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78-医学启源 >

第4章

578-医学启源-第4章

小说: 578-医学启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胗〕(者 ), 肿痛痒。 
三者,〔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内者,谓留饮癖食,饥饱劳逸,宿食霍乱,悲恐喜 
怒,想慕忧结。 
四者,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外者,谓瘴气魅贼,虫蛇蛊毒,〔蜚〕尸鬼击,〔冲 
薄〕坠堕,风寒暑湿,〔斫〕射刺割等。 

卷之上
七、五郁之病
属性:(注云∶五运之法也。) 
木郁之病,肝酸〔木风〕。 
注云∶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四肢)两胁,(咽鬲)不通,饮食不下,甚则耳 
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筋骨强直而不用,卒倒而无所知也。经曰∶木郁则达 
之,谓吐令其调达也。 
火郁之病,心苦火暑。 
注云∶故民病少气,疮疡痈肿,〔胁腹胸背,面首〕四肢,〔 胪胀〕,疡痱 
呕逆,螈 骨〔痛,节乃有动〕,注下温疟,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目赤 
心热,甚至瞀闷懊 ,善暴死。经曰∶火郁发之,谓汗令其发散也。 
土郁之病,脾甘〔土湿〕。 
注曰∶故民病〔心〕腹胀,肠鸣而为数(便),甚则心痛胁 ,呕(吐)霍 
乱,饮发注下,〔 〕肿身重,则脾热之生也。经曰∶土郁夺之,谓下〔之令〕 
无壅滞也。 
金郁之病,肺辛〔金燥〕。 
注云∶故民病咳逆,心〔胁〕满,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侧, 
嗌干面尘色〔恶〕,乃金胜木而病也。经曰∶金郁泄之,解表利小便也。 
水郁之病,肾咸〔水寒〕。 
注云∶故民病寒〔客〕心痛,腰椎痛,大关节〔不利〕,屈伸不便,善厥逆, 
痞坚腹满,阴乘阳也。经曰∶水郁〔折〕之,谓抑之制其冲逆也。 
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 
化收藏之〕理也,失常则天地四〔塞〕也。 

卷之上
八、六气主治要法
属性:大寒丑上,初之气,自大寒至春分,厥阴风木之位,一阳用事,其气 
微。故曰少阳得甲子元头,常以大寒初交之气,分以六周甲子,以应六气 
下。十二月、正月、二月少阳,三阴三阳亦同。 
注云∶初之气为病,多发咳嗽,风痰,风厥,涎潮,痹塞口 ,半身不遂,失音, 
风〔癫〕,风中妇人,胃中留饮,脐腹微痛,呕逆恶心,旋运惊悸,〔阳狂〕心风, 
搐搦颤掉。初之〔气〕根据《内经》在上者宜吐,在下者宜下。 
春分卯上,二之气,春分至小满,少阴君火之位,阳气〔动〕清明之 
间,有阳明之位也。 
注云∶二之气为病,多发风湿风热。经曰∶风伤于阳,湿伤于阴,微则头痛身 
热,发作风湿之候,风伤于血也,湿伤于胃气也。是以风湿为病,阴阳俱虚,而脉 
浮,汗出,身重,眠多鼻息,语言难出。以上二证,不宜热药,下之必死。二之气 
病,宜以桂枝麻黄汤发汗而已。 
小满以上,三之气,小满至大暑,少阳相火之位,阳〔气〕发万物俱 
盛,故云太阳旺。其脉洪大而长,天气并万物人脉盛。 
注云∶三之气为病,〔多发热〕,皆传足经者多矣,太阳、阳明、少阳、太阴、 
厥阴、少阴。太阳者,发热恶寒,头项痛,腰背强。阳明者,肌痛目痛,鼻干不得 
卧。少阳胸胁痛,耳聋,口苦,寒热往来而呕。此三阳属热。太阴者,腹满咽干,手足 
自温,自利不渴,或腹满时痛。少阴,口燥舌干而渴。厥阴〔烦〕满,舌卷囊缩, 
喘热闷乱,四肢厥冷,爪甲青色。三之气病,宜下清上凉〔及〕温养,不宜用巴豆 
热药下之。 
大暑未上,四之气,大暑至秋分,太阴湿土之位,阳气发散之后,阴已 
用事,故曰太阴旺,此三阴三阳,与天气标本阴阳异矣。脉缓大而长,燥金 
旺;紧细短涩,以万物干燥,明可见矣。 
注云∶四之气为病,多发暑气,头痛身热,发渴,不宜作热病治(宜)以白虎汤, 
得此病不传染,次发脾泄,胃泄,大肠泄,小肠泄,大瘕泄,霍乱吐泻,〔白利〕及 
赤白相杂,米谷不消,肠鸣切痛,面浮足肿,目黄口干,胀满气痞,手足无力,小儿亦 
如之。四之气〔病〕宜渗泄,五苓之类是也。 
秋分酉上,五之气,秋分至小雪,阳明燥金之位,阳衰阴盛,故曰金气 
旺,其脉细而微。 
注云∶五之气为病,多发喘息,呕逆咳嗽,及妇人寒热往来, 疟瘅痔,消渴中 
满,小儿斑疹痘疮。五之气病,宜以大柴胡汤解治表里。 
小雪亥上,终之气,小雪至大寒,太阳寒水之位,阴极而尽,天气所 
收,故曰厥阴旺。厥者,极也,其脉沉短而〔微〕。万物收藏在内,寒气闭 
塞肤腠,气液不能越,故脉微也。 
注云∶终之气为病,多发风寒,风痰湿痹,四肢不收。秋尽冬水复旺,水湿相搏, 
肺气又衰,冬寒甚,故发则收引,病厥〔痿〕弱无以运用。水液澄澈清冷,大寒之疾, 
积滞瘕块,寒疝血瘕。终之气病,宜破积发汗之药是也。 

卷之上九、主治心法
(一)〔随证治病用药〕
属性: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蔓荆,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 
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顶巅痛,〔用〕 本,去川芎。肢节痛,用羌活,风湿亦用之。小腹痛,用青皮、 
桂、茴香。腹痛用芍药,恶寒而痛加桂;恶热而痛加黄柏。腹中窄狭,〔用〕苍 
术、麦芽。下部腹痛川楝子。腹胀用姜制浓朴、紫草。腹中实热,用大 
黄、芒硝。心下痞,用枳实、黄连。肌热去痰,用黄芩;〔肌热〕亦用黄 。虚热, 
用黄 ,亦止虚汗。胁下痛,往来寒热,用柴胡。胃脘痛,用草豆蔻。气刺痛,用枳 
〔壳〕,看何经,分以引经药导之。眼痛不可忍者,用黄连、当归根,以酒浸 
煎。茎中痛,用甘草〔梢〕。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嗜卧,去痰。用白术(枳 
实、半夏、防风、苦参、泽泻、苍术)。破滞气,用枳壳、(高者用之,能损胸中 
至高之气,三二服而已。)(陈皮、韭白、木香、白豆蔻、茯苓)。调气用木香、 
(香附子、丁、檀、沉。)补气用人参、(用)膏、粳米。去滞气用青皮,多则泻元 
气。破滞血用桃仁、苏木、(红花、茜根、玄胡索、郁李仁)。补血不足,用甘草(当 
归、阿胶。)和血用当归,凡血受病皆用。血刺痛用当归,详上下用根梢。(上部血, 
防风使〔牡〕丹皮、剪草、天麦二门冬。中部血,黄连使。下部血,地榆使。新血红 
色,生地黄;陈血瘀色,熟地黄。)去痰用半夏,热痰加黄芩,风痰加南星。胸中寒 
邪痞塞,用陈皮、白术。然,多则泻脾胃。嗽用(五味、杏仁、贝母),去上焦湿及 
热,须用黄芩,泻肺火故也。去中焦湿与痛,用黄连,泻心火故也。去下焦湿肿及 
痛,并膀胱火,必用汉防己、草龙胆、黄柏、知母。渴者用干〔葛〕、茯苓(天花 
〔粉〕、乌梅),禁半夏。心烦,用栀子仁(牛黄、朱砂、犀角、茯苓)。饮水多 
致伤脾,用白术、茯苓、猪苓。喘用阿胶。宿水不消,用黄连、枳壳。水泻,用白 
术、茯苓、芍药。肾燥香豉。疮痛不可忍者,用苦寒药,如黄芩、黄连,详上下分 
根梢及引经药〔则可〕。小便黄用黄柏,涩者加泽泻(余沥者杜仲)惊悸恍惚, 
用茯神、(金虎〔睛〕珠)(凡春加防风、升麻;夏加黄芩、知母、白芍药;秋加泽 
泻、茯苓;冬加桂、桂枝。)凡用纯寒纯热药,必用甘草,以缓其力〔也〕;寒 
热相杂,亦用甘草,调和其性也;中满者禁用。经曰∶中满勿食甘。 

卷之上九、主治心法
(二)〔用药凡例〕
属性:凡解利伤风,以防风为君,甘草、白术为佐。经曰∶辛甘发散为阳。风宜辛散, 
防风味辛,〔乃〕治风通用,故防风为君,甘草、白术为佐。 
凡解利伤寒,以甘草为君,防风、白术为佐,是其寒宜甘发散也。或有别证,于前 
随证治病药内选用,其分两以〔君〕臣论。 
凡水泻,茯苓、白术为君,芍药、甘草佐之。 
凡诸风,以防风为君,随证加药为佐。 
凡嗽,以五味子为君,有痰者半夏为佐;喘者阿胶为佐;有热无热,俱用黄芩为 
佐,但〔分〕两多寡不同耳。 
凡小便不利,黄柏、知母为君,茯苓、泽泻为使。 
凡下焦有湿,草龙胆、汉防己为君,黄柏、甘草为佐。 
凡痔漏,以苍术、防风为君,甘草、芍药为佐,详别证加减。 
凡诸疮,以黄连为君,甘草、黄芩为佐。 
凡疟疾,以柴胡为君,随所发之时,所属〔之〕经,分用引经〔药佐之〕。 
以上皆用药之大要,更详别证,于前随证治病〔药内〕,〔逐款加减用之〕。 

卷之上九、主治心法
(三)〔解利外感〕
属性:伤风者恶风,用防风二钱,麻黄一钱,甘草一钱。如头痛,加川芎一钱;项下脊旁 
至腰病者,羌活一钱;体沉重,制苍术一钱;肢节痛,羌活一钱;目痛鼻干及痛,升麻 
一钱;或干呕、或寒热、或胁下痛者,俱加柴胡一钱。 
伤寒恶寒者,麻黄二钱,防风一钱,炙甘草一钱;头沉闷者,羌活一钱。 
伤寒表热,服石膏、知母、甘草、滑石、葱、〔豉〕之类寒药,汗出即解。如 
热病半在表、半在里,服小柴胡汤能令汗出而愈(者)。热甚,服大柴胡汤之下; 
更甚者,小承气汤下之;里热大甚者,调胃承气汤下之,〔或〕大承气汤下之。发黄 
者,茵陈汤下之;结胸中,陷胸汤下之。此皆大寒之利药也。又言∶身恶寒,麻黄汤汗 
泄之,热去身凉即愈。 

卷之上九、主治心法
(四)〔伤寒热食物〕
属性:伤西瓜、冷水、牛乳寒湿之物,白术二钱,川乌半钱,防风一钱,丁香一个, 
炙甘草一钱。 
伤羊肉、面、马乳皆湿热之物,白术一钱,黄连一钱,大黄二钱,炙甘草半钱,制 
黄芩一钱。 
以上二证,腹痛加白芍药一钱;心下痞,枳实一钱;腹胀,浓朴半钱;胸中不 
利,枳壳半钱;腹中寒,陈皮三分;渴者,白茯苓一钱;腹中窄狭,苍术一钱;肢 
体沉重,制苍术一钱;因怒而伤者,甘草半钱;因忧而伤者,枳壳半钱;因喜而伤者, 
五味子半钱;因悲而伤者,人参半钱。大抵伤冷物以巴豆为君,伤热物以大黄为君,详 
认病证,添加为佐之〔药〕,或丸或散〔均〕可也。 

卷之上九、主治心法
(五)目疾
属性:目疾暴发赤肿,羌活、防风、柴胡、香白芷、升麻、二制黄芩、黄连、甘草。白睛 
红,白豆蔻;少许,则当归为主。(去翳,谷精花、蝉蜕、瞿麦、秦皮洗。养目血,菊 
花。明目,蕤仁、蜀椒、龙脑。)凡眼暴发赤肿,以防风、黄芩为君以泻火;和血为 
佐,黄连、当归是也;兼以各经药引之。凡目昏暗,以熟地黄、当归根为君, 
以羌活、防风、甘菊花、甘草之类为佐。 

卷之上九、主治心法
(六)泻痢水泄
属性:凡痢疾腹痛,以白芍药、甘草为君,当归、白术为佐,见血先后,分三焦热〔论〕。 
凡泻痢小便白,不涩为寒,赤涩为热也。又法曰∶完谷不化,而色不变,吐利腥秽,澄 
澈清冷,小便清白不涩,身凉不渴,脉细而微者,寒证也。谷虽不化,而色变非白, 
烦渴,小便赤黄而或涩者,热证也。凡谷消化,无问他证及色变,便为热也。寒泄而谷 
消化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