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零起点学中医 >

第3章

零起点学中医-第3章

小说: 零起点学中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郁滞”;一个人大怒发火,我们会说他的肝火比较大。原因都在于“肝主疏泄”这一功能无法正常的进行了。而肝脏的这一生理功能,就不再是通过前面那种简单的解剖观察的方法得到的,而主要是通过古人对现象的观察、分析、联想等等,是在思考中得来的认识,我们把这种认识的方法称为“思辨”。后来随着脏腑理论的不断成熟完善,“肝主疏泄”的功能得到不断的强化,最终取代“肝主藏血”,而成为肝脏最为重要的生理功能。 
    通过上面肝脏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中医理论在最初形成的阶段,主要的理论来源于两种重要的方法:观察与思辨。用同样的方法,古人对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了深入的认识,为我们描绘了人体整体的生理过程。具体内容,到生理一章再详细讲。 
**思考** 
中医认识人体的方法与西医的方法,差别在哪里? 
试着思考下其他脏腑的功能?
不存在:
中医认识人体的方法与西医的方法,差别在哪里?
  答:中医认识人体的方法是从天人合一万物为一的传统文化意识中脱胎而来。人既然是天造,自然与天同,而万物也无不与天同。天是什么?中国人把天看作是一个巨大的活的生命有机体,万物有无皆是这个生命有机体的组成演化部分。万物各自就像一个个缩小的天的全息缩影,以各自担当的功能参与天的整体循环。虽然各自的形态功能有不同,其理无不与天同,就像人体与人体细胞各有大小形态功能不同一样,同属一个生命体,各自在履行着生命进行的独特功能,无可替代缺一不可。既然人与天同与万物同,那么,人自然就可以用认识万物的方法来认识自己。如认识“木喜条达”的特性来认识“肝主疏泄”,就顺理成章了,且与实践符。 
    西医认识人体的方法也来源于西方文化意识,西方文化认为,宇宙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偶然,万物也是各种单独的存在,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契约或者规律的约束,其间各自独立,相互之间没有同一关系。因此,为了对这些复杂而独立的万物存在进行观察研究,唯一可行的方法只能是分科而学,这就是西方文化对世界的认识方法“科学”的来历。西医理论循此逻辑认识方法,把人体的组成也看作一个个无限可分的独立机械系统,分割条块独立研究。其理虽然也有规律可循,且可见易懂好操作,可以得一时之功。但是,生命决不是机械,生命是一种神秘是一种进化,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演化,牵一发动全体。西医的逻辑是治一就是一,治二就是二,殊不知治一就已经累及二三,用切割整体的方法求得局部的暂存。 
    这里只是从文化的角度看中西医的分谓,当然各种文化也有趋同的特性,包括中西医也各自有自己的长短处,属另一范围。
  中医对人体的认识分三个层次,即“精,气,神”。 
  我们身体的有形存在是“精”,包括用西医手段可以检测观察到的全体人体物质构成。但是,“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就象器皿碗,碗的空间才是为我们所用。生命更是一个活体,没有须臾停滞,必须时刻有所“用”。那么,生命以什么为“用”?所有的“精”都只是有之利,它是人体之“碗”,有必须化为无,方能出“用”。人体的“用”是什么?是“气”!气聚为形,气散为朴。在中医眼中,人其实就只是一个气团,一个与外在生命“朴”相连相系的气团交换系统。一切的“精”都必须经过气化的过程,方能表现为生命形态。包括人体中先天后天物质,都必须经过这种转化形式,这是通向生命形式的必备过程。尸体没有完成这个过程,所以才不被视为生命。由于“气”是无形,普通人们能看见的只是“精”的表现,习惯只看“碗”的样式和存在,而“气”的作用就只剩下“日用而不知”了。而中医的眼睛牢牢盯住的是人体中“气”的表现,气的品质,气的走向,气的运动运作,气的依凭,气的生成消亡,以及外气内气的交换互补,等等诸多表现。人体只是宇宙这个大气团循环中的小循环而已。没有宇宙大循环的这个自动系统的灌注,人体不可能自行自动运作的。所以,中医讲究依四时天地之气调养人体。 
至于“气”依什么而行而在?那就是生命的更高层次“神”的范围了。“精”只是一种粗笨的存在,无法直接感受生命的这种高级形式,气是一种比较精微的存在,它可以感受“神”对于生命系统的出入来去?也许人的神识发展到一个更成熟的阶段,对它的存在会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
一大块金子:
  试着思考下其他脏腑的功能? 
1。我感觉中医和西医认识人体是从两种角度来看的.中医是从哲学的角度看待人体,而西医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来看待人体的.我感觉这是中西医最根本的区别点. 
2。我是试着说一下心吧,心在人体偏上,在人体内部永恒跳动,有上升之势,用五行理论来说是属火,心藏神.主血脉.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为其他脏腑提供津液等营养物质,其他脏腑的功能又反映到心脏上.主血脉,心为全身脏腑提供津液营养物质,为血液的运行提供动力,和管道. 
    以上只是个人之见,敬请各位指正.
DTXIPI:
  西医是将各部分独立开来看的,西医眼里就是大卸八块的部分组织。 
  中医讲究的是人为一体,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影响,讲究人和自然的融合。 
  试着思考下其他脏腑的功能? 
肺,因为是呼吸,与宣发有些关系。 
肾,肯定是主水,主生殖系统。 
脾,脾胃一家,消化用。可是功能又不同,脾是主运化,输送营养物质给身体。 
心,似乎有时和情志有关系,心绪不宁。 
之前白看了那么多书了,还是没有记住有关的内容。有些内容还是需要反复看,加强记忆,甚至背诵。
LISA95599:
中医认识人体的方法与西医的方法,差别在哪里? 
试答: 中医的思想发展和中国哲学是分不开的。中国哲学在西方学者的观念里面是:整体观,take it as a whole / holism。 
    中国哲学以“象”而非“数”为基础。“象”的具体定义我也一下子说不好,我的理解是类似模拟/拷贝模型。 
    简单的例子就是,树叶的形状其实和整个树的树形是非常相似的,看到树叶,我们就大概可以知道这棵树的树形,还有的例子就是“以形补形 / 吃哪里补哪里”。所以中医认为人身就是一个小宇宙,观察自然的变化/身边的环境,就可以以此推彼,了解人身的生理或者病理变化。所以中医不执著于单独指标的具体量。 
西方哲学是以“数”/“逻辑”为基础。 
    简单的例子就是1+1=2。他们研究的是逻辑关系,例如血糖高了,血液或者细胞的其他指标会有怎样的变化,当中的线性关系如何?因果关系如何? 
    所以,西医很讲究你的指标和norm/标准数据库的比较,看看你在标准数据库里面的排序(是有60%的人比你低,还是有15%的人比你高)。 
    一旦超出了数据库里面头尾极端的5%的范围,西医就认为你“很可能/有95%以上的概率”生病了。 
如果没有超出正常范围,哪怕你不舒服,西医也认为你“很可能”没有病。 
    所以,大家看化验单也不要太紧张,因为有的时候不是你不正常,而是作为参考值的数据库可能不合适(数据太旧了/或者不是符合当地人群分布的) 
试着思考下其他脏腑的功能? 
试答: 
肺:主气,肺朝百脉。 
虽然解剖上应该是心脏和动静脉相连,但是动脉血和静脉血都是在肺里面进行氧气交换后,通过肺和心的协作,把血输送到身体各部。 
所以中医认为肺主气,肺朝百脉。 
肺还主治节,这个节是“节气”的节。 
人在中医的观念里面是“悬命于天”。天的清气是通过肺的功能和人体内部进行交换、吸收的。 
而且,天气/物候的转变,如何能够令人体跟着转变,从而达到天人合一呢?我觉得是通过肺这一关,使人体感受到物候的变化,从而促进身体生理的变化。 
所以我觉得“主治节”是这样理解的。 
不知道对否?请大家指教。
小路飞飞: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小自然,按照天地之道去理解、解释一个人的构造。西医则是分析所见的实物,就物论物。 
    至于其他脏腑,我现在也不是很懂,按照上面的说法,就从小自然来理解,生长化收藏,肺把氧气吸收进来有了生命的燃料,心脏就像发动机,保证人体各个结构可以正常运作,输布正常,脾胃负责消化,肝胆贮藏吸收的精华,废弃的东西通过大肠排泄掉,肾脏就是一个人最原始的元气吧。
2 关于人体的病理 
  古人通过观察和思辨,认识了人体在正常情况下的生理过程,但这些知识本身对于古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没有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非常崇尚实用的。儒家道家的思想需要与政治统治结合起来才有用,否则不可能流传至今;人体的基础知识需要与治病结合起来才有用,否则也不会成就今天的中国医学。 
    那么人体在哪些因素的影响下,就会发生疾病呢? 
    古人把引起疾病的因素划分为三类: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内因主要包括饮食、情志和劳逸方面的异常;外因主要包括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自然气候的太过与不及;不内外因主要指虫蛇咬伤,刀剑损伤等等。 
    这里会有朋友提出疑问:按照现代医学对疾病发病的认识,疾病可以划分为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两大类。感染性疾病,是由于感染了细菌或者病毒等引起的,必须把这些致病因素彻底清除掉,疾病才可以被治愈;而非感染性疾病,常常是人体的某些组织器官出了问题,比如高血压就是心脏和血管系统出了问题引起的,糖尿病就是胰岛素分泌出了问题引起的,必须把这些心血管、胰岛素的问题解决了,这些疾病才能真正得到控制和治疗。按照中医的说法,这些细菌病毒难道不是真正的病因吗?这些心血管、胰岛素的问题难道不是真正的病因吗? 
    我想这里有必要多占用些篇幅来讲一下。 
    先说外感病。我们来看一看感冒这个最常见的病吧。感冒后会出现头痛、发热、咽喉疼痛、咳嗽等等症状,西医那里检查下血象,发现白细胞增多了,所以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病因是细菌感染。对不对呢?当然对。但是假如我们现在可以暂时放开以往的常规认识,试着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或许你看到的感冒就会变成另外一个样子了。 
    我们在冬季天气寒冷的时候着凉了会感冒,在春夏季天气转暖甚至炎热的时候也会感冒,在暑天,如近日北京出现的“桑拿天”里也会感冒,在秋季天气干燥气温骤降的时候也会感冒。请仔细回想一下,在这些不同的季节里,你在感冒时所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相同的吗?常常是不同的。冬季着凉后的感冒,通常是打喷嚏、流鼻涕、怕冷明显;天气炎热时的感冒一般都伴有嗓子疼、不怕冷、痰黄粘稠;暑天感冒时全身不适的感觉很严重,经常伴随腹泻等消化道的表现;秋季燥邪引起的感冒,一般咳嗽症状比较突出,痰却很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