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本草择要纲目-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疼。主崩中。治邪气及骨节疼四肢不仁痔 等疾。久服耐寒暑。催生固大肠。夫重可去怯。
禹余粮之重为镇固之剂。其性涩又主下焦前后诸病。
热性药品
鲫鱼
内容:(和蒜食少热。同沙糖食生疳虫。同芥菜食成肿疾。同猪肝鸡肉雉肉鹿肉猴肉食生痈疽
。同麦门冬食害人。)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合五味煮食主虚羸。温中下气。止下痢肠痔(夏月热痢有益。冬月不宜。)合 作羹
主胃弱不下食。调中益五脏。合茭首作羹。主丹石发热。生捣涂恶核肿毒不散及 疮。同小
豆捣涂丹毒。烧灰和酱汁涂诸疮十年不瘥者。以猪脂煎灰服治肠痈。合小豆煮汁服消水肿。
炙油涂妇人阴疳诸疮杀虫止痛。酿白矾烧研饮服治肠风血痢。酿硫黄 研酿五倍子 研酒服
并治下血。酿茗叶煨服治消渴。酿胡蒜煨研饮服治膈气。酿绿矾 研饮服治反胃。酿盐花烧
研掺齿痛。酿当归烧研揩牙乌髭止血。酿砒烧研治急疳疮。酿白盐煨研搽骨疽。酿附子炙焦
同油涂头疮白秃。凡诸鱼属火。独鲫属土。有调胃实肠之功。若多食亦能动火。
热性药品
巴豆
内容:(最能泻人。新者佳。用之去皮心膜熬令黄黑。捣如膏。乃和丸散。有用仁者。用壳者
。用油者。有生用者。麸炒者。醋煮者。烧存性者。有研烂以纸包压去油者。谓之巴豆霜。
)
【气味】
辛温有毒。又曰生温熟寒。有大毒。其性热味苦。气薄味浓。体重而沉降阴也。又
性热味辛有大毒。浮也。阳中阳也。又生猛熟缓。能吐能下。能止能行。可升可降。
【主治】
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
水谷道。去恶肉。除鬼毒蛊主邪物。杀虫鱼。金疮脓血不利丈夫。杀斑蜇蛇虺毒。治十种水
肿痿痹。落胎。通宣一切病。泄壅滞。除风破血。排脓消肿毒。杀腹脏虫。及疥癞疔肿。治
泻痢惊痫。心腹痛疝气。风 耳聋。喉痹牙痛。利关窍。古人云。巴豆乃斩关夺门之将。不
可轻用。若峻用则有戡乱劫病之功。微用亦有抚缓调中之妙。譬之萧曹绛灌。乃勇猛武夫。
而用之为相。亦能辅治太平。王海藏言其可以通肠。可以止泻。此发千古之秘也。
热性药品
沉香
内容:(木之心节。置水则沉。故名沉水。亦曰水沉。半沉者为栈香。不沉者为黄熟香。凡使
沉香。须要不枯。如觜角硬重沉于水下为上。半沉者次之。不可见火。欲入丸散。以纸裹置
怀中待燥研之。或入乳钵以水磨粉晒干亦可。若入煎剂。惟磨汁临时入之。)
【气味】
辛微温无毒。阳也。有升有降。(咀嚼香甜者性平。辛辣者性热。)
【主治】
风水毒肿。去恶气。主心腹痛霍乱。中恶邪鬼疰气。清人神。并宜酒煮服之。诸疮
肿宜入膏中。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止转筋吐泻冷气。破症癖冷风麻痹骨节不
任风湿皮肤瘙痒。气痢。补右肾命门。补脾胃及痰涎血出于脾。益气和神。治上热下寒。气
逆喘急。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热性药品
橘皮
内容:【气味】
苦辛温无毒。又气薄味浓。阳中之阴也。可升可降。
【主治】
橘皮苦能泻能燥。辛能散能温。能补能和。化痰治嗽。顺气理中。调脾快膈。通五
淋。疗酒病。其功当在诸药之上。皆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
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仑。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药。但随所配而
补泻升降也。故洁古张氏云。陈皮枳壳利其气而痰自下。盖此义也。同杏仁治大肠气 。同
桃仁治大肠血 。皆取其通滞也。
热性药品
锁阳
内容:【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大补阴气。益精血。利大便。虚人大便燥结者。啖之可代苁蓉。不燥结者勿用。
热性药品
桂心
内容:(用紫色浓桂。去其内外之皮。取中间味辛者用之是也。)
【气味】
苦辛无毒。阳中之阳浮也。入手少阴经血分。
【主治】
一切风气。补五痨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明目。暖腰膝。治风痹骨节挛缩。
续筋骨。生肌肉。消瘀血。破 癖症瘕。内托痈疽痘疮。能引血化汗化脓。解蛇蝮毒。
热性药品
米酒
内容:【气味】
苦甘辛大热有毒。
【主治】
行药势。杀百邪恶毒瓦斯。通血脉。浓肠胃。润皮肤。养脾扶肝。止腰膝疼痛。但其
味辛者能散。苦者能下。甘者能居中而缓。用为导引。可以通行一身。而能达极高之分。淡
者则利小便而速下。然少饮则能和血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北人嗜饮
生痰动火。醉卧当风。则成癜风。醉浴冷水。则成痛痹。服丹砂饮酒。则引药气入四肢。滞
血化为痈疽。酒后食芥。缓人筋骨。酒后饮茶。伤肾脏。腰脚重坠。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
肿消渴挛痛之疾。一切毒药因酒得者难治。酒浆照人无影不可饮。祭酒自耗不可饮。酒得咸
而解者。以水制火。酒性上而咸润下也。得葛花绿豆粉而解者寒胜湿也。
热性药品
烧酒
内容:【气味】
辛甘大热有大毒。
【主治】
辛甘则能升扬发散。其气燥烈。胜湿祛寒。则能开怫郁而消沉积。通膈噎而散痰
饮。治泄疟而止腹痛。辛先入肺。则能调水道而通小便。热能生火铄金。大肠受刑。则令大
肠燥结。暑月饮之。则膈快而胸畅。赤目洗之。则泪出而肿消赤散。此皆从治之法。盖所以
劫之之剂也。但性甚燥烈若过饮不节。则败胃伤胆焚心。嗜饮之人甚多。近之市沽。又加以
砒石草乌辣灰。升阳热燥助而引之。是在善于摄生者谨而节之也。
温性药品
谷精草
内容:【气味】
辛温无毒。浮而升。上行阳明。
【主治】
头风痛。目盲翳膜。痘后生翳。止血。功在菊花上。
温性药品
白芥子
内容:【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胸膈痰冷上气。醋研敷射工毒。辛能入肺。温能发散。有利气豁痰。温中开胃。散
痛消肿辟恶之功。凡痰在胁下皮里膜外者。非此不能达。古方控涎丹用之。执此义也。
温性药品
木香
内容:【气味】
辛温无毒。沉而降。阴中阳也。乃三焦气分之药。(凡入理气药。只宜生用。不可
见火。若实大肠宜面煨熟用。)
【主治】
心腹一切气。膀胱冷痛。呕逆反胃。积年冷气。温疟蛊毒。女人血气刺心。和胃泄
肺。行肝经气。但其性辛劣。最能上升。如气郁不达者宜之。若阴火冲上者。则反助火邪。
不宜用也。凡诸气 郁。皆属于肺。上焦气滞用之者。乃金郁则泄之也。中气不运。皆属于
脾。中焦气滞用之者。脾胃喜其芳香也。大肠气滞而后重。膀胱气不化而癃淋。肝气郁则为
痛。下焦气滞而用之者。乃塞者通之也。
温性药品
半夏
内容:【气味】
辛平有毒。沉而降。阴中阳也。入手阳明太阴少阴三经。(凡采得以白芥子为末二
两。酽醋三两。搅浊投半夏于内。浸洗去涎。涎若不尽。令人气逆。肝气怒满。又造曲法云
。以半夏为主。入姜汁白矾。加以干面和搅作面。入楮叶包置篮中。候生黄衣。日干。久贮
听用。极为良品。)
【主治】
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嗽。脾胃湿。益脾胃之气。消肿散结。渴则忌之。但今人
惟知半夏去痰不能益脾。孰知脾恶湿。湿则濡困。困则不能治水。半夏之性辛而能润。可使
脾无留湿。湿去而土自燥。痰乃不生。其功之益脾何如也。又丹溪以二陈汤治一身之痰。庸
医执之。概以有痰者。即以此方为对症之剂。岂知二陈汤唯风寒湿食之痰用之。乃宜至于劳
痰失血用之。反能燥血。其所当禁用又何如也。又俗以半夏性燥有毒。多以贝母代之。岂知
贝母乃太阴肺经之药。唯咳嗽吐痰。虚劳吐血。或痰中见血。诸郁咽痛喉痹。肺痈肺痿痈疽
。妇人乳痈等症。此则宜以贝母为之向导。若涎者脾之液。美味膏粱炙爆。皆能生脾胃湿热
。令涎化为痰。久则痰火上攻。使人昏愦口噤偏废僵仆蹇涩不语。自非半夏何以行湿利窍。
通大便而泄小便。使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各得滑泽自安也。又俗言半夏入方药中
。能泄痰之标。不能泄痰之本。岂知肾主五液化为五湿。自入为唾。入肝为泣。入心为汗。
入脾为痰。入肺为涕。半夏能流湿润燥。无形之咳。有形之痰。悉能荡涤必清。其泄肾非泄
痰之本乎。又俗言半夏之辛。只能入肺散气。岂知止呕吐为足阳明。除痰为足太阴之剂。如
柴胡汤中用之。虽为止呕。亦能助柴胡黄芩之清凉。主寒热之往来。是又非足少阳阳明之对
剂乎。然热痰佐以黄芩。风痰佐以南星。寒痰佐以干姜。痰痞佐以陈皮白术。多用则泻脾胃
。诸血证及口渴者则禁用。是又在驱使者之得宜也。
温性药品
苍术
内容:【气味】
苦温无毒。又甘辛。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入足太阴阳明太阳之经。
【主治】
风寒湿痹。消痰水。暖胃消谷嗜食。瘟疾山岚瘴气。以其有雄壮上行之气。故能除
湿。下安太阴。使邪气不传入脾。以其经疳浸火炒。故能出汗。与白术止汗特异。用者不可
以此代彼。盖有止发之别。其余主治则同。脾精不禁。小便漏浊淋不止。腰背酸痛。宜用苍
术以敛脾精。精生于谷故也。随经援引。务在驱使得宜。
温性药品
山药
内容:【气味】
甘平温无毒。入手足太阴经。
【主治】
伤中。补虚羸。益气力。长肌肉。强筋骨。补五劳七伤。心气不足。泄精健忘。仲
景八味丸用之。取其凉而善补。强阴益阳也。皮肤干燥者。亦此滋润之。
温性药品
阿胶
内容:【气味】
甘平无毒。浮而升。阳也。入手少阴足少阴厥阴经。
【主治】
吐血衄血。血淋尿血。女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男妇
一切咳嗽喘急。肺痿及痈疽肿毒。滋阴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大抵阴不足者。
补之以味。阿胶之甘以补阴血也。
温性药品
莱菔子
内容:【气味】
辛甘平无毒。
【主治】
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
止内痛。利气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莱菔属土有金与水。大抵入阳明少阳气分太阴气分。
下气之功居多。久服则渗人血。故与地黄何首乌同服。则令髭发皆白矣。
温性药品
威灵仙
内容:【气味】
苦温无毒。可升可降。阳中阴也。
【主治】
宣通五脏。去腹内冷滞心膈痰水。推新旧积。散皮肤大肠风邪。祛久积瘕症 癖。
膀胱宿脓恶水。威灵仙属木。乃治痛风之要药。其性好走。亦可横行腰肾脚膝。积聚肠内诸
冷病。服之无不立效。然久服恐损真气。须知其性太疏利也。
温性药品
细辛
内容:【气味】
辛温无毒。轻清上浮而升。阴中阳也。入足厥阴少阴血分。为手少阴引经之药。(
入煎剂不可过一钱。多则令人气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