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东方玉花影残剑 >

第4章

东方玉花影残剑-第4章

小说: 东方玉花影残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庄前来迎接杨相公的,杨相公请。”
  这时前面领路的两人,已经缓慢下来,只是策马徐行,后来的两骑,让杨文华先行,然
后跟在杨文华的后面而行。
  再行里许,过了一座石桥,已有青石板铺的大路,这条石板路足有里许光景,直达小山
下一座大庄院前面。
  只见大门敞开,门口站着两个一身青衣的汉子,看到杨文华驰近,立即趋了上来,拢住
马头,让杨文华跨下马背,才躬身道:“杨相公请。”
  杨文华不见他们主人出来相迎,就随着两个青衣人跨进大门。
  两个青衣人走在前面,但并不再进二门,却走向右首一条回廊行去。
  进入一道腰门,又穿行过一条长廊,再进入一个月洞门,迎面是一排三间精舍,廊静窗
明,敢情是他们主人的书房了。
  两个青衣人走近门前,就脚下一停,躬身道:“杨相公到。”
  屋中立时有人打起棉帘,响起一个娇脆的少女声音,说道:“杨相公请进。”
  杨文华心中有些迟疑,暗道:“这人把自己引到这里来,不知又有什么诡计?”
  但既已到了这里,纵有诡计,也自然非进去不可了,当下就昂然跨了进去。
  但觉一股暖气,迎面而生,自己估计不错,这里果然是主人精雅的书房,书房共分三
间,这是中间,室中生着一个精致的火炉,炉上放一只紫铜水壶,一室温暖如春。
  一个身长玉立的青衣使女脸含娇笑迎着欠身道:“杨相公请坐。”
  室中依然不见主人,杨文华心中暗生疑云,忍不住问道:“贵主人呢?”
  青衣使女欠身道:“杨相公远来,天气寒冷,请先洗一把脸。”
  原来中间一张花梨木的小圆桌上,早已准备好了一个白铜面盆,盆中放好了热水和一条
新毛巾。
  杨文华含笑道:“多谢姑娘,贵主人待客如此周到,在下愧不敢当。”
  当下也就不客气,过去洗了把脸,果然觉得暖和得多了。
  青衣使女等他盥洗完毕,就端起面盆,退了出去。
  杨文华心中渐渐觉得奇怪:“此地主人,把自己引来,但看情形,好像对自己并无恶
意,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正在犹豫之际,忽听门外传来一声爽朗的大笑道:“待慢、待慢,杨兄不怪兄弟故弄玄
虚吧?”
  随着话声,棉帘掀处,走进一个人来。
  这人锦袍玉带,生得浓眉朗目,一张紫膛脸上,笑容可掬。
  杨文华不觉一呆,继而大喜,他,不是昨晚在破庙中烤狗腿的化子小游,还有谁来?不
觉失声道:“原来是小游兄?”
  “哈哈!”
  小游抢上一步,一把握住杨文华的手,用力摇撼着,大笑道:“对不起,兄弟只是想使
杨兄惊奇一下而已!”
  杨文华也紧紧握住了他的手,笑道:“总算你这个朋友,兄弟没有失之交臂。”
  “来,我们喝酒去。”
  小游拉着他举步走向左首一间,一道厚厚的紫绒帘幕,从中间徐徐分开,两人并肩跨
入,杨文华才发现两边各有一个娟秀的青衣使女拉着绳子。
  这是一间宽敞的餐室,中间一张八仙桌上,早已热气腾腾,放满了菜肴,主客位上,也
放好了银盏牙箸,杯中已注满了琥珀色的美酒。
  看来,这一切都是早已准备好的。
  小游一抬手道:“杨兄快快请坐,咱们兄弟不许客气,酒菜快凉了呢!”
  他说话之时,已在主位坐下。
  杨文华已不再谦让,就坐了客位。
  两名青衣使女伺候两人落坐,就手捧银壶,站到了两人背后。
  小游一手举起酒杯,含笑道:“来,杨兄,兄弟敬你一杯,兄弟把杨兄请来,应该罚一
杯,兄弟先干两杯。”
  说罢举杯一饮而尽,一名青衣使女立即给他斟上了酒,又举杯干了一杯。
  杨文华连说:“不敢”,和他干了一杯之后,青衣使女也立即给他斟上了酒。
  杨文华又举杯道:“兄弟也敬小游兄一杯,表示谢意。”
  “好,好!”
  小游大笑道:“杨兄不用谢,这一席酒,一来是咱们兄弟好好叙叙,二来乃兄弟向杨兄
赔礼的。”
  杨文华道:“小游兄赔礼二字,如何说法?”
  小游大笑道:“第一,兄弟昨晚骗了杨兄,兄弟贱姓陆,草字少游,不是小游。第二,
兄弟昨晚偷偷溜了,难道杨兄不责怪兄弟么?”
  “少游兄果然骗得兄弟好苦!”
  杨文华道:“对了,昨晚是少游只制住那三个汉子的,只不知庙外那声叱喝,少游是遇
上了什么人吗?”
  “和杨兄动手的三个黑衣汉子不是杨兄制住他们的么?”
  陆少游惊异的道:“兄弟并没出手呀!”
  “这就奇了!”
  杨文华道:“那会是什么人呢?哦,那么少游兄是什么时候出去的呢?”
  陆少游笑了笑道:“你出去捡柴生火,兄弟就出去了。”
  他口气微顿,续道:“说起那声叱喝,唉,若非暗中有人出手,兄弟差点就送了老
命!”
  杨文华听得更奇,问道:“少游兄能否说得详细一点?”
  陆少游举起酒杯,咕的一声喝干,说道:“那兄弟看到杨兄和三个黑衣人动手,正待跃
出相助,眼见杨兄已把他们三人一起制住,忽听三缕极细的风声,从庙外射入,贯穿了三人
心窝,兄弟立时想到这可能是杀人灭口,这就仔细朝庙外三支丢手箭来处看去,果然给兄弟
发现前左首一棵大树上,正有一对神光炯炯的眼睛,注视着殿上,兄弟心中暗暗一动,这就
悄悄掠起,扑了过去。’他看杨文华不吃不喝,只顾听自己说话,笑道:“来,杨兄,咱们
边谈边喝,你怎么停下筷来了?喝酒。”
  两人对于了一杯,又吃了些莱。
  杨文华忍不住问道:“少游兄,后来呢?”
  陆少游哈地笑道:“就在兄弟堪堪纵身扑起,就看到五支丢手箭,梅花形朝兄弟胸口激
射袭来,那时兄弟身子凌空飞扑,那有闪避的份儿?何况兄弟看到那五支丢手箭的时候,离
兄弟胸口,已不到三尺光景。”
  杨文华紧张地道:“后来如何?”
  陆少游笑了笑道:“当然没被打中,打中了,兄弟还能坐在这里喝酒?”
  他又举起酒杯,一饮而干,续道:“那五支丢手箭,快到兄弟胸口之际,忽然从横里吹
过一阵清风,居然把五支劲急的丢手箭一齐吹得斜飞出去,同时呼到有人发出一声清叱,但
等兄弟落到地上,人已不见,连一点影子都没有了,只有地上被风吹落的五支丢手箭,兄弟
心想:“此人一发五箭,必是高手,也许可以从他箭上,找出一点端倪来,哪知从地上拾起
一看,哈,杨兄,你当那五支丢手箭是什么?”
  杨文华道:“莫非是五支梅花枝儿?”
  陆少游诧异的道:“杨兄原来已经知道了?”
  杨文华道:“兄弟只是猜想罢了。”
  陆少游摇头道:“猜想未必有如此准。”
  杨文华道:“那人这五支梅花枝儿,可能是准备对付兄弟的,但因少游兄朝他扑去,他
才打了出来。”
  陆少游惊奇的道:“杨兄已经知道此人是谁了?”
  “不知道。”
  杨文华接着道:“因为兄弟在数日前,曾被此人五支梅花枝儿击中要害,差点送了性
命,大概他发现兄弟没死,所以非取兄弟性命不可。”
  陆少游道:“他和杨兄有仇么?”
  杨文华道:“仇是有,那是不共戴天之仇,但兄弟连这人是谁都一无所知。”
  陆少游惊“啊”一声道:“杨兄令尊,也伤在他五支花枝之下的么?”
  “是的。”
  杨文华问道:“那么庙中那三个黑衣人身上,洒‘化骨丹’的可是少游兄么?”
  “没错。”
  陆少游道:“野庙之中,留下三具死尸,会给地方上带来许多麻烦,所以兄弟趁杨兄追
出庙去之际,把他们尸体化了。”
  他看了杨文华一眼,又道:“那么兄弟也不知道发出一记掌风,击落五支花枝的人是谁
了?此人应该和杨兄是友非敌了。”
  杨文华摇摇头道:“兄弟此次还是第一次出门,只身南行,除了那天结识了少游兄之
外,一个朋友也没有,此人是谁,兄弟就不知道了。”
  “这就奇了!”
  陆少游沉吟道:“杨兄既不知道仇人底细,也不知道朋友是谁,岂非是古怪事儿?”
  说到这里,抬目问道:“杨兄方才曾说,你数日前被人用五支梅花枝干击中要害,那是
什么人救你的呢?”
  “兄弟也不知道他是谁?”
  杨文华就把自己如何遭人暗算,僵卧雪地,被一个隐世高人所救,养伤三日,连人家主
人一面也未见到,大概说了一遍。
  陆少游觉吟道:“这人隐居梅林深处,必和梅妻鹤子的林处士一样,是位隐逸之士,救
了杨兄,又不愿和杨兄相见,也许是施恩不望报,雅不欲不知,但据兄弟猜想,此人年龄不
会太大,而且是个风流倜傥之人。”
  杨文华道:“少游兄如何知道的呢?”
  “哈哈!”
  陆少游大笑一声道:“此人如果是位高年隐逸,那么应门的应该是个童子,言师采药
去,云深不知处;但这位隐士,应门的是妙龄侍女,红袖添香夜读书,由此可见是一位潇洒
俊逸的风雅之士了。”
  杨文华看了手捧银壶的二个侍女一眼,点头道:“少游兄此言甚善。”
  两人边谈边喝,差不多已有六七分酒意,才要侍女装饭,饭罢,陆少游又引着杨文华到
书房落坐。
  一名青衣使女重新沏上两盏名茶。
  陆少游问道:“杨兄令尊遇害,杨兄是为了侦查仇人下落,才到江湖上来,但杨兄一路
南来,莫非仇人是在岭南吗?”
  “那到不是。”
  杨文华道:“兄弟是听一位父执说的,折花杀人,在江湖上已经闹了将近一年,但一直
没有人能说得出这人的来历和动机来,据兄弟那父执说,他昔年到过岭南,据说遇上过一位
异人,隐居罗浮山中,此人胸罗万有,对武林中各门各派的手法,无不了如指掌,要兄亲专
程前来,叩请指点,所以兄弟才有罗浮之行。”
  陆少游笑道:“杨兄说的那是蓑衣老人了。”
  杨文华道:“就是蓑衣老人。”
  “难,难,要找他只怕不容易呢!”
  陆少游摇着头,说道:“据说这位老人年已百岁以上,终年穿着紫蓑衣,脚上穿的是铁
制的鞋,一生不食烟火,摘果为餐,喜欢睡在下临万丈深渊的石梁上,在山上,你如无心相
遇,进出可以看得到他,但你如果有心要想找他,却又偏偏无处可找,有人说他已是半仙,
也有人说他只是故弄玄虚,不过有一点倒可相信,先父小时候,曾在罗浮山见到过他,头上
没有一根白发,后来先父六十岁那年,又曾在罗浮山下相遇。”
  “他还是那个样子,头上依然没有一根白发,兄弟是个好奇的人,曾几次找上罗浮山
去,想去看看这位异人,都没有遇上,最后一次,兄弟在山上住了半个多月,就是没找到
他,有一天晚上,兄弟已经睡了,听到不远的山径上,有铁鞋踏在山石上的声音,兄弟来不
及披衣,等开门出去,万籁俱寂,一点声音也听不到了,兄弟心想也许和他无缘,因此第二
天就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