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心病谁没有 >

第15章

心病谁没有-第15章

小说: 心病谁没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治疗,不仅他的病好了,而且连性格都变得柔和了。

    有位香港妇女,她丈夫在内地工作,经常不能回家。近年来,她从媒介看了不少有关“包二奶”的案例,于是整日忧心如焚,经常感觉头颈一阵阵发热,而且开始失眠。

    怕冷的事例也不少。

    有位妇女怕冷到了极点。炎炎夏日,她还穿很厚的棉衣和棉裤,但依然热不起来。

    中医说她肾虚,给她服了大量滋补品,但不见好。

    西医说她激素水平低,经过补充激素和输入能量合剂后,却不见改善。

    几年来,她足不出户,不敢吹风,怕沾冷水,什么事情也做不了,就好像从这个地球上消失了一样。

    她问我:“为什么会患这种怪病?”

第二部分 第55节:不可忽视的迹象(9)

    经了解,我发现这种怪病的产生有一定的心理因素。在一次感冒后,她开始畏寒,全身发抖,于是得了这种怪病。按心理疾病的分类,当属抑郁性神经症。于是我对她说:“你是因为退休后无所事事,子女又不在身边,自感空虚寂寞,所以抑郁成疾。”

    其实,极端的怕热和怕冷并不难见,许多流浪的精神病患者就是这样。冬天他们不穿衣服也不发抖,夏天他们穿着棉衣也不出汗。这都是感知增强造成的异常反应。当焦虑得到控制后,异常反应就会随之缓解。

    全身都有病,关键在“总指挥”

    有的患者自述症状很多,病情复杂,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从精神到机体,几乎都有问题。主要症状是:经常失眠、头昏、头痛,记忆力下降。还时常伴有心慌、心跳、呼吸气阻、呃逆作呕、胃脘胀痛、大便频繁、尿频尿急、肌肉跳动、皮肤发麻或蚁行感、手足颤抖,或月经失调、白带增多,或频繁遗精等症状。

    他们共同的病情特征是:时发时止,飘浮不定,毫无规律性可寻,系统检查通常无实质问题,且都有明显的精神心理症状。这些特征大多是因为情感焦虑所致,故称为广泛性焦虑症。

    广泛性焦虑症是最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而在临床中各科的诊断结论是不一样的,例如:轻度不正常脑电图,脑动脉供血不足,心肌劳累,早期冠心病,颈椎病,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咽喉炎,慢性盆腔炎,慢性角膜炎……

    如此多的病名,到底谁是正确的?应该如何治疗?我们完全没有了方向。

    有的患者一天挂几个号,看几个医生,同时服几个科的药,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我曾经看过一位花了10万元仍没治好的患者,上面列出的病名她只差两项就可以得满分,用她的话说就是“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坏了”。

    像她这种情况,用任何一种躯体疾病都难以解释,就算对每一种症状都给予治疗,也未必有效。然而,根据病情的复杂性、多样性、多变性、无规律性、无系统性、无实质性等特点,可以认为她患有广泛性焦虑症,因为我们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广泛性焦虑症并非多种疾病集于一身,而是因为大脑这个“总指挥”功能失调导致心理障碍而产生的全身性功能紊乱。我们只有抓住主要病源进行治疗,患者才能得以恢复正常。

    稀奇古怪的性格

    你的亲属、朋友中是否有性格稀奇古怪的人?如果有,我要提醒你,你可得注意了,他可能就是个心理有问题的人。

    心胸狭窄,是偏执性人格障碍

第二部分 第56节:不可忽视的迹象(10)

    这一类人与正常人有明显不同,他们的思维方式比较偏执,心胸狭窄,爱面子,过分吝啬,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犹豫不决。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为了一块钱、一个小动作、一句话、一餐饭、一点小便宜就可以闹得天翻地覆,甚至到打官司、出人命的地步。这确实令人费解。可以说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根源不是事件的本身,而是当事人有心理障碍。

    有一个年轻人,很小气。恋爱一年,他从没有送过一样礼物给女朋友,请客吃饭也都是在自己宿舍里。一次,女朋友请老乡吃了餐饭,结果他足足唠叨了一个月。女朋友坚决要求分手,而他却以死相逼,又是上吊,又是割脉。后来,他丢了工作,没了朋友,而他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有位退休教师坐公交车时,小偷将她心爱的挎包割开了一条口。虽然没有损失多少钱物,但她怎么也想不通,回到家便跳楼自杀了。

    试想,一个人的生命难道就值一个挎包吗?可见她的痛苦反应已经大大超越了事实本身。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心理疾病案例。

    其实,很多人不愿面对这一问题,更不愿承认这是一种病患。他们宁可逃避,吞嚼苦果,也不愿接受他人的帮助,这是一种悲哀。从理论上说,只要他们愿意接受心理辅导和治疗,就可以走出困境,过上幸福的生活。

    多愁善感,是情感控制系统作怪

    多愁善感;是指情绪反应高于正常。多愁善感的人对事物的感受与正常人不同,表现为对刺激反应过于敏感。不该笑的笑,不该哭的哭,不该痛的也叫痛,不该逃避的也要逃避。他们敏感多疑,哭笑无常,容易情绪激动,作出过激反应。这类情况少部分是神经系统所致,大部分与心理因素有关。

    阿琼是个大学生,从小就有“害怕”的毛病,情绪易激动,常作出过激反应。人多嘈杂她害怕,孤身一人她害怕,有人在身后叫一声她也害怕。一害怕,她就心慌意乱,心中咚咚狂跳,表情惊异。

    事情做好了,她会几天睡不着,兴奋不已;事情搞砸了,她会心慌心跳,胡思乱想,不能自控。

    上课时同学用笔尖轻轻刺了一下她的手,她就忍不住高声怪叫。同学们都说她夸张,而她却没办法控制。

    有人一看稍有悲情的电影、电视就忍不住泪流满面,好像发生在他身上一样;有人一看带点血腥或恐怖的镜头就受不了,心中出现莫名的恐惧。这也是心理病。

    有人思维敏感,凡事总往坏处想。家人一出门他就感觉会出什么事,如车祸、打劫之类的。约定时间一到对方还没出现,他就心急如焚,坐卧不宁,不停地看时间,唉声叹气。丈夫一外出,做妻子的就想到嫖娼、外遇、婚外情,明知没这必要,可她头脑就是不听使唤。这同样是心理病。

第二部分 第57节:不可忽视的迹象(11)

    以上种种都是情感控制系统作怪而引起的焦虑症,只是表现不同罢了。

    麻木不仁,是神经递质运作迟缓

    有人特别喜欢看惊险恐怖片,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事刺激不了他们麻木的情绪。他们喜欢看别人是怎么害人的,是怎么杀人的;他们喜欢看伤口是怎么流出鲜血的,人是怎样死去……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产生精神上的兴奋,得到心理上的短暂平衡。

    这可能是长期低落的抑郁情绪在作怪。

    有人喜欢虐待自己,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摧残,令自己痛不欲生,从中发泄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他们宁肯自己折断手脚,做一个永远的乞丐,也不愿在社会中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他们用电、用火在自己身上留下永恒的烙印,让自己的心灵枯死。这是自虐狂。

    有个青年人,他来咨询的时候正当炎热盛夏,却穿着长袖衫。我看见他手腕上有一些不深的刀伤。经询问,原来他是一位“自虐狂”。

    当我掀开他衣服时,真是惨不忍睹!他全身上下几乎找不到一块完整的皮肤。

    他说,每天用锋利的刀片,像削雪梨一样,削一块皮下来,再用牙签在出血的伤口上挠,以获得一种快感。

    他的病,起因是失恋。两次拍拖,在关键的时刻都因为一些小事处理不当而失败,令其痛苦万分,感觉自己是个没用的废物,由此产生自责自罪的思想。有一次,他不小心被刀子割伤手指,却没有痛感,反而是一种快感。从此,他便染上了这种自虐方式。

    还有人虐待他人,包括他的亲人。他从对方的凄惨叫唤声中,寻求一种特殊的快感。这是虐待狂。

    以上的事例都属于情感障碍的心理疾病,他们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不可忽视。我见到不少被丈夫虐待、性虐待,或者被SM性游戏折磨的人。那被绳索捆绑而形成的一条条的瘀痕和泣不成声的倾诉,令人心如刀绞。

    胆小怕事,是焦虑的表现

    我们在某些事情上,有时会表现出一定的畏缩和谨慎,这是一种正常的自我保护行为,是必要的。我们这里所讲的过分胆小是指无论事情大小都表现出一种很胆怯的心理。这是一种情感障碍,它多是由不愉快的内心体验造成的。

    施工员小李是一个胆小怕事、性格懦弱的人。监检人员一来检查,他就紧张害怕、坐立不安、心慌意乱、不知所措,甚至连讲话都结结巴巴的。

    小李之所以这样胆小懦弱,与他的家庭环境有关。他从小被父母打骂,在一种充满暴力、恐惧的环境中长大,使他对生活失去信心。

    这类恐惧症表现多种多样,有制服恐惧症(如怕公安人员、怕税务人员、怕工商检查人员等)、恐血症、恐高症、考试恐惧症等。

第二部分 第58节:不可忽视的迹象(12)

    开货柜车的老吴是澳门人,由于对祖国大陆的交通规则不熟悉,曾被交警抄过几次牌证。由此他一见警察和警车就心慌意乱,将车停在路边,等警察走了才敢上路。这给他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过去,我们都认为胆小怕事是性格不好,是懦弱的表现。但经过长期观察,我发现胆小怕事与心理刺激有关。后来,我对一些个案进行分析,帮助他们正确认知自我,结合行为治疗,配合少量的药物治疗,他们都有了进步,不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学习和工作效率也明显提高。这证明胆小怕事是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进行矫正的。

    无故不开心,是抑郁的表现

    有人常莫名其妙不开心,对生活失去信心,觉得一切都毫无意义,甚至产生轻生念头,想寻死。这些都是抑郁症的特征。

    抑郁症分两类:

    一类是原发性的,是与生俱来的,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已经有某些缺失,这可能与遗传基因缺陷有关,从而导致某些控制情绪的活性物质存在先天性功能障碍。

    主要表现为:自卑、不善与人交往、感觉不到快乐、对任何事物没有兴趣,吃饭不香、记性不好、学习能力低下。

    另一类是非原发性的,是由于刺激引发的抑郁症,也称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受过精神打击,因而终日心情忧郁,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常悲叹不已。《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典型。

    非原发性抑郁症其实并不可怕,因为它的一切尽露在外,我们看得见,体察得到,也就容易找到方法进行治疗。而表面看似情绪平静的原发性抑郁症患者,那才是真正的噩梦。正所谓“于无声处听惊雷”,很难提防。

    原发性抑郁症患者生活很辛苦,他们的感知觉反应往往与正常人不同,心如止水,波澜不惊。别人高兴,他们通常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