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35-本草择要纲目 >

第4章

035-本草择要纲目-第4章

小说: 035-本草择要纲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物小陷胸汤主之。白散亦可。以其内有贝母也。俗以半夏有毒用贝母代之。不知贝母乃太 
阴肺经之药。半夏乃太阴脾经阳明胃经之药。若虚劳咳嗽吐血咯血。肺痿肺痈。妇人乳痈痈 
疽。及诸郁之症。半夏乃所禁忌。贝母可为向导也。至于脾胃湿热。涎化为痰。久则生火。 
痰火上攻。昏愦僵仆蹇涩诸症。贝母切不可代。必用半夏。古人治人面疮须用贝母。其入气 
分灼然可见。 
畏(秦艽) 

寒性药品
沙参
内容:【气味】 
苦微寒无毒。入厥阴经。 
【主治】 
滋养肝木。除寒热。安五脏。疗久咳肺痿。其体轻虚专补肺气因而益脾与肾。补阴 
制阳。 
反(漏芦) 恶(防己) 

寒性药品
玄参
内容:【气味】 
苦微寒无毒(勿犯铜器。饵之能噎人喉。丧人目。)入足少阴肾经。 
【主治】 
心中懊 烦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小便不利。凡肾水受伤。真阴失守。孤 
阳无根。发为火病。法宜壮水以制火。玄参治胸中氤氲之火。真圣剂也。 
恶(黄 山萸肉 干姜 大枣) 反(藜芦) 

寒性药品
丹参
内容:【气味】 
苦寒无毒。平而降。阴中之阳也。入手少阴厥阴之经。心与胞胳血分之药也。 
【主治】 
破宿血。生新血。安生胎。下死胎。止血崩带下。调经脉不匀。排疮疡脓。止痛生 
肌长肉。定疝痛。 
畏(盐水) 反(藜芦) 

寒性药品
桔梗
内容:【气味】 
辛苦微温无毒。浮而升。阳也。入手太阴足少阴经。(去芦净米泔水浸一宿。焙干 
用。) 
【主治】 
肺热气奔促咳逆肺痈。排脓。开提气血。咽中痛。非此不能除。清利头目。破滞及 
积块。诸药有此不能下沉。谓之舟楫。 

寒性药品
犀角
内容:【气味】 
苦酸咸寒无毒。阳中之阴也。入阳明经。(凡用磨汁服之。忌盐。妊娠勿服。能消 
胎气。) 
【主治】 
吐血衄血下血。及伤寒蓄血。发狂谵语。发黄。发斑。痘疮稠密。内热黑陷。或不 
结痂。泻肝凉心。清胃解毒。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药物。必先受用。故犀角能解一切诸毒 
。又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风邪热毒必先干之。故犀角能疗诸血及惊狂斑痘之症。 

寒性药品
牛黄
内容:【气味】 
苦平有小毒。 
【主治】 
小儿百病。诸惊痫寒热。口不开。大人癫狂。中风失音。清心化热。利痰凉惊。痘 
疮紫色。发狂谵语等症。盖牛之有黄。因其病在心及肝胆之间。凝结成黄也。故还能治心及 
肝胆之病。凡中风入脏者。必用牛雄脑麝之剂。入骨髓。透肌肤。以引风出。若风中于腑及 
血脉者忌用。恐反引风邪流入于骨髓。如油入面。莫之能出也。 

寒性药品
芦荟
内容:【气味】 
苦寒无毒。乃厥阴药也。 
【主治】 
其功专于杀虫。清热明目。镇心。疗小儿癫痫惊风。祛五疳。杀三尸。研末敷 齿 
甚妙。治湿癣出黄汗。 

寒性药品
郁金
内容:【气味】 
辛苦寒无毒。属火与土有水。其性轻扬。上行入心及胞络。 
【主治】 
补血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治阳毒。祛胃下血频痛。 

寒性药品
竹沥
内容:【气味】 
甘大寒无毒。姜汁为之使。(凡取竹沥。宜用淡苦竹者佳。以竹截长五六寸。以瓶 
盛倒悬。下用一器承之。周遭以火逼之。其沥滴流于器内。) 
【主治】 
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消渴劳复。养血清痰。风痰虚痰在膈胸。令人癫狂。痰 
在经络四肢及皮里膜外。非此不能达。治子冒风 。解射罔毒。凡阴虚则发热。竹沥味甘性 
缓。能除阴虚之有大热者。寒而能补。与山药寒补义同。大寒言其功。非独言其气也。其性 
滑痰。非助以姜汁不能行。诸方治胎产金疮口噤。与血虚自汗。消渴小便多。皆是阴虚之 
病。无不用之。然寒湿胃虚滑肠之人。服之则反伤肠胃。 

寒性药品
常山
内容:【气味】 
苦寒有毒。为治疟之最要。不可多进。凡无水不作痰。无痰不成疟。水在上焦则常 
山能吐之。水在胁下则常山能破其辟而下其水。但得行血药为佐助。功可收其十全也。又纯 
热 
发疟。或蕴热内实之症。投以常山。大便点滴而下。大便似泄不泄者。佐以大黄泄利敷行。 
可获全愈也。 

寒性药品
乌梅
内容:【气味】 
酸温平涩无毒。入脾肺二经血分。 
【主治】 
止渴调中。去痰治疟。敛肺涩肠。噎膈蛔厥蚀恶肉。仲景治蛔厥乌梅丸及虫 方中 
用者。取虫得酸而即止之之义也。 

寒性药品
大戟
内容:【气味】 
苦寒有小毒。阴中之微阳也。 
【主治】 
蛊毒十二水。腹满急痛。破症结。并甘遂同为泄水之重剂。盖水湿也。得气与火。 
则凝滞而为痰为涎为涕为癖。故入心迷窍则成癫痫妄言妄见。入肺塞窍则成咳唾稠粘喘息背 
冷。入肝而留伏蓄聚则成胁痛干呕寒热往来。入经络则麻痹疼痛。入筋骨则颈项胸背腰胁手 
足牵引。三因方并以控涎丹主之。总以大戟能泄脏腑之水湿。善用之可奏奇功也。又钱氏谓 
肾为真水。有补无泻。而复云痘疮变黑归肾一症。乃用百祥膏下之以泻肾者也。盖非泻肾。 
是泻其腑而脏自不实也。然其性苦寒有毒。最损真气。须认症确审。方可言用。 

寒性药品
胡黄莲
内容:【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补胆肝。明目。骨蒸劳热。妇人胎蒸。小儿惊痫。理腰肾。去阴汗。去果子积。性 
情功用与黄连同。 
恶(菊花 白藓皮 玄参 芫花 姜蚕 冷水) 畏(款冬 牛膝) 

寒性药品
荆芥
内容:【气味】 
辛温无毒。浮而升。阳也。入足厥阴经气分。 
【主治】 
寒热鼠 。瘰 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疸。去邪。除劳渴冷风出汗。煮汁 
服之。捣烂醋和敷疔肿肿毒。治恶风贼风遍身 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精。通利血脉。传送 
五脏不足气。助脾胃。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香港脚筋骨烦疼及阴阳毒。伤寒头 
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及发斑。盖荆芥入足厥阴经气分。其功长于祛风邪。散瘀血。破结气 
。消疮毒。盖厥阴乃风木也。主血而相火寄之。故风病血病疮病为要药。 
反(驴肉 无鳞鱼 河豚) 

寒性药品
地骨皮
内容:(凡使根掘得、以东流水浸刷、去土、捶去心、以熟甘草汤浸一宿焙干。) 
【气味】 
苦寒。升也阴也。入足少阴手少阳经。 
【主治】 
细锉拌面煮熟吞之去肾家风良。又益精气。 
去骨热消渴。解骨蒸肌热消渴。风湿痹。坚筋骨凉血。治在表无定之风邪。 
传尸有汗之骨蒸。泻肾火。降肺中伏火 
。去胞中火退热。补正气。治上膈吐血。煎汤漱口。止齿血。治骨槽风。又治金疮神验。去 
下焦肝肾虚热。 

寒性药品
琥珀
内容:(凡用须分红松脂。石珀。水珀。花珀。物象珀。 珀。琥珀。其红松脂如琥珀。只是 
浊大脆纹横。水珀多无红色。如浅黄多皱纹。石珀如石重。色黄不堪用。花珀纹似新马尾松 
心。纹一路赤。一路黄。物象珀其内自有物命入用神妙。 珀之象珀之长。琥珀如血色。以 
布拭热。吸得芥子者真也。琥珀拾芥。乃草芥即禾草也。言云芥子误矣。入药用水调侧柏子 
末安瓷锅中。置琥珀于内煮之。从巳至申。当有异光。捣粉筛用。)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安五脏。定魂魄。杀精魅邪鬼。消瘀血。通五淋。壮心明目。磨翳止心痛癫邪。疗 
蛊毒。破结瘕。治产后血枕痛。止血生肌。合金疮。清肺利小肠。古方用为利小便以燥脾土 
有功。脾能运化。肺气下降。故小便可通。若血少不利者。反致其燥急之苦。 

寒性药品
水银
内容:【气味】 
辛寒有毒。 
【主治】 
疮 疡白秃。杀皮肤中虱。堕胎。除热。杀金银铜锡毒。熔化还复为丹。以敷男子 
阴 
。阴消无气。利水道。去热毒。主天行热疾。除风安神镇心。治恶疮 疥杀虫。催生下死胎 
。 
(丹烧不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其去凡草木远矣。金汞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水银入 
耳能食人脑至尽。入肉令百节挛缩。倒阴绝阳。人患疮疥。多以水银涂之。性滑重直入肉宜 
谨之。头疥切不可用。恐入经络。必缓筋骨。百药不治也。) 

寒性药品
朴硝
内容:(炼白如银。能寒能热。能滑能涩。能辛能苦。能咸能酸。入地千岁不变。色青白者佳 
。黄者伤人。赤者杀人。) 
【气味】 
苦辛寒无毒。又曰苦咸有小毒。得石苇为之使。 
【主治】 
百病。除寒热邪气。逐五脏积聚结固留癖。能化七十二种石。炼饵服之。轻身神仙 
。胃中饮食热结。破留血闭绝停痰痞满。推陈致新。疗热胀。养胃消谷。治腹胀大小便不通 
。女子月候不通。通泄五脏百病及症结。治天行热疾头痛。消肿毒。排脓润毛发。 
恶(麦句姜) 畏(三棱) 

寒性药品
芒硝
内容:【气味】 
辛苦大寒无毒。又曰咸有小毒。 
【主治】 
五脏积聚久热胃闭。除邪气。破留血。腹中痰实结搏。通经脉。利大小便及月水。 
破五淋。推陈致新。下瘰 黄胆病时疾壅热。能散恶血。堕胎。敷膝疮。 
【马牙硝】 
气味甘大寒无毒。又曰咸微甘。即英硝也。 
【主治】 
除五脏积热伏气。末筛点眼赤。去赤肿障翳涩泪痛。亦入点眼药中用。功同芒硝。 
内经曰。咸味下泄为阴。又云咸以 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气坚者以咸 之。热盛者以 
寒消之。故张仲景大陷胸汤。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皆用芒硝以 坚去实。热结不至坚者 
不可用也。本草云朴硝味辛。是辛以润坚燥也。今人不用辛字。只用咸字。咸能 坚也。其 
义皆是。本草言芒硝利小便而堕胎。然伤寒妊娠可下者。用此兼大黄引之。直入大腹。润燥 
坚泻热。而母子俱安。经云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此之谓欤。以在下言之。则便溺俱阴。以 
前后言之。则前气后血。以肾言之。总主大小便难。溺涩秘结。俱为水少火盛。经云热淫于 
内。治以咸寒。佐之以苦。故用芒硝大黄相须为使也。芒硝气薄味浓。沉而降阴也。其用有 
三。去实热一也。涤肠中宿垢二也。破坚积热块三也。孕妇惟三四月及七八月不可用。余皆 
无妨。朴硝澄下。硝之粗者也。其质重浊。芒硝牙硝结于上。硝之精者也。其质清明。甜硝 
风化硝。则又芒硝牙硝之去气味而甘缓轻爽者也。故朴硝只可施于卤莽之人及敷涂之药。若 
汤散服饵。必须芒硝牙硝为佳。张仲景伤寒论。只用芒硝。不用朴硝。正此义也。 

寒性药品
羚羊角
内容:(凡用有神羊角甚长。有二十四节。内有天生木胎。此角有神力抵下牛。凡使不可单 
用 
。须要不折元对。绳缚。铁锉锉细。重重密裹避风。以旋旋取用。捣筛极细。更研万匝入药 
。免刮人肠。) 
【气味】 
咸寒无毒。 
【主治】 
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常不魇寐。除邪气惊梦狂越僻谬 
。疗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湿风注毒伏在骨间。及食噎不通。久服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