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边缘-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面上看,他现在每个月都能有不少收入,而且能按时寄给家里钱。在母亲看来,这样就很好了。母亲是一个很现实的人,只要有比较好的收入,日子怎么过都是过,就算不上大学那也毫无关系。
那个病人接着说:“老嫂子你命好啊!我三个儿子,个个儿不着家。您看我在这里住院好些日子了,小崽子们一个也没来看看。你这儿子大老远从北京跑回来,有这份儿心比什么都重要啊!知足吧,老嫂子!”
母亲没再说什么,轻轻地闭上了眼睛,身子随着士心捶背的节奏一晃一晃地摇着。不多时竟然睡着了,发出微微的鼾声。士心轻轻地把母亲放倒,靠在枕头上,给她盖上被子,掖了掖被角。
那个先前说话的病人看了看士心,叹了口气,问他:“小伙子,年纪不大吧?在北京上学呢?”
士心怔了怔,嗯了一声,说:“对,上学。”
6
士心坐在床边,一勺一勺地给母亲喂糖水。不时地用纸巾擦一下母亲的嘴巴。他喜欢这样静静地看着母亲。很小的时候他也是这样坐在母亲的对面,母亲一勺一勺地给他喂东西吃。这些关于三两岁时候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了,但他不会忘记。
“你交的那两千块住院押金退下来了。”母亲忽然说,“我讨要了好几次,医院就是硬压着不给。嘿嘿,我说了,要是不退给我,我现在就出院。他们兴许怕了吧,就退给我了。这些人啊!单位交了五千块的支票,还赖着不退咱那两千块,非得把这些钱都糟蹋光了才甘心。不过,我还是要回来了……”母亲的脸上堆满一种满意的笑,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这种神情对士心来说格外陌生,印象中母亲这些年来几乎从来都没有过这种孩子一样的表情。他看得出来,母亲现在心里很踏实,也很幸福。
母亲从枕头底下拿出个手绢包,一层一层地揭开,里面卷着的就是那两千块钱。她把钱递给士心:“收着吧,攒着给妹妹上学。”
士心没有接,但想了想之后又接下了。
“娘,妹妹上学您不用担心,我现在这不是能挣钱了么?一个月两千块呢!再过那么几年,还不得一个月挣上它三五千块啊?”
母亲笑了,说:“就你那点儿德行,心还高得不成。这就不错啦,我的儿子!只要你踏踏实实工作,妈心里就安泰了。”
母亲真的开朗了很多,这说明她感到知足,也对儿子感到放心。这多好啊!一种巨大的幸福立刻填满了士心的胸膛。他几乎有点哽咽了,说:“娘,我会踏踏实实工作。一定让您和爹幸福地生活,让萍萍也念完大学。”
他从两千块钱里面取出一半儿,交给母亲,另一半儿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娘,这钱您自己买点儿有营养的东西,不用攒着。过些日子,我就能寄钱回来了。”他把钱放进母亲的手里,用手紧紧握住了母亲粗糙的手。
从医院出来,他直接去了百货大楼,从里面买了一台最便宜的洗衣机,花掉了五百多块。母亲的手再也不能泡在冰水里洗衣服了,也不能一点一点从那台破旧的洗衣机里面舀水了。
他每次离开家里之后总要承担着无穷无尽的思念,还要担心着母亲的身体。就像家里不过问他在外面的事情一样,也没有人会把家里发生的事情告诉他。每次回家之后都能知道一些已经发生了的事情,让他感到追悔莫及。所以,他决定给家里装一部电话。这样,他可以随时给家里打电话,可以随时知道母亲的健康状况。
他跑去邮电局看了看,正赶上促销,装一部电话才要三百多块钱,他就毫不犹豫地交了钱,选了一个号码,把装电话的事情定了下来。电话局说一个星期内上门安装,没想到第二天就去了。这一天家里就多了一个从来没有过的现代化工具,全家人喜气洋洋,萍萍迫不及待地给一个同学打了个电话,用颤抖的声音把电话号码告诉了同学。
母亲知道了士心连着买洗衣机和装电话的事情,不住地埋怨他不会过日子。士心就是笑着,什么也不说。买洗衣机是心疼母亲,装电话更多地是为了自己。这一次离开家之后他真的可能回不来了,他想在想家的时候能给家里打一个电话,听听母亲的声音,跟家里每个人说说话,那样他就算再怎么苦,都不会觉得孤独了。一个人在外面漂泊,他最害怕的就是那种透骨的孤独。他的时间不多了,他希望就算在几千里之外独自等待死亡,也能感觉到一点家的温暖。
“娘,您写个信得费半天工夫,还尽写错别字。这不好了么?以后不用写得那么辛苦了,我也不用看得那么费力了。”他说。
母亲就笑了,一巴掌拍在病床边的儿子头上:“笑话我?老娘没念过什么书,你瞧不起是不?你念书还不是老娘辛辛苦苦供的啊?”
士心幸福地享受了母亲的一巴掌,嘻嘻笑着说:“知道。我什么都知道。我娘最了不起。比孟母还伟大呢!”
母亲眨巴一下眼睛,想了想,问:“孟母?哪条街道上的?我怎么没听说过啊?”
士心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回答,怔了怔,说:“哦,她是一个很可爱的老太太,你比她还可爱。”
7
还剩下一百多块钱,士心连买一张返回的车票都不够了,这让他有点儿犯难了。光顾着兴高采烈地安排家里的事情了,钱不知不觉地就花光了。他想跟母亲要一百块钱添进去买张硬座儿票,但是钱已经给了母亲就不要再要回来了,愁了好半天也没想出什么办法来。
干脆等了两天,母亲出院了。他把母亲接出来,千叮咛万嘱咐地让母亲一定好好休息,别急着出去上班。母亲笑呵呵地答应了。看着母亲恢复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健康和开朗的状态,士心心里感到无限幸福和感动。其实母亲的要求真的很简单,只要有一份不必天天为了吃穿发愁的日子,她就很知足了。士心为母亲眼前的状态而高兴,但很快就想到了自己的将来,心情顿时暗淡下来。他知道,有一天自己永远地离开之后,母亲可能再也没有办法开心起来了。
这天早晨他醒来的时候,床头放着一张火车票。
他起来洗脸,母亲一边抹桌子一边说:“我看了你的钱包,只剩下一百多块钱了。我给你买了票,知道你着急走!去吧,踏踏实实工作,别再吊儿郎当的了。”
“哎!”士心答应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母亲对那件事情的看法永远也不会有什么改变了。
第十四章
1
这天上午,士心安排好了家里的事情,准备出门去车站的时候,姥姥忽然来了。老太太走了一段路,显然很累了,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子,气喘吁吁地进了门,笑眯眯地望着自己的外孙。
“快有三年了吧?你都没进过我家的门。这回来了也不去看看我。得,还得我老太太大老远地来送你。”
士心心里忽然觉得很歉然。是的,已经三年多了,从第一次离开家到北京上学至今,他一次也没有去过姥姥家里。姥姥家住的并不是很远,母亲常常去陪伴姥姥,但士心一次也不愿意去。因为他回家的时候本就不多,三年之中一共回过三次家。失学之后的那一段时间母亲跟他关系糟糕到了极点,那多少也和姥姥有点儿关联:当初钱强打电话给士心的三姨,歪曲了他离开学校的事情之后,姥姥认定自己的外孙在北京没有好好念书,于是一遍一遍在自己的大女儿面前数落外孙,时间久了,就加剧了母亲对士心失学的埋怨和不满。士心知道这些,所以他心里一直对姥姥有一点怨恨,这次来了也没有去看望姥姥。
他赶紧让姥姥坐下来,给姥姥倒了一杯茶。姥姥气定神闲地坐好,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笑眯眯地看着士心,把手里的塑料袋子递给他。
“姥姥,不会是粽子吧?”士心笑着问。
姥姥狡猾地笑了,点点头。不知道是肯定的回答还是否定的意思。
在他很小的时候姥姥一家在省城,并不和他们在一起生活,所以姥姥对他而言更多的是一个概念,几乎没见过几次。到了十岁的时候士心跟着母亲回到城里才真正看见姥姥。她是一个很干练的城里妇女。
头一回带他上街的时候姥姥给他买了一串儿冰糖葫芦。那是士心从未见过的新鲜东西,一直拿在手里舍不得咬一口,但是却不小心掉在地上沾了很多土。母亲打了他一巴掌,擦干净糖葫芦上面的土叫他吃下去。姥姥却一把夺过糖葫芦丢进了垃圾箱,也没有再给士心买第二根。他当时很想把那根从来都没有吃过的糖葫芦拿回来,但姥姥很坚决地拽着他的手走了。那个时候他就知道,姥姥是一个权威,绝对不容违拗。
在士心的印象里,自己永远都不可能接近姥姥,姥姥也永远都不可能走进他的生活。所以尽管离得不远,他却很少去姥姥家里,始终和姥姥保持着一种距离。他不知道是不是这种感觉最终造成了和姥姥之间多年的裂隙,但他固执地觉得姥姥跟他一点儿也不亲。
有一次姥姥让他去买一斤一毛多钱的醋,回到家里之后姥姥看看那瓶醋,断定那是七分钱一斤的醋。士心没有解释,因为姥姥不容他解释就拿着那瓶醋去小店对质了。那一次他背上永远的黑锅,因为小店的人说他买的就是七分钱一斤的醋。姥姥在他身上摸了半天也没有找到那几分钱。士心很委屈,想哭给他们看,但他没有哭。那个时候他觉得城里人都不可靠,也对姥姥产生了极大的不满。她宁可相信一个毫不相干的外人,也没有相信自己的外孙。
有一年端午节前后,学校组织去春游,但士心并没有什么好兴致。因为在那个年龄,春游更多的是为了能够带上很多好吃的东西出去享受,或者说是向同学炫耀。但他什么东西都不能有,只能两手空空地去,说不定还要遭到同学的取笑,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不去参加春游。他一直都没有跟母亲说这件事情,春游的头一天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放学回家,帮母亲做了一些家务,然后自己闷在屋里看连环画。那个时候姥姥来了,手里拿着一只饭盒。
姥姥从邻居的孩子那里知道士心要去春游,特地来给他送吃的东西。他一点感激的意思也没有。姥姥送来的饭盒里面是两个粽子。他不喜欢吃糯米,姥姥带来的粽子对他而言没有任何意义。他说不想去春游,姥姥的权威马上显现出来,给了士心两毛钱,把那个饭盒放在外孙面前,说:“去!”士心就不敢吱声了。
士心没有吃到那两枚粽子——两个身体强壮的男孩子从他的饭盒里抢走了粽子,还用一个蔑视的眼神否定了他的人格。那个时候他心里真的痛恨姥姥,她一定知道外孙不喜欢吃粽子,偏偏买了粽子;如果不是可恶的粽子,他就不用来春游,也就不会受到欺负。
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不明白的事情一定要等到过去之后很久才能明白,而且等到明白的时候往往都很后悔。
现在,士心就很后悔。也就是在即将离开,而且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这个惟一健在的老一辈亲人的时候,他忽然觉得自己真的做错了。那个时候自己太孩子气了!
“对不起,姥姥……”
他还要说什么的时候,姥姥笑眯眯地打断了他:“其实啊,这些年我也不对啊!老了老了,我也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