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82-伤寒悬解 >

第18章

482-伤寒悬解-第18章

小说: 482-伤寒悬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有宿食未消被胃火炼成燥屎阻碍肠胃之窍胃气以下行为顺下窍不通胃气壅遏不得降泄逆为上行故生烦躁而满痛也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大承气证二十一(阳明四十)
属性: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阳明少阳合病胆经郁迫胃气壅遏失其受盛之职故必下利甲木为贼土气未败则脉不负不负为顺负则木贼土败是之为失 
负者互相克贼之名宿食阻碍经气浮荡故振滑而数胃主受盛脾主消化水谷入胃以脾土之湿济胃土之燥燥湿互济阴阳交蒸是 
以消烂腐化中无宿物阳明病胃强脾弱燥夺其湿未及腐化已成结硬是宿食者虽太阴之咎而实阳明之过也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三阳合病证二十二(阳明四十一)
属性: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太阳传阳明少阳阳明腑病而太少之经邪未解是为三阳合病太阳之脉浮阳明之脉大胆气候于左关胃气候于右关胆胃不 
降二气逆行故脉上关上胆热则甲木克土土气困乏故欲眠睡平人寐则阳气内蛰三阳合病阳盛于外寐时阳气不敛郁蒸而开皮 
毛故目合则汗也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汗多亡津二十三(阳明四十二)
属性: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多出者亦为太过太过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脉阳微(寸为阳)而汗出少是阳不亢而津未耗故为自和阳脉实而汗出多是阳既亢而津又泄故为太过阳绝于里者极盛 
而无其匹也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胃热阳绝证二十四(阳明四十三)
属性: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抟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浮者阳盛而不藏也芤者阴虚而内空也(外实中空谓之芤)浮芤相合阳亡阴枯定以胃气生热其阳独绝而无伦也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大承气证二十五(阳明四十四)
属性: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发汗不解是非表证乃胃阳之实也汗之愈亡其阴燥屎阻其胃火伤及太阴故腹满而痛阳亢阴亡则成死证故当急下之 此 
下三章与少阴急下三章彼此互文是阳明之阳亢而伤阴者阳未盛而下早则亡其阳阳已亢而下迟则亡其阴故有缓攻之法又有 
急下之条 此与少阴六七日腹胀不大便章义同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大承气证二十六(阳明四十五)
属性: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肾主五液入心为汗发热汗多木枯土燥伤及少阴故当急下此与少阴口燥咽干章义同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大承气证二十七(阳明四十六)
属性:伤寒六七日目中不能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肝窍于目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是胃火伤及厥阴血亡木枯目系干硬是以睛直无表里证表无寒热里无满痛者身热虽微而腑 
热则剧故当急下 此与少阴自利清水色纯青章义同 阳明之病胃家实也篇中脉实者下之以表虚里实故也此为内实也此为 
实也皆发明胃家实之义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阳明瘀血抵当证一(阳明四十七)
属性:阳明病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必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当汤下之(方在太阳四十 
五) 
魂知来魄藏往以肺主魄而生水肾水蛰藏阳神下秘故往事藏蓄而不忘燥热伤血瘀结不流阻格阳神下蛰之路阳泄神飞水 
精失藏是以喜忘此必有瘀血在下伤其冬藏之气热在血室不及大肠是以便易(血海热结不归于下故不及肠)黑者水气之郁 
肾水下郁故粪见黑色宜抵当汤下其蓄血也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抵当证二(阳明四十八)
属性:病患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善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也宜抵当汤 
(方在太阳四十五)若脉不解而下利不止必协热而便脓血也 
病患无表证之恶寒无里证之满痛乃发热至七八日之久是必有里热虽脉见浮数者亦可下之盖浮数虽是表脉而外无表证 
则不得作表脉论也假令已下而脉数不解表里合热消谷善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此非胃热必有瘀血也缘脉数系有里热下之而 
脉数不解里热不清是里热不在中焦气分而在下焦血分宜抵当汤下其瘀血若服抵当脉数犹然不解而加以下利不止此血分伤 
深必将协合外热而便脓血也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热入血室证三(阳明四十九)
属性: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泄之 然汗出而愈 
心藏神而神之魂藏于血血热则心神昏乱而作谵语但头汗出者阳盛于上而表不能闭也头上无汗则热郁血分不得外泄宜 
刺期门以泄血热刺其实处而泄之令其 然汗出则愈也期门肝脉之穴在于乳上肝藏血故刺厥阴之期门(此妇人病金匮入妇 
人杂病中)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阳明解期(阳明五十)
属性: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戍上 
申酉戍阳明得令之时故解于此 

卷七阳明经下编(三十三章)
阳明虚证
属性:阳明从燥金化气是为燥土太阴以湿土主令是为湿土脾胃以膜相连(素问语)感应最捷胃家实则燥土司气而湿以化燥 
胃中虚则湿土主令而燥土亦化湿燥则阳明之证也湿则太阴之证也而化气之燥究不敌主令之湿杂证湿居其九而燥不得一盖 
胃家之阳实非风寒郁为内热则不病也惟伤寒有胃家实证乃胃家之实者未能强半而胃中之虚者不止十三实则始终于阳明所 
谓阳明中土无所复传承气之的证也虚则病在阳明而阳衰气退太阴脾脏将起而代秉其权是名为阳明而实则太阴无所复传者 
自此而传变无穷四逆真武之证悉伏于此矣阳明为阳盛之经犹且虚实之相半况乎太阳为三阳之终少阳为三阳之始此将盛方 
长之气则动入三阴未可屈指也盖脾阴胃阳胜负之机在乎中气临病而不知中气见阳明之经热昧阳明之腑冷汗下烧针孟浪错 
缪中气一败祸生不测虽胃家之实攻泄之早犹且阳去而入阴矧胃中之虚汗下一误有不亡神失国而登鬼录者哉老子有言治人 
事天莫若啬医家宝啬中气不肯孟浪轻泄则燥湿移易虚实贸迁金书玉诀尽在此矣 

卷七阳明经下编(三十三章)
阳明虚证提纲(阳明五十一)
属性:饮食者胃家之能事也胃气右降上脘清虚而善容受是以能食阳莫盛于阳明阳盛而土燥则胃降而善纳阳虚而土湿则胃逆 
而不食不能食者是胃土湿而肾水寒也土克水土性湿而水寒阳盛则土燥而克水阴盛则水寒而侮土以肾家之寒移于土位则病 
中寒中寒者水胜而土负胃败而气逆故不能食胃主受盛脾主消克食谷不化者脾家之弱绝粒不食者胃家之虚凡病一见不食则 
责阳明而不责太阴以其受盛之失职也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胃实则当能食若能食者名为中风是风中于表也不能食者名为中寒是寒生于里也阳明承气之证来 
自中风者多能食者腑中阳旺乃异日胃家燥热之根不能食者是阳虚而中寒胃阳已不用事脾阴将司其权不得与实家之中风并 
论也 下编胃中虚冷与上编胃家实也虚实相对实者阳明之始基虚者太阴之初气也 

卷七阳明经下编(三十三章)
中风瘕泄证一(阳明五十二)
属性:阳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 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阳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土湿而小便不利手足阳泄而 然汗出此寒气凝结欲作坚固之 瘕大便必初硬后溏所以然者胃中 
寒冷不能蒸化水谷水谷不别俱入二肠而成泄利故也凡水寒土湿阴气凝结瘕块坚硬多病溏泄服暖水燥土之剂阳回泄止寒消 
块化续从大便而出滑白粘联状如痰涕是即固瘕之泮解而后行者也五十七难所谓大瘕泄者即此 

卷七阳明经下编(三十三章)
四逆证二(阳明五十三)
属性: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方在太阴三)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水寒侮土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以水济水必发哕也 

卷七阳明经下编(三十三章)
胃中虚冷证三(阳明五十四)
属性: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故攻其热必哕 
外热内寒误谓内热而攻之土败胃逆必发呕哕 

卷七阳明经下编(三十三章)
胃中寒冷证四(阳明五十五)
属性: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出者以其人外气拂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吐下亡阳中气极虚而卫泄失敛复极汗出者以其人表阳拂郁离根外浮误谓表邪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土败胃逆故作呕哕 

卷七阳明经下编(三十三章)
哕而腹满证五(阳明五十六)
属性: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 
哕而腹满阳明之浊气不降太阴之清气不升也前后二阴必有不利之部前部不利利其水道后部不利利其谷道腹满之病不 
过气水停郁二者而已 

卷七阳明经下编(三十三章)
身痒无汗证六(阳明五十七)
属性: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气虚不能透发郁于皮腠故痒如虫行也 

卷七阳明经下编(三十三章)
咳呕厥逆证七(阳明五十八)
属性: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咳而呕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无汗则阳气内虚小便利则阳气下虚经所谓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素问语)二三日后胃阳愈虚气逆咳呕手足厥冷 
浊气上壅必苦头痛不咳不呕手足不厥逆者浊气未逆故头不痛 

卷七阳明经下编(三十三章)
咳逆咽痛证八(阳明五十九)
属性: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阳明以下行为顺上行为逆胃土上逆阳气不降浮越无根是以头眩表解故不恶寒胃阳未败故能食胃土上逆肺金壅 则为 
咳咳则相火逆冲是以咽痛不咳者相火未冲故咽不痛 

卷七阳明经下编(三十三章)
吴茱萸证九(阳明六十)
属性: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土败胃逆则作呕吐食谷欲吐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人参大枣培土而补中茱萸生姜温胃而降逆若得汤反剧者则由上焦之 
痞热非关中焦之虚寒也 

卷七阳明经下编(三十三章)
吴茱萸汤(六十三)
属性:吴茱萸(一升洗) 生姜(六两)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卷七阳明经下编(三十三章)
呕多忌攻证十(阳明六十一)
属性: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伤寒经腑郁迫不能容受是以作呕呕缘土虚胃逆虽有阳明里证不可攻之也 

卷七阳明经下编(三十三章)
五苓散证十一(阳明六十二)
属性: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患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 
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方在太阳四十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