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280-医学从众录 >

第12章

280-医学从众录-第12章

小说: 280-医学从众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五
膈症反胃
属性:膈者,阻隔不通,不能纳谷之谓也。又谓之隔言,病在胸膈之间也。上焦出胃上口主纳 
,中焦并胃中主腐化,下焦别回肠主济泌。此症三焦失职,百无一生。丹溪指为胃脘干枯 
,以四物汤入牛羊乳、竹沥、韭汁之类主之;薛氏指为怫郁伤肝,肝木克土,以左金丸、逍遥 
散、六君子汤、归脾汤、六味丸、八味丸之类,随症间服;易思兰本此法以治气膈,晨吞八 
味丸百粒,暮服畅卫汤,开导其上,滋补其下,多效;赵氏以此病多得之五旬以上,肾水既 
干,阳火偏盛,煎熬津液,三阳热结,则前后闭涩,下既不通,必反于上,直犯清道,上冲 
吸门,须以六味丸料大剂煎饮,久服可挽十中之一二。然以余观之,膈症既成,终无治法。 
问曰∶既无治法,岂真坐视其亡耶? 
修圆曰∶即欲服药,亦不过尽人事而已。吾乡老医某,只守程氏启膈饮一汤,始服颇效 
,久亦增病。然而痰火郁气阻逆于上者,亦借为引导也。《已任篇》专取阳明,以左归饮加生地 
、当归,亦所以开贲门、(此门开则能纳食)幽门、(此门开则小便利。)阑门、(此门开则大便润。)之 
法也。此数方之意,皆仿于仲景大半夏汤用甘澜蜜水之法,而不知仲景取半夏以升降阴阳, 
借人参以重生津液,复得蜜之滋润,灌溉流通,而阻隔之患乃免。程氏以半夏耗液为禁,岂 
知仲景麦门冬汤及此方之微旨哉! 
张石顽云∶古人指噎膈为津液干枯,故水液可行,干物梗塞,为枯在上焦。余窃疑之, 
若果津液枯槁,何以食才下咽,涎随上涌乎?故知膈咽之间,交通之气不得降者,皆冲脉上 
行逆气所作也。惟气逆,故水液不得居润下之常,随气逆涌耳。若以津枯而用润下之剂,岂 
不反益其邪乎?宜六君子汤加减,挟寒,脉迟细者,加肉桂、附子;挟热脉数滑者,加枳实、 
黄连;若噎而声不出者,加五味子、竹茹;喉中有一块,食物不下者,痰气也,加海石、诃 
子;膈间作痛,多是瘀血,加归尾、桃仁、韭汁、童便,甚者加大黄微利之。《千金》五噎丸、五膈丸,亦可择用。 
按∶张石顽主于冲脉上逆,诚千古灼见。亦从仲景大半夏汤悟出。然必谓润下之剂反益 
其邪,是因其涎沫之多,而狃于见症之陋习也。冲脉不治,取之阳明。故仲景以半夏降冲脉 
之逆,即以白蜜润阳明之燥,加人参以生既亡之津液。石顽此论,得其半而遗其半也。盖人 
之胃中,叠积如膏脂者,谓之胃阴。今因冲气上逆,日呕出粘涎,即日亡其胃阴,尚得谓滋 
润之剂宜屏绝乎!余所以不敢阿好也。 
《人镜经》曰∶《内经》云∶三阳结谓之膈。盖足太阳膀胱经水道不行,手太阳小肠经 
津液枯涸,足阳明胃经燥粪结聚,所以饮食拒而不入,纵入太仓,还出喉咙,人之肠胃一日 
一便,乃常度也。今膈食之人,五七日不便,陈物不去,新物不纳,俗医强分为五膈十噎, 
支派既多,并丧其实,标本不明,是以火里煨姜,汤中煮桂。胡椒未已,荜拔继之;丁香未 
已,豆蔻继之。虽曰和胃,胃本不虚;虽曰温脾,脾本不寒。此病之所以日盛也。法当用三 
一承气汤节次微下之,后用芝麻饮啜之,陈腐去而肠胃洁, 瘕尽而荣卫昌,饮食自进矣。 
按∶此法虽偏,而百无一生之症,急用之尚有余望,否则逡巡观望,何济于事。 
反胃症,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初患者尚可治。王太仆云∶食不得入,是有火也;食入 
反出,是无火也。遵赵氏法,以六味丸治膈症,是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以八味丸治反胃, 
是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而自愚论之,食入反出,脾失其消谷之能,胃失其容受之能,宜理 
中汤温脾,加麦芽以畅达一阳之气。与参术消补同行,土木不害,而脾得尽其所能。或吴茱 
萸汤温胃,借吴萸以镇纳厥阴之逆气,合参枣甘温相济,震坤合德,而胃得尽其所能。而犹 
恐中土大寒,温补太缓,以干姜、吴萸、附子、荜拔,蜜丸,俾火化之速;复恐燥热上僭, 
伤上焦 之气,以沙参、白术、茯苓、麦芽、五谷虫、甘草、白蔻仁为末,浓裹于外 
,又以朱砂六一散为衣,使温和之药,在外先行于土,而辛热之药,由中焦以直达命门,熟腐水 
谷。续以八味丸收其全功。若病热之甚,第以八味丸缓服,未免迂阔矣。(张石顽云∶有阳 
虚不能统运呕逆便秘,用人参大黄附子攻之即通;瘀血在膈,阻滞气道而成者,用抵当丸作 
芥子大,吞二钱。但饮热汤及食椒姜,辄呃者,有瘀血也。) 

卷五膈症反胃
诊脉
属性:浮缓而滑,沉缓而长(皆可治);弦涩短小。(为难治) 
x大半夏汤x(方见《金匮》) 
x启膈饮x(方见《实在易》) 
x三一承气汤x(方见《时方》) 
按∶久病与羸败之人,前方未免太峻。余用麻仁丸及高鼓峰新方代之。高鼓峰悟王损庵 
治膈用大黄之妙,融会一方,颇为稳当。方用熟地五钱,当归、白芍、桃仁、麻仁各三钱, 
微微润之。其形体如常,即以前方内加大黄一二钱,以助血药。 
x加减左归饮x 
(经云∶肾乃胃之关,关门不利,升降息矣。关门即气交之中天之枢也,故肾旺则胃阴充,胃阴充则能食。) 
《己任篇》曰∶膈症一阳明尽之。予治荆溪潘尔修之膈,用左归饮去茯苓,加生地、 
当归两大剂而便润食进;又十剂而两便如常,饮食复旧。盖以左归饮中有甘草,则直走阳明 
,以和其中。且当归、生地合用,则能清胃火以生其阴。胃阴上济则贲门宽展,故饮食能进 
;胃阴下达则幽门、阑门皆滋润,故二便如常。去茯苓者,恐其分流入坎,不若专顾阳明之 
效速也。 
x和中畅卫汤x 
紫苏梗(五分) 香附(醋炒) 神曲(炒) 沙参(各一钱) 桔梗 连翘(去子尖,各六分) 木香(四分) 
苍术 抚芎 贝母(各八分) 砂仁(三分) 生姜(三片) 
水煎服。 
易思兰自注云∶香附、苏梗,开窍行气;苍术健中;贝母开郁痰;连翘散六经之火;抚 
芎发肝木之困;神曲行脾之郁;木香逐气流行;桔梗升提肺气;沙参助正气而不助火,此方 
提上焦之火邪,乃“火郁发之”之义也。然徒用此方,而不兼补下之药,虽能解散于一时,其火 
无水制,必然复生,而痞满噎膈之疾,恐尤甚于前也。 
愚按∶《内经》云,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可见此病多起于郁结不舒 
,胃气不能敷布所致,张鸡峰所谓神思间病是也。方中虽是解郁套药,而分两多寡、气味配 
合,似有独得之妙。又与八味丸间服,所以多效。喻嘉言资液救焚汤,与八味丸间服,亦是 
此意。但救焚汤大凉大降,流于奇险,不如此汤之平易近人也。 
x五噎丸x(《千金》) 
治胸中久寒,呕逆妨食,结气不消。 
干姜 蜀椒 吴茱萸 桂心 北细辛(各一两) 人参 白术(各二两) 橘皮 茯苓(各一两五 
钱) 附子(一枚,炮) 
上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酒服十五丸,日三服,渐加至三十丸。 
x五膈丸x(《千金》) 
治饮食不得下,手足冷,上气喘息。 
麦门冬(三两) 甘草(二两) 蜀椒(炒,去汗) 远志肉 桂心 细辛 干姜(炮,各一两) 附子(一枚 
,炮) 人参(二两) 
上为末,炼白蜜丸弹子大。先食噙一丸,细细咽之。喉中胸尚热,药丸稍尽。再噙一 
丸,日三、夜二服,七日愈。 
张石顽曰∶二丸同用参附椒辛姜桂之类。一以肝气上逆,胃气不下而呕噎,故用萸、橘 
以疏肝降逆,苓、术以健脾通津;一以肾气不蒸,肺胃枯槁而不纳,故用冬草以滋肺和胃, 
远志以补火生土。又呕噎而药食可进者,频与小丸调之;膈塞而饮食不纳者,时用大丸噙之 
。其立法之详若此,可不辨而忽诸。 
x吴茱萸汤x(方见《伤寒》) 
x理中汤丸x(方见《伤寒》) 
x连理丸x(理中丸加黄连) 
x八味丸x 
(方见《时方》) 
又考隔食反胃,及呕吐粒米不入之症,多系七情不遂,激动其气,气乱载血上逆,菀积于 
中,胃气阻隔,用生鹅血乘热饮之。取其生气未离,以血攻血,直透关钥,引宿积之瘀,一 
涌而出,而胸胁豁然。此法详于《苏东坡琐录》,前辈金淳还公,即韩慕庐东坦,俱已验效,推 
之生鸭血、生黄牛血,亦可用。 
x西洋药酒方x(《锦囊秘授》) 
治隔食翻胃,一切痢疾水泻等症,立验。 
红豆蔻(去壳) 肉豆蔻(面裹煨用,粗纸包压,去油) 白豆蔻(去壳) 高良姜(切片,炒) 甜肉桂(去皮) 
公丁香(各研净细末,戥准五分) 
先用上白冰糖四两,水一饭碗,入铜锅内煎化,再入鸡子清二个,煎十余沸,入好烧酒 
一斤,离火置稳便处,将药末入铜锅内打匀,以火点着烧酒片刻,随即盖锅火灭,用纱罗滤 
去渣,入瓷瓶内,用冷水去火气,随量少饮之。 
x缪仲淳秘传膈噎膏x 
人参浓汁 人乳 牛乳 梨汁 蔗汁 芦根汁 
x龙眼浓汁x 
上七味各等分,加姜汁少许,隔汤熬成膏子。下炼蜜,徐徐频服之,其效如仙丹。 
x贝母糖酒方x 
好陈酒(一斤) 冰糖(十两) 贝母(去心) 砂仁 木香 陈皮(各二钱) 
上咀片,入瓷瓶内。箬叶扎紧,上放米一撮。煮以米熟为度,每日清晨服一大杯。 
x糖姜饼x 
用糖坊内上好糖糟一斤、生姜四两,先将糖糟打烂,和姜再捣做小饼。晒干,放瓷瓶内 
,置灶烟柜上。每日清晨,将饼一枚泡滚水内,少停饮汤。 
x八汁汤x 
治噎食。 
生藕汁 生姜汁 悉尼汁 萝卜汁 甘蔗汁 白果汁 蜂蜜 竹沥 
上各一盏和匀,饭上蒸熟,任意食。 
x牛羊人乳汁x 
治翻胃膈气,此证必起于肠枯血燥,大便三四日一次。粪如马栗,若如羊屎者不治,口常吐白沫者不治。 
牛乳、羊乳、人乳,不拘分重,总宜常服,为生血润肠之妙药。 

卷五
疟症
属性:疟疾不离少阳。少阳为半表半里,邪居表里之界。入与阴争则寒,出与阳争则热。争则 
病作,息则痛止。止后其邪仍据于少阳之经。浅则一日一作,深则二日一作,更深则三日一 
作。虽有别经,总以少阳为主。故仲景以弦字该本症之脉,盖于治法只一小柴胡汤。热多烦 
渴,加知母、花粉;寒多身疼,加干姜、桂枝。治之得法。一二服可愈。 
朱丹溪云∶无汗要有汗,散邪为主,带补正;有汗要无汗,补正为主,带散邪。大抵于 
小柴胡汤中无汗,麻黄可加二钱,即三解汤意也。有汗,桂枝、酒芍可各加二钱,即柴胡桂 
枝汤意也;如三五作不休,即于前方加常山三钱,一服即愈。俗谓常山截疟,用之太早,则 
截住邪气而成他病。不知常山祛痰涌吐,从阴达阳之药,正所以鼓邪气外出,何截之有? 
余每合穿山甲、金银花三味,取其通达经络,又以人参、当归、白术、何首乌之类,择 
用一二两为君。于疟未出时,服之多愈。至于方书分定名色,多歧仅惑。而所应别者,如单 
寒无热为牡疟,宜理中汤、理阴煎加柴胡主之;单热无寒为痹疟,或先热后寒为热疟,宜白 
虎汤加桂枝主之;劳役饥饱过度为劳疟,宜补中益气汤加柴胡主之;受山岚瘴气为瘴疟,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