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心病谁没有 >

第8章

心病谁没有-第8章

小说: 心病谁没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恐惧就是对事物的一种害怕心态。我们怕的东西太多了。怕领导、怕同事、怕下属;怕父母、怕丈夫、怕妻子;怕失恋、怕结婚、怕离婚;怕考试、怕下岗、怕降级;怕企业倒闭、怕生意失败、怕炒股亏本;怕苦、怕累、怕穷;怕热、怕冷、怕丑、怕病、怕死……只要是超出能力控制的范围,我们都会产生“怕”的感觉。

    怕是人性的弱点,怕是保护自身的本能,怕也是产生恐惧心理的根源。由于怕,我们就会变得缺乏勇气,做起事来就会缩手缩脚;由于怕,我们就会显得不自然,从而表情僵硬、心慌、心跳、面红耳赤。同时,我们还会头脑混乱,思想情绪不受控制。所以,怕是产生心理疾病的重要思想根源之一。

第二部分 第28节:三大心理疾病(5)

    其实,怕是由焦虑产生的。心理学上说: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经验,当人吸收了这种经验后,在碰到类似事物的情形下,会受到刺激去摆脱它,如果可能就避开它。怕,就是我们摆脱焦虑的一种反应。

    从某种意义上说,怕实际上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既然是一种本能,当然存在一定的价值,它会不断地引领我们正确思索,总结经验,避开危险。因此,可以说怕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和一把保护伞。但是,怕过头就不正常了,严重的就会发展成恐惧症这种疾病。

    恐惧症是一组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它有三大特征:一是患者对所处客体或处境感到莫名的害怕,并主动采取回避方式来解除恐惧与焦虑;二是这种害怕的程度与实际危险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并无危险;三是患者明知自己的恐惧与焦虑是过分的、没有必要的、不合理的,却无法控制,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内心有痛苦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工作和学习日益紧张,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患恐惧症的人也越来越多。

    恐惧症种类通常我们分为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社交焦虑症)、特定恐惧症三类。

    (1)场所恐惧症

    场所恐惧症的患者,病情通常由浅入深。一开始只要有熟悉、信任的人陪同就可以控制,逐渐发展到任何安全保障都失去作用。严重者恐惧场所还会泛化,最终不敢跨出家门。

    高中二年级的阿琼,在那次摸底考试后不久就休学回家了,原因是那次刻骨铭心的失败令其再不敢进入教室。

    她说,当她翻开试卷的时候,发现相当一部分题目自己完全没有准备过,所以很紧张,顿时头发晕,脊骨冰凉,冷汗淋漓,心脏狂跳,喘不过气,片刻便昏了过去。醒后已躺在医院里了。

    休养了几天后回学校,她就感觉到莫名的恐惧。上课时她总是想昏倒的事,没法集中精力听课。她知道那次考试是老师特意安排的难题,是在考验大家的适应能力,最后全年级的同学都没有考出高分数,感受都差不多,而且事情已经过去了,没有必要害怕,但她就是不能控制自己。

    阿琼的害怕后来发展到只要老师一关教室门,她就心惊肉跳、喘不过气来、想大叫,可一狂奔出教室,不一会儿又正常了。人人都感觉奇怪,没人能理解她。

    再后来,她只要一进入教室,心中就会发怵,安坐不下来。最后,她只好休学。

    经过询问,我发现阿琼的病与教育方式有密切关系。从她幼年开始,其心理成长过程中家庭的教育方式就有问题。父母过分严厉和教条化的教育,使她对社会的理解能力和适应能力相对较低。过分好强,追求高分数,使其难以对客观事物作出正确判断,是她患病的根源。

第二部分 第29节:三大心理疾病(6)

    玉祥是一位银行职员,平时谨小慎微,生活过于教条化,喜欢钻牛角尖,凡事总要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能放心。

    他看了美国“9?11”事件的电视节目后,便不敢上班。他害怕自己工作的大楼万一发生什么事,就逃不出来了。虽然他明白这种可能性很小,但就是克服不了内心的恐惧。每次去上班,他都是忧心如焚。工作中因为小事而发生的争吵都会令其神经高度紧张,内心十分痛苦与不安。但只要不在那个环境,他的心态好像又恢复了正常。

    迫于无奈,最后他只有离开自己喜爱的工作岗位,辞职回家。

    大楼万一发生什么事,就逃不出来了……

    由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场所恐惧症有三大特征:一是当患者进入一些特殊环境时就会不由自主产生恐惧感;二是患者总是担心在此场所会昏倒、发作某种病症、失去控制,而又无法逃离现场;三是只要一处于恐惧环境之中,患者就害怕出事,不由自主想逃避,倘若不能实现,就会心慌心跳、呼吸短促、出冷汗、头脑混乱、手脚发抖、肌肉抽动,甚至昏厥。可一离开恐惧环境,患者便可自行恢复正常。

    (2)社交恐惧症

    人类是群居动物,人与人之间必须建立起一定的关系,在生活工作中互相帮助,才能获得正常生活。因此,社会交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人只要离开人际交往,就脱离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容易产生与大众不相一致的心态,甚至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

    有人十分羡慕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其实那只是一个理想化了的虚拟世界。而且就算是世外桃源,也必须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切都靠双手自力更生的生活,绝不会比在现实社会群体中的生活来得轻松。

    然而,有一些人,他们对于社会群体,或群体中的部分人产生了过分恐惧的心理,害怕与他们接触和交流,从而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其实,他们内心明白这没有必要,但仍克服不了恐惧心态。这就是社会交往恐惧症,简称社交恐惧症。下面这个例子中的肖小姐就有典型的社交恐惧症。

    做会计工作的肖小姐,工作勤奋,任劳任怨。工作三年,有两年被评为优秀,她却一次也没有去领奖,原因是不敢上台。

    上下班在走廊中遇到人,她就像鱼一样从边上溜走,别人跟她打招呼,她只是低着头应一声。单位领导认为她有学历,为人又谦逊,所以想提拔她,却把她吓怕了。

    宣布任命那天,她极力掩饰内心的恐惧,假装若无其事地坐在会场中。可当领导要求她表态时,她感觉全身发热,四肢发抖,嘴巴僵硬得没办法出声,头脑中一片空白,呼吸短促,好似失去控制一样,于是她匆匆走出了会场。

第二部分 第30节:三大心理疾病(7)

    此后,在单位她再不敢与人对视,然而回到家一切又恢复了正常。她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对,可还是摆脱不了恐惧带来的困扰。

    社交恐惧症的诊断标准有: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出现紧张和害怕感,不敢与人交谈,甚至对视。在迫不得已的交往会面时,会出现面红或感觉面红;出现心慌心跳、出汗多、发抖等令人不愉快的感觉。明知没什么好怕的,却无法自控。

    ●不但害怕陌生人,还害怕熟悉的人,想方设法找借口拒绝参加各种聚会。平时极少与人闲聊和攀谈,甚至不愿主动与人通电话。

    ●性格偏内向,自幼胆怯,过分注重自身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容易产生自卑情绪。

    ●内心十分痛苦。虽然在人前总是掩饰自己的缺点,害怕别人看到或发现自己的短处,但往往难以达到目的。

    如果你有上述情况,并且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而你又不能克服,最好还是找心理医生咨询一下。

    (3)特定恐惧症

    这种恐惧症的对象特指性较强,一般只在面对恐惧对象时发作,表现为不敢正视、害怕和逃避。强迫面对时会出现一系列自主神经症状,少数会出现涉死感。

    特定恐惧症指的是对某些特定的物体有特别的恐惧感。比如:动物(蜘蛛、毛虫、蛇、猛兽、老鼠等)、尖锐对象、血液、手术、打针、雷电等。

    特定恐惧症患者一般有与恐惧对象相关的不愉快经历和体验。在青春期之前,男女患者比率无明显差异,而青春期后,多见于女性患者。轻度的特定恐惧症一般不用治疗也能随着时间和经验的增长自愈。如果长时间不能自愈,而又因为工作或生活原因不能回避,患者应该看看心理医生,听听医生的建议,这也许比自己克服要容易一些。

    恐惧症的治疗恐惧症的治疗必须建立在患者与医生两方面的协作上。患者只有树立起坚强的信心与决心,主动配合医务人员,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医生应充分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分析其病因,结合患者的条件,制定一套系统的药物与心理治疗的方案,是治疗恐惧症的关键所在。

    任何一方面的不协调都可能导致治疗的失败。医生解释病情及治疗方法,可以增强患者的信心,这是治疗的保证;患者服从医嘱,是治疗的必备条件;获得家属的支持与监督,是治疗成功的法宝。

    (1)药物治疗

    恐惧症的药物治疗主要是运用抗焦虑剂,意在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

    常用的药物有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硝基安定、氯硝安定等。而对于社交恐惧症而言,目前最有疗效的药物是苯乙肼、反苯环丙胺以及吗氯贝胺。而5…羟色胺抑制剂类的抗抑郁药,如帕罗西汀,也是被美国药品和食品管理局认定为对恐惧症有效的药物。

第二部分 第31节:三大心理疾病(8)

    由于目前临床药物治疗中的方法各异,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供参考,因此,在药物运用过程中,应多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充分估计患者对各种药物的耐受性,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较常用的方法是:小剂量维持和临时给药法,是指在患者日常生活中给予小量服药,在遭遇恐惧时或预测恐惧即将发作前加量服药。

    此外,抗焦虑药与抗抑郁药的联合使用在临床中也较多见。有人认为联合运用疗效更好,抗抑郁剂可以缓解自卑情绪,提高应激能力;抗焦虑药则能减轻境遇性焦虑情绪,淡化恐惧感。

    (2)心理疗法

    根据对恐惧症治疗的研究,心理治疗算是最彻底,同时又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以下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心理疗法。

    ◆认识治疗法。医生首先必须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分析恐惧对象,指出其恐惧是缺乏认知的表现。要想克服恐惧,患者必须要先了解自己,然后在医生的帮助下挖掘“怕”的根源,认识“怕”的内容,计算“怕”的程度,衡量“怕”的几率。这样,患者才能正确评价自身在环境中的位置。这种方法也称为个人定位法。

    ◆系统脱敏法。这是目前被认为治疗恐惧症最安全而有效的行为治疗方法。此法由医生设定“阶梯”性恐惧值,并让患者依此循序渐进地暴露于引起恐惧的事物之前或场所之中,令患者的感官逐步接受刺激,使之对刺激的恐惧程度逐渐降低,最终使症状完全消失。这种方法较为缓和,容易被患者接受,可缺点是治疗时间长,产生效果慢。

    ◆暴露疗法。这是一种骤进型的行为治疗方法。此法是在一定心理辅导的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