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82-伤寒悬解 >

第16章

482-伤寒悬解-第16章

小说: 482-伤寒悬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性:胃为燥土燥则生热病在三阳不论何经之感郁其内热胃病即作以胃家之阳实也顾阴易盛而阳易亏故胃有实热而非无虚 
冷实热则阳神用事并阴而归阳虚冷则阴邪司权出阳而入阴非一致也然名为阳明以其两阳合明而极盛也居阳实之名而有阳 
虚之实则阳明不成为阳明徒负虚声矣是以胃家之实可曰阳明之为病至于胃中之虚是名为阳明而实为太阴尚可曰阳明之为 
病乎仲景于阳明之为病冷热虚实两立而俱存之而提纲则曰胃家实也其崇阳黜阴之意具见于文本之外矣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胃者阳明之腑阳明之为病全缘胃家之阳实阳实则病至阳明腑热郁发病邪归胃而不复他传非他经之不病也三阳之阳莫 
盛于阳明阳明之邪独旺不得属之他经也胃家之实而病归胃腑终始不迁故曰阳明之为病若胃阳非实则今日在阳明之经明日 
已传少阳之经后日已传太阴之经未可专名一经曰阳明之为病也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阳明提纲二(阳明二)
属性: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伤寒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阳明之脉大少阳之脉弦细若三日正传少阳之时不见少阳弦细之脉而见阳明之大脉知 
其传于阳明之腑矣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阳明外证一(阳明三)
属性: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里热外发则身热热气薰蒸则汗自出汗出表解但热无寒故不恶寒反恶热此后全是内热为害与外寒无关也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阳明外证二(阳明四)
属性: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而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得阳明病之一日太阳表证未罢则犹见恶寒以胃热未盛故也迟则胃热隆盛孔窍蒸泄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阳明外证三(阳明五)
属性: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感伤三阳则为热传之三阴则为寒以阳盛于腑阴盛于脏腑病则热脏病则寒也感证一传胃腑则胃热日增不复再传三阴而 
为寒缘阴盛之人三阳方病于外三阴即应于中传阴则后之恶寒无有止期此但入三阴为寒不入胃腑为热者也阳盛之人太阳被 
感腑热郁生其始热未极盛犹见恶寒俟至二日热盛之极气蒸汗泄则恶寒自止此但入胃腑为热不入三阴为寒者也阳盛则生阴 
盛则死阴莫盛于少阴阳莫盛于阳明病入三阴死多生少虽用姜附回阳难保十全无失最可虑也一传胃腑则正阳司气三阴无权 
万不一死至为吉兆俟其胃热盛实一用承气攻下自无余事阳贵阴贱正为此也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阳明外证四(阳明六)
属性: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 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太阳伤寒经证未解发热无汗呕不能食缘寒邪束迫胃气壅逆故无汗而呕食不能下也而反汗出 然者必因胃腑有热蒸 
其皮毛是为转属阳明也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阳明外证五(阳明七)
属性: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伤寒转 
系阳明者其人 然微汗出也 
太阳伤寒阳旺则传阳明阴旺则传太阴若脉浮而缓手足自温是阳明太阴所同且以系之太阴然太阴身当发黄缘湿土被郁 
必见黄色虽脾胃俱有黄证而胃之发黄乃太阴湿土所传也若小便自利者则湿去又不能发黄太阴阳明何从别之必验之大便太 
阴之大便自利阳明之大便则硬至七八日大便硬者此为阳明病也又太阴无汗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 然微汗出也(此与太 
阴至七八日暴烦下利条彼此互文)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阳明来路一(阳明八)
属性: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 
小便已胃中燥烦热大便难是也 
阳明之病或自太阳传来或自少阳传来或由本经自入自太阳来者谓之太阳阳明太阳阳明者小便数而大便难膀胱津涸脾 
胃失润因而脾气约结粪粒坚小也本经自入者谓之正阳阳明正阳阳明者胃家阳实不俟别经之传一有表邪外郁腑热自发也自 
少阳来者谓之少阳阳明少阳阳明者发汗利水胆液枯槁因而胃中燥热大便艰难也太阳阳明者寒水之枯少阳阳明者相火之旺 
正阳阳明者燥金之盛也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阳明来路二(阳明九)
属性: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是名阳明也 
阳明病来自太阳者多少阳者少阳盛之人太阳病感汗下利水亡其津液以致胃中干燥因而转属阳明燥热内实大便坚硬此 
名为阳明也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阳明来路三(阳明十)
属性:本太阳病初得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 
太阳病汗出透彻则表解而里气亦达若汗出不彻表邪未解腑热郁生因而转属阳明也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阳明来路四(阳明十一)
属性: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 
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拂郁在表当解之薰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拂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烦躁不知痛处乍在腹中 
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病传阳明之腑而太阳表证未罢谓之二阳并病以太阳初病发汗不彻经热内蒸因而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而不恶寒便是腑 
热作矣腑热宜下若太阳表证不罢者不可下下则表阳内陷此之谓逆如此可小发汗以泄其表设表邪外盛面色缘缘正赤者此阳 
气拂郁在表不得出路郁蒸头面之故当内解外薰令其透彻不得小汗以致邪留若发汗不彻阳气拂郁不得外越其人胃气内遏必 
至烦躁又觉疼痛其痛不知其处或在腹中或在四肢按之绝不可得而且隧路壅阻呼吸短气凡此诸证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 
其汗则愈此何以知是汗出之不彻以其脉涩故知之也涩者阳郁而不滑利也拂郁抑郁之意汉书邹阳传太后拂郁泣血楚辞七谏 
沉江心拂郁而内伤 薰法以盆盛滚水入被热薰取汗最捷宜于下部用之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阳明经病腑病汗下总纲一(阳明十二)
属性:病患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时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方 
在太阳五) 
太阳表证未解而生烦热汗出则烦热解矣乃汗后又如疟状每日日晡时发热者此属阳明也(日晡申戍之交阳明旺盛之时 
也汉书天文志正月旦决八风旦至食为麦食至 为稷 至晡为黍晡至下晡为菽下晡至日入为麻各以其时用云色占种所宜按 
日晡在日 之后下晡在日入之前正申酉戍燥金得令之时也)阳明有经证有腑证经证表热外发其脉浮虚腑证里热内结其脉 
实脉实者宜下之以泄其里热脉浮虚者宜发汗以泄其表热下之与大承气汤大黄芒硝破结而泄热浓朴枳实降浊而消满也发汗 
宜桂枝汤姜甘大枣补脾精而和中气桂枝芍药通经络而泄营郁也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阳明经病(七章腑病连经)
属性:阳明自太阳传来水入于腑全是经病经病宜汗其未离太阳之经则用麻桂其将入阳明之腑则加葛根阳明一见吐利虽未是 
里实可下之证然而经迫腑郁已是胃热将成之根故用葛根双解经腑之郁此证得法自无离经入腑之患矣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阳明经病桂枝证一(阳明十三)
属性: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方在太阳五) 
脉迟汗出恶寒是太阳中风脉证故宜桂枝而多汗已属胃阳之盛故曰阳明病也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麻黄证二(阳明十四)
属性: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方在太阳二十) 
脉浮无汗而喘是太阳伤寒脉证故宜麻黄 太阳经病内传阳明之腑阳明之腑邪未实太阳之经邪未罢是宜用太阳表药即 
里有下证而表病未解亦不可下当先以麻桂表其风寒然后议下也 风脉浮缓寒脉浮紧迟者缓之变文也风脉不言浮寒脉不言 
紧省文也太阳传阳明缓紧之中必兼大象以伤寒三日阳明脉大前章已经提明故此不及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麻黄证三(阳明十五)
属性: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麻黄汤主之 
太阳与阳明合病经迫腑郁胃逆肺胀故喘而胸满宜麻黄汤麻黄发表而散汗杏仁降逆而止喘不可下也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桂枝葛根证四(阳明十六)
属性:太阳病项背强KT KT 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阳明经行身之前自头下膈而走足太阳经行身之后自头下项循背而走足太阳经病头痛项强而已不至KT KT 缘太阳 
表病不解郁遏阳明经腑之气不得顺降逆冲胸膈背者胸之腑也胸膈胀满则项背壅阻愈格太阳下行之路故KT KT 不柔葛 
根泄阳明之经气降逆而达郁也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桂枝加葛根汤(五十四)
属性:桂枝(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 生姜(三两切) 葛根(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葛根证五(阳明十七)
属性:太阳病项背强KT KT 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营为寒伤闭束二阳卫气葛根汤葛根泄阳明之卫麻黄泄太阳之卫桂枝芍药通经络而清营血姜甘大枣和中气而补脾精也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葛根汤(五十五)
属性:葛根(四两) 麻黄(二两) 桂枝(二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及禁忌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葛根证六(阳明十八)
属性: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太阳表寒外束经络壅迫郁遏阳明胃气不能容纳水谷已化之食必当注泄而下葛根麻黄泄二阳之卫郁以松里气也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葛根半夏证七(阳明十九)
属性: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二阳合病经迫腑郁不能容纳水谷未化之食必当涌吐而上半夏降胃逆而止呕吐也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葛根加半夏汤(五十六)
属性: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炮去黄汗焙) 桂枝(二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 
二枚) 半夏(半升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阳明腑病(二十七章)
属性:阳明病自经传腑腑病宜下其经证未罢犹见恶寒则宜先汗而后下经证已解恶寒不作而潮热汗出全是腑证当相其缓急而 
用下法也 

卷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