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心病谁没有 >

第13章

心病谁没有-第13章

小说: 心病谁没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心理障碍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

    在临床中,有许多这样的病人,他们自觉心口不适,经检查却未发现心脏有实质性异常,在无法找到合理解释的情况下,医生只能依据病人的自诉进行推理,作出模棱两可的诊断结论,比如可疑心肌劳损等。于是,医生只好按照这个假设的疾病,使用大量相关药物,一种不灵,再换一种,到头来病人症状并无改善,甚至可能更加严重。结果病人的罪受够了,钱也花光了,医生也很无奈。

    兰姨;3年前分了新房,一家人高兴万分,匆匆忙忙赶装修,慌慌张张迎新年。

    两三个月的疲劳奔波,她的身体终于在她就快搬新房的时候出问题了。她的症状表现为一阵阵的心慌、心跳、头昏。她以为是累坏了,休息休息就会好的。

    刚搬进新家,本应该高兴才对,可是她却不知为什么,总是开心不起来。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少,休息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了,可是她心慌、心跳的毛病却并未消失。平时做事时,好像症状还不是那么明显,反而是休息时,症状就产生了。

    兰姨说,那心跳并不快,咚—咚—咚,像打鼓一样,安静的时候她都能数得出一分钟心跳的次数,稍微活动一下,似乎又好一点,可一坐下来看电视或无所事事,那种感觉就像幽灵一样钻了出来。

    她开始担忧了,晚上怎么也睡不着,一阵阵的心慌、心跳、心口痛,使她难以忍受。

    经过系统检查,她的心脏未发现明显异常,可医生根据心电图作出的结论是:可疑心肌劳损。

    于是,医生开了一大堆心脑血管药让她服用。然而,效果并不明显。

    一天深夜,她病情忽然加重,感觉呼吸困难,胸闷气阻,心中狂跳,那一瞬间仿佛要死了一样。

    在急救中心,医生对她进行了详细检查,并没发现什么大问题,怀疑是低血糖,于是给她吊了一瓶葡萄糖水。她躺了十几分钟,症状就消失了。

    此后,症状依然时隐时现,并逐渐变得频繁,继之出现头昏、四肢发麻、发烧。发作时间也由一开始的几天一次,渐渐发展到几乎每天都发作。

    兰姨的病拖了3年多,辗转了几家医院,做过很多系统检查,诊断结论依然如故。相关的药换了一种又一种,症状不但未见消失,反而越来越严重。为此,她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却仍然没有效果。

    那心跳并不快,咚—咚—咚,像打鼓一样。

    可见,兰姨是由于在新房装修期间过度操心、过度紧张,产生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慌、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功能失调。分析兰姨的病情病因,完全符合心理疾病的5个特征,当属心理疾病无疑。再按她的具体症状,可以确定为神经性焦虑症。

第二部分 第48节:不可忽视的迹象(2)

    临床中,类似兰姨的情况还很多,有的症状更为严重,除了心口不适,还表现出气促气喘,呼吸困难,异常痛苦,不敢做任何事情,甚至不敢下床。

    心脏对情绪变化很敏感,任何情绪变化,心脏都会迅速作出反应。当遇到外界强烈刺激时,大脑神经兴奋,会令心脏加速,或节律紊乱,出现胸闷、心慌、心跳、心口痛、呼吸困难,这是人人都亲身体验过的。

    由此可见,心慌、心跳或者心口痛,并不一定全是心脏病。如果经常心口不舒服、心慌、心跳或者胸闷气阻,经过系统检查又无器质性病变,反复服药却不能改善病症,则患者可以从心理疾病方面想一想。如果怀疑是心理疾病,最好找心理医生确定一下,方向对了,才能又快又省钱地治好病。

    胃药治不好的胃痛,多是焦虑抑郁

    大家认为胃痛就必定是胃病,其实不然,心理障碍也可以引发胃痛、胃胀、胃烧灼感、反胃、反酸、呃逆、嗳气等。

    胃与心脏一样,都是对心理反应敏感的器官,胃也会对心理活动迅速作出反应,胃酸分泌及胃平滑肌活动都会表现出异常情况。

    试想如果没有好的心情,牙再好,吃饭也不香。可见,胃与心理密切相关。如果过于劳累,或受到某种挫折和打击,产生了心理障碍,很多人都会有胃胀、胃痛等不适感。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服用何种胃药,甚至进行手术,也很难彻底消除症状。

    临床中有很多用各种胃药却总也治不好,或者治不彻底的胃痛患者,他们大多有心理疾病,而且多是焦虑症和抑郁症。

    这类“胃痛”与实质性胃病有明显不同,它的主要特点是:发无定时,时好时坏,与进食无关,但与心情变化有密切关系。休息得好,心情舒畅时,好一些;而劳累或心情欠佳时,症状加重。

    做销售的黄先生胃痛、胃胀,做过多次胃镜检查,结果都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市面上几乎所有的胃药他都服用过了,十多年来从未停止,但他的症状却没有消除。

    销售这种职业挑战性很强,市场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很大,所以他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之中。每当心情焦虑、辗转难眠时,黄先生的胃痛就会发作,而稍作休息后又自行缓解。可见,这是一种焦虑性胃痛。

    经过一段时间的抗焦虑、抗抑郁治疗,他的胃痛才最终治愈。

    肖女士的胃痛也医治了多年,所有症状都与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相符。她虽服用过许多中西药物,但时好时坏,且发无定时。

    后来经过询问,我发现在她丈夫出差,或深夜不归时易发作,临床主要表现为饱胀作呕和坐立不安,且反酸不明显。可见,她的问题就在于过度担忧,与饮食关系不大。

第二部分 第49节:不可忽视的迹象(3)

    经过抗焦虑、抗抑郁治疗,配合心理辅导和生活指导,她的症状逐步消除。

    这类胃痛在临床中十分常见。过去许多肠道激惹综合征,或者胃肠神经官能症,现在看来相当一部分属于心理疾病。

    目前,发达国家已有许多专家提倡,在难治型胃病患者的治疗计划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根据我对临床数百病例的验证,认为这是行之有效的。

    查无异常的持续周身疼痛,古怪在大脑

    谈到周身疼痛,我们就很容易联想到类风湿病、关节炎、尿毒症,甚至中毒等。而我所指的是那些经过系统检查后,没有发现明显异常的周身疼痛。这种疼痛多是发无定时,部位不固定,症状飘浮,时发时止,与心情有关系,服止痛药而效果不好的一类怪病。

    周小姐的父亲患了一种怪病,经常无故出现全身疼痛。发病初期表现为下肢关节痛,但不红肿,也不发热,关节活动不受限制。医生怀疑是关节炎或类风湿。治疗后,完全没有效果,病症还是反复发作,而且范围扩大,延及全身。经常需要借助打“杜冷丁”一类的强效止痛针,方能止痛。

    病已经拖3年有余。

    根据周小姐提供的情况,我认为她父亲周老汉患的是心理疾病。周小姐对此不能理解:“我父亲一向乐观,怎么可能患心理疾病?而且全身疼痛和心理有什么关系呢?”

    当周小姐把她父亲送到我的心理门诊时,她父亲坐在轮椅上,唉哟唉哟地哼着,表情痛苦不堪。他一会儿说背痛,一会儿又说腿痛,并用力捶打大腿,要求立即打止痛针。

    经我了解,周老汉因为几年前家乡修路,道路要从他祖辈耕种的地上通过,于是他跟村长商量,希望路能绕过他们家的地。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村长竟在大会上狠狠地批评他,说他小气,不支持改革开放,给村里丢脸。

    周老汉是那种老老实实的农民,没有见过什么世面,村长的“这一棍”把他打蒙了。虽然在人前他笑容可掬,内心却极不平静,抑郁之苦没法言说。他干活开始心不在焉,总提不起精神。不久,他感觉身体变得虚弱,下肢重坠。就这样,一步步发展成了这种怪病。

    周老汉的症状是一种非特异性反应,看似躯体疾病,实质是心理疾病。这是一种癔病性神经症。经过几个星期的抗焦虑、抗抑郁和镇定治疗,他的周身疼痛竟然奇迹般地好了。

    咽喉持续疼痛如有物阻,是舌咽神经作怪

    “自觉咽喉持续疼痛或不适,如有物阻,吞不下,吐不出,感觉很难受,经检查无实质性异常”。这种案例在临床中较为常见。

    可以说,咽喉不适是焦虑性神经症的第一大症状。我们有“气不顺”的说法,意思是精神受了刺激,这口气吞不下去,阻在喉中不舒服,这并非咽喉本身的问题。

第二部分 第50节:不可忽视的迹象(4)

    古人对此也有描述:梅核气者,喉中介介如梗状……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是也。可见对于这种症状,古人早有研究,以为梅核气是因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所致。

    有的人只要咽喉不舒服,不理咽喉有无红肿,发音有无问题,就往耳鼻喉科跑。反复检查没发现任何异常,无奈之下医生们也只能作出慢性咽喉炎的结论。

    这样一来,本来容易治的病,因为这个“慢性咽喉炎”而变得复杂了。因为服消炎药,这类病不仅不会好,反而会因为消炎药的刺激而导致失眠和胃肠不适。睡不着,咽喉的异常感自然就会表现得更加严重。这种恶性循环日益发展,会令患者越来越焦虑紧张,甚至产生绝望感,从而引发严重的抑郁情绪。

    在临床中也有将这类症状定为咽喉神经官能症的,虽然不准确,但与心理疾病的诊断已经十分接近。

    这类病多见于女性,特别是中年妇女。此外,它还与月经周期有一定的关系。这种病产生的机理多是因为受刺激使得大脑功能亢奋,刺激舌咽神经过度敏感,导致咽喉部产生异常感觉。

    阿香在参加集体烧烤时与人争吵后,出现咽喉疼痛。她以为是上火。此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她一直在耳鼻喉科看病,同时还服了许多清热解毒的中草药,症状总是暂时得以缓解,可就是断不了根。咽喉不适、疼痛,时好时坏,而且非常容易上火,如进食稍补或热性的食物就会发作,以致她什么热性的食物都不敢吃。

    即便如此,她的病情还是没能消失,一拖再拖,总也医不好。由此,她焦虑不安,睡眠变差,心情紧张。

    阿香的病已由单纯的咽喉炎发展成焦虑性神经症。而她怎么也想不到,咽喉疼痛竟然是心理疾病。

    我治好过不少干咳的患者,他们多是自觉喉咙中有痰,整天无事干咳,干咳成了他们的一种习惯性行为。这种情况多是心理因素导致,经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会有较好效果。另外,部分支气管哮喘患者患病也与他们的心理紧张有密切关系。

    时发时止的颈肩背痛,紧张疲劳是祸根

    关于颈肩背痛,许多人都有过这种感受,在医院里经过检查,得到的结果多是颈椎病、颈肌炎、颈背综合征等。如果伴有头昏、失眠,还会被认为是颈动脉供血不足。

    这类病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并多与职业有关,如文职人员、电脑操作员、流水作业员、教师、作家等。一个患者曾对我说:“那种僵硬、酸胀的感觉,令人心烦。按摩一下,好一点点。次日,肌肉好像又扭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