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医门补要-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医门补要
作者:赵濂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自序一
属性:业医者多矣,而医书尤多,大都繁征博引,专执一偏,尊信太深,误人匪浅。又或胪列方症,论绪
弗详,用以治人,率皆不验,比比者更未易屈指数。盖书多而无补生人之用,即谓之无书焉可也。忆余
自侍皇太后疾,辞都门,由海上归故里,过京口,揽金焦之秀,获晤竹泉赵君。谈医竟日,于《灵》、
《素》、越人、长沙、《千金》、《外台》,暨元明诸老作,靡不淹贯。信于斯道三折肱者,夙深钦佩。
今君以所着《医门补要》示,余受而读之,如诵白香山诗,老妪都能解说,而又撷经之腴,搜方之秘,
其言甚简,而其治甚验,洵医林之宝筏,寿世之奇珍也。爰属付剞劂氏而僭弁数语于简端云。
x光绪二十三年秋八月上浣孟河文植马培之拜手书序x
自序二
属性:立言有裨于世,足为千古可重而不废者,必性命之学,经济之文,所以历久而弥彰也。然无益之
说,虽长篇屡牍,焉得人人而重之至若可重者,欲其见诸实事,大则体国经野,泽被下民而靡穷,小则
拯急恤灾,征诸日用而最切。盖莫近乎医,医能去病,人不能无病,病不能不医,以医有起死回生之力也
。医岂易言乎哉?苟医者胸无洞见,拘定旧规,不知变通,
经治必然功少,是以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
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毕矣。抑知古今内症之书,已极浩瀚,果能潜心考究,
加以临症经历,自可日进乎神明。非比外科必须传授,另多手法奇方,或有专长之症,试之必奏其神。又
往往秘其术而藏其方,不肯一白诸人。殆欲矜其独得,以为射利与传家之具也。余不惮数十年心瘁
,搜求前贤之义蕴,并所历各症之情形,更将师传以
后化出诸法,汇辑成帙,以灾枣梨。愧无深文绮语,以供称许,要使阅者,了然心目。一得之愚,未必于
医林无小补云尔。
卷上
外症用刀针法
属性:针灸为医门一科,须得名师传授,遇病始能按穴刺灸,立起沉 。奈其人罕观,余曾得异传,
用银丝长五寸,锉尖两头,每逢痞块, 瘕,腹痛,阴疽,风寒湿痹,周身串疼等症,非针不效。患者
肉浓可刺寸许,肉薄者约刺四五分。次以纸叠折寸半浓,中锥
一孔,套入针内,又以生姜浓片,亦中锥一孔,套加纸上,安艾绒灸之。虽经时久不觉疼痛,且易愈病
。出针后按症贴膏药,并进汤药。
阳痈 肿,有日渐觉抽痛,以右食指遍捺患上,有一点软陷处,内脓已成。用右食指与大指,
掐住披刀(响铜打的披刀)之口,向上轻轻斜刺患上,肉浓者刺深,肉薄者刺浅,捺尽脓水,插药纸捻
于孔内,贴以膏药。倘痈势延大,脓孔兜住难出,待数日后,皮肉穿薄,顺其下流处,再开一口,
泄净脓毒,方易收功。果脓未熟,门开过早,有翻花肿凸之害。若肌肉太浓,刀不能透,以火针在灯火上烧
红,一烙孔口,插药捻,外贴膏药。背与腹用火针,要斜刺方不伤内膜害人,惟手足针可直入。凡头面
,及疔疮,对口,搭背等症,俱不可用火针,闭毒助火生变。
阴疽多坚肿,骤难成脓,不易消退。惟烙以细火针,以回其阳。其针数多寡,量病形之大小,
外敷温散药,过四日一换。如胸背生症,用针斜刺为要。验脓熟之诀,以右食指,捺有软处,须粗
火针烙之。(阴疽附骨·披刀不能透。)孔内插药捻,随贴膏药。倘脓兜塞,数日后,顺下流处再烙,则
脓易净。若针处肉浓烙口不张,以骨针穿透其口,即插药捻贴膏药,过二三日,方能见脓。若患口内脓
多壅塞难出,果然皮肉薄者,随插拔脓管,钓动脓势,自从管中涌出。管式另详。背部与胸膺,刺艾针当
以左食指与大指,捏起患处浓皮,然后量意针入二三分。因脏腑皆系于背,而胸前为心之宫城,肌肉
浇薄,恐有伤犯。惟腹肚内空,可刺寸许。其余之处临针时,均宜用大指掐紧穴道,让过大筋再刺,遂
不知疼,亦无所碍。
凡用刀针时,令患者口内先含桂元肉八枚,以接补元气,方不晕脱。若老人幼孩,及病久虚体者,皆
难忍痛,不可草率动手,猝有昏脱之变。
喉内舌下两边,生起累累疙瘩,吞吐不快,名曰甸气。或舌根当中,生肉球如樱桃,此为梅核,皆
肝气所致。用烙铁,在灯火上烧红,以左手执,捺舌,捺开口,右手持烙铁,轻轻烙之,以烙平为度。内
进逍遥散,外吹冰硼散,半月平复。
烙铁,用铁打成,烙头如半粒小蚕豆大,烙柄以棉线绕紧,烧红时,方不烫手。若以铜烙烧红多熔
化入喉,伤入性命,决不可用。
大火针阴疽放脓,所用先以笔杆竹长二寸为柄,次用粗铁丝三寸,插入竹内,外余
一寸,锉尖竹杆两头,用细铁丝塞牢,方不脱落。若发散阴疽,用细火针,但以细铁丝,
仿上做法,亦在灯火烧红,看疽势大小。(量意
用针几下。切不可用铜火,针见火,易熔化,误人不浅。
艾针,用细银丝寸许,或二寸长者,一头锉尖,一头绕铜丝作柄。每遇寒湿,侵入
经络肢体,走串酸痛,安艾炷灸之。
喉内诸症,不可轻漫用刀刺,恐日后易于复发。果肿处脓熟,必起软小点,或生小
白头,方可用刀,刺出脓血,立时能见松快。
卷上
火针不可轻用
属性:火针(又名燔针)为外症所必用,能决脓痈,消散阴疽,惟红肿 痛,火毒旺者。误用,
更肿痛深溃。头面为诸阳总会,一用火针,引火闭邪,使轻病转危矣。
卷上
治筋缩法
属性:隐曲处,生痈疽,脓水日久溃多。夫脓为血液,与肌肉所化而成。血脉已枯,束骨
之筋,失其滋养,故筋缩,不得屈伸。待完口时,外以青葱新艾,煎汤,先熏后洗,内
进十全大补汤。俾气旺血充,筋得舒润,再加时常以手揉抹患上或扯之左,或拽之右,或
伸之前,或屈之后,不拘手足身体,如此行之无间,约月余则骨节可活,气血可通,筋
脉可舒,自必撤消归旧。若肌肉烂深,大筋已断,虽然肌生口敛,必有曲无直,或直不
得曲,终成废疾。
卷上
治足筋缩法
属性:腿足生痈疽,脓水去多,筋无荣养,故易短缩。乘完口时,用二尺长酒杯粗竹子一
段,带于身旁,时常放地上,将患足蹋其上,推转来去,活动筋脉,约月余,即和活如旧
矣。
卷上
浮皮兜脓须剪开
属性:痈疽溃脓,日久内肉烂空,外皮浮软,上下有孔流脓,中间薄皮,搭住如桥,使毒护
塞,不能尽性掺药,难以完功。用剪刀将浮皮剪开,自可任意上药,易于收口。
卷上
升药所忌
属性:手背乃三阳经脉之部,生疮忌用升药,助火蚀肌,宜清火燥湿药掺之。膝盖下至足背
生疮,皆湿热下注居多,尤忌用升药,闭湿生火,须以利水清火药外掺。
卷上
背部湿痰块
属性:背为阳部,又督脉循行之道,人身气为阳,而血为阴。若阳衰而阴偏盛,脉络因之
不畅,每入饮食,所化精微,不归正化,而变为痰,留滞经络,走注于背,致漫肿隐痛,
最难消散。体壮者,溃脓虽迟,犹可收功。体弱者,十中难保二三。
卷上
痔漏
属性:大肠尽处为肛门,肺与大肠相表里,气主于肺。盖劳碌忍饥,或负重远行,及病后
辛苦太早,皆伤元气。气伤则湿聚,湿聚则生热,热性上炎,湿邪下注,渗入大肠而成
漏,时流脓水。由咳嗽延为漏者难治。体实者与其刀割挂线,不若内服消漏丸(方见后),久
久自效。
卷上
疮
属性:两胫内外廉骨,每有脾虚,湿盛化热,蕴于血分,而成 疮。初发红片,破流臭水,极
其延绵难效。或有气虚下陷,而患口难敛者。但壮实妇女患此,而疮口常血出不止者,由
天癸将临,经血错行,不循正轨,尤不易效,宜内投凉血清热之剂。春夏时,阳气升泄,治
多费手。交秋冬后,人身肌肤固密,始易为力。外掺用黄灵丹、胜湿丹。方载《青囊集》。
卷上
鸡胸症
属性:肾主骨,肺主气,先天属肾,肾虚必盗肺气,肺损不能下荫,子母交戕,故病后失
调。或咳久伤气,使胸前忽生高骨,渐凸成患者。男妇容或有之,惟小儿禀质不足,得
此者居多。初起外在骨尖处灸之(切忌针刺,)内服补肺养阴汤方见后。
卷上
龟背症
属性:父母之体素亏,所生之婴孩先天早为不足。若襁褓中失宜,或多病致伤,或早令强
坐,则脆嫩筋骨,易于戕损,使背中脊骨痿突。初发如梅,渐高似李,甚则伛偻。亦有
风水所召者,极其难效。每见男女,由肾虚腰痛而得者,惟久服益阴煎(方见后),保其天
年,从未见有全愈者。
卷上
虚人有病易昏愦
属性:虚人气血,必是两亏。若遇外感之邪,乘空横扰,正气不能抵御,任邪鸱张,直犯胞
络,神智为之不明,语言错乱,起卧无以自主,须于本症方中,略加扶正之品,(即党参、
玉竹之类。)始得载邪以出。不然正虚邪陷,未免奄奄之虑。胖人同法。
卷上
病挟气郁宜审
属性:善怒多思之体,情志每不畅遂。怒则气结于肝,思则气并于脾,一染杂症,则气之
升降失度,必加呕恶胸痞胁胀烦冤。在本病应用之药,量意加入舒气解郁几味,(如佩兰、
佛手、郁金、沉香、木香、香附之类。)徒以见病治病,不求其本,焉能有效?
卷上
治少壮妇女病要法
属性: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少壮时,经水适来适去,忽然生病,其邪必陷入血室。血属
阴,搏结邪气莫出,身体必重,令人昏昏默默,不知所苦。延久不退,当于所用方内,加以向
导之品,(如桃仁、胡索、归尾之类。)破其血垒,捣其巢穴,不难迎刃而解。孕妇忌用,防其伤
胎。老姬天癸已涸,可置勿论。
卷上
治孕妇病法
属性:孕妇若有病,所怀腹内之胎,早具人性,故一人生殃,两人有虑,一人服药,两人消
受,医药之所系也大矣哉!稍有不慎,一犯胎元,易使陨落,伤及二命。欲得两可之道,
在临症时,应用方药,常宜加安胎数味于内,(如当归、白芍、枳壳、苏梗。)有热加黄芩,有
寒加肉桂,胸闷加川朴、木香,腹胀加大腹皮,体虚加白术,无不应手奏效。其余参病
酌用,自可保全母子两安。
卷上
时疫捷法(先看两肩有红点)
属性:天地间每有厉气流行,触人鼻窍。肺主鼻,由肺传胃,先犯上焦气分,起初恶寒,随
后发热,舌苔白滑,渴不欲饮,独右寸关脉洪数,邪热上熏则呕,热势下注则泻。盖肺
司皮毛,脾主肌肉,热邪渐次传里,蕴而日炽,烁营耗液,逼邪达表,皮肤现出如蚊啮红细点为
疹,隐于肌肉红点为斑,赤亮者吉,紫黑者凶。常发于春夏秋三时,冬令间或有
之。初宜用豆豉、荆芥、桑叶、僵蚕、西河柳、郁金、桔梗、蝉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