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要读的60篇诗歌-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漂泊,是在追寻着心中的理想还是别的什么?这白色的精灵在可爱的家乡抛弃了很多的东西,那是生活的安逸,还是物质的富裕,或者别的什么?
波涛汹涌,夹杂着呼啸的海风。它们要打翻这精灵,要让这孤独的反叛者葬身在自己威猛的打击中。帆呢?在铺天盖地的狂风巨浪的疯狂打击下,“弓起了腰轧轧作响”。帆没有退缩,没有畏惧,而是在努力,在拼搏,为着自己所追寻的东西。
这白色的精灵在追寻什么?不是幸福,那可能是它曾经放弃的东西;不是逃避,在昏天暗地的时候它还在弓腰前进;当然更不是安逸。在帆坚毅的搏斗中,大海已经有气无力。而在大海的上面,是阳光的世界,温暖而和煦,安详而灿烂;下面是一碧万顷的海面,宁静而温顺,清净而可爱。这不就是安逸的生活吗?但是,帆要的不是这些,而是拼搏,是拼搏中带来的乐趣,是孤独灵魂的英雄行为。
这首诗是一首杰出的哲理抒情诗。诗歌采用象征的手法,通过这种给人强烈印象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感情。帆就是诗人的化身,诗人那孤独、反叛的灵魂象征,那对自由的向往也象征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象征着诗人那一代贵族革命家对自由的向往。诗在描画风景,进而说明发人深省的哲理方面也具有很高的水平。那恶劣的社会环境在诗中对大海糟糕场景的描写中得到了贴切的表现;那进取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也在诗的叙述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另外,诗歌采用的设问结构大大强化了诗歌的感染效果,省略号的使用开阔了诗的意境,启发读者深思,特色独具。
第二部分 外国卷第45节 披着深色的纱笼
披着深色的纱笼我紧叉双臂……
“为什么你今天脸色泛灰?”
——因为我用酸涩的忧伤
把他灌得酩酊大醉。
我怎能忘记?他踉踉跄跄走了出去——
扭曲了的嘴角,挂着痛苦……
我急忙下楼,栏杆也顾不上扶,
追呀追,想在大门口把他拦住。
我屏住呼吸喊道:“那都是开玩笑。
要是你走了,我只有死路一条。”
“别站在这风头上,”——
他面带一丝苦笑平静地对我说道。
作者简介
阿赫玛托娃(1889—1966),前苏联著名女诗人。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贵族。1905年,父母离异,诗人随母亲居住,不久被寄居在亲戚家读书。中学毕业后,诗人进彼得堡女子高等学校法律系学习,同时,诗人开始投入大量精力从事文学创作。1910年,她与贵族诗人尼·古米廖夫结婚,婚后先后在法国、瑞士等国游历。这时的诗人写下了很多具有唯美主义倾向的诗歌,这些诗在贵族青年中广为流传,也使诗人获得了“俄罗斯的萨福”的称号。十月革命后,她的丈夫参加白匪,遭到镇压;诗人一度沉迷于学术研究,放弃诗歌创作。但诗人坚持自己的爱国情怀,没有和另一些文人一样离开祖国。卫国战争期间,诗人 写下了许多有关抵抗侵略、保卫祖国的英雄诗篇。二战后,诗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遭到批判。20世纪50年代,诗人被恢复了名誉,但对诗人作品的研究一直是苏联文学界的一个敏感话题。1966年,诗人去世。直到1990年,诗人在苏联诗歌史上的地位才得到确立和真正的认可。
名作赏析
这首诗写于1911年,是对一段爱情插曲的描写。
诗中首句刻画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女子形象,她披着深色的纱笼。简单一句话就刻画出女子那欲说还羞的心情, 衬托出爱情的神秘和诱人。“紧叉双臂”,似乎也在暗示着“我”对爱情的犹豫和惶惑。诗人就是在这种微妙的心境中写下这首诗的,那是恋人们在爱情中的常见情境。
对方神情悲苦地走了,脸上带着痛苦,脚步踉跄。他是因为对方的犹豫和怀疑而心情烦闷,还是因为被对方过火的玩笑击伤了心灵。而因为这略带极端的行为——走开,另一方也不再安稳地坐在那里。“我”要去挽回对方的心,“我”不想失去心中的情郎,急忙追了出去,要把“他”留住,并且解释清楚,表白心中的爱情。
“他”回过头来,面带一丝苦笑,平静地对“我”说:“别站在这风头上。”这简短的一句话胜似千言万语,——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关切可能会挽救一个生命,会给一个人带来一生的幸福。故事就这样结束了,留给读者无穷的遐想。
这首诗突出反映了诗人的创作风格:用极其精练的语言描写日常生活的场景,写出生活中朴实而真切的感情,特别是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这首诗采用一个爱情生活中极为常见的情景,将恋人之间那种向往爱情又怕受到伤害的微妙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将爱情中的苦痛和甜蜜写得生动到位。诗中采用对话的形式,一方面使诗的故事性增强,另一方面又使诗中的人物心理描写真实而动人。这首诗给当时处在动荡社会中的年轻人以很大的安慰和满足,在他们中间广泛地流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