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78-医学启源 >

第7章

578-医学启源-第7章

小说: 578-医学启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性:注云∶狂者,无正定也;越者,乖越理法而失常也。〔夫〕外清内浊,动乱参 
差,火之体也;〔静顺清朗,准则信平,水之体也〕。由是肾水主智,而水火相反, 
故心火旺则肾水衰,乃失志而狂越也。凡发热于中,则多干阳明胃经也,故经云∶阳明 
之厥,面赤而热,妄言。 

卷之中十、《内经》主治备要
骂詈
属性:注云∶言为〔心〕之声也。骂詈,言之恶也。今病阳实阴虚,则水弱火强,制金 
而不能平木,而善言恶发,骂詈不避亲疏,〔本〕火热之所生也。 

卷之中十、《内经》主治备要
惊骇
属性:注云∶惊〔骇〕者,〔惊〕愕也,火之用也。 

卷之中十、《内经》主治备要
〔〕肿
属性:注云∶热胜〔肉〕而阳气郁滞故也。 

卷之中十、《内经》主治备要
疼酸
属性:注云∶酸疼也。由火实制金,不能平木,则木旺而为兼化,故酸疼也。 

卷之中十、《内经》主治备要
气逆冲上
属性:注云∶火气炎上故也。 

卷之中十、《内经》主治备要
禁栗如丧神守
属性:注云∶战栗禁冷也。如丧神守者,神能御形,而反禁栗,则如丧失保守形体之神 
也。 

卷之中十、《内经》主治备要
〔嚏〕
属性:注云∶鼻中因痒,气〔喷作〕声〔也〕。鼻为肺窍,痒为火化,心火邪热,干于阳 
明,发于鼻〔而〕痒,则〔嚏〕也。 

卷之中十、《内经》主治备要
疮疡
属性:注云∶君火〔化〕同也。 

卷之中十、《内经》主治备要
喉痹
属性:注云∶痹,不仁也,俗作闭,犹塞也。火主肿胀,故〔热客〕于上焦,而咽噎肿 
胀也。 

卷之中十、《内经》主治备要
耳鸣
属性:注云∶有声非妄闻也。耳为肾窍,交会〔手〕太阳、少阴、足厥阴、少阴、少阳 
之经,若水虚火实,而热气上甚,客其经络,冲于耳中,则鼓其听〔户〕,随其脉气 
微甚而作音声也。故经曰∶阳气为物,上甚而跃,故耳鸣也。然音在耳中,故微亦 
闻之也。 

卷之中十、《内经》主治备要

属性:注云∶聋为肾虚冷,俗已误之矣。夫《正理》曰∶心火本热,衰则寒矣;肾水本寒, 
衰则热矣。肾水既少,岂能反为寒邪?故经言∶足少阴肾水虚,则〔腹〕满身重,濡 
〔泻〕,疮疡,大便难,口苦,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胆,肠 
下血,皆热证也。凡治聋者,适其所宜,若热证已退,其聋不已者,当以辛热发之; 
二三服不愈者,不可久服,〔恐热极而成他病耳〕。若聋有热证相兼者,宜以散风退 
热凉药调之,热退结散而愈也。然聋甚闭绝,亦为难矣。慎不可攻之,过极,则伤 
正气也。 

卷之中十、《内经》主治备要
呕涌溢食不下
属性:注云∶火气炎上故也。胃膈热甚,则传化失常故也。 

卷之中十、《内经》主治备要
目〔昧〕不明
属性:注云∶目赤肿痛,翳膜 伤,皆为热也。经云∶热甚目瞑,眼黑也。仲景〔言〕 
伤寒病∶热极则目不识人,乃目盲也。《正理》曰∶由热甚怫郁于目,而致之然也。 

卷之中十、《内经》主治备要
暴注
属性:注云∶卒〔泻〕,与君火义同。 

卷之中
十、《内经》主治备要
属性:注云∶惕跳动也,火主动,故夏热则脉洪大〔而〕长, 之象也。 

卷之中十、《内经》主治备要
暴病卒死
属性:注云∶火性速疾故也。或心火暴甚,而肾水衰弱,不能制之,热〔气〕怫郁, 
心神昏冒,则筋骨不用,〔卒〕倒而无所知,是为僵仆也。甚则水化制〔火〕,热甚 
而生涎,至极即死也。俗云暗风,由火甚制金,不能平木,故风木自甚也。肥人腠理致 
密,而多郁滞,气血难以通利,若阳热又甚而郁结,甚则故卒中也。瘦人反中风者,由 
暴然阳热太甚,而郁结不通故也。 
燥者,阳明燥金,乃肺与大肠之气也。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卷之中十、《内经》主治备要

属性:注云∶凡物湿润则滑泽,干燥则涩滞,燥湿相反故也。〔如〕遍身中外涩滞,皆 
属燥金之化,故秋脉涩。涩,涩也。或麻者,亦由涩也。由水液衰少而燥涩,气行 
壅滞,而不〔得〕滑泽通利,气强攻冲,而为麻也。俗方〔多〕用乌附辈者,令气 
因之〔冲〕开道路,以得通利,气行,故麻愈也。无热证,即当此法,治之甚佳。 
或风热胜湿为燥,因而病麻,(则)〔宜以〕退风散热,活血养液,润燥通气之凉药调 
之,则麻自愈也。治〔诸〕燥涩,只如此〔法〕是也。 

卷之中十、《内经》主治备要
枯涸干劲
属性:注云∶枯,不荣〔旺〕也;涸,无水液也;干,不滋润也;劲,不柔和也。 
(然)春秋相反,燥湿不同〔故〕也。大法曰∶身表热为热在表;渴饮水为热在里; 
身热饮水,表里俱有热;身凉不渴,表里俱无热。经所不取火化渴者,谓渴非特为 
〔热〕,如〔病〕寒吐利,亡液过极,则亦燥而渴也;虽病风热,而液尚未衰,则亦 
不渴也。岂可止言渴为热,而痞为寒也。 

卷之中十、《内经》主治备要
皴揭
属性:注云∶皮肤启裂也。干为天,为燥金;坤为地,为湿土。天地相反,燥湿异〔用〕, 
(故)燥金主于紧〔敛〕,故秋脉紧细而微;(而)湿土主于纵缓,故六月其脉缓 
大而长也。如地湿则纵缓滑泽,干则紧敛燥〔涩〕,皴揭之理明矣。俗言皴揭为 
风者,由风能胜湿,而为燥故也。经云∶厥阴所至,为风府,为璺启,由风胜湿而为燥也。 
寒者,太阳寒水,乃肾与膀胱之气也。 
〔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 瘕 疝,痞坚,腹满急痛,下利清白,食已不 
饥,吐利腥秽,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属于寒。〕 

卷之中十、《内经》主治备要
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
属性:注云∶澄湛而不混浊也。水体清净,而其气寒冷,故水谷不化,而吐利清冷,水液 
为病寒也。如天气寒,则浊水自然澄清也。 

卷之中十、《内经》主治备要
(犹征也)
属性:注云∶腹中坚硬,按之应手,谓之 也。水体柔顺,而今反坚硬如地体者,亢则 
害,承乃制也。〔故病湿〕过极而为 ,反兼风化制之也。风病过极而反燥,筋脉 
劲急,反兼金化制之也。燥病过极而烦渴,反兼火化制之也。热病过极而反出五液,或 
为战栗恶寒,反兼水化制之也。其为治者,俾以〔泻〕其过极之气,以为病本,不 
可反误治其兼化也。夫五常之道,甚〔而〕无以制之,则造化息矣。如春木旺而多 
风,风大则反凉,是反兼金化制其木也。大凉之下,天气反温,乃火化承其金也。夏火 
热极,体反出液,是反兼水化制其火也。因而湿〔蒸〕云雨,乃土化承于水也。雨湿 
过极,而兼〔烈〕风,乃木化制其土也。飘〔骤〕之下,秋气反凉,乃金化承于木 
也。凉极而反燥,乃火化制其金也。因而〔以为冬寒〕,乃水化承于火也。寒极则 
水〔凝〕如地,乃土化制其水也。凝冻极而起东风,乃〔木〕化承土而成岁也。 
凡不明病之标本者,由未知(此变化之道)也。 

卷之中十、《内经》主治备要

属性:注云∶腹中虽硬,而忽聚忽散,无有常准。经曰∶血不流而寒薄,故血内凝(不 
流)而成瘕也。一云∶腹内积病也。又曰∶小肠移热于大肠,为伏瘕,为沉。 
〔注〕曰∶小肠热以传入大肠,两热相搏,则血溢而为〔 〕瘕也。血涩不利, 
则月事沉滞而不行,故云为〔 假〕、为沉〔 〕。乃或阳气郁结,〔怫热壅 
滞〕而坚硬不消者,非寒瘕也,宜以脉〔证〕别之。瘕〔一为〕疝,传写之误。 

卷之中十、《内经》主治备要

属性:注云∶小腹连卵肿急绞痛也,寒主拘缩故也。寒极而土化制之,故肿满也。经云 
丈夫 疝,谓阴器连小腹急痛也。经〔注〕曰∶寒气聚而为疝也。脉急者,寒之象 
也。然,寒则脉当短小而迟,今言急者,非急数而洪也,由紧脉主痛,急为病甚也。病 
寒缩急,亦短小也。所以有痛而脉紧急者,脉为心所养也。凡气为痛,则心神不宁 
而紧急,不得舒缓,故脉亦(从)之而见也。欲知何气为其痛〔者〕,诊其紧急相兼 
之脉可知矣。如紧急洪数,则为热痛之类也。 

卷之中十、《内经》主治备要
坚痞腹满急痛
属性:注云∶寒主拘缩,故急痛也。寒极则血脉凝冱,而反兼土化制之,故坚痞而腹 
痛也。或热郁于内,而腹满坚结痛〔者〕,不可言为寒也,当以脉别之。 

卷之中十、《内经》主治备要
下利清白
属性:注云∶寒则清净明白故也。 

卷之中十、《内经》主治备要
食已不饥
属性:注云∶胃热则消谷善饥,故病寒〔则〕食虽已而不饥也。胃〔膈〕润泽,而无燥 
热故也。或邪热不杀谷,而腹热胀满,虽数日而不食,亦不饥者,不可言为寒也。由阳 
热太甚而郁结,传化失常,故虽不食。亦不饥也。二证以脉别之自见。 

卷之中十、《内经》主治备要
吐利腥秽
属性:注云∶肠胃寒而传化失常,我子〔能〕制鬼贼,〔则己当自实〕,故寒胜火 
衰金旺,而吐利腥秽也。腥者,金之臭也,由是热则吐利酸臭,而寒则吐利腥秽也。 
〔亦犹〕饭浆,热则喜酸,寒则水腥也。 

卷之中十、《内经》主治备要
屈伸不便,厥逆禁固
属性:注云∶阴水〔主〕于清净,故病寒则四肢逆冷,而禁止坚固,舒卷不便〔利〕 
也。故冬脉沉(而)短以敦,病之象也,或病〔寒〕尚微,而未至于厥逆〔者〕, 
不可反以为热;或热〔甚〕而成阳厥者,不可反以为病寒也。然阴厥者〔之〕病脉 
候,皆为阴证,身凉不渴,脉迟细而微,未〔尝〕见于阳证也。其阳厥者〔之〕病脉 
证,皆为阳证,热极而反厥,〔时〕复反温,虽厥而烦渴谵妄,身热而脉数也。若阳 
厥〔极〕深,而至身冷,反见阴脉,而欲绝者,止为热极而欲死也。经曰∶一阴一阳 
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阴阳以平为和,以偏为病,万物皆负阴抱阳而生,故孤阴不 
〔长〕,独阳不成;是以阳气极甚,而阴气极衰,则阳气怫郁,阴阳偏倾,而不能 
宣行,则阳气蓄聚于内,而不能营运于四肢,则手足厥冷为阳厥。仲景曰∶热深则厥亦 
深,热微则厥亦微。又曰∶厥当下之,下后厥愈。当以凉药养阴退阳,凉膈散、调胃承 
气汤下之是也。大凡治病者,必先明其标本,标者末,本者根源也。故经曰∶先病 
为本,后病为标。又曰∶标本相传,先以治其急者。〔又〕言∶六气为本,三 
阴三阳为标,故病气为本,受病经络脏腑〔谓〕之标。夫标本微甚,治以逆从, 
不可不通〔也〕。故经曰∶知逆与从,正行无问;明知标本,万举万当;不知标本, 
是〔谓〕妄行。正此谓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