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43-医效秘传 >

第2章

443-医效秘传-第2章

小说: 443-医效秘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实,是以异也。 

卷之一
发表之药用温攻里之药用寒温里之药用热论
属性:表有邪则为阳虚,温之所以助阳也,阳有所助,则阴邪由以自消,发表之药用温者此也,即经曰阳 
虚阴盛,汗之则愈是也。邪传里则化热伤阴,寒之所以抑阳也,阳受其抑,则真阴得以自长,攻里之 
药用寒者此也。故经曰阴虚阳盛,下之则愈是也。若阴经自受寒邪,则阳不足而阴有余,故用辛热 
以助阳抑阴,此温里之药用热者是也。 
传足不传手论 
谓伤寒伤足不伤手,可也,谓伤寒传足不传手,则不可也。盖手之六经,皆属金火,故金火不畏寒者 
也。其足之六经,曰土、曰木、曰水,以水遇寒则冻冰,木遇寒则叶落,土遇寒则裂不坚,是不能胜其寒 
也,故能伤之。由是观之,岂非伤足不伤手者乎。传之一字,必是书写之误,有感而云。 

卷之一
十六种治法
属性:仲景伤寒正名十六种,其余发狂、谵语、郑声、结胸、痞满等症,皆系十六种正病传变所致,岂可概论作伤寒 
称之。 

卷之一十六种治法
一伤寒
属性:伤寒者,冬时冒寒邪,而病即发者也。其症头项痛,腰脊强,发热恶寒,不烦躁,无汗,脉来浮紧而涩, 
若在冬时霜降后及春分前,宜用麻黄汤。 

卷之一十六种治法
二伤风
属性:伤风者,感冒风邪也。其症头痛、身热、恶风、自汗,脉来浮缓,宜桂枝汤。脉紧而涩,无汗恶寒者,伤寒也, 
紧为恶寒,涩为无汗。然寒伤营属阴,阴主必藏,是以无汗,故用麻黄轻扬以发表。浮缓恶风者,伤风 
也,浮为伤风,缓为自汗,故用桂枝甘温以解肌。 

卷之一十六种治法
三伤寒见风
属性:伤寒见风者,其人初感于寒,续中于风是也。外症寒多热少,不烦躁,脉当浮而紧,今反浮而缓者,此 
伤寒而见风脉,乃营?并伤之症也。 

卷之一十六种治法
四伤风见寒
属性:伤风见寒者,其人先中于风,而重感于寒者是也。外症恶风、发热、烦躁,脉当浮而缓,今反浮而紧者, 
此伤风而见寒脉,亦营?并伤之症,俱用大青龙汤、或九味羌活汤加减治之。 

卷之一十六种治法
五湿
属性:病有伤湿,有中湿,有风湿。伤湿者,湿伤太阳膀胱经者是也。中湿者,湿中太阴脾经或肾经者是也。 
风湿者,或先伤于湿,后伤于风,风湿相搏而为病者是也。盖东南窊下之地,水多聚焉,居其处多湿, 
或中风雨雾露,是名中湿,此脾经与肾经受病也。其症一身尽疼,发热身黄,脉沈而缓,治宜燥胜可 
也。或素有湿,又中于风,是为风湿。其症肢体疼痛,难以转侧,脉沈而涩,治宜微表以去其风行燥以 
去其湿。大抵治湿之法,咸用羌防以胜之,二术以燥之,苓泽以渗之,或用附子以温之,看所挟风寒 
湿热之有无,及上下微甚以治之,切不可大发汗,汗之则风气去而湿气存,又不可下,下之则额上 
汗出微喘而死矣。 

卷之一十六种治法
六湿温
属性:湿温者,其人素伤于湿,又中于暑者也。其症两胫逆冷,腹满多汗,头目痛,或妄言,切不可发汗,发汗 
则使人不能言,耳聋,不知痛处,身青,面色变,名曰重暍,重暍宜白虎汤加苍术,去暑燥湿故也。 

卷之一十六种治法
七风温
属性:风温者,其人素伤于风,复伤于热,风热相搏故也。其症四肢不收,头疼身热,常自汗出,治在少阴、厥 
阴。仲景曰、汗出身热者为风温,治宜辛凉,疏风解热为主,切不可汗,汗之则发谵语,又不可下,下之 
则小便难,更不可温针,温针则耳聋而难言矣。 
湿温汗之名重暍,风温汗之多致死,但取小汗,清解表里为佳。 

卷之一十六种治法
八冬温温毒
属性:冬温者,冬感温气而成,实时行之气也。何者。冬令严寒而反温热,人触冒之,名曰冬温。冬温之病,与 
伤寒大异,以温则气泄,是失其闭藏之令矣,故古人用补中益气带表药以治之。 
温毒者,或冬令严寒,触冒寒邪,待天气暄热而发。或伤寒之热未已,再遇温热,变为温毒。温毒为病 
最重也,治宜寒凉大解其热。若邪热日深,毒气不泄,发为瘾疹斑斓与时气发斑,其病尤重,或升麻 
葛根汤,或化斑汤治之。 

卷之一十六种治法
九中暍
属性:中暍者,夏月所得热病也,与伤寒相类,与热病相同。其症身热大渴,自汗烦躁,不甚恶寒,身体疼痛 
者是也。盖中暍者热伤太阳经,中暑者热伤心脾经也。虽与伤寒相似,切不可作伤寒治之。然手足 
虽冷,脉息虽虚,又不可用热,宜清心利小便,或用清暑之药可也。 
活人书曰、夏日有四症,伤寒伤风,脉症互见,中暑热病,疑似难明。然脉紧恶寒,谓之伤寒。脉缓恶风,谓之伤 
风。脉盛壮热,谓之热病。脉虚身热,谓之伤暑。医者可不明辨。又有饥饱劳役之症,以致肌肤燥热,大渴引饮, 
面红目赤,脉洪而虚,重按全无者,此血虚发热也。症类白虎,惟脉不长实为异耳,?服白虎汤者必死,故东 
垣用当归补血汤治之。嗟乎,中暑果类伤寒矣,殊不知有类中暑者,可不慎欤。 

卷之一十六种治法
十温病
属性:温病者,冬时感冒寒邪,不实时而病,藏于肌肉之中,至春温暖而发者是也。其症发热而渴,不恶寒 
者为温病也。或用升麻葛根汤,或用葛根解肌汤。大抵治温病之法,无正汗之理,此怫郁之热,自内 
达外,无表症明矣,宜辛平之剂发散之。 

卷之一十六种治法
十一热病
属性:热病者,冬伤于寒不即发,至春又不发,郁而至夏发者是也。其病身热头痛,烦渴,不恶寒,脉洪而盛。 
盖因夏月时热两盛,治宜苦辛寒,清解为主。寒邪郁久化热,经曰、热病者伤寒之类也,故主苦辛寒 
法以救之。 
温病热病,其脉洪大有力,此阳症见阳脉也,可治。若脉来沈微细小,此阳症见阴脉也,必死。经曰、温病攘攘, 
大热脉小足冷者死。 

卷之一十六种治法
十二晚发
属性:晚发者,清明后、夏至前、而发者是也。其症身热头疼,或恶风恶寒,或有汗无汗,或烦躁脉来洪数。亦 
由冬时感寒所致,比之温热二症稍轻耳。不宜峻剂,宜清解邪热,通用槴子生麻汤加减治之。 

卷之一十六种治法
十三痉病
属性:痉病者,太阳经伤风、重感寒湿而致也。又曰、大发湿家汗,则成痉。其症头项强直,身热恶寒,摇头噤 
口,背反张者是也。外症发热恶寒,与伤寒相似,但其脉沈迟弦细,两目圆张,而项背反张强硬,如发 
痫之状。当视其有汗、无汗,以分刚痉、柔痉,若无汗恶寒,名刚痉,宜葛根汤。有汗不恶寒,名柔痉,桂枝 
加葛根汤,如汗下太过,重亡津液,以致筋脉失养,不柔和而变痉者,又宜补养气血为主。更有产后 
或金疮一切去血过多之症,皆能成痉,亦当补养为先。此则似痉而非痉者,岂可一例,而用风药? 
之。 

卷之一十六种治法
十四温疟
属性:温疟者,由伤寒之热未已,再感于寒,变为温疟,或过经坏病变为温疟而寒热羁留者,皆因寒热相 
搏而成。治宜散寒解热为主,并用加减小柴胡汤。如热多倍加柴胡,寒多,倍加桂枝而或柴胡葛根 
散其寒、石膏知母解其热也。 

卷之一十六种治法
十五时行
属性:时行者,谓春应暖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是也。盖四时不正乖戾之 
气,流行期间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相似,此则时行之气也。其外症有类伤寒,治宜解 
散,并用升麻葛根汤。然时行犹外入之感冒,而瘟疫乃内出之邪毒也。 

卷之一十六种治法
十六寒疫
属性:寒疫者,非时感冒之暴寒,亦时行之气也。伤寒例曰、从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皆时行寒 
疫也。其症憎寒恶风,头痛身热,或用消风百解散,或用六神通解散加减。大抵此病与温病及暑病 
相似,但治理有殊耳。然温暑之热,自内而出,寒疫之邪,寒抑阳气,乃外感者也。故治宜解表。若温暑, 
又兼表里者也。 

卷之一
温热论从种福堂本补入
属性: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胞,肺主气属?,心主血属营,辨营?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 
伤寒大异。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最速,未传心胞,邪尚在肺,肺主气,其 
合皮毛,故云在表,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或透风 
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不尔,风挟温热而燥生,清窍必干,谓水主之气,不能 
上荣,两阳相劫也。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其病有类伤寒,其验之 
之法,伤寒多有变症温热虽久,在一经不移。以此为辨。 
前言辛凉散风,甘淡驱湿,若病仍不解,是渐欲入营也。营分受热,则血液受劫,心神不安,夜甚无寐, 
或斑点隐隐。即撤去气药,如从风热陷入者,用犀角竹叶之属,如从湿热陷入者,犀角花露之品,参 
入凉血清热方中。若加烦躁大便不通,金汁可以加入,老年或平素有寒者,以人中黄代之,急急透 
斑为要。若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甘寒,重则如玉女煎,轻则如梨皮蔗浆之类。或其人肾水 
素亏,虽未及下焦,先自彷徨矣,必验之于舌,如甘寒之中,加入咸寒,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恐其陷 
入易易耳。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可冀其战汗透邪,法宜益胃,令水与汗并,热达腠开,邪从汗 
出。解后胃气空虚,当肤冷一昼夜,待气还、自温暖如常矣。盖战汗而解,邪退正虚,阳从寒泄,故渐肤 
冷,未必即成脱症,此时宜令病者安舒静卧,以养阳气来复,旁人切勿惊徨、频频呼唤,扰其元神,使 
其烦躁。但诊其脉,若虚软和缓,虽倦卧不语,汗出肤冷,却非脱症。若脉急疾,躁扰不卧,肤冷汗出,便 
为气脱之症矣。更有邪盛正虚,不能一战而解,停一二日再战汗而愈者,不可不知。再论气病有不 
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症变法,如 
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因其仍在气分,犹可望其战汗之门户,转疟之机括。大凡看 
法,?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如犀角玄参 
羚羊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 
法,虑其动手便错,反至慌张矣。且吾吴、湿邪害人最广,如面色白者,须要顾其阳气,湿胜则阳微也。 
法应清凉,然到十分之六七,即不可过于寒凉,恐成功反弃,何以故邪,湿热一去,阳亦衰微也。面色 
苍者,须要顾其津液,清凉到十分之六七,往往热减身寒者,不可就云虚寒而投补剂,恐炉烟虽熄, 
灰中有火也,须细察精详,方少少与之,慎不可直率而往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