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280-医学从众录 >

第5章

280-医学从众录-第5章

小说: 280-医学从众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男元犀按∶仲景《金匮要略》,分辨详尽,方治神奇,学人宜细心体认。今为初学立法,难以语上,不得不俯以从 
时,而寻其简要, 
只四字可以蔽其义,曰∶微甚虚实。微甚者,以病势而言;虚实者,以病患之身体而言也。 
饮之微者,小青龙驱之于外,真武汤镇之于内,再以倍术丸以燥之,五苓散以利之,桂苓术 
甘汤以化之,可以收功矣。饮之甚者,邪伏于背俞高处,内与中气相通,外与表气相接,故 
邪动即大队俱起,势如伏兵,此当表里并治,宜小青龙汤,又木防己去石膏加芒硝茯苓汤治 
之。又当上下分治,喘不能息,气闭上也。宜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腹满肠间有水,气闭于 
下也,宜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主之。如饮甚内痛,必用十枣汤之峻,方可捣其巢穴,此治饮 
之大略也。又当察其人之虚实,以为用药轻重缓急之准。 
叶天士曰∶饮为阴邪,非离照当 
空,氛雾焉能退避。若以地黄、五味阴药,附和其阴,则阴霾冲逆肆空,饮邪滔天莫制,宜 
附子、人参、茯苓、大枣配生姜汁,除阴维阳为妙。 
次孙男心兰按∶叶天士此论,为饮症之虚者而言。 
又仲师云∶微饮气短,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此二句可为治虚饮之法。 
仲景治痰饮咳嗽诸方,列喘症门,宜细心研究。 
x倍术丸x 
白术(炒二两) 桂心 干姜(炒,各一两) 
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加至三十五丸,食前服。 
x小青龙汤 五苓散x(方各见《伤寒》) 
x木防己汤x(方见《金匮》) 
开三焦水结,通上中下之气属虚者。 
x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x 
水邪实结,愈而复发。 
x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x 
腹满口舌干燥,肠间有水气。 
程氏曰∶防己、椒目导饮于前,清者从小便而出,大黄、葶苈推饮于后,浊者从大便而 
下,此前后分消,则腹满减而水饮行,脾气转而津液生矣。 
x肾气丸x 
x苓桂术甘汤x 
治胸胁支满目眩,并治饮邪阻滞心肺之阳,令呼气短。 
x甘遂半夏汤x 
治饮邪流连不去,心下坚满。 
程氏曰∶留者行之,用甘遂以决水饮,结者散之,用半夏散痰饮,甘遂之性直达,恐其 
过于行水,缓以甘草、白蜜之甘,坚以芍药之苦,虽甘草、甘遂相反,而实以相使,此苦坚甘 
缓,约之之法也。《灵枢经》曰∶约方犹约囊,斯之谓欤? 
尤氏曰∶甘草与甘遂相反,而同用之者,盖欲其一战而留饮尽去,因相激而相成也,白 
芍、白蜜不特安中。亦缓毒药耳。 
x十枣汤x 
治悬饮内痛,亦治支饮。 
x大青龙汤x 
治溢饮之病属经,表属热者,宜此凉发之。 
x泽泻汤x 
支饮虽不中正,而迫近于心,饮邪上乘清阳之位,其人苦冒眩。冒者,昏冒而神不清, 
如有物冒蔽之也,眩者,目旋转而乍见眩黑也,宜此汤主之。 
x浓朴大黄汤x 
治支饮胸满。(支饮原不中正,饮盛则偏者,不偏故直驱之从大便出。) 
x葶苈大枣泻肺汤x 
治支饮不得息。 
x小半夏汤x(各方见《金匮》) 
治心下支饮,呕而不渴。 
x茯苓饮x(《外台》) 
治积饮既去,而虚气塞满其中,不能进食,此证最多,此方最妙。 
茯苓 人参 白术(各一钱五分) 枳实(一钱) 橘皮(一钱二分五厘) 生姜(二钱) 
水二杯,煎七分服,一日三服。 
x《三因》白散x(方见《三字经》) 
x梨藕汁膏x 
治痰嗽诸虚,奇验如神。 
梨汁 藕粉 萝卜汁 生姜 人乳 白糖 砂糖 童便(各四两) 
将八味放瓷瓶内,用炭火熬煎至一斤为止,每日空心百滚汤调下四五钱,服完即愈,能 
常服则精神强健,永无虚损。 
x款冬冰糖汤x 
小儿吼嗽,并大人咳嗽方。 
款冬花(三钱) 晶糖(五钱) 
将二味放茶壶内,泡汤当茶吃,自然渐愈。 
x海浮石滑石散x 
治小儿天哮,一切风湿燥热,咳嗽痰喘,并治大人等症。 
海浮石 飞滑石 杏仁(各四钱) 薄荷(二钱) 
上为极细末,每服二钱,用百部煎汤调下。 
x人参冬梨方x 
治痰火骨蒸,吐血,不足之证,重十服八服即愈。 
人参 天冬 麦冬(各一钱五分) 茯苓(五分) 杏仁(二枚,去皮尖) 红枣(二 
枚,去核) 莲子(六枚,去皮心) 人乳(二匙) 白蜜(三匙) 大甜梨(一个,削刀挖去心) 
将前药制碎,纳梨内,仍以梨盖盖之,用绵纸封固,饭上蒸熟,日间吃其药,临卧吃此梨。 
x青黛蛤粉丸x 
治咳嗽吐痰,面鼻发红者,一服即愈,其效如神。 
青黛(水飞极细,晒干,再研,用三四钱) 蛤粉(三钱) 
二味炼蜜为丸,如指头大,临卧口噙三丸。 
x枇杷蜜汤x 
治痰火。 
用枇杷五十叶,去毛,水五十杯,煎至五六杯,再重汤炖至三四杯,每药三茶匙,冬蜜一茶匙调下。 
x姜糖汤x(各方见《种福堂》) 
治老人上气喘嗽,不得卧。 
生姜汁(五两) 黑砂糖(四两) 
用水煎二十沸,时服半匙,渐渐咽之。 
x五味子汤x 
治伤燥,咳唾中有血,牵引胸胁痛,皮肤干枯。 
五味子(五分,研) 桔梗 甘草 紫菀茸 竹茹 桑根皮 续断(各一钱) 生地(二 
钱) 赤小豆(一撮) 
上九味,水煎空心服,《秘旨》加白蜜一匙。 
长孙男心典按∶赤豆易生扁豆五钱,囫囵不研,最能退热补肺,但有寒热往来忌之。去 
续断、赤豆、地黄,加葳蕤、门冬、干姜、细辛,亦妙。 
x麦门冬汤x(各见《千金》) 
治大病后,火热乘肺,咳唾有血,胸膈胀满上气,羸瘦,五心烦热,渴而便秘。 
麦冬(二钱,去心) 桔梗 桑根皮 半夏 生地 紫菀茸 竹茹(各一钱) 麻黄(七 
分,去根节) 甘草(五分,炙) 五味子(十粒,研) 生姜(一片) 
上十一味,水煎,空心服。 

卷二
喘促
属性:喘症最重而难医。吾观庸医凡遇喘症,必投苏子降气汤一二剂;不愈,即用贞元饮治之 
;不愈,即加沉香、黑铅、磁石、牛膝之类。曰∶吾遵景岳法施治,无如其病深弗效也。斯 
说也,倡之于某老医,今已传为成矩,诚可痛恨。余即以景岳之说正之。景岳曰∶喘有虚实。 
实者胸胀气粗,声高息涌,膨膨然若不能容,惟呼出为快也。论中未尝不以风寒燥火怒气 
痰饮分别而治之。又曰∶虚喘者,慌张气怯,声低息短,皇皇然若气欲断,提之若不能 
升,吞之若不能降,劳动则甚,但得引长一息为快也。论中未尝不以老弱久病,脾肺肾脏大 
虚,及血后汗后、妇人产后等症,胪列而分治之。其中不无语病者,盖未研究《伤寒论》、《金匮》 
之旨,而徒涉猎医书,无怪其有肤浅处、有似是而非处也。余俯从时好,即景岳虚实两语, 
而参以古法,罗列经方及妥当时方,以为临症择用。 

卷二喘促
实喘方
属性:x越婢加半夏汤x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脉浮大者。 
x小青龙汤x 
肺胀咳而上气,心下有水气,脉浮者。 
x桂苓五味甘草汤x 
小青龙汤虽治寒饮咳嗽上气之良方,而下虚之人,不堪发散,动其冲气,急用桂苓伐肾邪, 
五味敛肺气,以辑其火,甘草调中气,以制其水。 
x桂苓五味甘草加姜辛汤x(方各见《金匮》) 
既藉桂苓之方,下其冲气,而反更咳胸满者,是寒邪贮胸,虽用桂而邪不服,嫌其偏于 
走表而去之。加干姜、细辛,取其大辛大热,以驱寒泄满也。 
《金匮》法,前症兼冒而呕者,加半夏以驱饮,名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 
前症兼形肿者,是肺气滞而为肿,加杏仁利之,名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前症又兼面 
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其面,加大黄三钱以利之。(脉气不利,滞于外而形肿,滞于内而胃 
热,既以杏仁利其胸中之气,复以大黄利其胃中之热。)名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大黄汤。 
徐忠可曰∶仲景数方,俱不去姜、辛,即面热亦不去姜、辛,何也?盖以姜、辛最能泄满止咳 
,凡饮邪未去,须以此二味刻刻预防也。 
x桂枝加浓朴杏仁汤x(方见《伤寒》) 
喘家主之,太阳病下之,微喘,以此解表。 
x射干麻黄汤x 
咳而上气,喉中作水鸡声者。 
x皂荚丸x 
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稠痰粘肺,非此方不能清涤稠痰矣) 
x葶苈大枣泻肺汤x 
肺因支饮满而气闷,气闭则呼吸不能自如,此方苦降以泄实邪。 
x十枣汤x 
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 
喻嘉言曰∶五饮之中,独膈上支饮,最为咳嗽根底。外邪入而合之固嗽,即无外邪而支饮渍 
入肺中,自令人咳嗽不已。况支饮久蓄膈上,其下焦之气逆冲而上者,尤易上下合邪也。夫 
以支饮之故,而令外邪可内,下邪可上,不去支饮,其咳嗽终无宁宇矣。 
x麦冬汤x(方各见《金匮》) 
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此方主之。 
x泻白散x 
治肺火喘嗽。 
x四磨饮x 
治七情气逆而为咳,并治一切实喘。 
x苏子降气汤x(方各见《时方》) 
治痰嗽胀满喘促,上盛下虚。 
x紫苏汤x(《圣济》) 
治卒气短。 
紫苏(四钱) 陈皮(一钱) 红枣(二枚) 
水酒煎服。 

卷二喘促
虚喘方
属性:x加味六君子汤x 
治肺脾虚寒,痰嗽气喘。 
人参 白术(炒) 茯苓 半夏(各二钱) 陈皮 甘草(炙) 干姜(各一钱) 细辛(八分) 五味(七分) 
水煎服。 
x参附汤x 
治元气虚脱,手足逆冷,汗出不止,气短欲绝。 
愚按∶此上中下俱脱之症。若中焦脾气脱者,以白术一两代人参,名术附汤;上焦肺气 
脱者,以炙黄 一两代人参,名 附汤,但黄 轻浮,必加麦冬三钱,五味一钱以纳之;下焦 
肾气脱者,以熟地黄一两代人参。但熟地性滞,非痰所宜,且功缓,非急症所倚,须加茯苓 
四钱导之,方为稳当。观仲景茯苓甘草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真武汤三方,皆以茯苓为 
君,皆治汗出不止。盖以汗之大泄,必引肾水上泛,非茯苓不能镇之。此以平淡之药,用为 
救逆之品,仲景之法,所以神妙也。 
x黑锡丹x 
治脾胃虚冷,上实下虚,奔豚,五种水气,中风痰潮危症。 
喻嘉言曰∶凡遇阴火逆冲,真阳暴脱,气喘痰鸣之急证,舍此再无他法之可施。予每 
用小囊佩带随身,恐遇急症不及取药,且欲吾身元气温养其药,借手效灵,厥功历历可纪。 
徐灵胎曰∶镇纳元气,为治喘必备之药,当蓄在平时,非一时所能骤合也。 
x六味丸x(方各见《时方》) 
治肾阴虚不能纳气者,加麦冬五钱、五味一钱。 
x肾气丸x(方见《金匮》) 
治肾阳虚不能纳气。 
x全真一气汤x(《冯氏锦囊》) 
治上焦虚热,下焦虚冷,此方清肃在上,填实在下之法。 
熟地(一两) 人参(一二三钱或一两另炖调复) 麦冬 牛膝(各二钱) 冬白术(炒,三钱) 五味(七分) 附 
子(一钱,须重用) 
水煎服。 
x枸杞汤x(方见《时方》) 
治气短。 
x贞元饮x(见《三字经》) 
余推景岳制方之意,以气为阳,血为阴。大汗亡血,产后及热病之后,血虚则气无附丽 
。孤阳无主,时见喘促,故以此饮济之缓之。其要旨在“济之缓之”四字,今人顺口读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