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中医入门 >

第4章

中医入门-第4章

小说: 中医入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分证型与方药 
由卫分之邪内传或温热邪气直入气分,引起正盛邪实、阳热亢盛、脏腑气机紊乱为主要病变,证以但热不恶寒、反恶热、舌红苔黄、脉数为特征,治以清气泄热为主的证候,称为气分证(属于里实热证)。因为气分的范围较广,证治上应根据邪犯气分所属脏腑、部位的不同,来进行辩证施治。一般说来,主证兼有咳嗽,胸痛,咯吐黄稠痰者,为热壅于肺,治以清热宣肺,麻杏石甘汤为主;若兼心烦懊侬,坐卧不安者,为热扰胸膈,治以清透郁热,栀子豉汤为主;若兼壮热,烦渴饮冷,大汗,脉洪大者,为胃热亢盛,热炽阳明,治宜清热生津,白虎汤为主;若兼潮热便秘,或热结旁流,腹满硬痛,苔黄燥或焦黑起刺,脉沉数有力者,为热结肠道,腑气不通,治宜泄热通便,增液承气汤为主;若兼寒热如疟,热多寒少,口苦、胁痛者,为热郁少阳,胆火炽盛,治宜清热疏胆,宜通气机,方如蒿芩清胆汤。 

? 2007…8…28 13:08 
? 回复 61。188。95。* 10楼

营分证型与方药 
 温热邪气由气分不解,或从卫分逆传,均可造成热毒内陷心营,出现营阴受损,心神被扰为病变特点的证候,称为营分证。常见于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的深重阶段。营分证的主要表现是:身热夜甚,口不甚渴,心烦不寐,甚则神昏谵语,斑疹隐现,舌质红绛,脉细而数等。其中以舌质红绛,心烦不寐为辩证要点。 

血分证型与方药 
 血分证常以心、肝、肾的病变为主,多是营分证的进一步发展,为温热病的最后而深重的阶段。营血同源。因此血分证的主要表现,除了有营分证的身热夜甚,烦扰不寐等症以外,更以躁扰昏狂、舌质深绛和各种出血见症(如吐血、便血、溲血、斑疹透露等)为特征。。。。。。 

归纳:卫气营血歌括(初学者必背) 
卫 

卫分发热微恶寒, 头痛咽痛口微干, 
咳嗽少汗脉浮数, 薄白解表银翘蠲。 



气 

1。热壅于肺 

气分发热不恶寒, 口渴红黄脉数兼, 
咳嗽胸痛或鼻煽, 热壅于肺麻杏甘。(麻杏石甘汤) 

2。热郁胸膈 

热郁胸膈躁不安, 壮热口渴便秘难, 
胸膈灼热如焚样, 唇焦咽燥红黄宣, 
清热泻火又通便, 滑数方用凉膈散。 

 3。热炽阳明(阳明经证) 

热炽阳明有四大, 舌苔黄燥白虎佳。(大烧,大汗,大渴,脉洪大) 

 4。热结肠道(阳明府实,大肠热结) 

热结肠道满拒按, 潮热谵语便秘难, 
沉实黄燥焦黑刺, 苦寒峻下大承安, 
阳明三承峻轻缓, 大承痞满燥实坚,(痞满燥实坚为大承气的证) 
小承之证不坚燥, 调胃热结无痞满。 
  
 5。湿热蕴结三焦 

湿热蕴结于三焦, 倦怠肢酸热不高, 
汗出而热不得解, 胸闷腹胀呕恶饶, 
便溏尿赤苔黄腻, 濡数甘露消毒抛。 

营分证治 

1。热伤营阴 

热伤营阴用清营, 夜热谵语与神昏, 
心烦不寐班疹隐, 不渴红绛细数成。 

 2。热入心包 

热入心包昏谵语, 舌蹇肢逆灼热取, 
清心开窍清宫汤, 绛数或昏迷不语。 

血分证治 

1。血热妄行 

血热妄行脉数绛, 灼热燥扰昏谵狂, 
发班吐血与便血, 犀角地黄散瘀凉。 

2。气血两燔 

气血两燔大热饮, 狂燥谵妄头痛云, 
吐血发班绛起刺, 浮大脉数用清瘟。(清瘟败毒饮) 

3。伤阴动风 

伤阴动风手蠕动, 暮热早凉心中动, 
精神困倦虚数绛, 三甲复脉滋熄风。 


此外还有营血的异同,温病的传变,与湿温的区别等,更加深入的归纳。
? 2007…8…28 13:08 
? 回复 61。188。95。* 13楼
九,中医舌诊与中医脉诊归纳(与教材相合) 

中医认为正常舌苔乃由胃气所现,通过胃蒸脾湿上潮而形成。诊察舌苔,一定要排除一些假象,才能获得正确的诊断。首先要了解正常舌苔可以有的变异。正常舌苔应该是舌苔薄白而润,舌质淡红。据统计,正常人仅77~78%表现为正常舌苔,还有一部分正常人可出现一些异常的舌苔,尤其是吸烟的人,舌苔常较厚,并有灰、黄、黑不同苔色;经常失眠的人,舌尖常有红刺增生;喜食辛辣食物的人,舌质可较正常为红。 
一般是由于局部的丝状乳头萎缩所致。中医辩证一般都认为属于阴虚、血虚;且认为舌前半剥脱为胃阴不足,舌根部剥脱,示肝肾阴伤,但临床也非截然如此。此外舌中有一条舌苔光剥,俗称鸡心舌,示阴虚较甚。如全舌剥脱,则称光剥舌,示胃肾阴涸,病非轻浅。。。。。。 
《灵枢?热病》说:“舌本烂,热不已者死。”这种由于热邪传聚于内,津液被伤而致“舌焦”;盛热不已,营血被腐,以致舌本糜烂,都是临床常有的见症。《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篇》说:“病者腹满,。。。。。。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这些都说明了舌诊在临床的重要。舌诊内容归纳歌诀:(舌脉歌诀特别重要,必须死背) 
舌质 
舌质淡白主虚寒,阳气虚弱气血连。 

红主热与里实热,又见阴虚而内热。 

绛为内热深重舌,外感邪热入营血, 
或由内伤久重病,导致阴虚火旺得, 

紫色应分寒与热,舌上紫班是瘀血, 
淡紫 紫而湿润,阴寒内盛或。。。。。。 
绛紫色深津液干,邪热炽盛损阴液。 

舌苔 
白苔主表赤主寒,薄白在表外邪传, 
舌淡苔白里寒证,白 堆积疫痛连, 

判断正气的盛衰,分辨病位深浅来, 
区别病邪的性质,推断病势进退。。。 

黄苔主里又主热,外感苔黄里传热, 
胖嫩苔黄而滑润,阳虚水湿不化别。 

灰色之苔主里证,见于里热寒湿证, 
灰苔干燥热伤津,湿润寒湿痰饮停。 

黑色之苔主里证,既主热极又寒盛, 
燥裂芒秋(热)极津枯,润滑阳虚寒盛成。 

另外,于60年7月出版的,由北京中医学院编写的《中医舌诊》还可以。 



随后又出版了《濒湖脉学白话解》全书共88页,目录包括“四言诀”与“七言诀”两部分。可自行购买参考。 
 在七言诀中采纳脉象共27种,与古代相比少了疾脉。每种脉象除了解说而外,包括'体状诗','相类诗'与主病诗,如: 

一,浮 
'体状诗'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 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提供陈修园归纳后的: 

浮脉 

浮为表脉病为阳,轻手扪来指下彰。 
芤似着葱知血脱,革如搏鼓视阴亡。 
从浮辨散形缭乱,定散非浮气败伤。 
除却沉中牢伏象,请君法外更参祥。 

沉脉 

沉为里脉病为阴,浅按如无按要深。 
伏则幽潜推骨认,牢为劲直著筋寻。 
须知诸伏新邪闭,要悟诸牢内实存。 
除却浮中芤革散,许多活法巧从心。 

迟脉 

迟为在脏亦为寒,一息未及四至弹。 
结以偶停无足数,代因不返既更端。 
相传代主元阳绝,还是结成郁气干。 
除却数中促紧动,诸形互见细心观。 

数脉 

数为腑脉热居多,一息脉来五六科。 
紧似转索寒莆闭,动如摇豆气违和。 
数而时止名为促,促里阳偏却是魔。 
除却迟中兼结代,傍形则出细婆婆。 

虚脉 
虚来三候按如棉,元气难支岂偶然。 
弱在沉中阴已竭,濡居浮分气之衍。 
痨成脉隐微难见,病剧精干涩遂传。 
冷气珠丝成细象,短为形缩郁堪磷。 

 实脉 

实来有力象悠悠,邪正全凭指下求, 
流利滑呈阴素足,昭遥长见病当谬, 
洪如涌浪细邪传热,弦似张弓木作仇。 
毫发分途须默领,非人浑不说原由。 

本人根据教材归纳的:临床常见十六脉(有的教材有缓脉,有的教材有濡脉,所以共为十七脉) 

? 2007…8…28 13:10 
? 回复 61。188。95。* 14楼

'临床常见十六脉歌诀' 


浮脉 
浮脉轻取即可得,重按稍减而不绝。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表虚脉。 

沉脉 
沉脉轻取从不应,重按始得主里证。 
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里虚病。 

迟脉 
迟脉脉来多缓慢,一息不足四至间。 
迟而有力为寒实,迟而无力为虚寒。 

 数脉 
数脉来去多急促,一息脉来超五数。 
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虚热出。 

虚,实脉 
虚脉病主气血虚,(尤多见于气虚) 
三部脉举按皆无力。 
实脉病主为邪实, 
三部脉较大而坚实(有力)。 

 滑脉 
滑脉往来多流利,应指园滑亦好记。 
滑主痰饮与食滞,又主实热妊娠句。 

 涩脉 
涩脉往来多艰涩,轻刀刮竹作辨别。 
涩主气滞血瘀证,精伤血少皆可得。 

洪脉 
洪如涌浪邪热亢,来盛去衰细思量。 

 细脉 
细脉如线指下显,诸虚劳损湿又伤。(虚) 

弦,紧脉 
弦脉直长按琴弦,肝病痰饮疟痛连。 
紧如转索而绷急,病主痛来又主寒。 

促,结,代脉 
促脉急数而时止,阳热亢盛药难使, 
缓弱时止有定数,脏气衰微代脉指。 
迟而时止称结脉,阴盛气结寒痰瘀。 

 缓脉 
缓脉一息四至该,怠缓湿病,气虚排。 
和缓有力从容象,正常之脉缓中来。 

濡脉 
濡脉浮中又细软,病主诸虚湿邪缠。 

临床常见相兼脉主病歌 
两种以上单一脉,同时出现名相兼, 
单一主病的综合,相兼之脉主病然。 

浮紧或为风寒痹,浮紧脉主表实寒。 
浮缓营卫不相知,风邪伤卫桂支痊, 
浮兼数脉为表热,浮兼滑脉表挟痰。 

沉缓气虚湿阻脉,沉迟脉主为里寒, 
沉弦肝郁或气滞,或为水饮内结连, 
沉涩血虚血淤证,沉紧脉主里实寒。 

弦紧脉主寒痛证,弦细肝肾阴虚连, 
弦数肝郁化火证,或为肝胆湿热缠。 

滑数痰湿实热证,洪数气分热盛严, 
沉细数脉齐相见,便为阴虚内热传, 
弦滑数脉齐相见,肝火之中挟有痰, 
或为风阳上扰证,或为痰火内蕴燔。 

七怪脉(败脉,真脏脉,死脉) 
釜沸鱼翔雀啄漏,解索弹石同虾游, 
五脏真气已败露,偃刀麻促与转豆。 


脏腑生理功能歌括(授徒时原创) 

       心脏 
心脏位居于胸中,包络围护于外从, 
心主血脉与神志,开窍于舌华面胧, 
血液运行心推动,精神意识思维功. 
       肺脏 
肺居胸中应主气, 一身之气与呼吸. 
外合皮毛鼻为窍, 宣发肃降通调机, 
津液卫气周身布, 下输膀胱肺不逆. 
      心与肺 
心肺关系在气血, 肺气助心行血脉, 
肺气不足致心虚, 心悸气喘两虚得, 
血行不畅失宣降, 气逆胸闷与喘咳. 



一, 小儿指纹风,气,命三关歌 
初起风关病未秧,气关纹现急须防, 
乍临命位呈危急,射甲通关病势昌。 


二, 小儿指纹色泽主病歌 
身安定见红黄色,鲜红外感风寒得, 
紫黑血络因郁闭,色淡为虚紫红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