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这样想,人生就会不一样 >

第2章

这样想,人生就会不一样-第2章

小说: 这样想,人生就会不一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有一家公司,对我来说非常理想。

    那是一家广告业界的大公司,在电视广告制作领域屡屡以新颖的设计闻名,每年也因此捧回无数奖杯。

    但是,那家公司于我,就好像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一样遥不可及。

    当时,那家公司有“定向招聘制”,只从固定的六所大学招收毕业生。当然,我所在的大学并没有跻身于这六所大学之列。

    因此,我连报名参加考试的资格都没有。

    尽管如此,我仍旧决定要去那家公司试试(暂且将之称为A公司吧)。

    当然,这个决定一点根据都没有。我只是在这一刹那幻想着“我已经进入了A公司”,随即就将这个幻想抛至九霄云外了。

    至于那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也不知道。

    这种感觉有点说不清道不明。偶尔,我会很确信“我已经进入A公司了”,但是我从不深入地追究这种感觉的来龙去脉,也不会自己给自己泼冷水说“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我只是将它锁于心底。

    大学毕业后,我去了一家小小的广告公司,开始做与管理相关的工作。

    当然,我忘记了自己曾经那么渴望去A公司。

    不,确切地说,我偶尔会幻想“一不小心,我就闯进了A公司”,但随即又将之遗忘了。

    事情发生在我已经进入小广告公司两年左右的时候。

    公司的一位前辈邀请我去参加一个网球俱乐部。

    当时的我并不太喜欢交际,但那一次不知道为什么,忽然间有了一种想试试的冲动。

    现在想起来,还真是有点不可思议。

    在俱乐部里,我有几个交往得比较不错的朋友。有一次,其中一位朋友问我:“端河君为什么选择进入广告界呢?”

    “可能是因为我要去A公司,所以就进入广告界了吧。”

    我还是头一次这样回答人家。一直都对周围抱有戒心的我,为什么会对别人说那样的话呢?现在想起来真不可思议。当时话一出口,我也觉得“糟了,我怎么说了这样的话呀”。

    然而,非常巧合的是,那个朋友刚好是和A公司渊源至深的一家广告制作公司的经理秘书。

    当然,我并不知道她的身份,她也不知道我原来一直想进A公司。

    听完我的回答,她说:“端河君想去A公司啊。哦,原来这样啊。”一时间我们之间的交谈也似乎更热烈了些,但也是仅此而已。就像平常的闲谈一样,彼此都不曾在意什么。

《这样想,人生就会不一样》  第一部分 无须处心积虑,只是顺其自然

    那是两三周之后的事情了。

    和我闲聊的那位女性网球伙伴,在路上邂逅了她许久未见的好友。

    而且对方还是A公司的员工。这也纯属巧合。

    本来,在街上漫步时能遇到老朋友的概率并不是那么的高。而且,恰好那个老朋友还是A公司的员工,这就更难得了。

    我的女性网球伙伴忽然间想起了我的事情,于是脱口而出:“我最近遇见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男人,他说他一直想去A公司呢。”

    听的那方说:“哦,原来是这样啊。”如此随意的交谈,淡淡的,那些话好像只是轻轻地从脑海里流过一样。然而,没过多久,A公司一个部门的部长忽然对她说:“要是你认识活泼有朝气的年轻人的话,给我介绍介绍吧。”她忽然间就想起了老朋友所说的那个我。

    “哎哎,我打算把你上次说的那个有趣的男人引荐到我们公司。”她给我的网球伙伴打电话,已经是一个月以后的事了。

    那之后一段时间里,还发生了许多我所不知道的事情。

    当时的我对此一无所知。

    恰好,我也辞去了原来那个小广告公司的工作,正热火朝天地投入新的广告代理公司开始工作。

    未来超乎我的预想,而且正潜伏着某种变化。

    某天,一位A公司的课长忽然给我打电话说:“你要来我们公司试试看吗?”

    这真是喜从天降!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对此,我一头雾水。

    “您是怎么知道我的?为什么会给我打电话呢?”

    这时,我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原来是几个月前在网球俱乐部的那次闲聊,就像一根线一样,将我牵引到了今天。

    这真是天赐良机。

    “当然,请让我试试吧。”

    不用说,我把接受这次邀请的回答连续重复了两遍。

    之后的事情进展得异常顺利。不,准确地说,事实上除了我之外还有两个候补,其中一个人好像基本上是内定了的。

    但是,或许这正是命运的不可捉摸之处吧。作为最佳候补的他,在原定接受经理面试的那天却忽然要去海外出差,所以不得不变更面试的日期。

    而且,另外一个人也因突然有紧急事情而不能来面试了。

    “决定了面试时间,居然又不能来了。这样的家伙不要也罢。”

    A公司经理的一句话让其他两位与我竞争的人纷纷落了选。等到最终发觉的时候,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的奇迹。

    就这样,我终于在胸前别上了期待已久的A公司的工牌。

《这样想,人生就会不一样》  第一部分 梦想成真的“一秒钟魔法”

    为什么我能够进入A公司呢?

    这里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成功秘密。

    下面,我们再来重温一遍我去A公司的过程吧。

    当时,我非常想去A公司。但这种可能性又是微乎其微的。

    过去在大学里,我从来没有进过A公司的学长。我曾工作的公司里,也没有一个跳槽到A公司的同事。

    即使我想进A公司的愿望如此强烈,但这个梦想还是像肥皂泡一样脆弱得不堪一击。

    不过,我从来没有对这个目标念念不忘。

    如果我很积极地关注自己的愿望的话,就会有意无意地产生想要利用网球俱乐部伙伴关系的意图,这样一来事情很可能就会朝着其他的方向发展。

    就像在喜欢的女性面前,反而会说不出话变得笨手笨脚一样,这样容易把事情搞砸。

    总觉得某些地方不自然的话,谈话也不可能进行得那么自然又顺利。

    幸运的是,我在确信自己会去A公司的基础上,又将这个梦想忘得一干二净了。

    我甚至忘记了自己曾经一直在祈祷。

    即使偶尔想起来,我也只是在一瞬间想象“我一不小心闯进了A公司”后,随即又去想别的事了。这样的一瞬间总在不断重叠。

    所谓忘记,就是不带任何意识或企图。所以也无须处心积虑,只是顺其自然就好。

    因为忘记了自己的愿望,所以我不会采取与目标相悖的行动。这就是成功的原因之一。

    此外,我所拥有的并非“我想进A公司”这样一种欲望,而是让自己拥有类似“我一不小心闯进了A公司”这样一种确信。

    总之,暂时忘记目标正是达成目标最重要的一个法则。

《这样想,人生就会不一样》  第二部分 敲开奇迹的大门,施行魔法的时间只需一秒钟

    前面说过了,愿望要在被遗忘的状态下才能实现。虽说如此,也并不是每个愿望都有实现的必要。

    从小到大,我们曾无数次地祈愿,而且还是边祈祷又边遗忘。

    比如,童年时我们曾期待圣诞老人的礼物,曾幻想与电车上邂逅的女生谈恋爱,被上司痛骂一顿后便恨不得对他报以拳脚之类的。如若这些我们早已遗忘的愿望都实现的话,那可不得了。

    愿望更会在忘记的状态下得以实现。虽说如此,也并不是每个愿望都有实现的必要。

    而甄别这些愿望有无实现的必要则需要技巧。

    那我们该为什么样的愿望而祈祷呢?

    那就是确信符合自己内心倾向的愿望。

    例如,我去A公司之前,曾经预感自己未来会进入A公司。当然,这种确信并没有任何依据。

    忽然很想去A公司,下一个瞬间,又确信自己大概已经进入了A公司吧,随即便将其遗忘了。

    “我一不小心就进了A公司”的想法究竟源于何处,我也不得而知。

    突然,当冥冥中有一种直觉产生的时候,那它就是你心里最真实的倾向了。

    于是,我很坦然地接受了这种“确信”。

    或许,未来是早已注定的,只是我的直觉能够透视未来,于是便抓住了来自未来的那根天线,仅此而已。

    又或者,“我要进A公司”的强烈的愿望早已深入自己的潜意识,是它让我产生了这样的直觉吧。

    先不理会这些,对我来说“进A公司”这件事是早已注定了的,所以我将之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

    正因为如此,我才能和积极思维的那些人一样达到自己的目标,却不需要再虔诚地祈祷。

    所以,或许忘记也是一件好事。

    这个成功法则的顺序是:想着“要进A公司”→直觉“我已进入A公司”→确信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于是将之遗忘→愿望实现。

    直到成功进入了A公司,我才猛然醒悟:这其中或许也有规律可循。

    这种做法,比起我之前拼命伪装成积极乐观的样子,要更加轻松愉快而且实在。

    对于我这种消极思维的人来说,也简单易行得多。

    我在想,要是能把自己偶然得之的方法转化为具有普适性的万能法则的话,那我又何乐而不为呢?

《这样想,人生就会不一样》  第二部分 运用“一秒钟魔法”,我收获了宝马车

    我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来分析这些法则。

    我曾经有个“想去A公司”的愿望。

    如果是以前,我肯定会勉强地用积极思维来想象自己成功进入A公司的样子,逼自己想象“我已经进入了A公司”。

    但是,不知为何,那个时候的我虽然也想着要去A公司,但却从不深究考虑。这样的念头总是在我脑海中一晃而过。

    在一瞬间忘记。不持续纠缠于一个念头超过一秒钟。这就是关键。

    人类本来就是为保护自己而习惯于做好最坏打算的动物。这样,如果思考自己的愿望超过一秒钟的话,不好的联想马上就要开始了。

    例如,每当纠结于某个想法的时候,我的脑中也总是有两种声音互不相让。

    “好想进A公司。”

    “但这是不可能的吧,毕竟,我只是一个二流大学的毕业生。”

    “听说没有关系(人情)的话根本就进不去。”

    “说起来,我考高中和大学时成绩都不理想。”

    “我怎么总是那种关键时刻掉链子的人?”

    “我真失败。”

    “这样的我还幻想着进A公司,真是可笑。”

    “如果期望太高却没有实现的话,只会空留遗憾。”

    ……

    这时候,大脑就会联想到过去失败的消极记忆,思维也变得越来越奇怪且离谱了。

    最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我根本就进不了A公司,并将其设定为自己的目标。

    这种大脑天花乱坠地幻想的状态,我们将其称之为“故事链”。

    一般来说,大脑持续思考一秒钟以上,就会产生许许多多的联想。

    消极的人容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