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松下幸之助经营沉思录 >

第4章

松下幸之助经营沉思录-第4章

小说: 松下幸之助经营沉思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关心并不是阿谀奉承,尊敬长辈、抚慰疲惫的人本来就是人之常情,是人与人之间很自然的交流。 
  当然,如果你是出于某种企图而这样做,那么一旦被对方觉察,就会起到反作用。人,不是那么简单的。如果你这样做是出于诚恳和真心,其本身就值得尊敬,自然也能打动对方。诚恳和真心这样的词可能有些过时了,但我认为,当代的员工都应该学会诚恳和真心地关心他人。
第三部分
因祸得福
作者:〔日〕松下幸之助????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即使公司整体发展状况良好,在工作中,我们还是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不仅在工作中,在家庭或我们的人生中,也同样会遇到各种困难。在我们的生活中,五年或十年都遇不到任何麻烦或困难,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社会本来就是如此,重要的是我们首先要有一种精神准备或者说信念。在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各种困难,是否做好精神准备、是否有信念,将直接影响事情的结果。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意志就容易动摇,精神就容易受挫,从而导致失败。 
  过去我也经常遇到困难,但幸运的是最终大多变成了好事。例如,有一次,公司生产的某种产品无论如何也卖不出去,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失败。然而,我从失败中找原因,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发现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了很大的帮助。 
  再比如,在工作中经常发生这样的事,员工因为某个环节出了问题而被客户训斥了一顿,他回来后向我汇报:“××生气了,说以后再也不和我们做生意了。” 
  这时,我告诉他:“这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做成一笔大买卖之前,往往是要挨骂的。” 
  我继续对他说:“你再去一次,把我们的想法重新跟他讲一遍。你就说,‘社长听完我的汇报后说,我们的想法和做法绝对没有损害贵公司的利益,也许有不周到的地方,被您教训也是应当的。但从根本上说,我们充分地考虑了您的利益和立场。如果您因为一个失误而否定整个方针,那就太遗憾了。如果您在听完我对整个方针的介绍之后,仍然持否定态度,那么我们公司立刻取消这笔生意。’你不用考虑太多,照这样再去说一遍。” 
  他按照我说的话去做了,结果对方说:“你们那边的老头是这么说的啊?我明白了。这样的话,我们做笔大买卖吧。”就这样,由于一个错误,对方和我们做成了一笔大买卖。而且从那之后,他们成了我们的忠实客户,这种事时有发生。 
  如果那个时候我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没有为对方着想,这件事可能只能草草收场了。要知道工作和经营不是我们自己的事,还需要为对方着想,反省自己的做法,只有抱着这样一种信念,并铭记于心,才能真正地做好实际工作,而结果往往会因祸得福。 
  在其他工作中,我们也应该抱有同样的信念。
第三部分
要有“路是无限宽广”的信念
作者:〔日〕松下幸之助????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现在,在公司的经营中,生产、技术和销售等各个领域都开发出了很多先进的方法,发展和进步的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但仔细想来,这正是今天这个时代所特有的进步和发展的状态。也许一百年之后,那时的人看到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会笑道:“以前的人居然做这种无聊的傻事。”因为社会时时刻刻都在飞速地发展啊。 
  今天认为不可能的事,一百年之后至少有一半会变为可能,但到那时又会出现新的、待解决的问题。只要人类存在,就能无限地开发出新的方法。而一个个地开发出新方法,正是我们产业人的重要使命和任务,处在管理阶层的人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认清这一点并抱着强烈的信念,你的工作就能一帆风顺。哪怕自己辛苦一些,但至少在别人来看你是一帆风顺的。 
  作为管理层员工,应该树立起这样一个信念,那就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找出解决的方法,并坚定地将这种信念传达给员工—“任何事只要做,就能成功”。 
  凡事都是如此,如果负责人自己都认为办不到,那这件事多半是办不成的。但如果负责人有强烈的信念,认为“这件事一定能做到”,并召集所有的部下,坚定地对他们说:“由于……我们必须着手做这件事。大家和我一起干怎么样?我认为能办得到,希望大家也要竭尽全力去做。如果大家都同意,那么我就率领大家一起干!”这时,如果部下都说:“好,我们一定好好干!”那么这件事就能办成。当然,事情本身必须是不违背规律、不违背道德的。这样,即使最终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至少也能达到接近目标的水平。一直以来,我在自己的工作中,采用的都是这种方式。负责人的号召和呼吁能激励全体员工集思广益,无论是生产、技术、销售,还是经营都能取得创新和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负责人的精神状态绝对不应该是消极的、悲观的。不要有“可能会失败”、“也许办不成”的想法,而应该具有“一定能成功”、“即使摔倒,也要从摔倒的地方爬起来”的积极性和斗志,这是作为一名负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第四部分
人生心得帖
作者:〔日〕松下幸之助????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我马上就要九十岁了,回想起我九岁那年准备去大阪做学徒时,和送我的母亲一起在家乡的纪之川车站等车的情景,宛如昨日一般,历历在目。在那之后八十一年的光景中,我经历了很多事。别人常问我:“您一定过得很辛苦吧?”然而不可思议的是,我没有感到辛苦。我认真地投入到每一天的工作中去,一直走到了现在。期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事,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才有了今天的自己。一想到这些,我就由衷地感激社会、大众和工作。 
  常常有人希望我能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所思所想的点点滴滴写下来、说出来。于是,我便把其中关系到人生问题的心得整理出来,集结成为本书。 
  人生是深奥的、复杂的、微妙的。尚处于学习阶段的我,在这里谈人生未免有些自不量力。然而我还是希望我的这些体验和对人生的思考,能对大家实现更加美好的人生多少有点帮助。我热切地期待着大家的意见和感想。 
  松下幸之助 
  昭和五十九年(一九八四年)八月
第四部分
人情的微妙
作者:〔日〕松下幸之助????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人的心理有时靠道理是说不清楚的。认识到人情的微妙,在做事时注意自己的行为措辞,才能构筑起和睦的人际关系。 
  仔细想来,人的心理的确很不可思议。 “人情的微妙”说的就是高兴、悲伤、愤怒、得意、失落等情绪,它们都是在微妙的情感牵动之下的心理变化。我们如果想要心情愉快地共同生活,就要学会互相知晓、理解彼此的想法。 
  我曾听过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明治政府建立初期,那时政府刚刚准备征收所得税。 
  当时,在大阪南城的宗右卫门町有一家名叫富田屋的高档茶馆。有一天,大阪税务署邀请大阪知名的商人,也就是当地的有钱人来这里做客。 
  这些商人虽说是来做客的,但毕竟邀请方是政府 —当时的政府权力要比现在大得多—所以他们内心有些不安,毕恭毕敬地坐在那里。不一会儿,一个税务署长模样的人走了进来。他不是径自走向壁龛前的正座,而是突然在末座上就坐。“今天特意邀请各位来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政府下令按照各位的收入征收所得税的事情。拜托了……”说完这番话后,他好好地款待了来客。 
  听了这个故事后,我体会到了人情的微妙。在当时那个官尊民卑的时代,制定一项新税制,只需要发一个通告或将政府的命令发下去,就可以执行了。然而税务署长却郑重地以礼相待,亲自说明宗旨,希望得到协助。这种做法的确充满了人情味,使人心中充满温暖。 
  我觉得充满人情味的态度和关怀在日常生活中是极其重要的。 
  有求于人的情况无非两种,一种是“光靠利害关系就能办成”,一种是“只靠利害关系是办不成的”。如果提出请求的人,态度蛮横或傲慢,那么哪怕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我也会断然拒绝。而有时,即使对自己的利益有所损害,但提出请求的人,态度非常礼貌、诚恳,最终我还是会被他的诚意打动,接受他的请求。人的心理非常微妙,不是只靠道理就能说清的。 
  在有求于人时,好好考虑一下这两种情况,体会其中微妙的人情关系,并在做事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才能构建起和睦的人际关系。 
  我们要时常反省自己每天所做的事,究竟哪些事让我们意识到或用到了人情的微妙。
第四部分
驾驭学问的能力
作者:〔日〕松下幸之助????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学问终究只是人类的工具。要认识到自己的自主性,不要拘泥于学问,不要被学问牵制。 
  我从未接受过正规教育。九岁那年,上小学四年级时,我辍学来到大阪,开始在店铺里做学徒。当然我自己并不愿意这样,上学的愿望比谁都强烈。 
  现在我还记得,在我做学徒的那家店铺正对面,有一户人家,他们也有一个和我同龄的孩子。每天早上,当我在店里打扫卫生时,总能看见那个孩子身穿校服,一边说着“我去上学了”,一边走出家门。每当这时,我都羡慕地看着他的身影。有条件的话我也想上学,但当时家里的状况实在不允许。 
  现在回想起来,没能如愿求学反而对我大有帮助。 
  我自己出来创业以后,渐渐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公司工作,我觉得这些人都比我强。我没上过学,不懂的东西很多,而公司的员工都是从学校毕业的,受过教育、有知识,我理所当然应该尊敬他们。 
  很自然,我会经常倾听员工们的意见。正是我的这种态度,使员工们纷纷发挥出了各自的智慧和力量。公司不是靠我一个人的力量,而是靠大家的力量逐渐发展起来的,这就是众智经营。我想这就是松下公司能稳步发展的重要原因。 
  当然,我并不是说学问是无用的,学问的重要性就无需再说了。正是有了众多的先人钻研学问,才有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今后,学问的重要性还会更加突出。 
  虽然学问越来越重要,但我认为不拘泥于学问更加重要。学问很重要,但完全被它牵着鼻子走,没有学问什么事都干不成,这反而不是个好现象。学问虽然重要,却不是唯一的道路,条条大路通罗马,要灵活地看待问题。 
  近来社会上有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往往拘泥于学问,被学问所牵制。 
  学问也好、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也好,都不过是我们生活的工具,恰当地使用能够提高绩效,错误地使用则会带来危害,有时我们恰恰是败在自己的学问上。 
  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学问、知识仅仅是生活的工具,就不会被它牵制,而能够正确、灵活地驾驭它了。我们也要在驾驭学问的同时,不断成长。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看清这一点。 
  在对学历要求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