接走了。”
考试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士心已经答完了一多半的题目。这个时候发烧又开始了,而且来得很凶猛,烧得他迷迷糊糊连眼睛都睁不开。他觉得自己的脸滚烫,嘴唇和双手都在微微发抖。
他用力地握着笔在试卷上写着,不敢抬头看老师,他很害怕虎视眈眈的监考老师发觉他在发烧,那样的话他一定会被清出考场坐着呼啸而来的救护车进入隔离室。
他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听到监考老师在桌子上“笃笃”地敲,他忽然清醒过来,抱歉地冲老师笑笑,继续开始做题。
很快,他的目光重新变得迷离,意识也渐渐地模糊起来。
“我不会是患上非典了吧?”他在心里对自己说,迷迷糊糊眼睛睁不开了,不知不觉中趴在桌上睡着了。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监考老师在上面大声地喊:“还有十分钟。请大家认真检查试卷!然后就准备交卷!”他迷迷糊糊地醒过来,发现自己竟然睡着很久了,考试马上就要结束了,他手里的考试卷还有整整两页没有答!
2
“我们大家去青海湖玩,老大你也去吧。”小胖子王有昌笑咪咪地说,“累了整整十二年,总算可以休息一阵子了。”
“我很快要回北京去,你们好好玩。到了大学可要好好学习,珍惜四年的时间。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辈子中最后的校园时光,一定别浪费了。将来回过头来看看,你一定会觉得读书的日子是最幸福的日子。”士心说。
“我知道。谢谢你啊,大哥。半年时间里,你不光是教我们做了很多考试题,还教会了我们很多终身受益的东西。大家都很尊敬你,希望你能过得顺利平安。你那么早就回去干什么?过些日子还要填志愿呢。是不是有个相好的在北京等你回去啊?”
士心笑笑,没有说话。
考试结束之后,他最惦记的事情就是立刻回到北京去。距离大学开学还有至少两个多月时间,他可以找一份工作来筹集一下自己的学费。如果可能,他绝对不会动用李然攒下来的钱来上学,他习惯了一切依靠自己来完成。
“我去工作,筹集学费啊。填志愿的时候你们帮我填,到时候我会告诉你们。”
3
士心没有按照计划在考试结束之后立刻赶回北京。
考完之后他一直有些忐忑不安,最后一门考试中他出现了意外,最后关头紧赶慢赶也没能把全部的题目做完,他不知道这一个意外是否会最终影响自己的成绩。他去探望王淑梅老师,顺便跟老师道别。
王老师显得比士心自己有信心得多,笑呵呵地给士心倒了一杯茶,坐在沙发上跟士心慢慢地说起了许多往事,师生都无限感慨。
“放心吧,我知道你一定能考上的,而且肯定是重点大学。”王老师说,“当年十二比一的比例你都能考上,现在咱们学校几乎百分之百的升学率,你还担心什么?”
“您知道,我一定得考上北京的大学才能顺利读完大学……”
王老师点点头:“无论怎么样,我都相信你能考上北京的重点大学。你也必须考到北京去,才能完成学业。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一定可以让我在将来想起你的时候觉得骄傲和自豪。”
士心感激地望着老师,老师也正望着他。这么多年来,支撑和鼓励他走过许多艰难的不仅仅是自己的那股子倔强劲儿,还有来自老师的鼓励。在他的心里,最了解他也最信任他的长辈不是爹娘,而是让他尊敬的王老师。无论是在求学的那两年里还是在未来的漂泊中,他都从来没有忘记老师曾经教给他的两句话: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只要肯走,腿比路长。他从心底里感激老师,尊敬老师。在他三十年的人生岁月里,老师产生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当年在乡下的民办老师马青给了他最初的人生启蒙,让他知道一个老师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