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280-医学从众录 >

第16章

280-医学从众录-第16章

小说: 280-医学从众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阴阳有互根之理,有阳虚而治其阴者,阴虚而治其阳者,不可不知。又汗为心液,宜 
补其心,以人参养荣汤主之。液主于肾,宜补其肾,以左右归饮、六八味丸主之。 
总之,汗以元气为枢机,苟大汗身冷,必以六味回阳饮,人参加至两许,方可挽回;伤 
寒误发其汗,上焦津液干枯,必引肾水上泛外溢,如水涌出,名曰亡阳,必以真武汤救之。 
盖以此汤君茯苓以镇水,佐附子以回阳也。 

卷六自汗盗汗
汗出不治症
属性:汗出而喘,汗出而脉绝,汗出而身痛,汗出发润至巅,汗出如油,汗出如珠,凡见此类 
,皆不得妄药。 

卷六自汗盗汗
脉息
属性:宜阴脉,若渐缓者吉;忌阳脉,兼短涩促结代散革者,难治。 

卷六自汗盗汗
方药
属性:x玉屏风散x 
白术(二钱,炒) 黄 (二钱,炙) 防风(五分) 
水煎服。 
按∶宜以黄 为君,可加至五七钱。 
x当归六黄汤x 
治发热盗汗如神。 
当归 熟地 生地 黄柏 黄连 黄芩(各一钱) 黄 (二钱,炙) 
水一盅半,煎六七分服。加浮小麦、牡蛎各一钱,更效。 
x六味回阳汤x 
治阴阳俱脱,汗出不止。 
熟地(四五钱或一两) 当归(二三钱) 干姜(一二钱,炮) 附子(二三四钱) 人参(二三钱至一两) 
炙草(一二三钱) 
水煎服。 
按∶汗出亡阳者,以茯苓换当归,再加乌梅二枚。 
x真武汤x(方见《伤寒》) 
x外治法x 
用五倍子研末,口水为丸,贴脐中。(男用女津,女用男津)外以膏药封之,不走气,隔 
宿即止。又以龙骨、牡蛎 研为末,包稀布内擦汗,粉自出,以实毛窍。 

卷六自汗盗汗
备方
属性:x参附汤 术附汤 附汤x(俱见《时方》、俱见气喘) 
喻氏曰∶卫外之阳不固而自汗,则用 附汤;脾中之阳遏郁而自汗,则用术附汤;肾中 
之阳净游而自汗,则用参附汤。凡属阳虚自汗,不能舍三方为治。又曰∶ 、附可以治风虚 
,术、附可以治寒湿,参、附可以壮元神。三者亦交相为用。 
按∶用方之妙,得其性味化合,如珠之走盘,不拘成法。 
x莲枣麦豆汤x 
治盗汗方。 
莲子(七粒) 黑枣(七个) 浮麦(一合) 马料豆(一合) 
用水一大碗,煎八分,服三剂。 
x黄 豆汤x 
黄 马料豆 
二味同煎服,半月愈。 
x五倍子膏x 
用五倍子去蛀末,炙干研末,男用女唾,女用男唾,调浓糊,填脐中。外用旧膏药贴之,勿令泄气,两次愈。 
x黑豆枣梅汤x(俱见《种福堂》) 
黑豆(三钱) 浮麦(一钱) 乌梅(三个) 
水煎服。 

卷七
泄泻
属性:泄泻之症有五,而总不离于湿。初起只以平胃散加猪苓、泽泻治之,他方皆不逮也。又 
有五更天将明时,必洞泻一二次,名曰脾肾泄,难治。盖以肾旺于亥子,今肾大虚,闭藏失 
职,故五更之时而特甚也。亦谓之脾者,以泄泻之时,一定不移,五行之土,犹五常之信也 
,四神丸加味主之。大抵初泻与泻之未甚,宜利水,次补脾;久泻大泻,宜补肾,以胃关煎 
、八味丸之类为主,兼服补中益气汤,以升其下陷之气。盖以肾为胃关,二便开合,皆肾所 
主也。 

卷七泄泻
脉息
属性:宜沉细,忌浮大。 
x加味平胃散x 
苍术(二钱,炒) 炙草 陈皮(各一钱) 猪苓 浓朴(姜汁炒) 泽泻(各一钱五分) 生姜(三片) 
水煎服。 
如头痛发热恶寒者,外感风寒也,加紫苏二钱,川芎、防风各一钱。 
如伤食饱闷胀痛等症,加山楂、麦芽之类;大醉之后,更加干葛二钱。 
如腹痛不休,脉细手足冷,中寒也,加干姜二钱,肉桂、吴萸各一钱。 
如脉洪数有力,口中热,舌红,腹痛时作时止,小便短涩,火泻痛也,加木通一钱、干 
葛一钱五分;若兼肠垢里急后重,再加黄连一钱、白芍三钱。 
如暑月水泻口渴,小便不利,加滑石三钱研末。 
如泻而腹痛不止,为土伤木贼,加酒白芍三钱、防风一钱。 
如服前药不能效者,是脾肾虚寒,宜加补骨脂、炒扁豆、白术各二钱、吴萸八分、干姜 
一钱以温之;如滑脱不止,再加诃子、肉豆蔻一钱五分,罂粟壳一钱以涩之。 
x四神丸x(方见《时方》) 
乡前辈林公讳祖成,加白术八两、罂粟壳二两、肉桂一两,醋调炒米粉为丸,名六神丸 
,治同。再加杜仲四两、茯苓四两,名固肾启脾丸。自注云∶久服此丸,俾脾元足而营卫运 
,斯分消之力旺,肾元足而开合神,斯固摄之权行。 
x温补脾肾元气主方x(《林公传》) 
杜仲(二钱) 人参 白术(各五分) 茯苓 肉豆蔻(去油,各一钱) 补骨脂 砂仁(各五分) 五味(二分) 
水煎,空心午前服。小腹隐痛,加肉桂五分;小便不利,加泽泻一钱。 
x胃关煎x 
治大泻将脱,久泻不止。 
熟地(三四五七钱) 白术(二三钱) 干姜(一二钱,炒) 吴萸(五七分) 炙草(一钱) 扁豆(炒,研) 山 
药(炒,各二钱) 
水煎服。 
按∶以上为治泻之恒法。又有变通活法,不可不知。 
如久泻服温补及固涩之药不止,或愈而复作,或既愈,次年又应期而作,俱是痼积未除 
,宜通因通用之法,《本事》温脾汤主之。 
又有感秋金燥气,始则咳嗽,久则往来寒热,泄泻无度,服温补药更甚,或完谷不化, 
有似虚寒,而不知肺中之热,无处可宣,急奔大肠,食入则不待传化而直出,食不入则肠中 
之垢,亦随气奔而出,是以泻利无休也。宜以黄芩、地骨皮、甘草、杏仁、阿胶润肺之药,兼 
润其肠,则源流俱清。寒热咳嗽泄泻,一齐俱止矣。 
又有泻久亡阴,过服香燥之品,发热口渴,微喘汗出,烦躁,阴气虚尽,阳气不能久留 
,宜急养其阴,以阿胶、地黄、门冬等类,熬膏三四斤,日服十余次。半月药尽遂效,另制 
补脾药末善后,痊愈。此喻嘉言之验案也。 
x温脾汤x(《本事方》见《时方》) 
主治痼冷在肠胃间,泄泻腹痛。宜先取去,然后调治,不可畏虚以养病也。 
x《千金》温脾汤x(方见《实在易》) 
治积久热痢赤白。 
x生姜泻心汤x 治心下痞硬,干噎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 
x甘草泻心汤x 
下后痞益甚,日利数十行,谷不化,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 
故便硬也。 
x半夏泻心汤x 
呕而发热,心下满而不痛。 
x黄芩汤x 
太阳少阳合病自利者。 
若呕者,加生姜一钱五分、半夏一钱,名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x黄连汤x 
胸中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者。 
即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以和表里。 
x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x 下利,医复吐下之,食入口即吐。 
此方治呕家夹热,不利于香、砂、橘、半者,服此如神。昔张石顽先生借治脾胃虚寒、 
肠有积热之泄,甚效。 
x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x 
此仲景治汗后腹胀满之方也。张石顽借治泻后腹胀满,甚效。 
石顽治总戎陈孟庸,泻利腹胀作痛,服黄芩、白芍之类,胀急愈甚。其脉洪盛而数,按 
之则濡,此湿热伤脾胃之气也。与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二剂痛止,胀减而泄利未已。 
与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二剂泻止,而饮食不思,与半夏泻心汤二剂而安。 
x葛根黄芩黄连汤x(各见《伤寒》) 
此汤仲景治桂枝症,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喘而汗出之症。今借治表邪未解,肠 
胃俱热之泻,甚效。 
按∶君气质轻清之葛根,以解肌而止利;佐苦寒清肃之芩连,以止汗而除喘;又加甘草 
以和中,先煮葛根,后纳诸药。解肌之力缓,清中之气锐,又与补中逐邪者殊法矣。 
x锅粑莲肉散x 
治老幼脾泻久不愈神方。 
饭锅粑(四两,净末) 莲肉(四两,去心,净末) 白糖(四两) 
上共和匀。每服三五匙,一日三次,食远服。 
x丹矾蜡榴丸x 
治一切久泻,诸药不效,宜服止丸。 
黄丹 枯矾 黄蜡(各一两) 石榴皮(八钱,炒研) 
将蜡溶化小铜勺内,再以丹、矾、榴皮三味细末,乘热为丸,如豆大,空心服五丸。兼 
治红痢,用清茶下,白痢用姜汤下。 
x锅粑松花散x 
治白泻不止神效方。 
饭锅粑(二两) 松花(二两,炒) 蜡肉骨头(五钱,烘脆) 
共为末,砂糖调,不拘时服。 
x火腿红曲散x(各见《种福堂》) 
治脾泄。 
陈火腿骨( 存性研末) 红曲 
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砂糖调陈酒送下。 

卷七
风痹痿
属性:风、痹、痿三症不同,近世不能为辨,而混同施治,误人不浅。兹特分别之。 
风者,肢节走痛也。《内经》谓之贼风,后人谓之痛风,又谓之白虎历节风。其中表里寒热 
虚实,宜因脉辨症而药之。至久痛必入络,如木通、刺蒺藜、红花、金银花、钩藤之类,最 
能通络,可随宜加入。久痛必挟郁,郁而成热,热盛则生痰,如南星、半夏、栝蒌根、黄柏 
、郁金、川贝、竹沥、姜汁之类,俱能解郁清热化痰,可随宜加入。多用桑枝、桑寄生者, 
盖以桑为箕星之精也;多用虎骨者,以风从虎,亦以骨治骨之义也。用乌、附、辛、桂之药 
而不效者,宜用葳蕤、麦冬、桑叶、脂麻、生 、菊花、蒺藜、阿胶、甘草之类为膏,滋养 
阳明,亦是柔润熄肝风之法。 
痹者,闭也。风寒湿杂至,合而为痹,与痛风相似。但风则阳受之,痹则阴受之。虽行 
痹属风,痛痹属寒,着痹属湿,而三气之合,自当以寒湿为主。盖以风为阳邪,寒湿为阴邪 
,阴主闭,闭则重着而沉痛。是痹症不外寒湿,而寒湿亦必挟风。寒曰风寒,湿曰风湿,此三 
气杂合之说也。《内经》云∶在阳命曰风,在阴命曰痹。以此分别,则两症自不混治矣。 
至于治法,不外三痹汤及景岳三气饮之类为主,如黄 五物汤、黄 防己汤、桂枝芍药知母 
汤、乌头汤之类,皆古圣经方,当知择用。张景岳云∶只宜峻补真阴,宣通脉络,使气血得 
以流行,不得过用驱风等药,再伤阴气,必反增其病矣。若胸痹、胞痹及脏腑之痹,当另立 
一门,方能分晓,《医门法律》分别甚详,宜熟玩之。 
痿者,两足痿弱而不痛也。《内经》分为五脏∶肺痿者,主皮毛痿也;心痿者,脉痿也 
;肝痿者,筋痿也;脾痿者,肉痿也;肾痿者,骨痿也。而其要旨,在独取阳明。盖阳明为 
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若阳明虚,不能藏受水谷之气而布化,则 
五脏无所禀,宗筋无所养,而痿 作矣。医者不知,误投姜、独风药,则火得风而益炽; 
误投乌、附劫药,则阴被劫而速亡。要知此症无寒,当遵张子和为定论。若用痛风三痹蒸汤 
灸燔等法,立见其危。至于方治,以虎潜丸、加减四斤丸为主。痿久者,间服六君子汤加黄 
柏、苍术、竹沥、姜汁。黑瘦人血虚多燥,宜间服二妙地黄丸。肥白人气虚多痰,宜间服当 
归补血汤加竹沥、姜汁。定不可误服辛热之药,或问辛热既不可用,何张石顽云,老人痿厥 
用虎潜丸而不愈,少加附子而即愈乎?不知此法是借附子辛热之力,以开通经隧,原非为肾 
脏虚寒而设也。 

卷七风痹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